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说清宫十三朝-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响应清军。这时候的汉阳总司令黄兴,早回城中。败兵入城,犹待总司令宣布军号,以便防守,谁知待了许久,杳
无音响。到总司令府谒问,只剩了一间空屋,室迩人远,弄得大众面面相觑。城外又鼓声大震,清军齐来攻城,城中已
无主帅,不由得军心大乱,纷纷出城。等到武昌闻警,发兵来援,全城已为清军占领,还有什么效力?但见汉阳城外的
人民,夺路奔逃,渡船如蚁,飞向武昌驶去。溃军也杂民中,争船而走,军械辎重,漂流江面,不计其数。黎都督闻汉
阳已失,不禁叹惜道:〃 我道这位黄司令,总有些能耐,不料怯弱如此。〃 忙出城抚慰兵民,并言:〃 黄司令已往上海,
去集援军,计日可至。汉阳虽失,尽可无虑。武昌有我做主,总要拼命保守〃 等语。
    兵民闻言,方觉心安。于是续派军队,沿江分驻,上自金口,下至青山,皆立栅置炮,日夜严防,武昌才算稳固。
冯、段两统领,既得汉阳,即向清廷告捷,且拟指日攻复武昌。清廷王大臣,又相庆贺,独这袁总理心中却另有一番计
划。正踌蹰间,又接到三道急报:第一是山西第六镇统制吴禄贞被刺;第二是四川独立,端方和他兄弟在资州被杀;第
三是南京危机万分,火速求救。当下袁世凯默念多时,便由电报处拍出两电:一电系寄往南京,说急切无兵可援;一电
系寄往汉阳,说是暂且停战。冯、段两统领向来尊信袁公,自然停兵勿进;独南京张人骏等,接到袁电,未免有些怨恨。
张勋更暴躁得很,还要与民军争个雌雄。那时,攻打南京的徐绍桢,因出战不利,退回镇江,改推苏督程德全为海陆军
总司令官,出驻高资。程遂召集各军司令官,带兵前进。宁军总司令仍是徐绍桢,镇军总司令就是林述庆,还有浙军总
司令朱瑞,苏军总司令刘之杰等,会集部兵三万余人,一齐杀去。南京清提督张勋,确是能耐,督率十八营如狼似虎的
防军,前来对垒。交绥数次,联军未见胜仗,反伤了无数士卒。嗣有济军统领黎天才,率兵六百余人来攻南京。黎素以
勇毅闻,见各军相率逡巡,勃然大愤,即慨请先行,请浙军司令官朱瑞派兵为后应。当下进攻乌龙山,下令首先登山者
赏银千元。军士闻令踊跃争先抢占,清军不能支,即被占住。再攻幕府山,下令如前,一声呐喊,猛力前进。清军马步
队方在炮台上瞭望,见民军来势汹涌,行动如飞,台兵不慌不忙,也不开炮,竟下来欢迎,请天才登山。天才检点将士,
共四百余员,咸称:〃 我辈湘人,不愿与同胞为难。〃 天才大喜,登山遥望,正与城内狮子山相对。狮子山也有炮台,
守兵颇有整肃气象。蓦闻狮子山开炮轰来,天才不觉一惊,旋见射来的炮弹,都落山后,不觉动疑起来,问明降军,方
知狮子山的守兵,亦系湘人,彼此同心,不愿轰击,所以随便开放。天才也令炮兵停击,竟分兵去夺下关。

第164 节:南北议和
    这时下关守将何明焕见民军攻来,他晓得难以对敌。自己也有心反正,遂悬起白旗,以示降顺。天才喜出望外,把
下关两座炮台一律收入;复会合苏浙联军往攻孝陵卫。张勋亲率部将三员,分四路出城迎敌。联军奋力齐进,击毙张军
千余名。张勋知不可胜,退入朝阳门,负嵎死守。
    这张勋有个爱妾,芳名小毛子,生得妩媚动人,秦淮河畔,无此丽姝,白下城中,群推绝色。那张大帅好勇性成,
生死咸付诸度外,惟瞧着这闭月羞花的爱妾,未免生愁。小毛子以张勋威望素著,起初倒也不怕,只教张勋固守;寻闻
险要已失,孤城坐困,也觉得忧虑起来。张勋打叠起千百温存,来劝慰她,但是小毛子仍然撒痴放娇,悲啼婉转。张勋
这时内忧外患,将他勇气磨尽,也无心恋战。那张人骏、铁良等毫无成见,凡事都由张勋做主。张勋要战,不得不战;
张勋要逃,不得不逃。张勋一面求救清廷,一面令小毛子收拾细软,派得力兵队,潜逃出城。过了两日,接袁总理覆电,
无兵可援,不禁懊恨道:〃 大家坐视,独我奋力,我也无此耐烦。〃 会联军又夺天保城,张勋遂与张人骏、铁良密商,
不如带兵北上,徐图后举,此时且与联军议和。张、铁无计可施,遂允勋议。当下拟定四大纲,令部将胡令宣,出城请
和。苏军司令刘之杰,阅接和款,一是不得伤人民生命;二是不得杀旗人;三是准张勋率兵北上;四是准令张人骏、铁
良北上。刘之杰瞧毕,对胡令宣道:〃 这事我不能做主,须禀报总司令处,方可定议,你且回城候覆。〃 胡令宣唯唯去
讫。次日,由总司令答覆,允他三条,独张勋条不许。张勋怒吼上马,再拟青城一战,经张人骏、铁良劝阻,勉过一天。
翌晨正拟出发,忽报四城火起,联军已进攻南门、神策门、太平门、仪凤门及狮子山炮台,张人骏、铁良两人避至日本
领事馆,乞他保护出城。张勋令部兵白旗出迎,自己却括尽库款,从旁门走脱。等到联军入城,早已虚若无人了。南京
光复,因程督不能离苏,公举镇军都督林述庆,为南京临时大都督。
    适值黄兴到沪,拟集联军援鄂,在上海开会。忽各省代表推他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黄兴既受了大元帅的职
任,正拟派兵援鄂,忽闻清廷降旨,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料知停战在即,因此从缓。这袁大臣委任尚书唐绍仪作
为代表,南下议和。唐奉命至汉口,先由驻汉英领事转告黎都督。黎不便力拒,允与熟商,当由双方暂时停战。唐绍仪
进见黎都督〃 交换意见,议了两天。黎以黄兴在沪已任为大元帅,一切取决,当就上海开议。于是唐绍仪又从汉口乘轮
到上海来。是时上海各代表,已公推博士伍廷芳为外交总长,议和事亦委他主持。会议地点,就在上海英租界的市政厅。
两下列座,除两大代表外,尚有参赞数员。唐绍仪与伍廷芳在上海会面留影晤谈后,各取委任书交阅,互验属实,然后
讨论和议。议至四点多钟,伍代表提出四事:一、清帝退位;二、改行民主政体;三、给清帝年金;四、量恤旗民。唐
代表瞧这四条,不便承认,只答称须电达内阁,方可定夺。当下散会。〃 清帝退位〃 四字,简直是要将清室河山,归还
民国,清廷王大臣,焉肯即日允从?袁大臣自然不能代允,但欲峻词拒却,必致决裂,弄得战祸绵延,终非良策。想了
又想,只好把君主、民主两问题,熟详利害,覆电唐代表,令他再行辩驳。唐绍仪乃续约伍廷芳,申议两次。伍廷芳决
立民主政体,方可休兵,彼此几至决裂,当由德领事出为调停。德领事名婆黎,系上海各领事的领袖。他奉驻京德使命,
有意排解,遂开领事团会议,招集英、美、法、日、俄五领事详述意旨,五领事自然乐从。那时,德领事即将意见书交
与伍、唐两代表。其文云:驻扎北京德国公使馆,曾奉本国政府训令,向各议和使陈述私见。德国政府,以为中国如果
继续战争,不特有危于本国,并有危于外人之利益安宁。现德国政府,依旧严守中立,但不得不尽义,为私交上之忠告。
愿两议和使,设法将战事早日消灭,从两造之所自愿者,办理一切事宜,有厚望焉。

第165 节:巩固中华民国
    伍、唐两代表接书后,只得共表同情,再事磋商。会闻山东都督孙宝琦取消独立,山西省城太原府又由清军占领,
清廷一方面,似乎有些生色。不久,革命党大首领孙文航海归来,沪上各民军代表个个欢喜,一片舞蹈声、喧呼声,与
吴淞江水声相应,热闹得了不得。过了两三天,各代表遂开选举大总统会,投票选举,启箱后,孙文票数最多,应任为
大总统;继举副总统,是黎元洪当选。大众遂欢呼〃 中华民国万岁〃 三声,随由各代表通电各处,于辛亥年十一月十三
日,即西历一九一二年一月一号,组织中华临时政府于南京,建号中华民国。民国元年元月元日,孙文赴南京受任,火
车上面,遍插国旗,站旁军队林立,专送孙总统上车。由沪至宁,每到一站,两旁皆列队呼万岁。午后抵南京,国旗招
展,军乐悠扬,政、学、军、商各界,统来站相迎;驻宁各国领事,亦到来迎接。各炮台、各军舰各鸣炮二十一门,表
示欢迎。孙总统下车后,改坐马车至临时总统府,早有黄兴、徐绍桢等左右站着,迎迓入内。是晚即在公堂行接任礼,
各省代表与海陆军代表,齐呼〃 中华民国万岁〃 !声振屋瓦。代表团报告选举情形,请临时大总统宣读誓词。孙文即朗
声诵道: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
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读毕,大总统誓词由代表团推举景帝召,捧呈大总统印信,由孙总统接受如仪。各代表又推徐绍桢读颂词,读后,
孙总统答称:〃 誓竭心力,勉副国民公意。〃 大众便欢呼而散。孙总统遂立中央政府,为行政总机关。中央设参议院,
各省设省议会,为立法机关。并提议改用阳历,交参院公决。参议院议员,暂以各省代表充选,即日通过改历议案,以
十一月十三日为正月一日,并为中华民国纪元,通电各省公布。又议定政府制度,暂仿美国成制,不设总理,但设各部
总次长如下:陆军总长黄兴,次长蒋作宾;海军总长黄钟瑛,次长汤芗铭;司法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财政总长陈
锦涛,次长王鸿猷;外交总长王宠惠,次长魏宸组;内务总长程德全,次长居正,教育总长蔡元培,次长景耀月;实业
总长张謇,次长马和;交通总长汤寿潜,次长于佑任。
    南京政府成立,民军声焰愈张,遂创议北伐。传檄远迩,各省踊跃起应,连一班女学生也想大出风头,组织北伐队。
上海名优阔妓,都借着色艺,募捐助饷,似乎直捣黄龙,指顾间事。各洋商见时势危急,恐碍商务,遂联名发电,直致
清廷,要求早日改建国体,安定大局。先是摄政王载沣,因袁大臣已任内阁总理,自己无权无勇,正好借此下台,辞退
监国重任。经隆裕太后允准,令他仍醇王爵号,退归藩邸不再予政。此后一切政务,都责成总理大臣;至保护幼帝的责
任,归太保世续、徐世昌。此旨颁后,全副重担,都肩在袁总理身上。袁总理倒也不怕,惟南北和战事宜,所关重大,
且迭接南方各电,不得不与清皇族会商,遂奏请隆裕太后,开御前会议,把民军提出各条,令皇族自行酌夺。皇族多半
反对,袁总理再电唐绍仪,征求意见。绍仪覆称:应速开临时国会,解散政体。袁总理复转达皇族,皇族仍是不决。唐
遂辞职,议和事由袁总理直接办理。
    袁总理未免着急,仍奏请隆裕太后,如前代表唐绍仪议。太后踌蹰未决,袁总理也奏请辞职,愿退居闲地。急得太
后束手无策,只好温词慰留。袁总理仍是固辞,太后复封他一等侯爵。袁复恳切上表,不愿就封。太后只得再与老庆商
议,要他至袁总理邸第,竭力挽留,袁乃辞封就职,再与伍廷芳往返电商。奈民军得步进步,先争论国会地点,两方辩
驳的电文,差不多有数十通。至南方政府成立,竟将国会一说搁起,定要清帝退位,才肯干休。斯时清廷已无兵无饷,
势难再战,只得由隆裕太后出场,再开御前会议。皇族等统已垂头丧气,隆裕太后也垂着两行酸泪,毫无主见。独军谘
使良弼抗声道:〃 太后万不能俯允民军,愚见决计主战。〃 太后道:〃 兵不效力,饷无从出,奈何?〃 良弼道:〃 宁可
一战而亡,免受汉人荼毒。〃 皇族见良弼非常决裂,倒也胆大起来,随声附和,会议仍然无效。过了两三日,良弼从外
归家,突被炸弹击毙。拿住刺客,据供是民党彭家珍,也不知是真是假。家珍当时受戮,从无细询。自是清皇族个个惊
慌,逃的逃,躲的躲,哪个还敢来反对逊位?这鄂统领段祺瑞,复联合北方将弁四十二人,电请逊位。隆裕太后不得已,
授总理大臣袁世凯特权,电告民国代表伍廷芳,商议优待清室条件。
    彼此又辩论数日,适值汪兆铭等释放回南,参赞和议,于优待清室事,恰主张从厚,才得磋商定局。袁总理禀明隆
裕太后,且再请皇族议定。隆裕皇太后与太监旧照隆裕太后含泪道:〃 他们都已拥资走避了,剩我母子两人,还有何说?
不过祖宗创业维艰,却不道轻送在咱们孤儿寡妇手里,不是千古的憾事吗?咱们不自修政,贻误大事,坐失江山,将来
有何颜去对祖宗先帝哩!但事到如今,说也无益,你们去拟旨逊位好了。〃 说毕痛哭失声,泪如雨下。还是袁总理劝慰
数语,才行退出。随即拟定三道谕旨,入呈太后瞧阅。太后只得钤印御宝。

第166 节:宣统退位
    隆裕太后将逊位的三道谕旨,盖过钤宝,忍不住呜咽悲泣,由宫女们搀扶进内。当下袁世凯将谕旨也署名用章,于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二日,颁布天下。第一道谕旨云: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
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
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
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人之
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
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组织临时共
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
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第二道谕旨云: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饬内阁与民军,商酌优待皇室各条件,以期
和平解决。兹据覆奏,民军所开优待条件,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先皇陵制,如旧妥修各节,均已一律担承;皇帝但
卸政权不废尊号;并议定优待皇室八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览奏尚属周到。特行宣示皇族,暨满、蒙、回、藏
人等、此后务当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实有厚望焉。钦此。
    (甲)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退之后,优待
条件如下:第一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第三款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大清皇帝辞位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款德宗陵寝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并由中华民国支出。
    第六款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第七款大清皇帝辞位以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第八款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乙)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一)清王公世爵,概如其旧;(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私权及公权,与
国民同等;(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一)与汉人平等;(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三)王公世爵,概
仍其旧;(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
;(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清帝退位诏书第三道谕旨云: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现在新
定国体,无非欲先弭大乱,期保安。若拂逆多数之民心,重启无穷之战祸,则大局决裂,残杀相寻,势必演至种族之惨
痛,将至九庙震惊,兆民荼毒,后祸何忍复言?两害相形,惟取其轻者,正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