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 武士世家第15节 顽敌碰壁(2)
日军第六军司令官荻州立兵将军(曾任日本驻苏武官)看到战况发展不妙,于7月3日晚即率领其指挥部退至河对岸。日军士兵小谷中士,在日记中这样记述了第六军司令部撤离战场的情况:
“荻州立兵司令官的汽车缓慢地、谨慎地向前开。月亮把平原照得如同白昼。夜是静悄悄的、紧张的,像我们这伙人一样。月光映照在河面上,河水反映着敌人投下的照明弹的光亮。多么可怕的夜景!我们终于找到了桥,顺利地渡过河。据说,我们的部队被敌人大量的坦克围住,面临着覆灭的危险。真要特别警惕!”
7月5日晨,巴英查岗山和哈勒欣河西岸已无枪声。这一带的战斗以日军主要集团被粉碎而结束。这一仗是苏联红军积极防御行动的典范。这一仗以后,日军再也不敢冒险跨过哈勒欣河了。
此时,在哈勒欣河东岸的战斗仍然紧张地进行着。在巴英查岗山被击溃的敌人,把残余部队调到河东岸,企图支援担任钳制任务的安岗部队,这支部队也遭到惨重损失,没有获得任何进展。苏军粉碎了日军在巴英查岗山的重兵集团,并守住了哈勒欣河东岸的防御阵地,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苏蒙军的斗志。
现在日军只限于采取战斗侦察行动,但8月12日,一个有炮兵、装甲车和部分坦克的加强步兵团,在22架轰炸机的支援下,向蒙军骑兵第二十二团进攻,并占领了战线南端的大沙高地。日军沿全线积极建立防御:运来木材,挖堑壕,构筑掩蔽部,进行工程作业加固阵地等。从7月23日到8月4日,日本空军遭受116架飞机被击落的严重损失后,目前只限于对苏方中央渡口、炮兵阵地和预备队进行侦察飞行和小规模轰炸。
这时苏蒙军指挥部正在紧张地进行总攻的准备工作。总攻预计不迟于8月20日,目的在于最后消灭入侵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日军。为了进行总攻,苏方除了增派2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2个炮兵团和加强轰炸航空兵及歼击航空兵外,还必须把五六万吨的重要物资从650公里以外的供应站运来。要在战役开始以前运到这一批物资,需要3500辆卡车和1400辆油槽车,而当时集团军群只有1724辆卡车和912辆油槽车。为了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英雄的苏联司机作出了非凡的努力。在热风灼人的条件下,往来一趟需行1300多公里,要花费5天的时间。他们日以继夜,终于按期完成了运输任务,对保证战役的胜利完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朱可夫认为,战役战术的突然性是克敌制胜的决定因素。为此,苏军在制定战役计划的同时,还拟制了在战役战术方面欺骗敌人的计划。其中包括:
——隐蔽运输和集中为加强集团军群从苏联调来的部队;
——隐蔽调动在哈勒欣河东岸进行防御的兵力、兵器;
——部队和物资储备隐蔽地渡过哈勒欣河;
——对出发地域、部队的行动地段和方向进行现场勘察;
——参加此次战役的各兵种特别隐蔽地演练各种科目;
——发布假情报,欺骗敌人,使日军弄不清苏方的真实意图。
为了欺骗敌人,掩护部队在夜间运动,苏军还使用了各种音响器材。这些器材能逼真地模拟打桩、飞机飞行、坦克运行的声音。在突击队伍开始调动以前的12—15天,苏军就开始模拟各种音响,使敌人对之习以为常。起初,日军把这种模拟的音响当成部队真正运动的声音,于是向发出音响的地方进行射击;可是后来,他们也许是习以为常了,便对任何声音都不再注意。而这一点对苏军真正变更部署和进行部队集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外,苏军对指战员还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发动工作,并对日军的兵力部署进行了详细的侦察。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于1939年8月20日,苏蒙军队发起合围、歼灭日军的总攻战役。
这是一个星期日,天气晴朗。日军指挥部深信苏蒙军队不会进攻,也没有做好进攻的准备,因而允许其军官星期日休假。其中不少人在这一天远离自己的部队,有的到海拉尔,有的到甘珠尔庙等地。朱可夫认为,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情况,决定就在星期日开始进攻。5时45分,苏军炮兵对日军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阵地开始进行突然猛烈的射击。部分炮火则对苏航空兵要轰炸的目标发射烟幕弹。
在哈勒欣河地域,由远而近,飞机马达的隆隆声越来越响。在空中出现150架轰炸机和近100架歼击机。飞机的突击非常凶猛,红军指战员的情绪极为高涨。8时15分,各种口径的火炮和迫击炮对日军目标开始火力袭击,充分发挥了它们的威力。8时30分,航空兵再一次飞临上空。通过各条电话线和无线电台发出预定的密码命令——15分钟以后,开始冲击。苏航空兵和炮兵的突击非常成功,日军在精神上、火力上都被压制住了;在一个半小时内,日军炮火无力进行还击。日军的观察所、通信联系及炮兵阵地全被摧毁。
经过5天的激战,苏军终于在8月26日完成了对日军第六军团的合围。27日开始分割歼灭被围的日军。由于流沙、沙坑、沙丘使战斗行动极为困难。日军异常顽固,战至最后一人。但是,士兵们逐渐识破了官方所吹嘘的“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某些日军士兵和军官所写的日记,反映出他们当时的心情。下面是日军连长福田日记的摘录:
1939年8月20日。
从清早天气就很好。敌人的歼击机和轰炸机50架,一群群地出现在天空。6时30分,敌人的炮兵全力进行射击。炮弹在我们头上呼啸。
炮弹遮天盖地打到我们近旁。真可怕。观察所使用一切办法寻找敌人的炮兵,但毫无办法,因为轰炸机在轰炸,歼击机在扫射。敌人全线获胜。
7时45分。可怕。人们怨声载道,炮弹隆隆爆炸,简直像在地狱一般。形势十分困难,情况很糟,我们被包围了。如果黑夜即将到来,全体人员应呆在交通壕里,排成一行……士兵的心灵是悲哀的……我们的处境不好,很糟,乱七八糟。
8时30分。敌人火炮不停地向我军射击。躲到哪儿都没有生路,到处是炮弹,只有在菩萨脚下才能得救。
10时40分。残酷的战斗在继续着。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伤……射击一直不停。
8月21日。
苏蒙空军大批飞机轰炸我们的阵地,火炮也不停地轰击。在轰炸和炮击以后,敌人步兵投入射击。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晚上敌人的飞机轰炸我们的后方。
8月22日,9时30分。
敌人步兵开始冲击,敌人机枪猛烈开火。我们处境极为危险,我们胆颤心惊。士兵情绪糟透了。所有军官死光了,我被任命为连长。这事使我非常不安,一夜都睡不着。
就是在这个时候,福田的生命和日记都中断了。1939年8月30日,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的日军第六军团全军覆灭。这是对日本法西斯的严重打击,迫使日本执政当局不得不重新考虑苏联武装力量的威力。
然而,正当日军在中蒙边境的反苏战斗中被打得惨败时,8月23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因为希特勒事先根本没有向日本打招呼,日本对此毫无所知。消息传来,日本政府大为震惊,于是便向德国提出抗议,责备它背信弃义。苏德条约加深了日本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平沼内阁被迫下台。不久日苏签订了诺门坎停战协定,这次相当于局部战争规模的反苏军事挑衅,以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告终。日军伤亡5万多人,损失飞机180多架,火炮损失达72%。
东条英机是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的鼓吹者和阴谋策划者。早在他担任伪满洲国宪兵司令和关东军参谋长期间,他在侵华的同时,就积极准备进攻苏联。在他升任陆军次官后,更利用自己的显赫地位煽动反苏反华。这个被东洋法西斯匪徒称为“日本前进动力”的东条,于1938年11月28日,在日本军人会馆召开的“陆军管理事业主恳谈会”上,就发表过所谓“爆炸性的演说”。他声嘶力竭地狂叫,要确定“对苏支(对苏联和中国)两国同时正面作战”的紧急任务。
东条在阐述了必须对苏联和中国同时正面作战的所谓理由之后,鼓吹要进一步加强扩军备战。他说:“为确立皇国天赋使命之东亚永久和平,建设东亚新秩序,不见蒋政权之溃灭决不收兵。且当前蒋所有之兵力,虽已气息奄奄,犹有百余万,另外尚有企图扰乱我后方之共产党游击队,其数实达四五十万,由于以上实际情况,我依然须继续作战,故弹药之补充、资材之输送,今后仍将达相当数量是不言而喻的。……今后由于面临准备对苏中两国同时进行武力作战之必要,必须倾注人马资材之全力以建设新军备。”
东条强调:“今后一个时期要排除所有障碍,向军备之充实、军需生产之飞跃扩充以及基础生产力之扩充而迈进。”
东条的“爆炸性演说”发表之后,在日本经济界、舆论界引起大哗,兜町、北滨一带的股票界人士尤其痛骂东条是战争魔王。这是因为他讲演的消息发表后,次日股票便一齐下跌。
如今,诺门坎事件的失败,无疑对东条和其他军政头目是当头一棒。在这之后,日本法西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决定暂时把三国军事同盟谈判搁下来,留待以后解决。日本法西斯开始考虑在北方对苏联“保持静谧”,以便通过在南方扩大侵略来摆脱因全面侵华战争而造成的困境。
第二部分 鼓吹南进第16节 鼓吹南进(1)
近卫第二期内阁,是日本历史上最不稳定的短命内阁之一。仅仅一年,内阁就进行了3次大改组。而东条英机的地位倒是巩固的,他飞扬跋扈,一任陆军大臣,就成了左右朝政的核心阁员。
1940年是世界局势急剧动荡的一年。希特勒在鲸吞了波兰之后,又于5月10日在西线发动了闪电战,低地国家陷入一片慌乱。4天后的黄昏,荷兰总司令投降。次日一清早,刚上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从梦中被来自巴黎的电话吵醒。“我们战败了!”法国总理雷诺惊呼道,“我们被德国打败了!”两星期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尔德三世不顾他的政府的劝告,宣布投降,并拒绝到英国避难。不到一个月,法国投降,英国也危在旦夕。
希特勒的“赫赫战功”使日本军部东条一伙大为陶醉。他们认为千载难逢,法国已经败北,英国也在为存亡而战,此时不进兵东南亚夺取石油和其他急需的战略物资,还待何时!甚至几个月前,还担心对华战争失败的一些人,眼看着希特勒在欧洲的突然走运,不禁垂涎欲滴,一心想拿到东南亚的资源。
7月底,平沼内阁垮台,近卫公爵在皇室的举荐下重新参政,第二次组阁。内阁中两个要缺由两位锋芒毕露的人物充任。一位是能言善辩的外交家松冈洋右,他是一位堂·吉诃德式的人物,遴任外相;另一位是东条英机将军,遴任陆军大臣。
东条英机心毒手狠,果断专横,故有“剃刀将军”之称。由于他在中国东北和华北的侵略战争中“功勋卓著”,深得天皇和日本统治阶级的赏识。东条虽然是一个法西斯狂徒,但他反对“下克上”,所以他在“二二六”事件中与其他那些摇摆不定的将领们不同,他立即通电宣布满洲处于紧急状态,从而粉碎了任何同情性叛乱。因此,他赢得了军方保守派和害怕再次发生流血叛乱的文官的敬重。
松冈洋右却是另一种类型的人物。他虽然足智多谋,但浮夸外露,好冒险,办事凭直觉。他口若悬河,有“五万言先生”之称。此人言行不一,经常出尔反尔。在国际开会辩论日本侵占中国东北问题时,他像老鼠一样蹑手蹑脚地溜出会场。他那修剪得像枪弹一样的脑袋,八字胡子,玳瑁边大眼镜,矮矮的个子,像个马戏团的小丑,以及他的戏剧性的表演,给各国使团和新闻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松冈的童年也与一般大臣不同。他出身并非豪门贵族,13岁就飘洋过海,被他的叔父扔在美国海岸上,要他自谋生路。俄勒冈州波特兰一家美国人收养了他,在尔后成长的年代里,他发奋自强,刻苦读书。他做过工,当过听差,为了赚到学费,甚至临时做过仆人。在俄勒冈大学毕业后,他在美国工作了3年,然后回到了日本,由于聪明伶俐,善于活动,一举成名,当了南满铁路的总裁,成了日本政界、财界的显赫人物。
松冈性格怪癖,故弄玄虚,经常说一些与他的信仰相反的话。他的想象力丰富,很少解释他所想象的事情,即使解释也是一场滑稽的问答戏,弄得大家都糊里糊涂,连那些认为他是日本俊杰的人士也为他玩弄外交游戏而焦虑。他一再向同僚们保证他是亲美的,但讲起美国来却深恶痛绝;他口称不相信法西斯德国,却向希特勒献媚;他标榜反对军国主义,却发表主战言论。无怪乎有人称他是一位神经不正常的“智力体操运动员”。
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刚成立4天的近卫内阁就一致通过了一项新的国策。这项国策的基本目的是实现日本的霸权,也就是说,建立在日本领导下的“大东亚新秩序”。为此,对内必须实行全国总动员,加紧扩军备战,实行军事计划经济;对外,要与德国、意大利签订三国条约,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也要设法与美保持“和解”;对华,加强诱降,促进蒋汪合流,争取尽早解决中国问题。总之,要趁欧战之机,日军开进东南亚或更远的地方,攫取战略物资,掠夺英、美的殖民地。
这项“勿误良机”的国策,是东条一伙炮制出来的。他们说服了近卫首相和内阁中的其他文官,使这些人相信,在混乱的现代世界上,这是日本“求得生存的最后希望”。在他们看来,法国战败了,英国在为自己的生存战斗,印度支那的橡胶、锡、钨、煤和大米“是丢在街上只等人去拣拾的宝物”。
松冈对东条等人的谋略持有异议,他反对南进,但支持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他认为南进必然走上与盎格鲁撒克逊人发生正面冲突的道路,而签订三国条约“将迫使美国在执行反对日本的计划时要谨慎行事”,并将阻止日、美发生战争。再者,如果德国真的与美国打起来,日本也没有义务自动地援助德国。那些不同意签订三国条约的军政高级官员,因为敌不过松冈的唇枪舌剑,也违心地同意了。1940年9月27日,条约在柏林签字。从此,日本就与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法西斯国家拴在一个战车上,在开向死亡的悬崖上愈走愈远。
松冈自以为策划了一项争取“世界和平”的计划。有些认为他与美国友好的老朋友感到不解,松冈对他们说,这是避免与美国开战的好办法。他对他的大儿子说:“只要你坚定地站着,开始反击,美国人就会知道,他是在同一个男子汉讲话,然后你们两个就像男子汉对男子汉一样谈话。”他认为,只有他自己才真正认识美国。
惯于拐弯抹角的松冈向内阁提出,实现他的外交目标的最好办法,是支持里宾特洛甫提出的把德、意、日与他们的共同敌人俄国联合起来的计划,他请求允许他到欧洲去亲自实现这一目标。经过长时间的辩论之后,东条同意他去欧洲,由陆军代表永井大佐作为顾问同行,但拒绝了他提出的顺便带给希特勒的一件礼物——日本进攻新加坡的许诺。
一到柏林,松冈先后拜见了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德国纳粹元首竭力说服松冈,占领新加坡对日本是有利的。里宾特洛甫说,占领新加坡“非常可能把美国排除在战争之外”,因为届时罗斯福不敢冒险把舰队开进日本水域;同时,希特勒向他保证,日本一旦参战,德国“一定援助日本”,“即使撇开德国军队远比美国人优越这一事实,美国也根本不是德国的对手”。但是,一谈到新加坡问题,日本外相总是躲躲闪闪。例如,当戈林接受了一幅富士山的画后,开玩笑地说:如果日本攻下新加坡,他就到日本去看看富士山真貌。松冈转向紧张不安的永井大佐,点点头说:“请你问他吧!”
松冈对他同苏联签订和平条约一事,早已胸有成竹,但使他感到不解的是,他听到曾向他提出签订“四国联盟”这个主意的里宾特洛甫说:“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签订这样一个条约?请记住,俄国是从不白给东西的。”永井认为,这是一个警告,但松冈的热情并未减退;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私下告诉他,德国和苏联可能不久就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