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帘中,闪现着瑶姬的启迪;而耳畔的回响,是太乙先生谆谆的教诲。早在多年前,炎帝即拜太乙先生为师,恭虔敬服。各种著名改革,都由先生指悟而获得成功。癸未元年推行的五谷种植,即系先生提出。其时先生说:“子为众子之长,长矜其饥寒劳苦,昼则弦矢逐狩,求食饮水,夜则岩穴阴处,居无处所。小子矜之,道时风雨,植种五谷,去湿燥隧,随逐寒暑,不忧饥寒,风雨疾苦。”炎帝遵照先生意见,改游离为定居,变棚穴为居舍,种植五谷以饱腹,织麻成布以保暖,皆先生所教。后来变生食五谷为熟食,变群居杂处为家庭,均听命于先生。太乙原话:“凿井出泉,五味煎煮,口别生熟,后乃食咀。男女异利,子识其父。”现今已全部成现实。而今先生让自己亲赴南方尝采药材,想来这南方必定草木繁盛,药物众多。散会后先生又教授了尝采药品的规律,可当作治病的总则:
诸 药味酸者,补肝养心,除肾病;
其味苦者,补心养脾,除肝病;
其味甘者,补脾养肺,除心病;
其味辛者,补肺养肾,除脾病;
其味咸者,补肾养肝,除肺病。
先生以五行的生克道理,阐明了各种草木对人体的作用。而每种草木,味各不同,即使味道相同,也有味厚、味薄、味浓、味淡之别,而且是否有毒,也需要亲口尝试方能识别。想到这里,炎帝心中更觉豁朗和清爽,更觉此行的重要和必要。他边走边想,不觉已到听房门前。离得老远,即能闻到一股馨香的烙饼气味。再稍走近,又听到石针缝制兽皮的声音。进门一看,原来妻子听在专心做饭,烙饼已叠起一大摞,比平常多出几倍,女儿瑶姬正低头缝制兽皮大袋。炎帝甚是诧异,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听到父王声音,瑶姬连忙起身,放下手中活计,端来汤液,为父王解渴。妻子笑吟吟地说:“你不是要出门吗,为你赶做干粮!”一股温馨的暖流,顿时沁入炎帝心田。“谢谢你们!”“谢什么!你甘愿为大家冒险远行,我们应以实际行动支持你。相互说笑间,瑶姬已摆好餐具,大家开始用餐。席间,爱姬听斟满一盏醪醴,端到炎帝面前:“为大王尝采药品壮行,特敬一杯!”炎帝接过手中,感激得热泪盈眶。多少次创造,多少回改革,都是这位伟大的女性,给予支持,给予鼓励。他情不自禁地脖子一仰,将醪醴干尽后说:“为你们的后援,我也敬你们一杯!”听和瑶姬也分别饮尽。然后炎帝话入正题,对女儿说:“瑶姬啊,你今晚…定要把你所说的五味性能赶写成册,并把今天太乙先生的五行理论也写进去。”“父王,放心吧,这些内容,我早就写好啦。前几年您忙于倡导日中之市的时候,我闲暇无事,正好太乙老先生到来,他很早就把这些理论教我了。我又经过几年尝试观察,的确屡验不爽,因此前几年我就把它们写以成文,并刻于简册。明天给您带上,决不误事。”“好!我儿真是有心人。有你们的支持,我这次行动定会成功。”“为父王采药成功干杯!”儿子临魁和女儿瑶姬同时相敬。祝愿声、碰杯声、欢笑声,响彻夜空,直达云天,久久不能平息。
第五回
神农采药救万民 国老济世利千秋
明堂的北面,波光粼粼,咆哮隆隆。远远望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东去劝人归。朝霞与双鹤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明堂的南面万人广场上,人山人海,群情鼎沸。“吾王万岁”、“炎帝吉安”、“神农顺利”的欢呼声,此起彼落。原来民众们为炎帝的出游尝采药材,集结在广场,为炎帝送行。
清晨,天刚蒙蒙亮,炎帝刚刚醒来,瑶姬早已把炎帝出行的用品备好,一见父王睁眼,便笑着说:“父王,母后早把朝御饭做妥,请您稍事活动,便来用膳。”炎帝为了抓紧时间,早晨的一应洗漱、活动尽皆从简。迅速用完早饭,即健步来到广场站台。只见他束发正冠,布衣整齐,草履结实。手拿石刀石斧,右侧悬挂兽皮口袋,内装瑶姬编好的本草记录及烙饼干粮。背后高耸着红柳条编制的背篓,雄赳赳、气昂昂地迈上石凳,用宏亮而刚毅的声音道:“民众的康泰,是本王的愿望。我今出行,众民众要各按本职,各尽其事。待本王采药归来,共斗病魔,共逐死神!”民众中顿时爆发出狂奋的掌声。“驱逐病魔、战胜死神,一定要达到,一定能够达到!”口号声震撼大地,响彻九霄。欢呼声能惊天地,敢泣鬼神。在瑶姬、听、太乙及甲、乙、丙、丁等众酋长的簇拥下,炎帝走下站台,迈步南行,走出广场数里,一队长长的人流,仍然恋恋相送,不愿离去。在一片广阔的沙漠地边,炎帝回首摆手,高喊“请众民就此留步!”“大王保重”,“大王吉行!”炎帝招招手,以飞快而稳健的步伐,迈向一望无际的荒原。
突然,前面一条由西向东的河流,挡住了去路。小河的边上,已有薄薄的支离破碎的冰层,但他却不能阻挡河水的汩汩东进。此时炎帝抬头,日已将近正午。他正颇感乏累,腹中已感饥渴,正好边食边饮,稍作休息。嚼着烙饼,就着河水,喘着粗气,望着周边。忽悠之间,前面不远的河边,有一片枯草,随风摇曳着行将飘飞的黄叶。炎帝边吃边想:“何不前去看看。”想到这里,便身不由己地走到近前。嗬!原来这里远近数里,尽是此草。虽然已将干枯,但多数尚能辨其形态。走近细观,见草茎粗壮,立直挺拔,基部近根处带有木质,上有灰白短毛如绒刺样,外皮或红或暗棕色,单数羽状复叶,呈互生形。叶柄长二至三分。炎帝用力拔起一根,其根部更为粗壮,且向下向旁又有分枝,其粗者如拇指,因在沙地,再佐以石刀挖掏,采挖较为方便顺利。随着根茎走势,挖出一根长约数尺的鞭状根。外皮暗棕,折断其末端,内质呈金黄色。送入口中咀嚼,甜味浓烈。“味甘”,炎帝边品边忆:“太乙先生云:甘味能补脾养肺。此物如此之多,如此易采,又如此甘美。眼下民众饥饿殊甚,伤脾损胃者至多。理应采之。”说干便干,炎帝把背负之物解放一旁,动手从最边上的一苗,小心翼翼的挖掘。挖到起劲处,汗水由额到胸、由颈至背,湿浸衣衫,但他想到的是民众的疾苦,劳累早丢到九霄云外。不大一会儿,整整一背篓已装满。正在这时,一个陌生的声音传入耳际:〃大王辛苦!〃炎帝抬头,见一位耄耋老翁,精神矍铄地出现在面前稽首。“长者辛苦”,炎帝顺口答道。只见老者开言:“神农采药救民众,国老济世利千秋”。
听到此间,炎帝闻言不俗,知为高人,乃十分礼敬。趁着休息,说:“长者请坐”,两人便席地而坐,促膝相谈。
“听长者适才所言,似有深意,不知长者有何见教?”
“不敢!老朽在此居住,已不知年月,近闻人传,大王拟采药济众,老朽感佩莫名,今幸目睹大王风采,真乃万民幸甚,老朽幸甚!〃
“长者不必过谦,此物究系何名,有何用益,恳请长者教我。”
“老朽原名国甘根,因久居此所,人皆忘我名称,见我白发皱纹,多呼国老,实感有愧。至于此物,我曾多年观察,细作体会,确可作为去病良药。”
接下去国老便详细道出备细:“此物黎庶俗称甜草苗,又名甜草根。因其味甘甜而厚美,系多年生草本,又简称甘草。”说到这里,炎帝突又想起瑶姬所说小丙患疮之例,不由脱口而出:“能解毒疗疮?”
“对!本品功效奇特,治病甚多。”一听治病,炎帝对国老更加礼敬,乃稽首曰:“请先生不吝赐教,尽遂言之。”
“此物苗叶深绿,夏末秋初或黄绿或棕绿色,生有小叶十六七片,卵状椭圆形,长约一二分,宽约一分,前端钝圆,基部浑圆。两面均有短绒毛。夏日时叶腋抽出总状花序,花密集,花萼钟状,也有短毛毛刺,蝶形花冠,淡红紫色,长约半分。花落后长出如毛豆荚样果,长圆形,常密集,有时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宽二三分,长有密集棕色毛刺,内有种子七八枚,扁圆形或半圆形。喜生于干燥草原,或生于向阳山坡。”炎帝听着,环顾一遍原野。原来此地,看似一片沙漠,实际四周黄土,并非尽为沙砾。在黄土原区,似可望见众多杂草。只因“寒露百草枯”,而现值霜降季节,所以百草凋萎。再遇秋风横扫,草叶吹拂,然细苗软枝,仍见随风飘动。国老手捋长须,继续说道:“欲治民病,此品决不可缺”。炎帝生怕老者介意,赶快回过头来,眼光炯炯有神地仰视国老,和颜悦色地对国老说:“恕本王失礼,敢问先生此药究能医治何疾?”国老摇晃着一枝甘草,朗声言道:“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气,消疮肿,解百毒。”(见《神农本草经》,下同)炎帝闻言,不但惊诧,又且欣喜地说:“先生之言,尚乞明示之。”
第六回
甘国老历验奇效 贤神农愉悦吟诗
凉风习习,枯草摇摇,黄沙泛泛,白髯飘飘。国老凝目远眺,回忆着既往发生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追述着甘草对人类贡献的传奇故事。据国老祖父口述:自盘古开天地称天皇以来,历经地皇、人皇。又历五帝中太昊伏曦氏及女娲氏。女娲氏治天下一百三十年,传于柏皋氏、中央氏、大庭氏。传至栗陆氏,因其刚愎自用,民始携叛,其臣东里子谏而被杀,天下益贰。造反蜂起,民受其祸。其时以至尸骨如山、饿殍遍野。后有有巢氏教民,众民始见安宁。其时饥馑荒年,一如今日,人人面黄肌瘦,个个羸弱见骨。国老曾祖等先人,世居此地,虽水草丰美,但抵不住外来逃荒人之众多。粮尽草稀,仍然遍地嗷嗷待食。其饥馑甚者,瘫软无力,气如游丝,目闭口开,奄奄待毙。国老曾祖虽视之心急如焚,但苦无长物以应急。仓促中寻思到以草根煮食。乃命家中老幼,急挖草根,无奈当时本地只有此草最富,只好以此为佳。煎汤喝下,隔夜醒来,满地饥民,皆已起立,而且能行走觅食。此后再作饮用,人人体健,个个力增。国老曾祖即自此不离该地,并嘱后人不得随便妨碍此草生长。年长日久,传到国老,此地已变成一个无边无际之“甘草园”。听到此处,炎帝再次稽首道:“难为老先生在当今之世,再度救民于水火。我听家女曾言,部落中小丙患疮,甘草亦能治之,不知老先生知之否?”国老笑逐颜开道:“我前曾说本品能‘消疮肿、解百毒’么,恕老朽年迈,不能言简意赅,以至贤王聒噪视听。”说完擦擦汗又道:“事实上,人在饥饿时,行动无力,最易磕撞跌碰,或因杂食,夹进毒物,人则容易染生疮疡肿毒。最近来本处之游民,尤多罹患。我也照例给他们煮饮甘草水,神奇的是,他们都能体健而疮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处阳村小民公叔戊,”说着国老指指三里开外的一座土沙丘,“丘南名阳村、丘北为阴里”,国老解释道:“公叔戊为人善良,勤劳俭朴,近因荒旱,饥饱劳役,致使形体逐渐瘦弱,少气无力,稍事行动操劳,便气喘吁吁。常常卧床难起。近来又发展成冷汗淋淋,时时心慌心悸。据他说,严重时能使心跳突停,并说此证时作时止,每当停跳时,气短更甚,胸部憋闷,几乎欲死。周围人都以为他不久于人世。其母于心不忍,极尽家中藏粮饲喂,均无济于事。一天,其母给公叔戊煮水,由于心不在焉,不小心把火种引出灶外,而灶顶梁上恰有一大蜂巢,被火烧着后落于地上。当时火落处,正放着为公叔戊治病的甘草。其母年老眼花,着火未能发现。而火势燃到甘草后,蜂巢渐已烧尽,蜂蜜流于草上,经火烤灼,香味溢出。公叔戊闻到该气味,顿觉精神一爽。挣扎着爬到香味来源处,顺手抓起一根蜜染烤焦的甘草,送入嘴内咀嚼,不大一会儿,感觉浑身有力,心跳、心慌大减,汗出也收。再食一根,已能站立。其母见状,惊喜万分。把全部蜜烤的甘草,分成若干,每天熬水给他饮服,数日后,体力恢复如前。如此看来,这蜂蜜拌炒甘草,确能起死回生。”说完后,国老又补充说:“随着饥荒的发展,这种心跳病的跳跳停停症,越来越多。最近这里已来过多人,我都用此法治疗而愈。”炎帝欣慰地点点头,并问:“只此—堆蜜炙甘草,能够施用吗?”国老说:“当然不够,但道理很简单,用完可以再找吗!不过,为使甘草能充分和炽热的蜂蜜拌匀拌到,我将甘草切成小片,放入热锅内翻炒,乘热时把剥掉纸的蜂巢放入,很快地会把蜂蜜附入甘草之上,再炒须臾,甘草则变成焦黄略黑。用治这种虚弱心悸,效果更佳。”这时,太阳已经偏西,炎帝眼看日已不早,便对国老说:“深谢先生教诲,我要立即运回甘草,分给各部落,以救燃眉。”国老无奈地摊摊手说:“本想与贤王再叙,但因贤王重任在身,不敢挽留,就此别过。请贤王牢记,甘草的作用,生则泻火,炙则温中补虚。”炎帝再度稽首,以示谢忱。
金乌西坠,玉兔东升。炎帝背负着药篓,独自行进在回家的途中。他心潮澎湃,愉悦殊甚,“此行不虚”。看来不少人的病痛,已有望解脱。他边走边回忆,太乙先生的甘味理论,瑶姬爱女的总结简策,国老长者的实践论断,都对甘草作出了中肯的评价。他热爱甘草,不是因为它甘甜,不是因为它能充饥。更爱其高贵的品质,在于能救人于病痛,在于能增强部落中人的体魄。想到这里,他不由对甘草的功效,随口作出吟诵:
甘草甘平十二经,补脾益气且助心,
清热解毒和诸药,润肺止咳缓挛痉,
草稍治淋阴肿痛,草节治痈毒火清,
生者泻火功效卓,炙则温中补虚损。
第七回
尝甘草周身肿胀 茅根水神农康复
明堂的后院,熙熙攘攘、黑压压地站了一院子人。他们嘀嘀咕咕,吵吵嚷嚷,或交头接耳,或唉声叹气,不少人更挤挤捱捱、争先恐后地要插身于炎帝居所,渴盼着看看炎帝的病况,瞧瞧炎帝的肿势,以设法解除自己敬仰爱戴的首领之病痛。眼看日已将午,仍未从屋里传出任何病情好转的喜讯。整院人心急火燎,个个抓耳挠腮,团团乱转。“怎么办?”“该怎么办?”“你看怎么办?”正在人们心急火燎之际,太乙先生风尘仆仆地赶到。他凝重的脸上,更蒙上了一层严若冰霜的忧闷之气。只见他以飞快的大步分开众人,直入内室。他关切地走到床前,闪目观看,不禁骇然动容:“分别不到两天,怎么人样都变了?”再一看,不仅炎帝如此模样,连听、临魁、瑶姬也然。他们通体肿胀,几乎比过去增粗两围。双目肿胀如桃,无法睁眼,面目浮胀,已难辨出旧日容貌。肚腹膨隆高突,四肢如吹气于皮下,明亮而欲裂,指趾肿如棒槌,难以握曲。在这满月脸、水牛背的几个人面前,连见识多广的太乙先生也是初见其象、初闻其事,不免显得苯拙呆滞,不时搓手擦汗。当焦急的人群中喊出“恳请先生救我贤王”时,太乙也只能摇摇头,摆摆手,无可奈何的神情显示出束手无策、不知所措的心理。“昨天晚上还好好的,大家欢歌笑语,喜庆治病初战告捷,大王还为我们跳舞、唱歌,给我们分配今后的任务,怎么一下子就这样,唉,真是匪夷所思。”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请稍安勿躁,细听笔者道来。
夜幕降临,月朗星稀。炎帝背着沉重的背篓,手握石刀石斧,双臂捧抱着一大捆甘草。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为民众治病,采得良药,是多么的宽慰人心。如此的满载而归,炎帝尤感不足,只恨自己力气太小无法再多带些甘草回来。好在地方不远,明日可多派人手,想着想着,不觉已临近家门。炎帝存放甘草的声音,惊动了家人。听、临魁、瑶姬赶快出来,为他解篓、擦汗、掸尘。瑶姬端出汤液,为父王解乏消渴。全家人见炎帝收获如此丰硕,无不喜不自胜、欢欣鼓舞。听准备好膳肴,很快端放桌上。瑶姬正要取陈年醪醴,炎帝赶紧说:“女儿,今天我们不喝醪,不喝醴,你赶快把拿一小捆甘草,加水煎煮。此物补脾益肺、强心健体、解毒泻火,今天我们全家饮用此水以代醪醴。”瑶姬听罢,知道该物味甘、补益而解毒,自然高兴,须臾即已熬就。用膳开始,炎帝满斟甘草汁液,举盏开言:“为找到治病良药,大家干杯!”四人同时一饮而尽,接着他们又交互敬杯。趁着高兴,炎帝讲述了甘草的产地、形态、国老为人及国老对甘草的介绍。最后炎帝又将所吟《甘草歌》复述,并让瑶姬一一作记,著之以册。席间众人边食边饮,大半锅甘草汁液已所剩无几。膳毕,炎帝又传各部落首领前来,讲述甘草所治病症,并让每人饮一小盏,大伙都不约而同地称好。然后炎帝把采回的甘草按部落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