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圣仙王途-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啪啪啪……”

手中赤铜通宝似乎感应到吕杨的意动,在手上震动不已,然后微微一翻,自行起卦,通宝翻落,形成一卦。吕杨脸色顿时凝重,眉头不禁轻皱起来。

卦象显示,三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

吕杨一时间琢磨不透,这段日子都是六艺大比的日子,在这个非常时期,若是没有必要,自己是不会外出,所以血光之灾从何而来,非常让人困惑,或许有什么突发情况?吕杨摇摇头,叫困扰甩开,恢复从容和镇定。

有的时候预知并不是一件好事,它只会徒增烦恼,人只要勇敢的面对未来,什么时候都不放弃希望,那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去占卜未知的未来。

将赤铜通宝收起来,吕杨开始晚间的养气修行。

翌日一早,数艺殿比仍然在太书院春秋阁大堂举行,春秋阁内,二十七名儒生端坐书案前,数百儒师则站在大堂外的四周回廊上,主持殿比的老宗师站在大堂前,等候着正式殿比的正式时辰到来。

春秋阁外,数千人三三两两围聚在一起,有的席地而坐,有的站着,还有的自带了小凳子小椅子。

黄乙乙和吕蒹葭站在一棵青松下,地面的草甸上扑上一块鹅黄色的布料,两人就这么坐着,黄天华则站在一旁,望着春秋阁。

“乙乙姐,你说今天的术数要怎么比?”吕蒹葭担忧道。

黄乙乙摇摇头:“这个没人会知道,不过看这情形十有八九是测雨!”

“测雨,为什么?”吕蒹葭好奇。

“自然是因为降雨关系到每年的粮食收成,关系到黎民苍生,是社稷重视之要素,所以历来数艺殿比十有八九都是测雨!”黄乙乙笑道。

“乙乙姐,我听二哥说即便是不用测,只看天象,经验丰富的农人便能预计未来几天或是一个月内的天气情况,不少圣道中人对此也有看天识天气的本领,而且圣道扶乩之术是以浩然正气沟通天地诸元,获得天地玄机,最是能够细微洞察气候之变化,所以测雨不是很简单吗?”

一旁的黄天华闻言笑道:“蒹葭妹子,若只是算什么时候下雨自然很容易,但是要算出准确到时刻就比较难了,若是算到落雨点数,那更是难上加难,没有真正的惊人造诣,落雨之数基本是算不好的,即便是一些大宗师,十次有几次都算不好,或许只有圣人体察天地之微妙,能够每次都算准!”

“落雨之数……”吕蒹葭喃喃两遍,脸色已然发白,心想算那降雨的时辰也就罢了,怎么还要算落雨之数?那天上落下多少雨,凡人怎么可能知道?

测雨要测落雨之数,看似简单,实则难极!

这个时候,一个小仆匆匆跑来,喘气道:“公子,打听出来了,这次术数要比的是测雨,所以今天肯定不会有结果,需要等到真正降雨的时候才会见分明!”

“果然是测雨,这回不知道让多少人叹息了!”黄天华眼神透着异光,手中风流扇猛地一合,发出啪啦声响。

黄乙乙也呆住了,颇有些无奈,摇头失望道:“测雨实在不容易,这殿比还真是要人命,怎么就不能比一些简单的?”

“道蕴姐姐和我二哥难道没有把握吗?”吕蒹葭仰头好奇。

黄天华摇摇头,叹息一声:“谈何容易……不过也好,要难大家一起难,也不独独为难某个人,这扶乩降雨一直是术数之中一门高深的学问,也不怪皇朝历次十有八九以测雨为题,实是考虑到我圣道中人会有不少人为官,测雨乃是基本的功课和本领,不精不行!”

“我父亲说这几年皇朝越来越趋向于引导我圣道中人精研这等对生民有利的实学!”黄乙乙道。

黄天华点点头:“这就对了,这几年早就听说圣上有意对南方动武,自然要更加专注生民之利!”

春秋阁里传来苍老洪亮的声音道:“今日数艺殿比乃是测雨,时间一个时辰,降雨时刻,降雨点数均要写在纸上,待降雨核准之后方公布名次!”

主持殿比的老宗师衣袖一挥,两名院职者立刻抬了一个洗刷干净的雨槽上来,置于春秋阁院落之外,对着天空,这雨槽是石凿的,内刻有精细的刻度,可用于测量下雨的点数。

一场雨下来,下了多少点数,总是要有一个标准,因为不同地点降雨的雨数是有差别的,所以当场立下这么一个雨槽,就是要以这个雨槽为准,历来凡是测雨,都是如此做法,可免去争议。

听到要测雨,儒生们并没有多大的反应,最多就是露出无可奈何或者果然如此的表情而已。

这次测雨,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不少儒生都已经有这个思想准备。

钟声正式敲响起来,一个时辰的时间,对于扶乩来说不算长,但是也不算短了。

儒生们等到钟声停下来,便开始镇定心神,浩然正气从身上涌出,缓缓升腾,穿透春秋阁一重重楼顶,二十七道浩然气柱从春秋阁楼顶上冲上天空,大多都是高一二百丈,甚至三百多丈,直入云霄,和天空浑然一体。

吕杨和黄道蕴也是如此,放出浩然正气,沟通天地元气,察看玄机。

吕杨的头顶,是一方云盖,直径有丈六,五皇浩然气升腾出春秋阁,然后汇聚起来形成气柱冲上三百六十丈高的天空,五皇浩气这才散开,向四面八方扩散,和云气完全融合在一起。

黄道蕴的浩然正气也不错,苍白之中偏黄,头上不结云盖,直接凝聚气柱冲空,事实上所有的儒生都是气柱冲空,而不是像吕杨一样先凝结云盖。

这云盖显然是吕杨自己独创!

“还真是不错,那云盖可有什么名堂?”二楼房间内正在观察的文帝饶有兴致问道。

旁边一位老宗师摇头道:“圣上也看出来了,那不过是文气凝聚的一种方式,不过以老臣看来,这云盖无外乎有三种妙用,其一乃是防守,其二乃是沟通天地诸元和玄机,其三便是天人合一,可借用部分天地之力!”

其他老宗师也是点点头,颇为赞同此理。

文帝点头笑道:“看来他在修行上是用了心的,光是那种推陈出新的精神就让人感佩,朕看这二十七位儒生当中,只有吕卿这么做了,其他儒生都是按照正常修行法按部就班的修行,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可不是好事呀!”

以大宗师捋胡须道:“修行上太过遵从传统确实也不好,不过这传统的修行法都是经过历代先人完善而成,非常成熟,效果也非常好,儒生们遵照传统修行法修炼实则是为了确保修行无危险,以老臣看来,综合考虑之下,仍然是建议儒生们这么做,毕竟谁也不知道乱搞一些花样会不会妨碍修行或者有害于修行!”

文帝不置可否,道:“言之有理,大宗师之言乃是老成之言,儒生确实没有这种魄力和智慧,所以朕便不希望他们太过跳脱,当然了,偶有一两位天才这么做,朕也是乐见其成!至于说到完善圣道修行法,咱们这些大宗师还有圣人们是不是应该下点功夫呢?”

“老臣等惭愧!”宗师们纷纷平揖,显然文帝这话有些责问的意思了。

却说大堂中,吕杨头顶云盖,神识却随着五皇浩然气散发到高空之中,一丝一缕的微妙感应都让吕杨把握到。

更奇妙的是,这么多的儒生一齐沟通天地,整个春秋阁立刻笼罩在形形色色的浩然正气之中,亏得浩然正气本质同源,否则非发生剧烈的冲突不可。

吕杨的神识将企图侵袭过来的其他神识排开,尽量往高空渗透,他甚至能够洞察到方圆数十里的气象云图。

其实以这样的道业修为,即便不用扶乩之术也能明白未来三天之内的气象情况,只是光察看气象云图,并不能使一门学问精益求进。

吕杨翻手,一股浩然正气在书案上凝结,自动结成一个法阵,九根卦签不断在浩然正气中沉沉浮浮,并和吕杨感应到的天地气象相互感应变化,种种天地玄机便在卦签中展现出来,不过吕杨始终没有窥测到降雨点数的玄机。

眼看时间已经过了一半,一些儒生开始着急,很显然,扶乩降雨点数这样的细致活对他们这些还在书院修行的秀生来说太过艰难了。

“看来还需起卦!”吕杨翻开手掌,九枚赤铜通宝出现在手上,这九枚通宝已经被吕杨炼得通灵,十分玄妙,若是用它们来起卦,准确率极大。

……

昨天实在卡住了,对着电脑怎么也写不出来,江郎才尽了!新的周一,还是厚颜开口求红票,谢谢!

第二百六十章测雨(下)

吕杨现在的术数造诣又有精进,原本圣道扶乩之术是以天罡地煞、天地诸元为基础,确实有无上玄妙。

而易数是以太极八卦为基础,理解天象之变化,涉及阴阳五行之生变,奥妙非凡,吕杨平时做功课,以圣道扶乩之术和易数反复练习,渐渐地明白两种术数的差异,当两种术数结合起来反复推算时,往往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久而久之,吕杨的术数造诣可以说是进步飞快,而且大有融汇一炉的趋势。

吕杨神识一动,手上的赤铜通宝立刻感应到吕杨的神识和浩荡的天象变化,嗡嗡震动。

天地之间除了天象变化之外,似乎还有一种更加神秘莫测的力量主宰整个世界的运行,这个力量渗透到天地之间,深刻到每一个分子、原子,影响到无法再细分的微粒层面。

吕杨的太极八卦之理,似乎就能反映这个层面的神秘力量和变化,所以,即便吕杨能够洞悉一部分太极八卦之理,但是也无法完全理解那个层面的所有玄机,是以,在解卦上,吕杨只能按照卦象解,而弄不明白卦象之所以然。

连掷了三次,获得三回卦象,然后开始悉心推解,最后和圣道扶乩之术推测到的综合起来,推算已经逐渐明朗。

转头看到书堂外的日晷还有一刻钟的时间,一些儒生已经急得脸色苍白。

大堂四周回廊上,有的儒师已经摇头叹息。

“唉,扶乩降雨点数,实在是有些难了,若是造诣不足,是根本算不出来的,即便要写上,也不过是瞎蒙而已,可是瞎蒙哪里能够蒙中?”

“谁说不是,即便是咱们,也没有这个本事,不过用测雨进行殿比正好合适,说不定还真是要出一两名术数方面的天才,这样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啊……你看看现在的钦天监大祭司,当年便是在数艺殿比中一鸣惊人,如今人家已经是大宗师之中术数造诣公推第一的人物!”

“说得也是,六艺造诣这东西,除了看天赋,还要看专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年纪大小完全不是问题!”

回廊上的儒师们窃窃私语着,深处二楼的裁判大宗师们却冷静许多,现在时间已经有限,已经到了书写结果的时候了。

文帝道:“诸位,朕看了一会,适才其他人都用标准的圣道扶乩之术推算,但是吕杨和黄道蕴最后却用了其他的手段,你们是何看法?”

大宗师们自然也看到的,自从吕杨在六艺殿比上大发异彩以后,宗师们便打听了吕杨院比、州比的情况,可以说,调查的结果相当惊人。

若算上吕杨从进入书院到全六艺殿比的竟然成绩来看,吕杨绝对是天才,只是这样的天才未免有些迟,因为吕杨十六七岁才开始发力,怎么算都是后来居上。

吕杨的文才上的造诣就不必说了,最让人惊讶的是围棋的发明,以及炼丹之术的发明,这就不能不让人惊叹和折服了。

至于术数造诣上,据说吕杨在院比和殿比之中,都用了一种新的术数方式,这已经引起了白龙潭书院方面的高度重视,经过大宗师调查发现,那是一种叫做周易的术数方法,现在白龙潭书院的大儒、鸿儒和宗师级别的高层,已经普遍对周易进行研究,这项研究已经被列为机密,若不是有人脉和手段,几乎查不到。

文帝从寿阳公主关注吕杨之后,就已经特别注意吕杨,对于吕杨研究的周易、八卦,他都有少许的了解,这些东西一方面来自于文帝自己收集的信息,一方面来自于寿阳公主。

文帝对周易非常感兴趣,他自己也找了大内的宗师级供奉,对周易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周易、太极、八卦、六十四卦,这些东西是一门新的极为深奥的学问,供奉们得出的结论是,周易也是开辟先河的东西。

一名大宗师道:“圣上,这种术数方法老臣知道,叫做周易,这可是一门深奥的新学问,如今已经被白龙潭书院的高层列为机密进行大力研究,听说里面还有一个八八六十四卦的研究工程,他们企图用那六十四卦表世间万象之变化,非同小可!”

“老臣也有耳闻,不过对此了解不深,白龙潭书院捂得很深,很难探知具体的东西,除非他们愿意公布出来……”

不了解一点儿周易信息的大宗师则一脸茫然,然后就是震惊,为吕杨的才华震惊,可以说,每一个人都严重低估了吕杨。

即便是文帝,也被吕杨一次次颠覆其评价,每一次以为吕杨是天才了,但是一个新的发现,又让人再次对吕杨重新评价,这种评价是层层拔高的,到了现在,文帝再也没有把吕杨看成一般的儒生来对待,因为在某些领域,吕杨堪为“宗师”。

文帝甚至怀疑,吕杨是天人转生,是天授其才。

文帝摆手笑道:“诸位就不要想了,据朕所知,那周易便是吕杨这小家伙发明,没有他的授权,没有任何人有权力公布出来,目前周易还在研究阶段,不公布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朕想来不需要几年,关于周易的著述就会刊发,就和现在的《丹道》一样,届时将大利于天下!”

“如此倒是皇朝之福,且看一看他的术数造诣如何吧,若是算不得准,只怕那周易也是虚有其表!”一位大宗师笑道。

“说得也是,那就拭目以待好了!”文帝看了一眼大堂,只见吕杨已经展开书案上的白纸,在纸面上写道:“明日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一刻下雨,未时雨收,共得水一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吕杨顿时感觉无数的神思扫过来,在纸面上一触即走。吕杨也不在意,只是正危襟坐,同时神识扫过其他儒生,大多数儒生只写了降雨的时刻,均是明日午时一刻,有的人写对了,有的人写午时二刻、三刻等等。

王冲作为王氏家族的天才,六艺精通,他也参加了术数比试,他写的是午时一刻降雨,但是降雨点数却迟迟未能落笔,可见这落雨之数他也没有算清楚。

当看到吕杨写好的点数,他不禁冷笑一声:“本公子自己都没法确定点数,还有何人在术数造诣上比自己强,无非是瞎蒙而已!”

这般想着,王冲自然不屑与赞同对方的推算点数,挥笔写了一个自己推算到的最合适的点数:两尺一寸零五十点!

确实是难度太大,不同的地区落雨的点数自然不同,要算好春秋阁院落的水槽能得雨几分几点,确实是精细活,没有惊人的术数造诣几乎不可能算出来。

这绝对是考验术数方面的真才实学了,没有取巧的可能,因为目前雨还没有降临,至于明日大雨降下多少点数,只用事实来说话。

再看师姐黄道蕴,她写的是未时一刻降雨,未时雨收,得水一尺三寸零四十点!其他人就参差不齐了。

“怎么样?和圣人推算的可有接近?”文帝笑道。

“只有吕杨和黄道蕴两人的推算结果最接近!”一名大宗师说道。

“嗯,既然都算好明日未时下雨,那就再等等看吧,一切以实际情况说了算!”文帝摆摆手。

钟声响起,自然有人上来收卷子,能够参加殿比的儒生,一个个心中自有骄傲,不可能去抄袭别人的答案,自己算得多少,自然写多少,是以,降雨的点数没有雷同,最接近的还是吕杨和黄道蕴。

有的儒生算得一尺八寸零五十点,有的干脆空白不写,实在是瞎蒙,下不去笔!

儒生们走出春秋阁,黄乙乙和吕蒹葭迎上来,吕蒹葭叫道:“二哥,怎么样,能不能算得准?”

“不知道!”吕杨摇摇头,转头看向黄道蕴。后者亦摇头苦笑:“咱们的术数造诣都不算高,周易更是如此,不过依照卦象反复推算,总是指向一些数字,若这是天地冥冥中的指示,我想咱们没有算错!”

“多想无益,明天就知道了!”吕杨摊摊手。

翌日辰时,果然天空云气渐多,巳时天空中春雷阵阵,午时一刻滂沱大雨打落下来,好一场大雨,方圆数百里大雨滂沱。

到了未时,果然雨收,春秋阁内,已经挤满了人,水槽十步之外,挤满了人群,主持观察结果的宗师维持秩序,任何人都不能施法干扰降雨情况。

等到雨彻底收了,宗师亲自上前查看降水量,共得水一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这数字一出,立时引发人群哗然!

“不可能,怎么可能,有人竟然算得丝毫不差!”人群之中有人顿时嚎叫一声,看来打击着实不小,显然那人是殿比的儒生。在他看来,能够推算得丝毫不差,那是圣人的本事,这么精细的数字怎么可能算得出来,这也太他妈扯淡了。

“是谁,是哪位儒生?”

“是吕杨吕公子,还有黄道蕴也十分接近,只差了八个点数,按照测雨的规矩,差距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