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本草演义+中药传奇-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人称‘神秘架’。于山架之中,古木参天,奇花异草众多、珍禽怪兽百出。人迹却为稀少。偶有一二可见者,均属老人而寿逾古稀。然此等老人,终年深居山林幽谷之中,其寿命难作年月计者,盖饮食何物?此必有其至理。老夫曾有幸见一老者,自称‘真人’。问其何以高年而体健,老者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又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引文见《黄帝内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这些老人,言辞深奥,但讲述呼吸吐纳、运动修炼、依天地运转法规,循其自然,较为论断精辟。然据老夫愚见,自身修为固然重要,其所处地域光照,气候地质产品,也尤为关键。盖饮食何物,实可考究。此等老人,深山野岭,饮食自是采自山中,其草叶、根实、瓜果、枝苗,必为其主食之品,加以山谷清泉,因而必有其不同于平原之处。为此,老夫断定,该地之树木花草,必有使人健康长寿、抵御或治疗疾病之功能。然而何树健身,何草治病,老夫未作考究。特此前曾推荐,让大王不畏艰辛,前赴南国。其中‘神秘架’,尤应作为必达之处。老夫断言,木多草丰,其药必众,良药必多。此老夫示赴南国之基也。”洋洋洒洒,滔滔不绝,横贯古今,发人深省。炎帝听后说:“先生苦心,愚王深知,待到明年春来时,愚王定作南国行。”
第十一回 
养病体炎帝被困 读古籍神农学医
  太医馆舍座落于明堂东侧,门从正南,四面石墙。虽为石块堆砌,但外表十分平整光滑。石块与石块之间,缝隙小而匀称。石块大小不等,排列得错落有致,参差的石块雕砌成各色各样的花纹图案。整个院落,约有两三亩左右。院中为正厅,有通道可直达内院。东西配有厢房,南房相对矮小。院内全用小石子铺就,依路径不同有宽窄之别。整个建筑,气势恢弘,大方雅致。正厅为议事厅,平时由国老和瑶姬在此主持日常事务。炎帝刚步入正门,便被瑶姬看见,赶忙迎住说:“是谁放大王出门的?我们一定找他算帐!”“是父王趁他们不备,偷偷溜出来的。宝贝女儿,让父王出来散散步,也是一种养体健身祛病的办法嘛。”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炎帝自上次尝采茅根后夜间晚睡,翌日早膳时,众人见他精神不振,哈欠频频,声音也不如过去洪亮。瑶姬便断定此乃体虚未复,又加劳累所致。经众人商议,决定由听陪炎帝在家休养一段时日,不准外出,不准他人前来议事。炎帝静养一日后,即拟外出找国老等人,不期刚至门口,就被甲、乙二酋长立即拦住:“大王请返回修养。”炎帝生气地说:“难道你们敢阻拦本王办事吗?”甲乙二酋齐声说:“不敢!大王,并不是我们不放大王出行。这是命令,没有临魁王子的命令,没有国老太医的许可,谁也不敢放您外出。”炎帝愤愤道:“本王是一国之主,谁能有此权利,敢阻拦本王?”二酋道:“大王在外出采药前,不是已将国事指挥权由临魁王子暂代吗?我们是奉王子之命,请大王不要为难我们。”就这样炎帝也无可奈何,只好返回卧室。他刚躺一会儿,脑海中又浮现出民众饥馑、病痛挣扎的景象来。想出去又不能,他到门口试了几次,都无功而返,急得在地上来回踱步。他边踱边想,有关医药,太乙、国老乃至黄毛丫头瑶姬,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呢?忽然,他心头闪过一念:“是书册!”他赶紧走到典阁 (古代存书之地,相当于书房)门口,推开房门,嗬!满室都是典籍,或贝壳、或龟甲、或石片、或金铁、或竹简、或木牍,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多年来炎帝因忙于国事战事,很少光顾这里。他贪婪的目光,在这里大量寻猎着有关医药的书籍。忽然,一块大石吸引了炎帝的目光,只见上面雕刻着“医药类”三个大字。炎帝迅速上前,原来这里存放着大大小小二十—部医药经典。只因多年无人问津,上面覆盖着厚厚一层灰尘。炎帝从紧挨大石处看起,只见第一部是用贝壳片串联、再刻以文字的典籍。炎帝用手拭去灰尘,上面刻着“太始天元册文”几个字,继续细看,只见上面记着:“太虞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炎帝看罢,反复咀嚼这篇文字,细细品味。这是专门论述天体形成、天象运动的专著,它阐明了精气运动而形成宇宙的规律,说明了天地生成和变化的道理。既然天地分阴阳寒暑,那么寒热阴阳便可致人以疾病的变化,难怪太乙、国老在论及药物时,常用阴阳寒热、升降浮沉等作为分析药性的依据。二老之论,诚有根底也。想到此,炎帝心中不由得对二老更加尊敬。
     以下依次存放着四部由龟甲片串成的书籍:《上经》、《下经》、《阴阳》、《从容》,炎帝一口气如饥似渴地读完。心中默念:“《上经》者,‘言气之相通也’,主要论述人身之气与天地之气相通;《下经》者,‘言疾之变化也’,说明疾病是变化的,且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阴阳》者,‘决以废,察以心,合之明阳’,主要是用阴阳来解释人体状况和疾病状况,并通过阴阳的变化,测度、分析疾病的变化;《从容》者,‘以合从容,合其法也’,主要讲诊治疾病时要遵循阴阳、五行、精气的变化规律,不可偏激。”炎帝边看边思,自言自语,津津有味。正在出神时,“咣当”一声,房门开处,甲乙二酋跌跌撞撞地进来:“哎呀,真把我们急死了,原来大王在这里!”说着抓住炎帝的手便往外拉:“快,午膳都要凉了,大家都饿得够呛啦,难道大王不饿吗?”炎帝无可奈何,只好在二酋的簇拥下走出书房,心中暗想:“是啊!看来尝采药材,的确需要有理论指导。也好,趁他们不让我外出之际,静下心来,细心品读这些宝贵的典籍。”
     午膳用毕,炎帝如被磁铁吸引一般,匆匆来到典阁,继续读着,思考着,分析着。就这样,经过七天时间,炎帝把《阴阳十二官相使》、《金匮》、《大要》、《本病》、《形法》五部石片书,《脉要》、《脉法》、《脉经》、《脉变》四部铜片书,《五色》等铁片书,《揆度》、《奇恒》两部竹简书,《九针》、《针经》、《刺法》、《热论》四部木牍书,总计二十一部通通读完,并详加考究,精研其理。至此,炎帝对医学和药学已具备了一定的、较系统的理论基础。在第八天的早晨,他渴望着尽快见到太乙先生和国老先生,同他们探讨这些理论,并想让他们在授课时,以这些书籍为教材。恰在此时,甲乙二酋不知什么原因不在门口,听也因有客人临时应酬,炎帝便趁此机会,悄悄地溜到太医馆。一进门,只见院内稀稀拉拉地晾晒着日常食用的五谷、蔬菜和一些果品,炎帝惊异地问瑶姬:“你们这是要当厨师,开饭庄吗?”
第十二回 
悟古训炎帝明理 设典部神农劝学
  闻听炎帝光临,国老与太乙携手出迎。原来,为了规划、安置和配备好太医馆舍,国老特邀太乙前来共商方案,这几日太乙先生一直住在这里。“大王吉安!”“二老安好?本王身体已完全康复。恐太医馆筹建遇到困难,特来探视。”二老及瑶姬就筹建进展作了简要汇报,并领炎帝到各个部室作了查看,炎帝十分满意。他又问及院中所晒物品,瑶姬嘴快,抢着说:“那些都是药品呀。”“什么?那些不是粮食和果蔬吗?”“正是,”国老接茬说,“其实,日常食用的五谷、蔬菜、瓜果、肉蛋等都是药物。它们分别依照五行的特性,滋养人体的五脏,使五脏康健、功能旺盛,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说到这里,炎帝突然想起所读古籍中,有一部陶片铸制的书,附在《奇恒》一书之后,名曰《奇术》,内容大体同于《奇恒》,只多写了一些合理食用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的道理。其中“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指出任何食物,若单一品种过多服食,日久则此物之“气”便在人体增多,造成人体五脏及阴阳气血的偏盛。若长久过量增加这种“气”,便会使疾病加重甚至影响生命,这也正是奇恒常变道理的一个方面。看来国老储备的这些物品,定是协调民众病情所必须的药物。想到这里,炎帝异常兴奋:“好,先生所论,正合古代典籍观点。原来先生不仅见识广博,而且熟读古代经典,本王十分钦佩。望先生广开思路,大胆设想,合理构筑,把太医馆建设成空前绝后的医药基地,以造福人类,功于当代,利于千秋。”国老忙接口道:“大王放心,老朽以为,有大王的英明领导,有太乙先生的天才谋略,有瑶姬馆丞的聪明智慧,这一举世闻名的创建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正在谈论之际,临魁王子突然出现,原来王子也因关注太医馆舍的组建而前来视察。几人分别见礼后,炎帝对临魁说:“来得正好,以后你要经常请教太乙、国老二位先生,不仅医事、药事,即使国事、民事,二老也殊多见地。这里的事,有二老操持,为父甚感放心。有关国事政务,你要勤勉着意,多听取众首领意见。疑难处可征询二老,必有良谋赐与。闲暇之时,你要多到典阁取书阅诵。古人留下的灿烂宝典,一定使之发扬光大。我们应当努力发掘这座伟大的宝藏,予以保护,加以提高,决不可等闲视之。”言毕又对众人说道:“典阁中藏有医药类书籍二十一部,内容精省,理论博大宏丰。本王命令,将该类古籍全部移交太医馆舍,在规划建设‘四部’外,另增设‘医典部’,位于课徒部与医藏部之间,便于就近阅览及稽考。临魁回去后即颁诏诰,同时责成有司及执事人等,选送精于篆刻之才士,前来太医馆,就二十一部医典多加仿刻,以利多人诵读。”临魁当即遵命而去。就在炎帝与众人交谈时,院中陆陆续续有人前来。他们是各地选送的各类人才,有医事、药事之长者,有精壮聪明的稚童少年,由管事分别引入不同的议事阁署名报到,等待国老考教稽核。炎帝突然起身,迅速步出门外高呼:“临魁回来。”已走到门外的王子闻讯返回。炎帝道:“差点忘掉一件大事。为父现已康复如初,你尽快告诉甲乙二酋等人,让他们各自干该干的事去,不要再在门口把守。”接着又说:“疾病肆虐民众,为父焉能整日关在房中?从明日起,拟即附近采药,由为父主持,你不必参加,务要勤于政事!”临魁称“是”后告辞,国老、太乙相继与王子告别。正在此时,门口突然涌进数人,搀扶着一个面色苍白、鼻中出血不止的病人,直奔医疗大厅而来。
第十三回 
人参过量也贻害 国老据病阐奥机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当务之急,在于止血。”国老果断地告知瑶姬及几个医事人等。然而馆舍刚建,药品奇缺,药械全无,尤其应急药品及设施,更为缺乏。病人在继续出血,而且越出越多,经过行走颠簸,致使血出如涌如注。十万火急,危在顷刻。国老突然奋起狂奔,越入厅内。兵见他年迈的身躯却以敏捷的行动,迅速将火盆上的开水,倒入半陶盆,然后另倒少半盆凉水,用手调试,点头后端到病人面前,嘱坐于几上,并同时让瑶姬取块麻布,于冷水中浸透,拧至半干拿来。当病人坐定,国老迅将其草鞋脱下,将脚泡入水中,并让另外一人在其背后扶定,使其头部仰起,鼻孔中的出血仍然外溢,国老又将冷水麻布,敷于前额。与此同时,炎帝也想起《针经》中针灸之法,快速地拿起病人左腕,在左臂内侧正中手腕横纹处使劲用力切捏,并让病人深深吸气。过一会又分别在掌后约二寸和三寸处分别捏压。如此反复数次,约一盏水饮尽工夫,病人逐渐出血减少,又渐渐停止,面色也略转微红。大家方始长喘粗气。当泡脚水转凉换第三盆水时,病人已出血顿失,起身欲拟回家。只见国老赶快扶住病人,开言道:“血虽已止,病尚未除,尚有复发可能。请你留住本馆,经诊查调治,如已彻愈,方可回家。”病人听得,只好依先生之言。炎帝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好呀!又一个人总算得救了。这都是太医馆建立的功劳,这是国老真知卓见的功劳。”想到自己亲身能为民众治疗疾病,而且又是充分运用古典医籍所作的实践,活学活用,心中不免欣慰无限,快感无限。本来鼻衄已止,病人可以回家,可国老为病人着想,仍然留住,这种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且能想病人所未想的精神是多么的高尚,是何等的伟大!当安排病人住入医疗部留住房舍后,炎帝迫不急待地向国老讨教:“先生留住病人,必有深义,本王不懂,望予赐教。”国老看看病人说:“出血只是个症状,也即一种表面现象,而引起出血之原因尚未查清,除出血外是否还有其他隐蔽或潜在之情况,尚须留住观察诊查,以免以后反复麻烦。”说着与太乙、瑶姬等来到病榻之边,国老向病人道:“你的鼻孔出血何时所患,可知有否诱因,出血前有何不适,请详细叙来,以便分析。“嗨!说来话长,真是一言难尽。”接着,病人滔滔不绝地讲述了鼻衄的前前后后。 
     “我的身体向来康健,平素连头疼脑热也未得过。但我的母亲,今年七十余岁,体质素来很差,经常疾病连连。白旱灾以来,饮食欠周,病情渐重,气短乏力,卧床难起,时时出汗。听得丙酋服用人参转安,我就去那猎者家要了三苗人参,回家熬汤,老母连汤带渣喝完两根后,情况好转,能稍事下床活动。我想此物此神奇,看来能彻底冶好老母疾病。但我取药时,猎者的人参也已为数不多,不好意思再去索要。心想,如果自己去采,不是更好。因此我安排好家中一切事物,只身前往潞山。在上党地区,我通过当地人找到了人参,”说着病人喝口水叙道:“嗬!这人参原来是一种爬蔓的互相缠绕的草,它的嫩幼枝苗上长有白毛,折断后会流出乳白色汁液,状如人奶,叶子长在细长的柄上,为圆或椭圆形,上面绿而下面粉绿,两面都长细短毛,下边的根才人参。根的顶端,有一粗大的膨隆的根头,名叫参芦,又叫狮子盘头。多生于温暖潮湿的山坡林中,或背阴向阳的沟旁潮湿之地。据当地人说此药大补,我如饥似渴地到处挖采,估计到背不动时才停止。由于长途外出,跋山涉水,甚为劳累,或因饥渴,想到此药既然大补,吃吃也定充饥。随便吃一两苗,味甘而微有苦意,不但饥饿暂止,而且口干也减,并且浑身很快有力。在返回的路上,我基本未吃干粮,饥时也好,乏累也好,吃点人参便好。一直吃得香、睡得香。过去我的记性很差,一路回来记忆力也大为增加。进家后,给老母天天熬喝此药,老母多年陈疾现已康健,脸色逐渐红润,昏花的老眼也好象逐渐能转明转亮,全家人十分高兴。我因挖回很多,所以时不时常喝。如此饮喝人参汤又过半月,渐渐觉得有些头晕、恶心,后来又觉胸脯憋闷。我,可能太累所致,就再喝人参,但不灵了,憋胀加重了,肚子也鼓胀,好几天大便一次,鼻子出气如火烤一样,时不时滴点鼻血。我本人身体好,不在意。近几天鼻血越出越多,有时如流如注。这不今天鼻血怎么也止不住,我很害怕,听人们说已建成太医馆,就试着来了,多亏了大王、多亏了众位先生,你们真是起死回生的天神,我太谢谢大家了。”说完就要下跪磕头,炎帝赶忙搀起道:“能冶好病,本王和太医馆的所有人,都很高兴。”在病人诉说过程中,国老一直神情十分专注。当说到老太太病及病人本身感受时,国老对人参作了总结,说:“看来这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瑶姬听见,马上作了记录。一药同时治好老太太多种病痛,炎帝也兴奋,听国老说完,兴之所至,情之所至也不由地吟诵道:
人参甘而微苦温,大补元气实肺金,
补睥益气生津液,宁神益智虚脱凭。 
吟毕,忽然转头对国老说:“此人鼻衄,缘何而起,不知先生可有新的见解?”国老胸有成竹地说:“天地造化,义精而深。万事万物,皆有至理,不可太过,不可不及。法取中庸,是为恒常。故阴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人参一物专主补气,气虚者,用之不殆;气盛者,加之为害。”说着指指病人:“该病者,素体颇健,气本不虚,途中累乏,略有气伤,故适量补以人参,乃能迅复。然返回后,继续大量服用,是为太过。气补过盛,则必壅塞,故见胸满气憋。误为气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