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的是,詹姆斯艾伦的文字生涯极为短暂。直到1912年丧生前。艾伦的写作生涯仅仅持续了九年。在这九年里,他共有著作19部,他那海纳百川般的思想将永垂不朽,激励后人。
1。行动对于思考的意义就如同果实对于果树、泉水对于泉眼的意义一样。树上为什么会长果实?泉眼里为什么会流出泉水来?它们不是无缘无故突然从天而降,而是经过长期静默地酝酿而成,是一个长期养精蓄锐的隐性过程的结果。
2。树上结出累累硕果,岩石间水流淙淙,无一例外是空气与泥土之间的一套自然过程的结果。空气和泥土长年累月相互作用,潜移默化,于是,自然现象便诞生了。无论是发人深省的高尚德行还是黑暗的罪恶行径,都是蕴藏脑海已久的一连串思考的产物。
3一个口碑极佳、对自己的操守立场自信满满的人,受到难以抗拒的诱惑,措不及防地堕入罪恶深渊,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个突发状况或者无从解释的事情。不过,当导致这种事件发生的隐性思想过程曝光于众时,我们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堕落仅仅是脑中某种思想的一个终结一种外在活动和成果,然而这种思想或许早在几年前就在脑中悄然滋生了。
4。一个人首先让大脑接受错误的思想,接着一而再而三地开门揖盗,甚至让它在自己心底扎根筑巢。渐渐地,他习惯了这种错误的思想,从珍惜到爱不释手,再到最后不由自主地庇护它。
5。日积月累,错误的思想能力不断壮大,于是,它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寻找一个破茧而出、变隐身为具体行动的时机。就如一座雄伟庄严的大厦,根基被流水逐渐腐蚀之后摧枯拉朽般倾塌,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如果让不正当的思想在大脑里蔓生,神不知鬼不觉她侵蚀他的人格,结果可想而知。
6。当发现所有的罪恶和诱惑都是个人思想自然而然的结果时,战胜罪恶和抵制诱惑的手段变得苍白无力,采取的任何手段都只是适当延缓这个过程,该发生的迟早都会发生。然而一个人如果愿意承认、珍惜,慎重地琢磨纯洁美好的思想,这些美好的思想一定会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它们在你的脑中将不断壮大,积聚力量,最后,在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的条件下升华为实际的行动。
7。“天底下没有藏得住的秘密。”心中隐藏着的任何想法都会借助宇宙规律固有的驱动力,根据各自的本质最终表现出来,要么造福人类,要么生成恶果。
8。神圣的教师和酒肉之徒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各自思想的大相径庭。他们播下了不同的思想种子,并把它们撒在心灵的花园里,施肥浇水,精心培养,收获的便是他们现在迥异的情形。
9。任凭谁也不能狂妄自大地企图通过与机遇一较高低来战胜罪恶和抵制诱惑,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净化我们的思想。如果我们愿意日复一日地在我们静默的灵魂里和生命的责任中积极地克服误人歧途的倾向,用真理和光明磊落的思想取而代之,那么犯错误的机会就会不攻自破,乐善好施的行为也将畅通无阻。
10一个人只能趋近于与其天性相和谐的事物,假设他的内心存在能够与不利的诱惑相斗争的力量,那么,面对一切诱惑,他便都能置若罔闻、岿然不动。
11。护卫好自己的思想吧!此时此刻,你们的脑中必有暗流涌动,无论它们是好是坏,你们迟早会将其付诸行动。
12。一个人若能孜孜不倦地护卫好思想的大门不受歪门邪道的入侵。让全身上下注满爱的力量和纯净、坚定而美好的想法,当收获的季节来临的时候,他将收获高尚的善举。诱惑造访他的时候,看到的只能是全副武装、百毒不侵的他。
第四十课 思想的吸引法则
本课由威廉沃克艾特金森律师来给您讲授
威廉沃克艾特金森,1862年12月5日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迪莫尔,1889年与新泽西州贝弗利市的玛格丽特福斯特布莱克共结连理,生有两个小孩。他于1882年起开始经商,1894年被宾夕法尼亚法庭录用为律师。尽管他的律师职业给他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然而强大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精力消耗最终令他筋疲力竭。
这段时期,艾特金森遭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重创,加上他在财政上的重重危机,他整个人几近崩溃。于是,他试图寻求治疗。19世纪80年代末。他发现了一本《新思想》期刊,并从中找到了绝佳的疗伤方法。
艾特金森康复后不久,便开始在那本期刊《新思想》中发表文章。这本期刊后来更名为《精神科学》。
1889年,他写的一篇命名为《精神科学教本》的文章刊登在了查尔斯菲默的新期刊《现代思想》上。
1900年,艾特金森成为了《新思想》的一个副刊《建议》的副总编辑,完成了他的第一本书《商业及日常生活中思考的力量》。这本书在塑造个人魅力、提高精神影响力、增强思想的力量、集中注意力、培养意志力,以及实用精神科学方面都有发人深省的见解。
之后,他又遇见了《新思想》的知名出版商西德尼弗劳尔。他们两个人开始通力合作。1901年12月,艾特金森出任《新思想》的总编辑,在这个位置上,他一直做到了1905年。
艾特金森在《新思想》上发表了许多作品,这些作品在《新思想》忠实的读者群,尤其是医生和律师中广受欢迎,影响颇大。艾特金森的名气也被广泛地流传开来。1903年,他又被伊利诺伊州法庭录用为律师,这意味着他并未真正脱离律师这一行当。艾特金森于1932年I1月22日在加利福尼亚州逝世,一颗新思想运动中的真正的巨星就这样悄然陨落了。
l。我有过一个计划,想要把讨厌的感觉、不快的状态从心里驱逐出去。事实上,一个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努力去培养与你想根除的情绪恰恰相反的情绪。
2。我们通常容易把自身当做是情绪和感觉的产物,误以为这些感觉和情绪就是“我们”。但这偏偏与真相相距甚远。不可否认,我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沦为了自身情绪和感觉的奴隶,任由其摆布。他们相信人是由感觉来操控的,人根本不可能摆脱感觉,于是他们停止了对感觉的反抗。
3。尽管他们可能也明白感情和精神特质正在虎视眈眈地想伤害他们,他们却依旧心甘情愿地向清绪俯首称臣,以至于遭到不幸和挫败,与幸福和成功绝缘。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总是为自己开脱,他们会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听天由命吧。
4。新心理学传达给人们的是更加积极美好的事物它的全新的概念是:人们绝非感情和感觉的奴隶,而是它们的主人。它还透露了一个秘密—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照着自己的意愿改变脑细胞,给人们带来不幸和失败的旧脑细胞可以被我们开除掉。
5只要我们对旧脑细胞弃而不用,它们便会自动地衰败火亡。只要愿意,人们是可以颠覆自我、彻底改变其内在属性的。这决不是纸上谈兵和空头理论,而是证据确凿的事实。这个理论已得到成千上万的人的验证,而且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6。不管我们接受的是何种思想理论,毋庸置疑的是,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大脑是我们思想的工具和载体。这是我们对大脑的物质认识。大脑就像是一种奇妙的乐器,用其数百万的键奏出不计其数的动人音符。
7。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带着各自不同的喜好、性情和癖性,我们可以将其归因于遗传因素,或者可以解释为这些都是先于肉体存在的灵魂中固有的东西,肉体诞生以后,性情癖性便随灵魂而至。
8相比较而言,大脑中的某些键可以更敏感地回应我们的触击。微风轻拂过琴弦,一些音符即刻弹跳而出,而其他的一些音符则难被奏响。但如果我们内心强行克制,不让心中的那些敏感的琴弦轻易振动发音,那么这些琴弦将变得越来越迟钝,不再随风而鸣。
9。另一方而,要是我们愿意将注意力转移到之前甚至连一个音符都发不清楚的琴弦上,我们会立刻将它们井然有序地重新排列整顿。如获新生的琴弦即刻便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些音符响彻云霄,顿时会令其他的音符黯然失色。
10。大脑中有数百万闲置着的细胞等待我们去开发和利用。我们所启用的只是很小很小一部分的脑细胞,其中有些由于被过度使用而死亡。我们何不让这些使用着的细胞稍作休息,而启用那些闲置的细胞呢?
11对于那些不了解真实情况的人来说,大脑可以被训练和培养的潜力是难以置信的。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人为地取舍、熏陶和改造精神状态。人们为什么会滥发脾气和随心所欲地发泄不良情绪?答案就在自己手里。
12。我们重复的思维、感觉和行为等会形成惯性。我们每个人自出生以来就有某一方面的倾向,也可能受他人影响养成某些偏好。比如我们周边的例子、书上的启发、老师的忠告等。我们有一箩筐的思想习惯,每当沉溺于不快的想法或习惯时,我们便会轻易地随着惯性重复这种不愉快的行径。
13。精神科学家的习惯是把称心如意的想法或思想态度称之为“积极,”把令人不快的想法称之为“消极”。这不难理解。大脑会本能地为持有者辨别事物的好坏,而且会为美好的思想扫清道路,最大限度地屏蔽障碍,令其一路畅通。如入无人之地。
14。积极的思想与消极的思想所受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语。一个积极的想法可以以一敌三,消除诸多消极的想法。战胜讨厌的或消极的想法和感觉,其不二途径是酿造积极的想法积极的思想犹如无敌的参天大树,它会不断地汲取消极思想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养分,最终令其枯蝎死亡。
15。当然,消极思想可能一开始就占据强势地位,毕竟这是决定其生死的较量。但只要给予积极思想生存发展的空间,那么消极思想就如一句经久不衰的谚语所说的那样—‘死亡在望了。起初,消极思想总是给人设置障碍,令人不快,当我们调整好心态轻装上阵并决定将其斩草除根时,消极思想必将无处遁形。
16。与其他任何生命形式一样,脑细胞不喜欢被闲置在仓库里,他们持续不断地反抗挣扎,寻求出路,直至精弹力竭,再也无力反抗。我们最好的做法是尽可能少地关注思想的种子,而尽可能多花一些时间去照料心灵花园里美丽的新生植物,给他们施肥浇水,除草去虫。
17。举个例子,你容易对人产生憎恨情绪,最好的改善方法是在心中培养爱别人的感觉。尽可能地把爱放在心里,并把爱付诸行动。在心中熏陶善念,碰到熟人也好,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也好,以悲天悯人的善心去对待他们。这么做刚开始时可能会出师不利,但不用担心,循序渐进地,憎恨最终将是爱心的囊中之物,很快憎恨就会如败军之将,消失殆尽。
18。要是你有抑郁的倾向,挤出一个笑容,乐观开怀地看待周遭吧。要坚信天无绝人之路,要坚定信念,努力发掘事物的光明面。当抑郁的恶魔气势汹汹发起进攻时,我们要视若无睹,不予理会,做到处变不惊,一如既往地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因为我们的座右铭是“阳光,愉快并且幸福着”,我们一直在努力实现我们的座右铭。
19。上述这些豪情壮语似乎显得有些过时而且费时耗力,但它们是货真价实的哲理,能为你所用,助你一臂之力。一旦你领悟了事物的真谛,就会顿悟年轻时所做的宣誓和自我暗示的意义,并且好好利用它们。
20。这样的话,懒惰和傲慢都会成为过去,你将呈现的是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的全新面貌。当然,要获得这些变化,关键是对你心中所希望达成的美好愿景,进行长期的、有条不紊的、按部就班的实践。
21。新思想的拥护者总是不遗余力地宣扬“坚持信念。。事实也是如此,为达到预期目标,“坚持信念。是不可或缺的精神。然而。要达成目标,光是“坚持信念,显然还不够。你必须不断地用行动验证你的信念。直至使其成为与你融为一体的固定习惯。
22。所以,用行动验证脑中的一些想法,行动再把效果回馈给大脑,这可以帮助与这个行动亲密相关的一部分大脑进一步发展成熟。有如规模经济,每一次大脑新添了一个想法,想法变为实际行动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得以实践的行动每增加一个,大脑也就更容易得到一个回馈信息了。你会发现一个想法可以带来双重作用—行动和回馈。
23。你高兴愉快,很自然地就会想开怀大笑,然而你只要稍微咧一咧嘴,你就会开始感觉到阳光的明媚和生活中的轻松愉悦。一言以蔽之:如果你想养成一种行为习惯,首先要培养与它相关的心理态度。而要培养出这样的心理态度,则要表现出与这种心理相对应的该有的行为,哪怕仅仅走走过场,装装样子。这样便能通过行为对大脑进行回馈暗示,培养出美好的心态,具备了相关的心态,想要养成的行为习惯便水到渠成了。
24。试试你能否运用这条规律吧。找出你觉得不得不做可又不情愿做的事情,清理出要做好这件事必须具备的心理态度,告诉自己“我喜欢做这件事”,然后开始走过场,把说服自己乐意做的心理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上。在行动的过程中多花心思寻找兴趣点,比如我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我要在哪些地方多下点功夫。我为我现在做的事感到自豪一你会发现这个过程十分愉快,并从中获得了相当多的乐趣。一个新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诞生了。
25。如果你想摒弃思想上的某些缺陷,这个方法同样行之有效。怎么做呢?首先要开始培养与缺陷相反的特质,先把它从大脑中整理出来并付诸实施,看看你自身有了多大的变化。当遭遇挫折时不要灰心丧气,要大声高歌:“我行!我会!然后认真地继续努力。要获取成功,重要的祛码是持续保持轻松快乐和兴致勃勃。能做到这一点,其他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第四十一课 做到最好的自己
路亚德奇普灵,1865年生于孟买。父亲是约翰洛克沃德奇晋灵,母亲爱丽丝是伯恩尼约翰斯夫人的姐姐。
1871年,奇普灵从印度回到家,在南海岸的一个寄养家庭里度过了郁郁寡欢的五个年头。上大学期间,他开始写诗,并在1881年私人出版了《男生短诗集》。接下来的一年,他在印度当起了新闻记者,同期写出了集工作纪事、小说、小品及诗歌于一体的著名作品集《山间的平凡故事》,这让他成为一匹闪耀的黑马,闯入了文坛。
1892年,他和美国姑娘卡洛林巴拉斯蒂尔结婚,俩人在1892年至1896年间居住在弗蒙特(Vermont)。在这里奇普灵写下了《弱肉强食》,并于1894年出版。1902年的作品是《基姆》,1902年的作品是《浮想联翩》。
1902年起奇普灵在萨塞斯(Sussex)安家落户,不过他仍旧继续广游天下。他随后写的《纷繁物种》、《借方和信用》,《限制和更新》被不少人认为代表了他最细腻的文笔。1915年他的独生子的夭折也促使他的思想见解进人了个更深层次的空间。
奇普灵拒绝接受“诗界教父”的称号以及其他民间殊荣,但是1907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这在英国作家中还是头一个。他于1936年逝世。
如果当你身边的人失去所有并将之怪罪于你的时候,你还能保持头脑冷静:
如果所有的人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你还能镇定自若,无愧于心,并且对所有的怀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你能够耐得住等待的寂寞。或者遭受蒙骗能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者被人怀恨在心却能一笑置之,而看起来不那么光鲜亮丽,说话也不这么自作聪明。
如果你偶尔能做做美梦,却又不寄托于幻想。
如果你有很好的思考能力,却不把这种能力当做攻击的工具,
如果你碰到胜利和灾难,能对这两个迷惑人心智的骗子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如果你说出的事实被曲解,甚至被奸猾之人断章取义用来蛊惑不明事理的人,你能够做到忍辱负重,明白小不忍则乱大谋;也可能你亲眼看见倾注了一生心血的东西瞬间支离破碎,你也能够弯下腰,用斑痕累累的旧工具重新打造。
如果你有勇气把所获得的一切成功当做一个赌注,投注在掷硬币上,成败就在一面之间,结果你输了,能够不喘一口大气,没事似的从零开始,重振旗鼓。
如果在心脏、神经、肌肉都萎缩退化的情况下,你仍能因为内心的需要调度它们继续发挥功能,就算身上所有器官都已罢工,你仍能说服它们坚持到底,因为心中有股意志力一直在对它们呐喊:扛住!
如果你能周旋于人群之中,保持洁身自好,即便和国王一起散步也能落落大方,不亢不卑,礼仪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