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本草演义+中药传奇-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战败,愚、莽战死,想将军定然痛心疾首。今本兵傅谋得一计,可雪呆、鲁之耻,可报愚、莽之仇。然须得将军奋力之助,方能成功。”痴将军被迷魂鬼一激,顿时怒火冲天:“任凭先生调遣,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当下,米红即整饬军士,其精壮者,统归痴将军统领,划好图形方位,从营中深挖地沟,直向祝营中心挖去。再于深夜熟睡之时,让痴将军施以火攻之法,尽歼祝军于梦中。共工听后,喜难自胜:“此真妙计也!我等可于营中,整装待发,一旦得手,火起为号,便可全面出击。”说干就干,兵士很快便将地道掘至祝军营地之下。此时,愤怒之火,急切报仇之火,燃烧着痴将军。只见他双目红赤,满面赤血壅注,手持朱砂剑,奋力劈砍,尖锐而缩小的头脸上,时时冒着热汗。他手足虽小,但便于地下行窜。他那邪攻之火,便四处焚、灼、燔、炎。郁在地中的闷火,向地面散发,烤灼着地中的湿水,使之化为热气而喷发地面。正因如此,祝军才能及时发现米红的诡计。
眼看地面即将凿开,挖掘之声已“咚咚”可闻,火热邪气炽烁着地上将士,不少人已烦躁不安,体若燔炭,或心中悸动、或神志狂乱、或有吐血尿血,不一而论。北岳真人一见,知其乃邪火所为,当即以流星高举,直指正南方念道:“南方朱雀听命:敕令尔等率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七星,迅速各安本位,不得有误,敕敕如赦令。”南岳真人也同时念动真言:“敕令北方玄武七星,速率水师,深入米红地道,彻灭邪火,以制燎原!”不大一会儿,地面热势顿减,将士渐见安宁,但地下凿动之声仍不绝于耳。五岳真人见状,互递眼神后,同时扬手吹气,只见在即将凿成的出口地表处,突然平地生出四堵彩墙,色彩不同,但能洞视对面。说时迟,那时快,地面已被凿开一人可出的圆孔,贼兵立即便可钻出。只见五岳真人同时喊声 “着!”,再一看那五色彩墙,正迅速移动,以反五行的方位,即西面青墙、东面白墙、南面黑墙、北面红墙、顶上则覆以黄墙,严严实实地罩在地道口上,道口扩大,这五色彩罩也随之扩大。突然,彩罩中出现七条巨龙,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次序,进入洞口。须臾间,洞口波涛汹涌,源源不断地直注地道,大水顺着地道漫入了共工大营。
敏智见时机已到,高举令旗,对祝融道:“元帅,下令反击。”随祝融的“进击”声,全军将士以雷霆万钧之势、排山倒海之力,迅雷不及掩耳地冲入共工营寨。但见共工将士,或在泥水中挣扎,或哭爹喊娘地外窜。共工见浪涛中翻滚飘浮着迷魂鬼、鲁将军、痴将军的死尸,心如滚油煎煮,他咬碎钢牙,瞪目见血,全然不顾全军将士死活,举起狼牙棒,飞腾而来,直取祝融。祝帅早有准备,飞龙宝剑剑不虚发,但见他:潜龙勿用取下盘,见龙在田刺丹田,搅龙入海剖心肺,亢龙有悔削项肩,龙腾虎跃砍四肢,龙虎争斗震肝胆,龙蛇混杂乱神志,龙蹯虎踞剁泥丸,神龙见首不见尾,鬼神见之心胆寒。  
祝元帅大展神威,多年磨练的龙飞九剑,今日大派用场,他越杀越勇,愈战愈猛,剑剑都在共工致命之处。共工的狼牙棒无法施展,只得手忙脚乱地东躲西闪,不一会儿已是皮开肉绽、鲜血染身。再看营中将士除水淹致死及逃走外,所剩者全部都被捆缚结实。他见大势已去,再无心恋战,勉强躲过几剑后,急忙抽身一纵,如飞似腾地冲出阵外,慌乱中直贯正西而去。他前边飞跃,祝融紧随其后,稍一缓慢,宝剑便能使之洞穿。共工无可奈何,只好没命地飞奔。
正此亡命之时,不料当初盘古开天之时凿破昆仑山,原有一半带在月轮上,名曰不周山,亦名天柱,彼时原在天中,迨后月运日移至北,体重日久,即将崩溃。此时共工逃窜至此,见天柱下垂,挡住去路,心中震怒,大吼一声,用尽全身之力,以头向不周山一触,天柱当即大折,崩将下来,将共工尸首压得粉碎,又将地压成倾斜侧势,海水浸将上来,地乃大缺一角。祝融见共工已死,大患已除,会同敏智等,退水整土,遣散共工全部将士,得胜回师。见得女娲,奏报战绩,女娲道:“天柱既折,地势又倾,民众将受害否?”

第四十回 
炼五石女娲补天 论石药兼及其他

祝融见女娲问话,乃稽首道:“共工被不周山压死后,我等即刻回师营地,处理战后事宜,故未再至西北。”女娲正沉思间,有报事人进奏:“启奏女皇,今有西北方一伙百姓,前来进见,言有要事奏报。”女娲即命请进,开言道:“尔等聚众结伙,前来何事?”众人稽首后道:“启奏女皇,自从祝帅战胜共工之后,北方边境昼夜不分,昏昏暗暗,阴风凛冽,不似人间之世。我等众人,一路取火照明而来。望女皇定夺。”女娲闻言,颇为骇异,商议后与各部落酋长起行。经百姓引领,来在不周山前。果见天昏地暗,冷气袭人。高举大火作照,只见西北方一带,天缺七八痕,天气向下大泄,故而冷风劲吹,日月无光。女娲见之,颇感沮丧。其时随行人众中,敏智及五岳真人等,也都在场。敏智道:“女皇勿忧。适才与五岳真人携观,五位真人已思得良策。”女娲马上道:“五位先生有何良策?”敏智回道:“五真人善使五色之石,或粉或浆,多所驱用。前征共工,全仗先生等以五石为法。”女娲道:“快快烦请五位真人施术,以救天下。”五岳真人回禀:“欲为补天,须采五石,待老朽等督炼。”女娲旋即遵照真人所说,命人速赴各地,遵样选取五石。备齐后,以五色矾石熬成糊膏,把五色云母石粘成大块。五岳真人各念咒语,同时以“呵、呼、呷、嘘、唏、吹”等所练气功功法,分别以五色七彩之气启动,使云母大块,徐徐升空,直至天有所缺之处,见痕迹对齐,即以所炼糊膏粘牢。如此而为,天体已如往昔。然而原来天体,与水晶玻璃相同,日月照之,光自射下。而现补之天,系由五石而炼,其光欠亮。女娲再三思忖,并与敏智、五老相商,五老又道:“欲复天地,尚须分为两步,先使地复其元,后使天复其明。”女娲即按真人所奏,将崩塌之不周山凿断,一分为四,凿成鳖足形状,运入海底,将地撑起,地体自此又复原如旧。嗣后,得知钟山之上,有一异灵,人面蛇身,长约千里,通体红赤,两眼放光,如日月所照,鼻息所出,气暖温和。女娲即率五岳真人等,施以法力,制住这钟山之灵,令其永驻钟山之巅,昂首以照北海诸国,责其眼目开合以定时定序,不可稍有舛乱。乃使其开目为昼,闭目为夜,呼气为夏,吸气为冬,均匀有致。并责令其按时按季,喷以云雾,吐以风雨。至斯,天地方复安泰。
有关祝融战共工、女娲补天体的传说,炎帝略有耳闻,但如此详细的内容,尚属首次闻及。几日来病机的讲述,炎帝颇为着迷,不由得勾起对石药的兴趣,便接问道:“五石用作战事或补天,只系传说。然作为药材,颇感迷惑。”病机接道:“传闻虽非事实,然必有蕴义,可从不同角度给人以启迪。”病机恐炎帝困倦,便言简意赅地说道:“自五岳真人施撒五色石粉及炼石补天之后,不少山野便有不同色泽的细碎砂石留存。人类在悠久的生产活动中,与这些砂石有意无意地接触,偶然发现了它们的作用。比如有人高烧如焚,口渴大汗,欲饮水自救,无意中以石膏煮水饮用,而热渴得减。于是引起有识之士对石膏的关注,几经反复试验,得出‘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等结论。众多无意感受的积累,定然形成一定的理念。有心者再针对性地加以尝试验证,便形成系统的认识。《石药录》便是这一观点的明证。” 
当炎帝再次听到《石药录》后,说道:“众贤契对石药类药材,有何灼见?”病机道:“多维先生的《石药录》对各种药石作了详尽论述,对每种药石的形态、性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宜忌等,均已作了完备的论述。并且撰成歌诀,易诵易记,便于后学,我等均已熟记于胸。”炎帝道:“可否以石膏为例,闻赏其歌?” 
病机便不假思索地念道:
 “石膏辛甘性大寒,清热泻火除渴烦,
能退热斑肺热喘,外伤汤火湿疹安。
辛咸大寒寒水石,清热泻火除烦渴,
入胃肾经治实热,风热火眼痛如灼。” 
病机又作补充解释道:“寒水石功用如同石膏,故而多维先生变其句韵。” 
炎帝听后抚掌道:“真好,可启童蒙,便于记读。若其他药物也能如此该多好!”病机立即道:“受多维先生启发,并经先生指导,辨象大哥已撰成《菜药录》,辨病二哥撰成《谷药录》,辨时三哥撰成《畜药录》,杂合四哥撰成《虫药录》。” 
炎帝闻知,更加兴奋,道:“病机贤契有何杰作?”

第四十一回 
观雪景欣赏杏林 美岱村药王出世

病机听炎帝问到自己,便赶紧回道:“在家父及众弟兄的帮助下,现已编成《果药录》。不过,据多维先生讲,石类药在大青山及周边地区,无疑地比较品种齐全。牲畜、动物类药也种类不少。只是这蔬菜类、谷物类、虫鱼类药,因地域不同,各有不同品种,需要以后逐渐增补。特别是瓜、果类药品,因地质、气温、光照不同,南北方的瓜果不尽相同。而现今已成的《果药录》,也只仅是北方地区的瓜、果,南方独有的各种瓜果,尚须日后收录。因此可以说,此录只是撰成一半而已。”对于病机认真的分析,客观的评价,炎帝感到这位青年人,对于学问执着的追求,而且具备着严密的态度,严肃的思维、严格的作风,不由得使人赞服。炎帝由此而想到国老,想到多维、求协、柴旺、又想到五个年轻贤士,更想到太医馆课徒部的众多莘莘学子,他脑海中闪现着人才的代代辈出,规划着整理这众多宝贵药材,使之系统、完备,并著之于简册的蓝图。
 “大王,外面天气晴朗,不少高阜地方的积雪已被大风吹走,趁外面不太冷的时间,不妨出外观观雪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病机见炎帝沉思良久,便提出此议。炎帝也很久未出外边了,当即道:“应该,应该,的确该出去透透风啦。” 
炎帝等众人,漫步走出柴扉,四野空旷,银白色的世界,天地相连。清凉新甜的空气,使人全身劲爽。日光照雪的辉映,闪烁的使人眼花缭乱。炎帝信步迈上一处高阜,环顾着四周。当他目光停留在东北山村时,良久良久地不愿移开。那里苍松翠柏,古木参天。整个山村被各种树木笼罩,而最多的则是紫红稍褐的树木,围绕整个村镇。树枝树顶虽然裹压着飞雪,但通体经风雪的吹冼,更显的清洁干净,从而使色泽更为浓艳。在这些日日夜夜中,炎帝虽曾不止一次地了望过这个山村,但今天他更感新奇、更感神秘,因而开言:“那村庄最多的是什么树?”柴旺接道:“回大王,这一带最多的是杏树,故此,美岱镇有杏林村之名。”炎帝刨根就底地说:“什么树在这里也都能成活,为何独以杏树林为多?”柴旺道:“本村各种树木皆有,其所以杏树最多,实因数十年前一位高人而起。大王如有兴致,我等愿将此高人事迹,回禀大王。”炎帝道:“树与高人相关,本王倒要听听。”柴旺道:“此事说来话长,请大王进屋后,容我等慢慢禀告。”炎帝等众人立即返回屋内,听柴旺细说。
好几十年以前,美岱村西住着一大户人家。家道颇为盈硕,真是骡马成群,牛羊满圈,良田多顷。后来家道中落,因而分门另户。自从一分为四门以后,由于大门子分家时,财产让与三个兄弟,所以大门子家产较少,由此生活也颇清苦。大门子的子孙也很少,就在这年,在后代将为断续时,大门中喜添一子,合家视为珍宝,真是放在眼里怕磨了,含在嘴里怕咽了。门中人个个喜不自胜,由爷爷给起名心田。心田自幼体弱,三个月时便患腹泻,用过好多办法,总不见好。而且腹中常常叽哩咕噜作响,每作鸣响便见大便稀水拉出,看看日渐瘦削,目眶凹陷,举家人都已无法可施。忽然有一邻居,名唤牛五十一,见多识广。当他从外地回来听说此事,便匆匆赶来,从皮囊中取出一种形如小木片的物事,又取出一些细碎小草籽,让别人用薄麻布包好,说:“这是白术和车前子两种药材。我在外出时,南方人凡遇顽固性拉肚子,用它们熬汤喝,很快便能治好,你们快给熬药,保证能好。”众人都知道牛五十一有很多见识,赶紧熬好给心田喂服。喝完头渣,当傍晚喝二渣时,心田的腹泻已止,肠鸣已经消失。到第二三日,水泻便彻底痊愈。但自此之后,心田身体一直瘦弱。这个孩子心田,便是柴旺说的高人,也被人们尊敬地称为“药王”。
听说是药王,炎帝精神一振道:“本王老早就听说过其人,可无缘得见。并据传说,此人如同神龙,常或见其首而不见其尾,且经常骑虎云游,居止无定,或隐或显。本王曾广派人士访寻,始终未能如面。不知当今还在世否?”

第四十二回 
心田勤奋攻学问 药王从师露头角

 “药王当然在世!”柴旺便继续详叙着:“不过药王为减少不必要的世俗纠缠,常常乔妆改扮,以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出现于人间。多维先生所遇之高人,极可能便是药王。否则那众多神奇的古代文典,一般人是很难备有或找到的。”“柴园主,恕本王心急,请还从杏林缘故说起吧。”柴旺说声“是”后,继续讲心田药王的故事。
要说杏林,先须从药王心田说起。
这心田自幼虽然体弱多病,但聪慧过人,且有过目不忘的强记之才。他又勤于探索,肯于钻研,善于辨析,勇于总结。对人间任何物、事,都要追根寻底。大到天、地、人,小到水、草、尘,皆无不涉猎。就在八九岁时,便极喜和老年人交谈,问这问那,常常问得人瞠目结舌。他问问题时,总讲究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在众多老人中,见多识广的牛五十一,是他最敬佩的老者,也是最好的朋友。尽管相差四五十岁,但他们是真正的忘年交。基于牛五十一从青年时便四处游历的缘故,使老人不仅识字很多,而且天南地北的奇闻掌故、风土人情、山水气象,都能滔滔不绝。可以说,从识字到知世,牛五十一是心田最好的启蒙老师。随着认识文字的积累,牛五十一把从外地背会的零散古典文献口授心田,这更引起心田的求知欲。他根据山水的气势、树草的荣枯、气候的变迁、鸟兽的栖息、人类的繁衍,经常与牛五十一切磋琢磨,从中找出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特别是心田母亲,自生心田后,一直卧床难起,初时周身关节疼痛,末后咳嗽气喘,更使心田忧心如焚。当时美岱虽有巫、医,但总无效验。牛五十一虽曾听过医药之事,但也对此束手无策。外地一些知名医者,虽知道甚至也见过不少,但路途遥远,又且病体行动不便,也远水难解近渴。再看看村中不少病人,个个痛苦难耐,有的直至命丧黄泉。心田便从心底暗下决心,矢志钻研医药。从十三岁起,心田便把问题的重心,放在医药知识方面。他同大人们交谈,多半是寻求医药知识的内容。牛五十一所知晓的知识,他认为是非常真实而实用的东西。他把这些听来的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小偏方,也都加以认真思考,而后条分缕析地加以归类。并把木板解成一寸宽的细条,用小刀把这些内容刻在上面。然后用牛皮绳按次序串好,成为一捆捆的卷帙。当然,这些卷册的制作,也都离不开牛五十一的启发和指导。
当心田十六岁时,突然高烧头痛,继而咽喉肿痛如塞,饮食难以下咽,众人都十分慌恐。这时美岱村东的老人董四,名讳海瀛,善济人急,为人耿正。对医药甚有心得,周围四乡八里,都知他医技高超。心田之父吉武,乃前往延请。经董先生耳背刺脉放血及水煎汤药数剂后,心田咽痛大止,已能进食。闲暇时,心田便借故请教,董先生久闻此子好学勤修,因而不吝相授。当病愈后,董老便提出让心田随其学医之想法,心田及家人等更是求之不得。自此以后,心田便随董先生学习医药理论与实践。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此之前,心田靠勤学强记,且刻苦修为,学问大具根柢。他充分利用早晚时间,死背硬记反复强化古典理论。白昼则访贤求知,或与朋友讲论。其知见堪谓极甚广博。一般人小病微恙,心田即告以平淡方法施而立效,故乡人有称“心田小先生”者。今随董老先生学习医道,人皆称为相得。
当第一天随董先生学艺时,董老虽素悉其学问颇卓,然仅系传闻,且又见其年少,乃诚恳地道:“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