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系统穿时空-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耸币财亩喔写ィ堑玫谝淮渭涡氖焙颍涡故且桓鲂⌒〉墓僭保孟裰皇前倩О桑壑淙匆丫谴尤返闹富油矣刑煜碌谝簧窠啤�

    现在何玄在明军中的地位,绝对不在他这个三品指挥使之下。

    “希望能战胜满清。”杨国柱说道。

    ……

    正在此时,突然见得了远方,密密麻麻的清军,向着这边靠齐。

    清军又要攻城了。

    杨国柱面色也不由的一变:“满清又攻城了,大家准备。”

    只见远方的清军,推着一些大炮,直接的来到了离松山城的城墙大约一里远的地方就停住了,似乎在调试炮的样子。

    何玄也不由的唇角一抽,大炮?自己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好像没有见过这种。但是想想也了然了,到了明末的时候,火器本来就出现了。但是由于热兵器的威力并不算太足,成本太高,炸膛太多之类的原因,所以形成了冷兵器与热兵器并行的时代。

    小股的清军,铁定是冷兵器。比如自己第一次对抗清军的十几人,第二次的三百人一牛录,都是如此。但是后面,对着济尔哈朗的时候,济尔哈朗本来就是满清受排挤的亲王,诸多旗主当中地位最低的,他的手下估计没有什么火器部队吧。

    而现在,面对着的是满清的绝对主力,不对,是满清的八,九成的兵力。

    这种时候,火器出现了,到很正常。

    特别是攻城的时候,原来的冲车要冲到跟前,要死不知多少人,自然不如火器的大炮方便。

    这个时代的大炮,说白了就是放一个大铁球,里面放些火药铁片什么的,真的打出去,炸中的地方,如果敌人密集的话,死个十来个人,伤个几十个人是没有问题的。当然,这样的大炮用来轰城墙是最好。

    而这个时代,大炮的射程,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13万八旗军主力,渡辽河,攻打孤城宁远。明廷派袁崇焕驻守该城,袁崇焕用“红夷大炮”重创八旗军,“每炮所中,糜烂可数里”。大明的红夷大炮让旗兵损失惨重,努尔哈赤也因之受伤,被迫撤军,因伤重于当年八月死去。

    这一段,就是典型的吹牛逼了。

    这个时代的大炮,还想一炮所中,糜烂可数里?他以为他放的是原子弹。

    查一查那时代的明代文人记录,对于炮的射程,我们可以查到,号称红夷大炮的荷兰火炮是明人所见到的威力最大的西洋火器。与佛朗机相比,其设计铸造更趋精密,展示了更大威力。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荷人出没广东,粤人谋与澳门葡人共拒敌人。明朝是从中荷实战中逐渐认识了荷兰火器。巨铳乃红夷所恃长技,“长丈有咫,能毒人于二十里外”。

    另外还有对西方火炮技术表示震惊的言论,如:荷兰“大铳长二丈余,中虚如四尺车轮云。发此可洞石城,震数十里”。(茅瑞征《皇明象胥录》卷5《和兰》)红夷大炮“一发十里,当之无不立碎,我虽有利刃,勿可与敌;虽有锐兵,勿可与战”。(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卷16)。

    但是,大家也应当知道,古代的文人,对于数学方面,真的没有什么天赋。他们习惯性的随手往数字里面灌水,没办法,科举这玩意从来不考数学,他们在这方面相当的白痴。

    明代的大炮打十里,二十里,哈哈哈哈,真是搞笑。

    二战时代,各国75毫米野战炮射程最大不过9km,也就是十八里。

    按明代文人的记载,估计着明代的火炮可以和二战一样。

    所以,这些数据看看就好,千万别信。

    下面这些资料,才可信一些。

    而大炮的射程,1632年英国的“海上君王“号的舰炮资料。

    首先是32磅及30磅加农炮。

    根据记载“这些火炮的重量超过了5000磅,发射的弹丸如果用14°仰角可以发射到3000码外”

    然后是18磅炮,“一门填装了5磅火药的18磅炮可以在400码的距离击穿2英尺6英寸的橡木,即使在在1000码的距离上仍然可以有效击穿1英尺的松木板”。

    所以这个时代,英军最好的大炮,能打到一千码,能有有效杀伤。一千码就是九百米。

    而研究过这段历史的话,会发现当时的英军在火器上,已经颇大的领先了明军。

    明军也好,清军也好,他们大炮的有效射程,不可能到达九百米。

    看完西方的记载,来看看大明朝比较靠谱的人戚继光的记载。

    戚继光于1560年写成的《练兵实记》,是在蓟州镇训练士兵时的经验和实战总结,戚家军中装备的佛郎机火炮的数量在中国最多,种类也最齐全。但戚继光谈及火炮的射程,仅有1…2里的说法。《练兵实记佛郎机图》中云:“此器最利,且便速无比,但其体重,不宜行军,比无车营,只可边墙守城用之。今有车营,非有重器,难以退虏冲突之势。其造法,铜铁不拘,惟以坚厚为主。每铳贵长七尺为妙,则子药皆不必筑矣,五尺为中,三尺则仅可耳,再短则不堪矣。……其放法,先以子铳酌大小用药,……今制铁凹心送一根,送子入口,内陷八分,子体仍圆,而出必利,可打一里有余(明朝时1步=四尺=120厘米),人马洞过。”

    说白了,戚继光当时,炮也就能打个一里左右。

    戚继光时代过了差不多八十年了,现在的炮的射程,也就七百米左右。

第一百零二章 你有大炮,我有神功(2)

    当时,无论是五百米也好,还是六百米,七百米也好,大炮的射程,都远远的超过了弓箭的射程,所以,满清可以在五六百米之外,就直接的炮击松山城的城墙。

    “大炮?”何玄也不由的一惊。

    “清军又加了大炮。”宣府总兵杨国柱,看得头皮发麻。

    这个时代,火枪什么的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而且火枪并不算多好用。

    但是,火炮是真的好用,特别是在攻城的时候。

    “清军有大炮,我们也有大炮吧,对轰就是。”何玄有些不解的说道。

    “事情哪里有你说的那么简单,我军的大炮数量,不及清军啊,对轰要吃亏的。”宣府总兵杨国柱喝道,同时对着城墙上面,大炮前的火炮兵说道:“诸兵准备,尽量朝着清军人多的地方轰。”

    “是。”诸多军人都点头。

    而苏定在一旁也小声的解释了一下,何玄才算是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成为大明抓狂噩梦之前,后金八旗创建者努尔哈赤,大半辈子都在表忠心。努尔哈赤闷不做声的办了件大事:研究明朝火器。

    以《神器谱》里的记录:早在万历九年,努尔哈赤就连哄带骗弄了好些汉族工匠,还诱骗了不少明军中火器兵身份的逃兵过来,还长期大量用貂皮换硝石硫磺,就为研发火器。

    而隐藏了大半辈子的努尔哈赤,晚年之所以能下定决心,扯旗反了明朝,也更因看明白一个事情:明朝看上去很强大的火器优势,早就注水了!

    明代的火器整个体制,庞大的官僚集团,在里面上下其手,加上皇帝对这事不怎么管,也不懂管,所以造出来的火器,大把大把的垃圾,劣质货。

    反而满清那边,抚顺清河地区,嘉靖年间起就是明朝火器生产基地,外带矿产资源充足,工匠技师也多,努尔哈赤一起兵,全给捡了现成。而后明朝一边败一边送火器,后金缴获啥,很快就能学着造。以《满洲实录》说法,天启年间时,后金就能自行制造火器了。

    但要论原因,就是两字:效率!

    后金起家的时候,虽说经济和制度,都是各种野蛮落后,可比明朝强的一条,就是军事动员体制。放在火器这事上,更是集中力量开发,从造火器到推火器再到练火器,样样都高效。

    再说回到了大炮上面来。

    当时西方的火器已经比起东方要先进了。

    所以,当时最好的炮,就是西方过来的红衣大炮,又叫红夷大炮,虽然不如西方最顶尖的货,但也算是换代产品,射程到达了六,七百米,威力更大,超过本土的四,五百米的炮。

    初期去澳门买大炮,买来三十门,到北京却又扣下一大半,只拉到前线十一门。到崇祯年间,明朝下决心自主生产红夷大炮,先在登州建厂,又计划京城兵仗局也引进,谁知朝堂又吵做一团,闹的崇祯改变初衷,只在登州生产。

    所以,现在明军的红衣大炮,其实相当的少。

    而反观清军,后金皇太极这边的效率,却是高得惊人:一直重金悬赏,终于在崇祯四年,由汉军旗工匠王天相主持,造出了后金的仿制版红夷大炮。没扯皮口水,开发成功后就立刻大量造,四十门火炮,立刻投入大凌河战役。

    而接下来明朝的“登莱军变”,更给后金送了大礼:登州的明朝炮厂,好不容易开发成功了中国版红夷大炮,又碰上当地驻军孔友德、耿忠明叛乱,二人带着明朝辛苦研发的火炮技术,外带大批工匠,拍屁股投奔了后金。

    以崇祯晚期辽东巡抚黎玉田的痛苦总结说:酋(清军)铸百炮而有余,我(明军)铸十炮而无力。铸炮造药十倍于我之神器也。

    看到没有,说的是什么,十倍啊!十倍!

    大家都是红衣大炮,大家的射程都是六,七百米。

    但是,人家的数量是你的十倍。

    所以,每一回明军守城,其实都不怎么好守,炮火比不了敌人的猛烈。

    轰!

    只见在满清的阵营当中,同时飞出了三十多个漆黑的大铁球,直接的撞向了明军松山城的西城墙,显然是打算拿西城墙当突破口。这个时代的炮弹,大多就是这种大铁球。记载是这样记载的:弹药较重,可达数公斤乃至10公斤不等。弹丸是以由石、铁、铅等材料制成的球形实心弹为主,,也可发射链弹、霰弹等弹药,形制及使用方法多种多样,是以炮弹直接撞击目标的物理破坏为目的。

    当然,也因为如此,所以当时的大炮是被这样评价的,这玩意长于攻城,拙于野战,说白了就是攻城用的,其它时候基本没啥作用。

    而明军西城墙这边,那红衣大炮当中,也直接的轰出了漆黑的大铁球。但是数量就少得多,一下子轰出的也就是五,六个漆黑的大铁球,相比起来,威力气势就差得太多。

    轰!

    对方三十多个炮弹,到有二十多个狠狠的砸在了松山城的西城墙上,让整个西城墙都不由的一颤,何玄都感觉到脚下也不由的一颤。

    接下来,就是不停的开炮,轰击的过程。

    轰!

    轰!

    两方的炮不停的对射着,但是明军这边整体处在下风。

    何玄一直在城墙后面,皱起了眉头:“这样看来,形势不太妙啊。”

    “是啊,形势不妙。按着这样的势头,只怕城墙,都要被对方给轰塌。一旦轰塌,我军就要与敌人肉,搏,而且到时候被堵在松山城当中,没有出口,比起野战时候与敌人肉,搏更惨。但是奈何我军的火力不足。真是操蛋,我已经向上头申请了无数次,多要火炮,多要火炮。结果,都压根没有人听。格老子的,这仗到底要老子怎么打。”杨国柱直接的骂道。

    “这样下去,确实不行。”何玄沉吟着:“只挨打不还手,不是我的性格,得想一个办法出来。”

    他反复的沉吟着。

    杨国柱,高永明,以及苏定,却没有对何玄抱多大的希望。

    何玄能射杀敌人的将领,但是对方现在压根不接近,都在五百步之外,他能怎么办?这个时代一步约定为四尺,而这个时代的一尺比起二十一世纪的一尺要短些,四尺大约就是一米左右。所以一百步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百米左右。

    而何玄总不能一个人,冲出城墙,冲向清军的大营里面,他再能打冲入成千上万人当中,也只有死路一条。

    不仅皇太极研究过何玄的战绩,杨国柱等人也研究过,知道何玄并不是真正一对一万,把一万人打垮,他也是有极限的,估计一打一千都做不到。

    (上一章写大炮的射程,非注水,这些内容在后面都有用,不写的话,后文就不对劲。大家明天看更新就明白写射程的用意了。)

第一百零三章 你有大炮,我有神功(3)

    轰!轰!

    一个个的大炮,直接的打在了松山城的西城墙上面。

    而松山城西城墙,宣府兵这边,由于火力差距,已经被打得抬不了头。

    再这样下去,西城墙要垮的。

    而此时,洪承畴这位总督,已经到了西城墙下方,他并没有登上城墙,以防不小心被炮弹给轰中:“现在清军的炮火很猛烈,看这种情况,你还能守住多久?”

    “就看这城墙的结实程度了。但是松山城毕竟不是像锦州这样的坚城,也不能守太久。这种情况下,也只能先派军队出去,冲向清军的阵营,与敌人野战了。”杨国柱做了这么多年的宣府总兵,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战斗经验无比的老辣,很快做出这样的决断。

    但是,这其实是很无奈的决定。

    野战!

    呵呵。

    真正可以在野战上面,完爆清军的军队有,那就是戚家军。

    遥记得当年浑河血战,努尔哈赤率领大军围攻沈阳。明朝守将何世贤、尤世忠因怒出城与敌接战,中伏双双战死,城中上万蒙古饥民斩关落桥内应后金军,号称固若金汤的沈阳一天便被攻破,城内兵民被杀者七万人。

    当时急行军驰援上千里,压根没有休息的明朝川军和浙江戚家军刚赶到浑河南岸,就发现了猪队友何世贤,尤世忠两人,一天就陷落了沈阳这样的坚城,反而让他们被陷入了进退失据的绝境。

    军事会议上陈策、童仲揆两位总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终做出了主动进攻、以攻代守、血战待援的部署。不足万人的队伍,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向强大的后金军发动自杀式攻击。戚家军主将、戚继光的侄子戚金指挥火器见长的戚家军,在浑河南岸迅速摆开著名的车阵。年轻的川军将领周敦吉、秦民屏率领3000余川兵从浑河浮桥过河,排开阵势向北岸八旗军冲去。

    而清军,也知道这支戚家军与川军,是明朝最能打的,所以足足的压了几万人,打这支不足万人的部队。

    结果怎么了,两方血战的情况下,几万人的清军硬生生的只能与不足万人,又累又困千里赶来的戚家军,川军打成平手。

    在最后,抚顺降将李永芳指挥从沈阳城头发炮,完全覆盖整个川军的阵地,后金军队一拥而上,终于冲垮了这支勇猛的川军,周敦吉、秦民屏等大部战死,只有少数人冲过了浮桥回到了戚家军的浑河南岸阵营。

    最后只有戚家军一支在支持,只有数千人罢了。

    但就算这样,戚家军也一直在血战。

    最后,整个清军折损了近万人,才消灭了数千人的戚家军。

    无论是明朝的实录还是清朝修的明史中,无一不对浑河血战中川浙军团的勇敢大加赞誉,称此一战为“凛凛有生气”“时咸壮之”、“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只有很少数先期突围和辽阳留守的戚家军幸存,明廷派员来抚慰劳军,许以重赏,这些士兵竟然流泪拒绝,不求赏赐,只求再上战阵,誓要给戚金等阵亡将士报仇。朝廷官员和百姓都由衷赞叹说,这些普通的士兵竟都有国士之风!

    十天后的辽阳之战中,这些战士亦全部战死。

    那个时代,最强的军队,压根不是清军,而是戚家军,可以迎击数倍之清军。

    奈何猪队友太猪了,硬生生的把这样的军队都葬送了。

    而余下的明军,什么历史上吹上天的关宁铁骑,说白了,都是渣渣军队,不能打!

    如果把这个时代的军队进行划分。

    戚家军算一流军队,清军算二流军队,明军的边军算是三流军队,明军的其它军队算是四流军队,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的军队,也就能算四流军队罢了。

    而一般的明军,要与清军出城血战,这真不太可能打得过。

    但是,现在杨国柱也是没有办法,就算是亏一部分兵力,也要把清军的炮击给拖住,不然整个松山城就完了。

    而此时,何玄还在沉迷苦思着,似乎有一些灵感,但是短时间内又抓不中。

    突然这时候,灵光一闪。

    这些大炮,都是放到了六百步外,对着城头进行轰击的。

    而一般弓箭手的弓箭,射程就是一百步。

    自己的力量是一般弓箭手的五点二倍,自己也有四石强弓,可以把自己的力量,完美的发挥出来。所以,现在自己弓箭的极限,应当是五百二十米左右。当然,由于自己站在六米高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