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审判-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戏规则”。眼下尽管他的日子不好过,已经危机四伏,他还是想控制在游戏规则之内,陪专案组的小辈们玩下去,不过,他不希望这次再把游戏演砸了。 
  没有了“靠山”的刘宝印彻底蔫了金寿桃,这可能是慕绥新收受贿赂中最不值钱的玩意,最体验不出价值的东西,如果明码实价才5888元。但是在慕绥新的头脑中,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个金寿桃更令他怦然心动的了。这是因为刘宝印在沈阳某宾馆吃饭时,作为他们结婚一周年的纪念品,给新妻平晓芳的。换句话说送给他们的。这个金闪闪的金寿桃,虽然不大,可送得恰到好处,送到慕绥新心坎里去了。如此说来送礼是一门大学问,你所送的东西,对于高官来说不在于贵贱,而在于是不是投其所好、恰到好处?能不能把握准收礼人的脉搏?则是送礼人的关键。否则,你就是送一座金山、银海,也不会给他们留下印象的。 
  慕绥新记得他到沈阳工作后的第一次收礼,就是这个刘宝印送的。刘宝印层次不怎么高,形象也不怎么好。刘宝印是个个体户,出身很苦,当过兵,主要是靠倒卖走私汽车发的家。慕绥新当副省长主管政法时,省政协的一位领导同志找到慕绥新说,政协下属的企业在广东走私汽车被扣了,这影响了辽宁经济发展。慕绥新冲那位省领导面子,找到公安部门,要求他们千方百计给予解决。最后还好,这事以罚没方式结局。而刘宝印也没有被关押起来,逃脱了法律制裁。事后刘宝印为了感激领导的关心,请有关的几位省领导吃饭。那次宴请酒足饭饱之后,他看见刘宝印像变戏法一样,拎出了几个礼品袋,笑眯眯地站在门口,嘴里一边说:“小意思,不成敬意。”一边按到场领导的职务高低发放礼品袋。慕绥新说,他刚到沈阳时曾暗暗下过决心,坚决不收受礼品,不辜负党的希望。可当他看到那个比他职务高的领导,顺手收下时,他的虚荣心不允许他拒绝收礼而给领导难堪。于是,他也脸微微一红,放下了自尊心,顺理成章地接了过来。他回到家后急忙打开一看,原来并不是金钱和太值钱的玩艺,只是一套高档进口西服时他那狂跳的心才稳定下来。他觉得是一场虚惊,是自己少见多怪了。这大概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常的人情”往来吧。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第三次。不说送钱,就说送物品吧,给慕绥新送物品的多了,值钱的也不少,然而真正能给慕绥新留下印象的微乎其微。就说手表吧,什么“百达菲丽”、“劳力士”、“梅花王”、“登喜路”、“天子表”、“浪琴”、“伯爵”等等,世界名表几乎应有尽有。价格惊人、款式超前,他们家足足有30多块,足可以开一个世界名表店了。记得在北京王府饭店,他就接受了刘宝印赠送的价值7万元的“百达菲丽”名表一块;在沈阳某商贸饭店,他又接受了夏任凡赠送的价值9万人民币的“百达菲丽”名表一块;同样在某大酒店,他又接受了王某人赠送的价值16万元劳力士名表一块。把钱变成表,显得很文明,我们生活在一个逐步走向文明的社会里,那么送礼也必须逐步走向文明,用文明和美丽来掩盖那赤裸裸的贪欲。   
  “责任心”与“虚荣心”的异化(3)   
  市长的虚荣之泉,欲望之泉,人人都可以开掘。 
  当然,他的虚荣心与欲望决不值几块名表、几个金寿桃、几张名画,他的虚荣与欲望很大很大。他在与办案人员交谈的时候,也非常奇怪地说:“是呀!为什么弄那么多钱,我自己都非常奇怪,现在我很难做出一个完美的解释。” 
  是呀!你也不缺钱花呀!共产党对你也不薄呀!各种待遇都有,你为什么还要收人家那么多钱呀! 
  他说,我现在有一个想法,我讲出来,你们可能不相信,那我也必须讲,因为我没有第二种可以解释这个现象的途径了。我当时收这些钱,事实上我不需要钱,但是我需要情,我需要干部对我尊重,对我的认可和理解。而这比他们给我个万八千的要好。所以我非常看重情,而不是钱。在我这里没有说谁给的多谁就好了,表扬几句;谁送的少谁就不好了,批评几句;根本就没有,谁给我钱我都觉得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对我的一种支持和信任,一种对我的肯定。我错误地把这些东西归纳到这一点上,所以,给我钱我就接着,我不觉得他是贿赂我。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这是老百姓无法理解的一种说法与错误,而且是一种很难让人理解的想法与行为。但是,他说这是真的,不信你在我的位置上试试。 
  慕绥新的意思很明确,他是环境的产物。也就是说尽管慕绥新是根正苗红的苦出身,但是环境可以改变人。环境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一切物体,如同浩瀚的罗泊湖,可以被风干变成沙漠;珍贵的青铜器,可以被锈掉变成灰尘。人在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也会被环境改变得面貌皆非。 
  对于慕绥新的变化,在社会上流传着许多版本。其一说法是从慕绥新骨子里虚荣心就极强,只是物极必反,当官后爆发了而已,这是典型的反动的血统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的翻版;其二说法是慕绥新从升腾那天起,虚荣心伴随着升迁而发展膨胀的,这大概顺应了封建社会官场“官多大心就多大”的规律;其三说法是慕绥新到沈阳后,大权在握,变得无所顾忌而突变的。这无疑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最时髦的现代说法“官多大,代价就有多大”。 
  这些说法都能贴靠上边,但是这些说法有一点是共性的,不能改变的,那就是慕绥新的变化,是从环境变化开始的。换句话说环境的变化“权力和权力创造的金钱”,使慕绥新的虚荣心无限膨胀,最后膨胀到极至他的灾难就降临了。 
  我认识一位处级老秀才,这位处级老秀才是武迪生当市长时慧眼识珠,调到市政策研究室的。他的工作就是给领导当参谋,写材料、出点子,与三任市长打过交道。慕绥新入主沈阳时,大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但有一点好处是旁观者清,他和我谈起慕绥新时充满了惋惜的感情。 
  他说,慕绥新到沈阳不久,虽然已经比较讲究派头,比较注意自己的权威,比较爱面子。但整体上给人们的印象还能接受,还没有超出党员干部能够理解的程度。他穿得挺洋气,待人也热情礼貌,办事比较讲效率,决不拖泥带水。每天进市政府大院都是笑眯眯的。尽管他非常忙,昼夜工作日理万机。你找他办事,能办,他都帮你办,不能办,他会告诉你为什么不能办。他没有提拔我当官,后来他曾告诉我,不是你水平不高。一来你是武市长的人,二是书生气太足,三你没有瞧起我。换句话说你没有给我送礼。他说得很干脆精练,没有半点虚假。 
  这位老处长还说,我这么说也许会引起非议。因为我们评价一个人时,已经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式。那就是你今天被揭露出来,你根子上就是坏东西;你有表现好的时候,也是伪装的,是披着羊皮的狼。事实上,慕绥新当市长之初,是想干出成绩的,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如果我们官场的政治生态不变异,如果我们的党内监督非常有力度,他很有可能成为沈阳最有作为的一任市长。   
  “责任心”与“虚荣心”的异化(4)   
  他的描述与后来的慕绥新有天壤之别。他看到的是早期很短一段时间的慕市长,是多面人生中的另一面。接着这位老处长话锋一转,当时也有不少人担心他早晚要出事,因为伴随着他的事业成功,他的虚荣心太膨胀了,太张扬了,太无所顾忌了。 
  是的,慕绥新当时必须面对两个现实: 一方面,他每天都必须承受超出他身体与精力数十倍压力的工作,而他每月的工资、津贴、补助、奖金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两千多元。这些钱在沈阳,还不够大款们请他吃一顿饭,而且肯定是比较低级的标准。 
  另一方面,他要养活两个家,要满足三个女人的虚荣心。客观地讲,如果把慕绥新贪赃枉法的原因具体化,我看他是从满足三个女人虚荣心开始的,也是满足了三个女人的虚荣心之后落下帷幕的。而他虚荣心支撑的贪赃枉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非常贫寒,连请同学下馆子的钱都没有,看到什么东西都羡慕都有欲望。而他第一任夫人贾桂娥,又是一个贪欲难平、虚荣心极强、永远无法填满的“无底洞”式的女人。当他当了三冶的一个副科长的小官,第一次拿回家朋友送的廉价烟酒,他发现贾桂娥眼睛惊异地冒出了蓝光,那种光充满了贪婪、欣赏、敬仰,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贾桂娥激动、幸福,也勾起了他的虚荣心,他从此便爱看见贾桂娥眼中那蓝色的火苗,也开始接受小打小闹的人情往来,到最后一发而不可收了。 
  第二阶段他已经是大权在握的高官,已经具有能点石成金的能力,能在一夜之间使许多人成为百万富翁。而他的女儿新潮人物慕洋,也是个虚荣心很强,欲望超过了她的父母的女人。慕绥新成功后深感作为一个父亲,过去一直忙于工作,没有工夫去疼爱女儿,女儿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不得不闯深圳去打工。他觉得欠女儿一笔账。于是,他动用权力帮助女儿完美地完成了人生“三步曲”。第一步是赤裸裸地动用权力帮助她掘出了第一桶金,第二步是负责一直把女儿打造成亿万富翁,第三步是逃避制裁送到国外享清福,可以说这时他利用权力为亲属谋利益的功夫已经登峰造极了。 
  当然最后阶段是秘密情人平晓芳,尽管平晓芳重情不重钱,可是平晓芳也有虚荣心,就是想有个名分、有个明确的说法。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没有办法满足平晓芳的这个简单要求,只得偷鸡摸狗地委屈平晓芳,这不符合他的性格,可作为党的高级干部他又确实无能为力。他觉得平晓芳为他牺牲了年轻美貌,为他忍受多年痛苦。最后他们虽然历经艰辛结婚了,并在一起呆了一年零7个月,可是自打结婚那天起,马向东就被“两规”了,他们一直活在阴影下。换句话说平晓芳跟他一天好日子也没有过上。他欠平晓芳太多了,对不起平晓芳。他已经没有任何资本来弥补这种落差,只能用钱来弥补平晓芳的虚荣心了。所以他最后岁月里明知故犯的贪赃枉法,显然是为平晓芳的日后着想。那就是他将不久于人世,他为了让心爱的女人有一个富裕美好的未来,自然仅靠那点工资,显然永远无法满足这个女人的虚荣心与欲望。而惟有动用手中的权力,做最后的挣扎,才能抹平这一切遗憾。很显然,在三个女人的虚荣心诱惑下,把慕绥新作为丈夫、父亲、情人的虚荣心,全部诱发出来了,虚荣心变成了心中的魔鬼,战胜了他的责任心。他的贪赃枉法便没有节制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慕绥新的一生是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虚荣心不断膨胀的故事。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小情节,就是他当初热情笑眯眯地面对的老处长,真实地告诉他失败的原因。后来当老处长真的因为工作找到他,拿着一张字画去当“敲门砖”。不知是字画当礼品太轻,没入慕市长“法眼”,还是慕市长真的很忙,忙得连抬头的机会都没有。 
  此刻,他却变成了面容严肃,盛气凌人的慕老板。举手投足之间,都显示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派头,甚至连话都懒得讲,只是挥挥手表示很忙,就把他打发了。那一刻,老处长非常伤心,甚至回家后好多天没有吃下饭。   
  “责任心”与“虚荣心”的异化(5)   
  慕绥新就是“沈阳老大”,他在沈阳无所不能,他需要沈阳每位市民的敬仰,他需要沈阳每位官员的忠心。他需要这种虚荣心,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更大的愉悦与满足。 
  在辽沈大地上还有一个康平县,是个有名的贫困县,他们被划入沈阳之后,就像一个穷亲家,沾上了富亲属,岂能不主动拜慕绥新的山门?岂能不找他寻求致富之路?这些县领导都很精明,不知是穷惯了,还是故意装穷,连迈进慕家大门时,也显得很土气。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呢?是要钱要物的?还是来要政策的? 
  这种到家里谈工作的办法,也是干部们创造的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到办公室谈工作吧,显得太正规;到家里来既显得亲切,又好随意开口,况且到家里总应该有点内容,总不能玩“空手道”吧,这大概是问题的实质。 
  这样公事私办还增进了感情,两者都兼顾了。况且,这种加深与上级领导感情的办法,屡试屡爽非常流行。他们是专门找慕市长商量如何快点脱贫致富。慕绥新对来办正事的下级比较欢迎,也非常理解基层干部的困难,过去他也在基层干过,在县里干过,他还在海城县当过县太爷嘛。所以,他与康平县那几个“县太爷”谈得非常投入。开始那几个年轻领导还很拘谨,他们尽管在下面都是呼风唤雨,一跺地三颤的“青天大老爷”,但他们在慕市长面前必须是小学生,这不仅仅是官大一品压死人,还因为他们尊重慕市长。不过,他们谈着谈着就放开了,因为慕市长对县里的情况非常熟悉,谈的都是实情。 
  慕市长说:“我们几千年的农业文明,我们创造的‘吃文化’,以及我们创造的传统节日春节,说穿了就是平时吃不到好饭菜,穿不上好衣服,过节时把各种各样的菜与肉都包到一起,似乎就吃到了,就穿上了。实际上这都是给外人看的,而我们几千年来始终靠天吃饭,没有解决吃饭穿衣问题。时代都发展到今天了,你们还靠种粮食,那永远脱不了贫。今年天气好丰收了,你们就脱贫了;明年天气不好,旱了一点,你们又返贫了。就这样反反复复,你们怕是折腾四五个来回了吧?” 
  他们连连点头,不住地说是是。慕市长一看他的话把对方镇住了。既然开场白有高深的理论开路,下边就应该仙人指路,谈点具体的办法了,这也是慕绥新一贯的谈话方式。 
  “我在海城县里工作过,县与县大同小异,我给你们出个主意。”慕市长情绪上来了,非常认真地说:“别贪大求洋,别异想天开。搞庭院经济!市里面可以帮助你们,你们多养点鹅,现在市里到处都是烧鹅店嘛!你们养鹅,我给你们开绿灯,不让他们收别人的,让他们都收你康平的鹅仔,保证你的鹅都有卖处,你能养多少鹅呀!这是不是能保证家家都有收入呀?你们还可以养猪,我保证我们屠宰场,绝对收你们康平的猪。这样行不行呢?”他们赶紧随声附和,连连说行行行,我们听市长的。 
  慕绥新那天感觉非常美好。因为他开的药方“对症下药”,他可以开一个“包治百病”的医药公司了。但他是市长,市长就应该是“包治百病”的专家,市长就得给他的老百姓解决困难,这是理所当然的。况且沈阳市区已经很现代化了,但还有康平这样的贫困县,两极分化很严重。他平时都忙市里的事,对县里的事关心不够,今天终于做成了一件事。这无疑等于给了他们一个最好的见面礼。他借着高兴劲儿,督促他们回去尽快抓紧落实。 
  但是他们磨磨蹭蹭地坐着,没有走的意思,那无疑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还没有讨到具体关照的说法,二是他们来的“另一番意思”还没有留下。 
  慕绥新来了干脆劲儿说:“我说我的县长大人们,你们还有什么困难要解决吗?我还有很多事要办,不能老陪你们坐冷板凳呀。有困难就说啊,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了,今天是不是先谈到这里。”他下“逐客令”了。 
  他这么一下“逐客令”,那些县太爷更局促不安了。慕市长忽然明白了,说放心吧,市里肯定支持你们。如果需要资金,由财政给你们拨一点款,帮助买猪仔、鹅仔。   
  “责任心”与“虚荣心”的异化(6)   
  他们千恩万谢地走了。其实这些县太爷心里比谁都明白,几千年来农民就养鹅、养猪,这并不是什么“新点子”,他们却做出非常惊讶的样子,做出了茅塞顿开的模样,这也是他们讨好领导的一种小伎俩。而他们来的真正目的,就是来要慕市长的行政命令、要钱、要资金。慕市长很痛快地都应承了,他们岂能不千恩万谢?当然临走时,不会忘记把他们“那一点心意”留下,尽管留得非常笨拙,尽管只是两三千。但是在他们期盼不安的目光下,黄鼠狼不嫌小鸡瘦,慕绥新还是收了。 
  不久,当康平县关于发展庭院经济所需资金的请示报告送到慕市长的办公桌上,慕市长做了批示,同意支持康平县发展庭院经济,要求财政安排200万资金。 
  事情如果结尾时,没有送钱那一小段插曲,那会留给人们多么美好的印象。但是慕市长就是慕市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