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几年来,阿里巴巴在各垂直领域里做得风生水起,马云此次将砝码押在东航上也就顺理成章,“航空业与电子商务的牵手是大势所趋,这一融合也将为航空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未来道路
从东航与阿里巴巴的牵手不难看出,电子商务已然成为助各行业内企业成长的翅膀。在航空领域的又一次重举,可以看出马云势必要把疆土扩张到最大的野心。
这家中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占据国内电子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去年,淘宝网上的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并计划未来10年达到4万亿元,邵晓锋甚至夸下海口,“两年内将超越目前全球电子支付老大eBay旗下的Paypal”。
然而,没有人敢保证他们能够在每一个领域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阿里巴巴同样如此。
早在2007年底淘宝就推出了机票平台,如今已经有超过100家机票代理商开店,覆盖了全国所有机场的城市。本刊记者从淘宝网获悉,每天在淘宝网上查询机票价格的人数超过80万。如今,淘宝又开没了东航专业购票频道,因而引起业界讨论,淘宝自身的售票平台和航空公司专业售票频道是否会存在冲突?
对于业界的担忧,邵晓锋认为这完令取决于消费者的抉择,“直销服务在机票的折扣、信息准确度方面更有优势,但是代理商在服务方面,可能会在全国各大城市,为客户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额外服务”,航空公司直销和代理商销售各有千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两种渠道会并行,并且同时存在”。
一些批评人上仍对阿里巴巴能否给航空业带来惠泽提出质疑。一位在民航信息领域工作多年的人上认为,“东航与阿里巴巴的合作,需要把分散在公司从产品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整合起来,这就需要前期和运作过程中投入巨大的成本”,因此业界认为在合作初期,航空公司涉足电子商务究竟能不能取得理想的利润效果尚不明确。
对于该问题,支付宝显得颇为坦然,邵晓锋甚至坦言“钱不是问题”——“近阶段公司将以市场最大化为目标,不过分追求利润”。淘宝是在线消费人群最为集中的地方,支付宝又是在线使用最为普遍的支付工其,“在淘宝上开店,其品牌宣传价值在短期内远远大于销售的意义”。东航方面也认为,东航与阿里巴巴合作,主旨是开辟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通过在线销售培养用户新的使用习惯,合作初期对盈利不会过于苛求。
邵晓锋还曾在不经意间透露,在淘宝开官方旗舰店仅仅是东航与阿里巴巴合作的第一步,未来可能还将在用户数据建立、营销渠道整合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在细分领域加大拓展力度,为支付宝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来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而更多的用户又能推动更多细分行业的加入”,存在于邵晓锋意识里的这一规划听起来好像一个有意思的正循环。
骨文10大承诺消弭并购忧虑欧盟“铁娘子”卸任前口风转暖《IT时代周刊》2010年1期廖 榛
华尔街的投资者对甲骨文新发布的财报赞誊有加,在他们看来。这份财报上的数据反映甲骨文从衰退中走出来了,整个IT行业也开始走上正轨。而对甲骨文来说,财报上的数据已经成为历史。与Sun的整合才是当务之急
甲骨文公司财报出炉。各方皆大欢喜。
美国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7日,总部位于加州红木滩的甲骨文公司发布2010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的第二财季。公司总营收为5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4%;实现净盈利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不计股票分红、重组及收购相关费,第二财季每股收益自34美分升至38美分。此前华尔街分析师对这一数据的预测是36美分。
财报公布后,华尔街对该公司取得的业绩表示赞许,甲骨文当日股票价格上涨了1美元,交易价格为23,88美元,涨幅为4。3%。该公司股价2009年以来已经累计上涨约1/3。
被指为风向标
华尔街投资者的喜形于色不仅是因为甲骨文利润的增长,在他们看来,这份财报正释放出行业复苏的信号。
业内人士指出,甲骨文的软件客户涵盖了符个领域,它的财报可以被视为是IT行业的风向标。许可证收入被认为是最能监测公司软件支出的数据,在第二季度的财报中,甲骨文这一业务务的营收同比增长2%。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马克·墨菲表示,这些数据“令人振奋”,甲骨文恢复增长这证明企业的IT支出已经走出了低谷。
在甲骨文财报的电话会议上,公司总裁萨弗瑞·凯兹兴奋地表示,“确实感受到了公司的CIO正在增加他们的IT预算,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复苏。”
2009年11月,Gartner发布了该年度全球IT消费支出的数据。指出2009年该项支出同比下降5。2%。到2010年IT行业将开始复苏,届时全球的IT支出将达到3。3万亿美元。显然,甲骨文第二季度的财报正好与Gartner的预测相得益彰。
事实上,甲骨文该季度的财报或将成为公司的拐点。在电话会议上,公司CEO立里·埃里森谈到收购Sun事宜,称Sun的SPARC芯片和Solaris操作系统与甲骨文的数据库相结合,其产品的性能比IBM的同类产品好得多。他认为,公司不会像Sun一样从事产量高、利润低的服务器业务,而打算将这部分业务拱手让给惠普和戴尔,公司将从此致力于高性能服务器。以提升公司的利润。Cartner数据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IBM在服务器市场的份额达到31。7%。
这并不是埃里森头一次表达追赶IBM的野心。
欲与IBM比肩
2009年10月,在宣布并购Sun公司之后,埃里森称将把甲骨文的软件和sun的硬件业务相结合,从而抗衡IBMo他说:“我们期待与IBM竞争,凭借甲骨文的软件和Sun的硬件,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对抗IBMo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赢。”
正值此时,在IBM、惠普、戴尔等的“怂恿”下,Sun的服务器客户正不断出走。埃里森表示整合Sun硬件以挑战IBM的话语,即便是没有被IBM、惠普等公司的广告营销所淹没,也有稳定Sun客户“军心”的嫌疑。埃里森在此前不久曾指出,Sun每个月的损失达1亿美元。接着他又向Sun的用户承诺。收购完成后,如果Sun投备的运行速度达不到之前的两倍,甲骨文愿意为此赔偿1000万美元。埃里森还说:“我们也欢迎IBM参与测试。”
2009年5月,埃里森就向外界表明了整合硬件和软件的野心。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一个单单销售硬件或软件的公司,它的盈利率总不能让人满意,但是像IBM、苹果这种同时整合了硬件和软件的公司,它们的盈利率相当可观。如果一个公司能够同时设计硬件和软件,那么它的产品就更能得到客户的青睐。这也是苹果iPhone比微软手机更有竞争优势的原因。“在我看来,整合Sun硬件部门后。甲骨文的实力足以挑战IBM在数据中心的地位。”埃里森说。
尽管目前甲骨文仍在和惠普合作,在惠普服务器上搭售数据库等其他软件,但要实现埃里森高利润、赶超IBM的野心还是要等到完成对Sun的收购之后。
然而,事情的进程并不那么顺利。
收购sun“保卫战”
2009年9月,欧盟开始对甲骨文收购Sun一案展开反垄断调查。
有“铁娘子”之称的欧盟反垄断专员尼莉·克罗斯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初步的市场调查显示,Sun开发的MysQL数据库在开源数据库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甲骨文的数据库与MysQL的产品在诸多领域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并且一旦MySQL的开源数据库发展壮大,有可能会对甲骨文公司构成挑战。她认为甲骨文收购Sun或将意味着一支重要的市场竞争力量从此消失,因此有必要展开深入调查。但是,甲骨文坚持认为收购案不可能导致对数据库市场垄断。
欧盟并不具有这样的“慧眼”。2009年10月,克罗斯表示“对甲骨文未能提交硬性证据证明不存在垄断问题,或提交补救意见解决这些问题感到失望”。
2009年12月10日、12月11日,欧盟在布鲁塞尔举行了听汪会,直到这时甲骨文才发起了一场收购Sun的“保卫战”。
业界认为,欧盟举行的听证会只不过是双方达成妥协的一个平台。据当时的《华尔街日报》报道,欧盟在一份没有公开的文件中指出,MySQI尾数据库市场中不可忽略的一支力量,甲骨文的收购将影响该市场的竞争,由此甲骨文不宜收购Sun。
在听证过程中,软件巨头微软公司和德国软件公司SAP表达了他们对甲骨文公司计划购买Sun的关注,并指证本交易案中的疑点。SAP作为甲骨文在商用软件中的主要竞争对手,曾对委员会直接指出,甲骨文对Sun的收购将除去数据库最好的竞争者之一MySQL,这可能会破坏市场竞争。
甲骨文一方面表示,欧盟的取证是取其所需,这些材料以偏概全地误导了数据库市场的客户;另一方面则是“旁征博引”,率领8位甲骨文的客户向欧盟委员会指出,收购案不会导致垄断。据悉,德意志证券集团、爱立信、沃达丰分别做出了证词。此外,欧盟还收到了200封其他甲骨文客户的证明。
2009年12月14日,甲骨文做了进一步的妥协,做出了10项具体承诺以此来支持MySQL的后续发展。埃里森保证,未来3年内至少投资7200万美元用于开发MySQL,以及继续发布这款开源软件的最新技术研发成果。在未来5年内允许其他技术厂商继续在各自产品中授权使用MySQL。
顾问公司451Group的分析师Jay Lyman说:“甲骨文在继续为MySQL提供支持方面比Sun走得更远一些。”Linux基金会执行董事吉姆·泽林电称,“其他技术厂商在收购另一家公司时,通常不会作出甲骨文为此次收购作出的保证。”
甲骨文“孜孜不倦”的努力终于博得欧盟竞争委员会委员开了“金口”,克罗斯表示,她对这项交易持“乐观态度”,认为甲骨文收购Sun的交易一定可以取得圆满的结果,同时数据库市场的竞争也能得到保护,
业界认为,克罗斯的话语是欧盟对甲骨文放行的信号。纽约软件自南法律中心的创始人埃本·莫格伦就表示:“我认为人们现在相信该交易会获得欧盟委员会的批准,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该交易将会更为顺利。”
2010年1月19日,欧盟将对甲骨文收购Sun作出最后的定案,微妙的是,尼莉·克罗斯即将履行完她五年的职责。而在近期,欧盟对微软旷日持久的反垄断案也有了定论,双方达成妥协,微软在操作系统中预装其他的浏览器,欧盟放弃对微软的反垄断惩罚。
这种各方均不失面子的结局,或许也将是最终结果利好甲骨文的信号。
三星首推Bada系统抢夺智能机市场雄心勃勃《IT时代周刊》2010年1期吴非非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又将迎来一位新竞争对手。
2009年12月8日,三星电子在英国伦敦高调举行新手机操作系统Bada发布会。据悉,“Sanlsurlg Bada”为开放式手机操作平台。由三星自行研发。盛大的发布会之后,三星还将在韩国首尔、英国伦敦、美国旧金山等地举办Bada平台开发者挑战赛,以重金吸引各方开发人士参与Bada平台。
消息一出,分析师们均认为三星此举大有舍弃Symbian自立门户之意,并指出三星很有可能会逐步放弃其它操作系统,转向只使用自行研发的“Bada”平台。
对此,三星于日前发表声明予以否认,表示三星仍然将继续支持各种操作系统,作为Symbian基金会成员之一,将来还会继续与Symbian合作。
为定制市场
不过,业内也有不同声音并不看好三星大举推崇的“Bada”系统,操作系统这个市场已经十分拥挤了,而三星这次能否带来一款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大家都持保留意见:“iPhone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触摸界面,Android背后拥有强大开发团队。时刻能体会到全新的感觉,三星能带给我们什么呢?”
三星方面却并不赞同这些说法。认为Bada自身的优势在于这是一款友善的开源平台,并具备最友善的创新环境,网络运营商也可在此平台上轻松整合独特、具有差异性的使用功能。
通信专家侯自强分析道。“未来的手机市场,电信运营商在手机生产上将占据主导地位。”如果Bada如三星所言。那么对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款平台还是有吸引力的。
“Bada本身是否拥有多成熟的技术并不重要。”业内人士指出,“三星只是希望能通过这款系统牢牢抓紧运营商定制,从而抢夺更多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事实上,三星目前在全球智能机市场的表现的确不尽如人意。IDC的统计数据显示,三星在全球手机市场占有率在20%以上,但在智能手机市场,其份额仅为3。5%。
无可置疑,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将会超过整体手机发展速度,并在未来的手机比重中大为增加。市场研究机构Ganalys公司的最新报告指出,2009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的比重已达15%。三星如果想在智能手机市场有所作为,显然需要从更多的方面掌握“主动权”。
抢夺先机谋划未来
之前,三星在智能手机领域一直广泛涉足各种操作系统,但这个策略并没有为其带来很高的市场份额。
资料显示,此前三星所发布的智能手机中,主要采用Symhian和Windows Mobile系统。而最新几款产品则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
“这使三星的智能机发布很大程度上受操作系统厂商的牵制。”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据悉,以往三星即便早就研发出搭载新平台的终端,其新品发布时间也必须等操作系统商的操作系统上市,极易错过最佳竞争时机。
“只有推出自主开发的Bada平台,三星在未来的竞争中才会有更多的主动性。”这是三星为何要坚持自己开发操作系统的原因。事实上同时掌握操作系统和手机终端的厂商。在竞争中则占据了更多的先机。
“当然,抢占一个良好的先机对于争夺智能机市场是非常关键的,但原因显然不止于此。”北大经济学院曹和平教授也分析指出。如今,手机制造的利润正在日益摊薄,将来怎么走。也是三需要考虑的。
“必须要有一套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战略,否则就只能做被动的硬件提供商。”芬兰手机公司Elekrobit无缓解决方案部门负责人阿里·维塔南说,“三星需要Bada来推动程序开发者开发出更多应用程序。”
早在2008年,三星就推出了自己的应用销售网站和应用商店——三星移动创新者乐园。而此次Bada平台将会引人Application Storo;希望通过“开放平台+程序商店”以推进用户对该系统及其背后服务的认知度。
全面的智能机产品覆盖、完善的产品链或者能够依靠应用服务程序获取利润,Bada的发布使得未来的三星在手机业务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未雨绸缪
尽管三星推出自行研发的系统已是势在必行,但有人指出三星发布自己的操作系统。还是操之过急。
“这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而三星Bada相对于其它成熟的操作系统,能有多大的竞争力?”很多专家都表示,除去即将面临的竞争,“开放平台+程序商店”这一推广模式能否在三星Bada身上取得成功。还需要市场来检验。
他们指出,iPhone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多年来在电脑桌面操作系统上的积累,同时在运营了多年的iTunesStore后,扩展出AppStore。显然是游刃有余;谷歌Android系统的成功在于基于互联网的众多应用,而谷歌在互联网领域早就成绩斐然,而Bada平台是否能够吸引足够的开发者?这对于三星Bada平台的整体发展战略以及运营模式而言是个考验。
“Bada平台被开发者以及用户接受的过程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三星需要作出很多努力才能稳固Bada的地位。”CCS Insight的研究总监本·伍德(Ben wood)如此表达,“三星作为一个终端制造商,想要简单地复制谷歌和苹果的成功模式,困难也会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三星方面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却认为,三星发布Bada系统是公司战略层面上的一次正确的决定。“三星这么多年的良好发展,也正是由于三星每一步所采取的策略都是非常正确的。”三星方面如此回答。
“这的确是不能再错过的机遇了。”中国安全信息网Coo苗得雨认为,iPhone及谷歌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