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冀鲁豫战场上的"哥萨克骑兵"-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上阵地的骑兵越来越多,战士们纷纷跃马追杀敌人,蹲在地上的老百姓抱着脑袋哭喊:“别杀我们,我们是被鬼子抓来干活的”,八路军赶紧安抚住群众的情绪,吩咐他们把阵地上的大炮零件以及炮弹、弹壳什么的都用沙土掩埋起来。

边乔的左臂先前就挂了彩,现在左膀子又被穿了一个孔,他一手牵着马、一边让通讯员吴立然包扎伤口,突然间他大叫起来:“嘿!大刘,你们一连的马怎么是这个德行啊”,大伙回头一看,哈哈!石双友的那匹马正在对边乔的战马“耍流氓”呢。

小石满脸通红、拼命地往回拽缰绳,可他那匹马却居然不屈不挠、无视战场的险恶环境、在光天化日之下、全副武装地就硬要往“女战友”的背上爬,这可真是色胆包天了。石双友的这匹马名字叫“大喷嚏”,平时除了爱打个响鼻也没见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其实它是匹没骟过的公马,并且显然情欲格外旺盛。五六月份正是马儿发情的季节,“大喷嚏”周围的“战友”不是被骟过的就是公的,平时憋屈得够戗,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了匹漂亮的牝马,顿时就不管不顾了。

到这时候,大刘才明白“大喷嚏”今天为啥跑得这么快,原来不是因为勇敢而是为了追求爱情呀。

 

一连的出现动摇了敌人的攻势,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八路军骑兵的人马并不多,李木头团一面组织警戒火力拦阻骑兵,一面继续加紧猛攻代宋村阵地。

当务之急是要抓紧时间从侧后方冲击,把向前面进攻的敌人拽回来。可是,敌人有两千多人,对于骑兵一连这把钢刀来说,伪军的肉太厚了,如果插得过深就有被陷住退不出来的危险。刘连长一边召集队伍一边和指导员张凤翔、团部参谋边乔商量对策,最后决定:协助十六团反击是主要目的,李木头不后退骑兵就猛往里打,直到敌人开始溃退再穿插出去。

话虽这么说,但几个干部心里都知道,一旦真的冲到敌群当中,情况凶险、战场形势是很难把握的,张凤翔提出由他在前面引导前进,刘连长不答应,副指导员耿仁玉当即表示:“副连长不在,我来当先锋,你们压阵指挥”,说完就把引导旗抢过去了。

经过刚才的冲锋,战马已经十分疲劳,现在实施转向之后,一连的队列由一排打头变成了三排在前面。在战场上横向迂回,不断受到敌人拦阻火力的袭扰,不断有战士中弹受伤,大刘心里难受极了,自己一时疏忽排错了队形,害得战友们增加了伤亡,他觉得这个连长当得真不称职。

 

通讯员小吴跟在连长身边,一会摸摸马鞍子、一会摸摸刀,神情有些沮丧:“冲锋的时候我跟不上你,这可怎么办啊”。大刘安慰他说:“刚才是打前锋,你当然跟不上了,这回我跑慢点,你可得跟紧了”。

通讯员连忙点头。

 

“笛——笛——”

队列里响起了铜哨的鸣叫声,骑兵们抬头望去,前端的引导旗已经放下了。

抽刀,催马,又一轮冲锋开始了。

刀劈程道合(中下)

 

摧毁日军炮兵阵地之后,刘连长带领他的队伍转了个九十度的直角,从侧后方攻击李木头团。 

这时候,伪军已有所防范,骑兵只能在敌人的骚扰阻击中实施迂回动作。经过刚才的长距离冲刺,人和马都十分疲劳,现在再度发起冲锋,有的战马就不大愿意奔跑了,一连的队形也因此显得有些混乱。

马儿的“思想”其实和小孩子差不多,若是一直向前冲,它还挺来劲的;可如果猛跑一阵停下来,转个圈、磨蹭一番再叫它接着跑,它就有些不大乐意了。这时候,即使是经过训练的战马,策骑反应能力和敏捷程度都会大为减弱。一连的干部们事先已经考虑到了这个因素,在进行第二轮冲击时试图维持好队形——副指导员耿仁玉在前面(三排)引导,指导员张凤翔在后面(一排)压阵,刘大爷在外侧监护——可是,战场横向转移,骑兵队列运动幅度大、时间紧、受干扰严重,许多战士都是在奔跑过程中克服阻碍陆续归队的,还没来得及调整好马匹的状态又再度发起冲刺,队伍很快就跑乱了。

刘连长和边乔参谋在二排的外侧,这个战斗位置正好面对程道合和李木头之间的结合部。在行进过程中,他们一直承受着“治安军二师第三旅”的侧射干扰。

一连的计划是:实施步骑配合,首先进攻右翼、打垮伤亡较大的 “和平救国军”李木头团,再回过头来对付程道合“治安军”的两个团。

从骑兵的角度而言,刘连长最希望十六团这时候能把左翼阵地上的“治安军”拖住、并对右翼的李木头团实施反击。但由于八路军的步骑双方事先并没有取得联系,大刘和边乔只好尽量靠近两股伪军的结合部,一方面试图阻断敌人可能进行的支援,另一方面也防止自己连队跑乱了以后出现 “越界”现象。

 

一连逐渐向敌人逼近,代宋村防线两侧阵地上都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十六团展开了全线反攻。在八路军的打击下,程道合的部队纷纷败退,可是,右翼的李木头团却咬住村口没有后撤,于是,十六团各单位都转而扑向代宋村参加巷战,任由左翼的“治安军”不受牵制地逃窜。这么一来,战场情况和骑兵事先的预期就正好相反了!

其实,两股伪军的战术技能和作战意志都不强,只不过由于为匪多年,其内部官佐之间还比较“讲义气”。程道合的队伍在野地里和八路军对射,发觉形势不妙、转个身就可以跑;而李木头团却不同,他们的大部分兵力已经攻进村子、在残垣断壁间展开巷战,遇到反击时退不出来,结果,整个团就都没撤退,前面的两个营在村里乱窜猛打,后尾的伪军也在村外一个劲瞎咋唬穷叫唤、想接应同伴一起逃跑,于是,代宋村附近乱成了一锅粥。

敌人没解围,骑兵一连就一直向里面插,副指导员耿仁玉带领三排的部分战士甚至冲进代宋村和十六团汇合了,可打了一会,骑兵们觉得在破巷子里施展不开,又掉头杀出村外。李木头的部队打不过骑兵,但却象无头苍蝇似的跑来跑去,东一刀西一枪的,搞得一连的人马彻底混乱,乘骑作战的集团冲击威力渐渐被淹没在人潮中了。

 

这时候,刘大爷也陷入了困境。

程道合的部队从阵地上败退下来,逃跑的方向正好就是“结合部”地带。敌人的意图很明显:如果能跑进代宋村,就倚靠村子顽抗;如果不能进村,他们就通过村口的公路逃回楚旺镇去。

刘连长当然不能让两股敌人汇合了,情况紧急,他和边乔没有随队冲锋,而是迅速召集起身边的几个战士,对“治安军”的败兵进行火力拦阻。

连长、团部参谋和通信员是使匣枪的,另外还有三个战士,一挺轻机枪、一把冲锋枪和一枝步枪,六个人策马来回驰骋,拼命阻击从田埂上、菜地里窜出来的敌人,伪军们见八路军的人少,竟不顾伤亡前仆后继地夺路而逃。

平原野地上无险可守,眼看漏网而过的敌人越来越多,“阻击小组”就快要被包围上了,刘连长只得带着大家往后撤。边乔一个劲地吹哨子、挥舞信号旗,想多招呼些人手来帮忙,可代宋村口正在混战之中,谁也没注意到这边的旗语。

通讯员小吴第一次参加这种短兵相接的战斗,他紧紧地跟着连长,虽然显得挺紧张但却并不害怕,大刘也比较注意保护他,心里觉得不能让这孩子刚上战场就吃了亏。

六个战士分成两个组相互策应,来回冲杀一阵再后退一点,希望为增援兵力的到来争取点时间。大刘的这个小组正横向跑动着,从庄稼地里突然冲出六七个伪军,二排一班长追上去用冲锋枪扫射,敌人回射两枪把他的战马打倒了,由于是双手脱缰射击,一班长落马以后滚得比较远,正摔在两个端刺刀的伪军跟前,当场就被捅死了。

刘连长冲过去撩翻凶手,吴立然也跟了上来,他高举着马刀朝着伪军搂头就砍,那家伙举起步枪向上一挡,“卡啦!”一声,小吴的刀就脱手飞了出去。大刘急忙开枪,打倒一个,剩下的伪军连滚带爬钻进庄稼地逃走了。

吴立然看上去有点发懵。大刘知道,头一次拿刀砍人,难免会因为心理紧张而导致动作变形,在这种情况下被磕飞了战刀,轻则手臂麻木、严重的还可能使得手腕骨折。连长是过来人,见小通信员没受伤就松了口气,安慰他说:“不错不错,比我强。我头一回用刀的时候,还被整下马了呢(见前文,39年打陈玉怀)。马刀掉了没啥,先使手枪吧”。

“使枪……跟在后面,我怕打了你……”

“没事,放心,打不中我的”

吴立然的神情这才慢慢缓了过来。

向结合地带跑来的伪军越来越多,几个骑兵抵挡不住了。刘连长带着通信员来回跑,朝东一堆西一堆的敌人进行干扰射击。 

正跑着,听见小手炮(掷弹筒)发射时“通!通”的声音,接着就不知道从哪里打过来一颗榴弹,刘连长喊了一声“快闪开”,本能地催马跃到了旁边。榴弹在他身后爆炸了。

这是颗发烟榴弹,杀伤力并不大,可不知是被蹦起来的弹片炸伤了、还是受到了烟雾刺激的惊吓,小吴的战马猛地人立起来,把缺乏思想准备的吴立然甩下了马鞍。乘骑作战的时候,老兵通常只会把小半个脚掌踏在马镫上,这样遇到突发情况时起身离马比较容易;但是新兵作战时则惟恐乘骑不稳、总是不自觉地尽量踩得结实牢固一些,结果,一旦出现摔马就容易被马镫套住脚。吴立然也是这样。

看见通信员摔马,大刘一把没抓住马缰,那马儿就拖着小吴向代宋村方向狂奔(这可是逃跑的方向),他只好跟在后面喊:“把鞋子甩了”,可是小吴哪里办得到呀……眼看着前面有一片低矮的红柳树丛,如果马匹从那些横七竖八的树岔子中间穿过去,非把拖在地上的小战士撞死不可。刘连长当机立断,朝着惊马的头部连打几枪,处决了这个“逃兵”,才把通信员解救下来。

吴立然被摔得七荤八素的,满脸是血,跌跌撞撞爬起来就要去找丢失的手枪,刘连长没让他去,这个模样往回走,不是去找枪而是去找死。小吴只好懊恼地掉眼泪。

 

另一个小组的战士看见连长这边突然退下去了,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跑过来策应,边乔留在最后掩护。从刘连长这里望过去,总觉得边参谋的乘骑姿势有点奇怪,他耷拉着肩膀直晃悠,战马踏着小碎步不停地兜圈子,立刻就知道情况不好,急忙打马赶过去。

边乔受伤了,他已经无力再控制马匹。在战场火力对射中,战马匀度游走是很容易被击中的,大家边跑边喊:“快掉马,快掉马!”

可是,边乔真倔强,硬是撑着不肯掉下来。

骑兵掉马固然是件比较丢脸的事(特别是在战场上掉马还有点胆小的意思),但在特殊情况下,选择主动掉马也不失为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比如这时候,边乔只要身子一歪就能从马上摔下来,绝对不会有谁嘲笑他。而他那匹战马更是训练有素,纵然枪炮子弹在身边飞来飞去,却还是根据骑手的身体姿势、遵从指令不紧不慢地小步转圈,真是急死人了。

策马飞奔——接近目标时转换成侧骑姿态——“公鸡”调整步幅——二马错身——大刘就势跃上边乔的马背——大刘一手护住伤员一手带马——“公鸡”转过身子、空鞍跑回来——这就是骑兵的高级技术动作:乘骑救护。

边乔的右肩被打穿了,前胸后背都是血,加上先前左臂上受的两处伤,整个人都不能动了,被战友抱住之后,他一声没哼就晕了过去。这个铁汉子,终于还是坚持住没有掉马。

 

二排的两个战士交替掩护连长退回到那片红柳丛附近,大刘抱着边乔的腰往树岔子后面拖,机枪手继续射击,拿步枪的叶克成说:“连长,我来帮你”。

他跑过来抬起边参谋的腿,喊了声“小吴,快来牵马!”,刚直起身子,就听“噗”的一声,笑容还留在脸上,半个后脑勺却被打没了。

刘大爷后来回忆说:“叶克成同志是替我牺牲的,他若是晚站起来半秒钟,那一枪就正打在我脸上”。

 

刘连长身边能保持战斗力的只剩下三个人了,他和机枪射手凭借红柳树的掩护不停地开火。四面八方都有奔逃的伪军,靠这两杆枪根本挡不住敌人,可是,正是由于他们不间断的拦阻射击,使得夺路而走的程道合“治安军”跑得七零八落,始终无法形成战斗队列。

这期间,没了战马、丢了手枪的通信员吴立然一直在挥舞旗子。

先前,边乔骑着高头大马、又吹哨子又打信号旗,搞得那么显眼都没人注意,可这小吴却不知道是怎么弄的,在树丛里面比划一番,居然让一连的三个排长和好些战士都看见了旗语。原本在代宋村口陷入混战的骑兵们得到指令,纷纷朝着信号旗这边跑过来。

骑兵们向红柳树丛方向集中,战马也在奔跑的过程中逐渐聚拢了。看见战友们迅速赶来增援,刘连长十分高兴,而更让他高兴的是——十六团的反击部队终于杀出了代宋村口,李木头的人马垮了!

 

巷战中的伪军被歼灭,代宋村口的李木头部队四散而逃,看见穿土黄色国军制服的“和平救国军”溃败了,黑狗子“治安军”慌忙沿着公路往楚旺镇方向跑。

刘连长在红柳丛附近整顿队伍,一连的六十来个战士陆续聚集到他周围。虽然指导员张凤翔身负重伤,但三个排长都还在,副指导员耿仁玉的战刀砍断、弹药没了,见人就伸手:“给几颗子弹吧,要不然给个山药蛋(小手榴弹)也成”,一付穷酸模样。

昨天晚上在卫河边上唱小曲的新战士刘合根跑过来,咋咋乎乎地嚷:“我把李木头砍死了,我把李木头的脑袋砍了!”。大伙都不相信,人家李木头可是有名的“铁头将”,据说是步枪子弹打在头上也只能砸起个大青包,“子弹都穿不透的铁脑壳,能被你砍了?少吹!”

“真的真的,不信问我们排长”

代宋村口混战的时候,小刘一直和三排长杨继录在一起,他俩打着打着看见了通信员吴立然的信号,于是就往红柳树丛这边跑。一路上败兵挺多的,杨继录的命令是不得恋战、直接赶往集结地,可忽然听见刘合根嚷嚷:“看呀看呀,那个人是李木头!”,杨排长就改主意了。

伪警备团长没穿军服也没带枪,一身绸缎、下黑上白,手里拎着把大蒲扇、跑得气喘吁吁。八路军从他身边经过,谁也弄不清这是个什么人物,也就没人理睬他。这也难怪,骑兵团和十六团以前都很少到河西活动,战士们基本上都不知道“铁头将”是什么模样。原本,李木头有可能就这么溜了,可活该这家伙倒霉,偏偏遇到了本乡本土的新兵刘合根。

 

小刘参军前曾经在村里听过“铁团总”训话,对这个大胖子印象深刻,立刻就把他认出来了。三排长杨继录本来还有些半信半疑的,跑到跟前,见这胖子边上有个穿便衣的老头,一边走一边“嘛嘻、嘛嘻”的不知道喊些什么,咦?还是个老鬼子!杨排长顿时不再怀疑,冲上去对着日本老头就是一马刀,回头看见刘合根也把李木头砍了——这“铁头将”的脑袋根本不结实,一刀下去照样开瓢。

被杨继录干掉的日本老头中国名字叫“洪兴”(本名是啥不知道),原先是个日军退役军官,受汪伪政府聘请、到李木头团当“指导官”,结果刚上任没多久就送了命。他的儿子是开封府的日本宪兵队长,所以,八路军后来还拿这老家伙的尸体换回了两个被捕的地下情报员。

刀劈程道合(下)

 

李木头完蛋了,他的残部也被十六团追着猛揍。可是,程道合的部队却趁机逃往楚旺镇,一千多伪军在公路上和道路两侧的田野里拖成两三里长的队伍,跑得顾头不顾腚。

这时候,刘连长身边只有六十多人,能跑的战马还剩四十匹左右,弹药也不多了。靠这么点力量想消灭逃敌显然是不可能的,骑兵一连的战士们只好采取平行追击、骚扰阻截的办法,干掉几个算几个。

 

程道合两个团的建制被打乱了、装备也丢了不少,可人员基本上还在。一千多伪军乱哄哄地向楚旺镇撤退,一开始还能使劲跑,后来没力气了就三三两两的拖着枪走。道路上、田野里到处是败兵,被几十个八路军骑着马来回驱赶着,那感觉就象是放羊的一样。

公路上的伪军比较密集、意志也顽固一些,远远看到八路军还敢放几枪抵抗一下,而分散在田野里的就没这个胆量了,见骑兵过来了连跑都懒得跑,把枪一丢往地上一坐双手住抱头,一副傻乎乎可怜兮兮听天由命的滚刀肉模样。

骑兵们也不想为难他们,讲话挺客气的:“兄弟,有子弹么?拿几颗来”

伪军倒也大方,浑身上下地掏口袋:“给你给你,都拿去”

“就这么几颗啊!找找看还有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