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师由如是等门随作如何答辩,中观智者,见彼彼答辩,同所立宗,即能除遗此妄诤也。
如是说亦不违圣教。颂曰:
诸佛未说有实法
如经云:「三有唯假立,全无自性法,于假立分别,执为法自性。无体无了别,无赖耶无事,凡愚恶分别,如尸妄计度」。若谓于此一法无彼一法之空性,是无事者,亦不应理。经说:「大慧!于一法无一法之空性,是一切空性之最下者」。由牛非马故说牛非有,不应道理,自体有故。如是经云:「世尊入诸根时,即是入法界。言诸根者,所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已知根、俱知根。其中眼根于三世中俱不可得。若于三世不可得者,即非眼根。若非眼根,云何当知彼眼根名?譬如空掌,虚诳无物但有假名,于胜义中空不可得,拳亦无得。如是眼根亦如空拳,虚妄无实,而现虚相,诳惑愚夫。但有假名,于胜义中,眼及眼根俱不可得。如是世尊得一切智已,为度颠倒众生故,说名眼根,非胜义中有,彼等诸根自性离故。根自性空,彼眼眼性不可得,眼根性不可得,何以故?是眼离眼自性故。
若法无自性,彼即非物,以非物故即非成就,非成就者即不生不灭,不可说言彼是过去未来」。如是广说。又云:「世尊!譬如有人于其梦中受乐喜笑游戏。寤后忆念,然不可得,何以故?彼人梦中受乐等事尚不可得,何况寤时,若见若得无有是处,如是诸根犹如梦事。如是一切诸法,自性亦不可得,不可得故。彼等亦不可说」。如是蕴、界、处、缘起等,皆如根广说。以是彼等宁有自性,故唯识师执识实有即被所破。
若离外境,非有内识,云何诸瑜伽师,依师长教授,见此大地骨锁充满耶?颂曰:
诸瑜伽师依师教 所见大地骨充满 见彼三法亦无生
谓根境识三,何以故?颂曰:
说是颠倒作意故
说此三摩地是非真实性作意故,定当如是许。若不尔者,颂曰:
如汝根识所见境 如是不净心见境 余观彼境亦应见 彼定亦应不虚妄
如汝观戏剧等时,众人共视彼境。如一人所生眼识带彼行相,余人亦尔。如是非修定者,审观骨锁等处,应如瑜伽师,亦生带彼行相之识,如缘青等之识。即此三摩地亦应不是非真实性作意也。如是当知。颂曰:
如同有翳诸眼根 鬼见浓河心亦尔
如同前说,由翳力故见毛等,如是等类皆当了知。颂曰:
总如所知非有故 应知内识亦非有
如所知无自性,如是带所知行相之内心,当知亦自性不生。如云「不知非所知,彼无知亦无,是故佛宣说,知所知无性」。又云:「诸识同幻化,是释尊所说,彼所缘亦尔,决定同幻事」。故执内识实有及谤外境定无,将堕险处。唯诸善士修大悲行,以教理密咒为挽持,使不颠堕。
如是已说若离外境定无内识。今当更破唯事有性。颂曰:
若离所取无能取 而有二空依他事 此有由何能证知,未知云有亦非理
若谓由能取所取二取空之依他起有者,此有汝以何识证知耶?若谓彼自证知不应道理。自之作用于自体转,成相违故。如剑不自割,指不自触,轻捷技人不能自乘己肩,火不自烧,眼不自见,此识亦非由他识证知违自宗故。汝说若有余识为此识境,即失唯识宗故。故此有之能知毕竟非有,若谓不知而有,亦非道理。
他曰:虽非他识能知,然有自证。唯由自证证知此识,故此得有。此亦非有。颂曰:
彼自领受不得成
若谓由彼自证证知自识,亦不成立。
此中有许经部义。为成立自证故,谓如火生时,非渐照自体及瓶等,是顿时俱照。音声亦是,顿显自体及义。如是内识生时亦非渐知,是顿了自体及境故定有自证也。即不许者亦必许有自证,不尔后时忆念其境谓先已见,忆念能领受境者谓我先见,皆不应理。以念唯缘曾领受境,识未领受,念则非有,由无自证故,且彼自识不自领受,余识领受亦不应理。以由余识领受,犯无穷过。谓见青识,若由后起余识知者,彼能知青识之余识,复应更有余识领受,此后更须余识领受。故犯无穷。又应后识不缘余境,以初识继续所起诸识,皆缘前识为境故。诸有情类,是一识相续故。诸识次第起者,如刺青莲百瓣,由速转故,现似顿起。以是为断无穷过故。决定当许有自证分。如是后时起念俱念心境,谓我先见,亦得成立。若不由自证了知识体,则后起念不应道理。由于后时能起彼念,谓我先见,故可比知其能引生后时俱念心境之念者,实有能领受内识自体与彼境体之心在。故由后时念,即能成立有自领受。既有自领受则亦有依他起性。汝问:「此有由何而证知」,今如上答。今为显示彼答非理。
若由后念而成立 立未咸故所宣说 此尚有成非能立。
且依成立实有,如是说者。由无自他生故,则彼念心毕竟非有。如何可用未成立之念,而成立未成立之自证也。若依世闻名言增上,亦无以自证为因之念。何以故?如火先成立者,方能以烟比知有火。如是要先成立有自证者,方能由后时所起之念,比知有自证。今彼自证且未成立,其以自证为因之念,云何得有。譬如见水不能比知定有水珠,见火不能比知定有火珠,以无彼珠,由降雨等及钻木等,亦有水火生故。如是此中虽无自证亦有念生,如下当说。故以自证为因之念,若无自证念亦非有,今为成立末极成之自证,故汝所说念,尚未成立,故此念非有能立之用。如为成立声是无常,云眼所见性。且止如是推察,亦不应理。颂曰:
纵许成立有自证 忆彼之念亦非理 他故如未知身生 此因亦破诸差别
纵许内识能了自体及境,然说念心,能念彼等亦不应理,以许念心是离领受境心之他性故。如慈氏识之自证与领受境,近密之识先未领受即不能念。如是自身后时所生识,亦应不念未曾领受之心境,以是他故,如不知者身中之识。
若作是念:一相续所摄者是因果法故,可有念者。此亦非有,何以故?曰:「此因亦破诸差别」。以此「是他故」之因,亦能破除,一相续所摄,及是因果法等一切差别。谓领受心后所生之念心刹那以是他故,如他相续之心,应与能领受之心,非一相续所摄,非因果法。故可以此是他故之因广破一切也。
问曰:若依汝宗当如何许耶?答曰:
由离能领受境识 此他性念非我许 故能忆念是我见 此复是依世言说
若离能领受境之心,别无他性之念心,如前已说。由无他性之念故,其能领受心之所领受者,非后念心不能领受,故念心亦有境,能领受心之所知者,后念心非不能了知。故可念云,是我见也。此复是依世间言说,非是观察所得,以虚妄义,是世间言说故。如是颂曰:
是故自证且非有 汝依他起由何知 作者作业作非一 故彼自知不应理
如云我自知我,其正了知之我,成所作业,即此所知复是能知。此之作用亦无别体,则作者,所作业,作用,应成一体,从不曾见有如是事。如斫者与树,及斫作用,非是一事。由此亦知自证非有,故彼识不能自知也。楞伽经亦云:「如剑不自割,指亦不自触」。如是应知,心不自证亦尔。由无自证故。颂曰:
若既不生复无知 谓有依他起自性 石女儿亦何害汝 由何谓此不应有
依他起性不自他生,如前已说,现今复说体无可知。如是若许既无有生,复不可知之依他起性,则与依他起性相同之法,复由何理不许彼为有,彼石女儿亦于汝何害,汝不许为有。谓石女儿,离一切戏论,是圣智所行,离言自性也。
又汝前说:「是假有法所依因」。若有依他起性,虽可应理。颂曰:
若时都无依他起 云何得有世俗因
意谓诸世俗法都无实因也。故汝宗所说,世间名言之因都无自性。颂曰:
如他由著实物故 世间建立皆破坏
由无智慧执著实物,依他起法如未烧瓶,经汝观察如注以水。是则观待世间建立之坐、去、作、煮等及色受等,皆被破坏。故此唯有衰损,都无胜利也。如是由自分别所立宗派,入彼道者。颂曰:
出离龙猛论师道 更无寂灭正方便 彼失世俗及真谛 失此不能得解脱
何故失坏二谛便不能得解脱。颂曰:
由名言谛为方便 胜义谛是方便生 不知分别此二谛 由邪分别入歧途
如见真实三摩地经即宝积经见实会云:「世间智者于实法,不从他闻自然解,所谓世俗及真谛,离此更无第三法。众生为求安乐故,于善逝所生信心,如来悲愍于一切,为利世间说俗谛。人中狮子设世俗,显示众生为六趣,地狱畜生及饿鬼,阿修罗趣与人天,下贱种姓高贵族,大富家庭与贫舍,奴仆之属及婢使,男女等类并二根。所有众生诸差别,佛无比者为世说,智者了知世俗谛,佛为利人故宣说。众生著此沦生死,不能脱离世八法,所谓利衰及毁誉,所有称讥并苦乐。得利即便生忻喜,失利便起嗔怒心,余未说者皆应知,八病恒损于世间。谁说世俗为胜义,应知彼人慧颠倒。不净苦中说净乐,于无我性说有我。无常法中说是常,住此相中而爱著,彼闻如来所说法,恐怖诽谤不信受。毁谤如来正法已,堕地狱中受剧苦。凡愚非理求安乐,转受百千无量苦。若有于佛正法中,如实观察不颠倒,超出诸有入涅槃,如蛇脱去其故皮。一切诸法自性离,空无有相第一义,若闻此法生爱乐,必得无上大菩提。佛见诸蕴皆空寂,诸界及处亦复然,诸根聚落咸离相,能仁皆悉如实知」。远离世俗胜
义谛者,何有解脱。故执唯识可由邪分别转入歧途也。
此说名言谛为方便者。如经云:「无文字法中,何说何可闻,于不变增益,故有闻有说」。唯依名言谛,乃可说胜义。由通达所说胜义,乃能得胜义。如论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所说胜义
,即是方便所生之果。以方便生、果、所得、所证同是一义。
他曰:汝于吾等极无顾忌,我今于汝亦不容忍。汝仅善破他宗,谓以正理观察不应理故,破依他起自性。我今仍以汝所说义,不应理故,破汝所许世俗。答曰:若汝如无始以来,经百千艰苦所积财宝,被他夺去,诈现亲善授以毒食,还夺其财,期以怨相报者,可随汝欲,何害我等自得胜善利益。颂曰:
如汝所计依他事 我不许有彼世俗 果故此等虽非有 我依世间说为有
汝执自宗所说依他起自性,是圣智所证,我不许有如是世俗。若尔云何?彼虽非有,然是世间之所共许,唯依世间说彼是有,随彼而说,即是遮彼之方故。如薄伽梵说:「世间与我诤,我不与世间诤,世间说有者我亦说有,世间说无者我亦说无」。颂曰:
如断诸蕴入寂灭 诸阿罗汉皆非有 若于世间亦皆无 则我依世不说有
如阿罗汉入无余依妙涅槃界,一切世俗皆悉非有。若此世俗设于世间亦非有者,犹如阿罗汉之蕴等。我依世间亦不说彼等为有也。故唯依世间故,我许世俗,非自力许。
此唯是世间所许,故应唯待彼许者而破,待余人则非。颂曰:
若世于汝无妨害 当待世间而破此 汝可先与世间诤 后有力者我当依
我等为遗世间之世俗故,设大劬劳而住。汝可破此世间世俗,倘汝不被世间妨害,我亦当助汝。然世间决定妨害于汝,故唯当旁观也。汝可先与世间相诤,若汝获胜,我愿依汝。然汝必为世间所败,故我唯当依止具有强力之世间也。
他曰:若汝怖畏世间妨难,虽无正理亦许世俗,则亦应畏圣教妨难而许唯识。如经云:「如是三界皆唯有心」。答曰:佛所说经如琉璃宝地。汝不知彼体性差别,迷为实事识水。今欲取彼实事识水,汝之智慧如未烧瓶,试为汲浸必当碎成百片,徒为知彼体性者之所耻笑。此经密意,非如汝慧之所解也。
若尔经义云何?颂曰:
现前菩萨巳现证 通达三有唯是识 是破常我作者故 彼知作者唯是心
如前经云:「随顺行相观察缘起。如是但生纯大苦蕴纯大苦树,其中都无作者受者。彼复作是念:由执作者方有作业,既无作者,于胜义中业亦无得。彼复作是念:如是三界皆唯有心,如来分别演说十二有支,一切皆依一心而立」。乃至广说。如是破除常我作者,于世俗中见唯内心,乃是作者。以是通达三界唯识。菩提谓一切种智,萨埵谓思惟。由彼有此思惟,故名菩萨。或彼有决定趣向菩提之心,故名菩萨。或决定成菩提之有情,名为菩萨。是略去其中间句也,通达谓证悟义,现证谓亲证法界。现前是第六地名。此等是释文义。
如是已说经义,更以余经显示斯义。颂曰:
故为增长智者慧 遍智曾于楞伽经 以摧外道高山峰 此语金刚解彼意
此谓此处所说颂。如楞伽经偈云:「余说数取趣,相续蕴缘尘,自性自在作,我说唯是心」。为解此义。颂曰:
各如彼彼诸论中 外道说数取趣等 佛见彼等非作者
说作世者唯是心
言外道者,依多分说。以此法众,亦有假立补特伽罗等者,或说彼等亦非法众,如诸外道不能无倒了解佛经义故。如论云:「凡说人蕴者,世间数论师,休留(鸟旁,即猫头鹰。)徒无衣,问彼离有无。故知唯佛教,宣说甘露法,离有无甚深,是正法殊胜」。
当知执著蕴等者是外道。言各如者,谓各各宗。此即表示,诸外道类,亦计蕴等为作者,以此生死无始,故邪分别,何者不曾有?何者不当有?即现在世白净断等,亦有少许人计实蕴而为作者。诸佛世尊,由见彼补特伽罗等,皆非作者,故说唯心是世间之作者,此是经义。
如是已说,由破余作者,文义已尽,故彼唯字不破所知。更以异门明不破外境。颂曰:
如觉真理说名佛 如是唯心最主要 经说世间唯是心 故此破色非经义
如于真理觉悟者,略去前句,说名曰佛。如是应知唯心最为主要。遮遗余法亦是主要,故说三界唯心。故此仅是遗除色等为主,非说唯有心都无色等,遮其为有也。应许唯如吾释乃是经义。若如汝宗,颂曰:
若知此等唯有心 故破离心外色者 何故如来于彼经 复说心从痴业生
十地经说识以无明及行为因,非自相有:若识由自性而有者,应不观待无明与行,然实待彼,故识毕竟非自性有。如眩翳人见毛轮等,要有颠倒因缘,彼方得有,若无颠倒因缘即非有故。如经云:「菩萨如是,随顺行相观察缘起。彼作是念:于胜义中不知诸谛谓无明,无明所作业果谓诸行,依行之初心谓识,与识俱生余四取蕴谓名色,名色增长谓六处,根境识三和合谓有漏触,与触俱生谓受,于受贪著谓爱,爱增长谓取,从取所起有漏业谓有,业等流起诸蕴谓生,蕴熟谓老,蕴坏谓死,由死离时愚昧贪恋令心热恼谓愁,从愁发语谓叹,五根衰损谓苦,意识衰损谓忧,忧苦转多谓恼。如是但生纯大苦蕴纯大苦树,其中都无作者受者。此中无明有二种业:一令众生迷于所缘,二与行作生起因。行亦有二种业:一能生未来异熟,二与识作生起因。识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有相续,二与名色作生起因。名色亦有二种业:一互相助成,二与六处作生起因。六处亦有二种业:一各取自境界,二与触作生起因。触亦有二种业:一能触所缘,二与受作生起因。受亦有二种业:一能领受爱非爱及非二事,二
与爱作生起因。爱亦有二种业:一染著可爱事,二与取作生起因。取亦有二种业:一令烦恼相续,二与有作生起因。有亦有二种业:一能于余趣中生,二与生作生起因。生亦有二种业:一能起诸蕴,二与老作生起因。老亦有二种业:一令诸根变异,二与死作生起因。死亦有二种业:一能坏诸行,二与不觉知作相续因」。此等是说识以无明及行为因。如是已显示要有颠倒因缘,乃有识生。由此无故彼无云何?复如经云:「无明灭故诸行灭者,由无无明缘故,令行断灭更无扶助。诸行灭故识灭者,由无诸行缘故,令识断灭更无扶助」。乃至广说。又云:「复作是念:诸有为法和合则转,离则不转;缘聚则转,不聚不转:我如是知此有为法多诸过患,应当断除和合缘聚。然为成熟诸众生故,亦不毕竟灭除诸行。佛子菩萨如是观察有为,多诸过患,无有自性,不生不灭」。谁有心者见此教已,计识实有,如是计者唯由自见之所迷耳!故知经说唯心,是为显示唯心为主,非说无色,为显心为主故。颂曰:
有情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