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域往事-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人对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是有贡献的。 
  回来再说阿密特,他很早就出来做事,也是很能干的。还在道光六年,阿密特的祖父伊萨克,那时候刚刚晋封郡王,阿密特年龄还很小,就跟在后面督修河工,在工地上忙前跑后。后来,库车办事大臣保荐他,在皇帝那边说了许多好话,皇帝就赏给他五品顶戴花翎。 
  1841年吧,阿密特跟随着别人到北京给皇帝进贡,被引见给道光皇帝。结果,很被皇帝看重。见了一面后,皇帝就赐他为乾清门行走。第二年回到家乡,阿克苏办事大臣保奏,两年后加封了头等台吉。1846年,由于他督修河道有功劳,由五品台吉,晋升到四品台吉,规定遇缺即补。第二年又有七和卓之乱,阿密特跟随大军,征讨喀什噶尔,因为他作战比较勇敢,授了三品阿奇木伯克,也是遇缺即补。又过了两年,受到叶尔羌参赞大臣的提拔,当上阿克苏的阿奇木伯克,三品。在咸丰六年的七月,办事大臣保奏,他戴上了双眼顶戴花翎。同治三年,他的父亲爱玛特,被起义军处死了。阿密特到喀喇沙尔那边求救,也被起义军抓到,带到喀什噶尔那边,受了多年的罪。一直到光绪三年,清军大部队过来,平定了南疆,阿密特才得自由。接着,把父亲的遭遇,一一禀报上去。 
  光绪四年,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关照下,理藩院出面找到爱玛特王的儿子阿密特,让他承袭父亲的郡王爵位,欠发十四年的“库蓝”——也就是津贴,也都给补发了。那时候,各地王公年饷很高,24个大元宝呢。亲王的夫人,也有12个大元宝,都是国库现拿出来的。光绪皇帝九年(1883年),圣旨下来了,阿密特晋升亲王的爵位。光绪二十年(1894年),皇帝赐给阿密特王“三眼顶戴花翎”。第二年,阿密特又去了京城,返回来的时候,走到兰州,突然发病,一下子就病得很重,治都没法治,结果就死在了兰州。   
  米尔扎·买买提明王   
  米尔扎·阿密特王病故后,他的儿子米尔扎·马木提承袭了他的爵位。大概是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嘛,马木提被封为库车郡王。他被封的第三年,也就是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这是六月份的事。又过了三个月,到9月21号,西太后——就是慈禧嘛,又发动政变,废掉了光绪。那个时候,伊犁将军是长庚,他对推行那个“新政”可卖力气了,当时到处设立“督办政务处”,检查“新政”搞得好不好,主要内容就是、练兵筹饷啊、兴办学校啊、废除科举啊、设立商部啊、承认民族工业合法啊等等,马木提也跟着忙乎了一阵子。三年后,他的台吉郡王爵位,也世袭继承下来。他是个很稳重的人,从这时候到民国前夕,都是他当库车阿奇木伯克。而这段时间里,上面来的新鲜事又特别多,他要一件一件应酬到,干得真是辛苦。宣统二年(1910年),他在库车去世了。第二年,也就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全国震撼,可了不得呢!接着嘛,就喊废除清朝皇帝的年号了,进入民国了。但是,地方上的王公制度还一直保持了下来。 
  马木提王病故后,接替他为库车王的,是他的儿子买买提明,也有的人称他穆罕默德伊敏协台。啥叫“协台”?就是“协防军台”也就是负责统领边防军的意思。他上任第三年,就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那时候的人,都在谈论战场上的英雄。买买提明也是个很尚武的人,他也跟上形势,宣布赞助共和。经杨增新的荐举,中央政府晋封他为亲王,蒙藏院还颁发了一个很大的命令,叫啥——大总统册封库车亲王买买提明诰轴。这一年,也就是民国五年(1916年),由于巩固边防的需要,买买提明又被任命为乌什县左协台,也就是协防军台。所以他只好到乌什任职,当那个官。由于他是库车王公嘛,又兼任协台的军务统管,因而称他为“协台王”。他在乌什的住处,称作“协台衙门”。他的能力和品行,可以用这么几句话来概括:多智多谋、富有才华、待人和睦、为人善良、忠于祖国。 
  乌什县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那儿离中国和俄国边界线不远,是重要的边陲小镇,离俄国的卡拉库勒很近,当时有大小七个边口。那时新疆军政长官杨增新,是新疆的都督。他认为乌什这地方,对塞防很重要,很早便开始挑选合适的人,担负这里的军事防务。1916年8月,就把买买提明调去了,兼任乌什边防军的协台。买买提明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厚望,当年10月,全家都搬到乌什,住到协台衙门府,接管了边防事务。当时乌什的衙门知事杨大人,是个汉族人,协台王和杨大人关系处理得很好,两人相当密切。 
  买买提明协台调到乌什,首先巡查边境,了解乌什县总体情况。当时,乌什协台王有四百名骑兵,是专门的边防军,此外还有五百名是负责城防的机动步兵。他特别注重官兵的军训,多次受到上级嘉奖。 
  买买提明协台62岁去世的,那是民国十五年(1920年)。由于当时天气热,遗体没法运回库车安葬,就葬在乌什。根据协台生前的遗嘱,三个月后,迁葬到库车科克拱拜孜麻扎,进入祖陵。买买提明一生在抵抗外来侵略、管理政权事务、伸张正义、反对邪恶、打击地方反动势力等方面,都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深受群众拥戴,上层统治集团也很认可。有许多事迹,历史文献都有记载,这里不多说了。   
  买合甫孜王(1)   
  买合甫孜王其实是我的伯父。他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出生的,民国十一年(1925年),在库车被封为“台吉伯克”。买买提明协台去世后,民国十五年(1926年),买合甫孜被正式封为亲王。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月,被盛世才逮捕入狱。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在乌鲁木齐——那时候叫迪化的省监狱被害了,当时只有47岁。 
  买买提明协台一辈子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叫麦热木,一个叫阿依夏。他的弟弟麦合苏提和卓,也就是宗盖和卓,生养了四个儿子,买合甫孜和卓、阿皮孜和卓、麦木塔拉和卓,还有穆罕默德·阿西木和卓。买买提明协台就将买合普孜和卓收为养子,精心培养他,想让他接自己的班。买合甫孜和卓成年以后,买买提明协台把自己的大女儿麦热木嫁给了他,召他做了上门女婿。当时,买买提明协台年事已高,所以1925年那年,经过上报批准,由女婿买合甫孜和卓接任了台吉,也就是继承了王位。从此在民间,买合甫孜和卓就被称为台吉和卓。民国十五年(1926年),买合甫孜才正式被封为回部世系亲王。买买提明协台的小女儿阿依夏,又嫁给了买合甫孜和卓的二弟阿皮孜和卓。民国二十年(1931年),麦热木夫人去世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买合甫孜王娶了沙雅尼雅孜。这个尼雅孜小姐当时16岁,是沙雅尼雅孜阿奇木伯克的孙子萨依木和卓的女儿,算是大家闺秀。婚礼办得非常热闹,库车亲王府盛大的婚宴,一直延续了八天。那真是了不得啊! 
  我的印象中,买合甫孜王十分宽厚、谦虚和蔼、平易近人。他在处理公务的时候,一般看情况穿白色或黑色礼服,身着满式长、短袷绊,脚穿厚底布鞋,经常有七八名卫兵跟在身边,都是武装整齐的。与他同时代、同等级的官员相比,买合甫孜亲王一点架子都没有。他特别愿意扶老助幼,公道正派,对老弱病残的人有求必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布施的口粮,从来不要求人家归还。他一向都能做到平等待人,对坏人坏事则从不留情,执法严明。 
  买合甫孜王有些特殊爱好,平时热衷于马术,还喜欢饲养些鸽子呀、石鸡呀等小动物。他还养了一公一母两只鹿、一对黄羊、四只抓兔子的大鹰。那个鹰是很厉害的,抓狐狸、抓黄羊都可以,放在家里都是熟人还问题不大,要是拿出去,一定要弄块小皮,把它的眼睛蒙起来,不然要出事。当然,到了猎场一定是要拿开皮子的。买合甫孜王每个礼拜都要带着那只鹰出去打一次猎。 
  你不管啥时候到王府去,都能看到很多小动物的。买合甫孜王平时总是养着两百来只鸽子,很有意思的。特别是从北京搞来的鸽子,脚上都带着哨子的,一放飞的时候,成群地飞起来,声音嗡嗡响,很好听的。那个鸽子贵得很啊,一对鸽子要四百到五百块钱呢!王爷的鸽子喂得很好,所以周围许多人家的鸽子,都飞到王爷府来。那些鸽群上了天,密密麻麻的一大片,在蓝天和白云下边,一会儿合在一起,一会儿分开,真是好看。 
  买合甫孜王还有二十来只石鸡啊、鹦鹉啊、各种小鸟啊、兔鹰啊等等。王爷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放鸽群。鸽群上了天,王爷就走到鹦鹉面前,对着它问道:“恰突提,尼莫尼尔突?”(你在吃什么?)那个小八哥就会回答他:“买合甫孜,尼莫尼尔突?”把王爷逗得哈哈一笑,这一早上心情都很好。 
  王爷的马是最多的,还有些骡子。有各种名马,好多匹,什么蒙古马呀、阿尔泰马呀等等。马厩是在小王爷住处的西面,比地面矮一些,大概有三十多平米。买合甫孜王出门时一般都骑马。他每个礼拜,都要在王爷府门前的大路上,举行全城的赛马活动,谁都可以参加。不用通知大家都知道来。五六匹马,一声令下,看谁跑得快。优胜的马和骑手,都有奖励。买合甫孜王非常喜欢交朋友,特别是与一些有学问的人来往,他很高兴的。他还喜欢听“说书”,他自己也博览群书,好像什么书都读过。由于他幽默诙谐、能说会道,民间艺人赛来恰坎,经常跑到府上来表演节目。亲王平时爱听个音乐,听听民间歌谣和木卡姆之类。他对这些东西是最感兴趣的,常邀请一些艺人,到王府客厅里演奏。每逢过年过节,他都要在“白殿”前面的城门上,安排艺人用八只低音鼓、八只高音鼓和一只大鼓,还有两支大唢呐、两支小唢呐,尽情地奏乐。连续奏它三天,营造节日的气氛。这时候,乡亲们都过来了,男女老少载歌载舞的。亲王府前面的茶馆里面,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穆斯林的古尔邦节啊、肉孜节啊等等都要过的,都很热闹。一般第一天早晨集体礼拜嘛,大家总喜欢到亲王府的清真寺来,和买合甫孜王一起做礼拜,大家一起拜年嘛,尔后就尽情的过节。   
  买合甫孜王(2)   
  亲王府还有六七个专门为买合甫孜王本人或者家眷服务的侍从人员,他们被称为“卡伯克”。我到今天还记得他们的名字,一个是尤努斯卡伯克,一个是莫名卡伯克,还有杰米希德卡伯克、斯迪克卡伯克等等。他们都是新和那边的人。还有十来名侍从人员,是负责府里一些日常杂务的。这些人都见过很多世面,手脚灵活,办事很利索。这些侍从人员的生活费用嘛,都是王府提供给他们的。买合甫孜王生活很简单,也比较严谨。还有一条,他从来不贪色,一辈子只娶了一个妻子,不像那时候其他很多当官的人那样,有了地位啦,就非得三妻四妾的不可。他就只有一个妻子,和他终身相伴。 
  买合甫孜王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个动乱的时代。不光是新疆,全国都是那个样子的。各派政治力量之间,情况很复杂。民国二十年(1931年)的春天,以和加尼牙孜阿吉为头头的哈密农民起义爆发后,起义浪潮一下子就波及到整个新疆,使新疆局势发生很大的动荡。沙雅县的著名人士阿吉艾来木阿訇,还有尕哈甫阿吉等一些人,也开始招兵买马。他们就同买合甫孜王一起商议,分析局势嘛,认为有必要从库车、沙雅招募一些兵马,筹备一些军用物资,支援尼牙孜他们的农民起义。买合甫孜王就安排弟弟阿皮孜,带了一些兵马,和阿吉艾来木阿訇的兵马一起,开到哈密那边去,支援尼牙孜他们的农民起义。尕哈甫阿吉留在库车,协助买合甫孜亲王。阿皮孜和卓他们赶到哈密那边的前线,在和加尼牙孜阿吉的指挥下,先后参加了奇台、木垒、吉木萨尔等好几个地方的战事。三个月后,阿皮孜带着队伍返回库车,而阿吉艾来木阿訇则留在了尼牙孜身边,一直到和加尼牙孜阿吉征战南疆时,才随着起义军一道返回库车。 
  哈密农民起义爆发后,金树仁政权为了镇压起义队伍,从南疆大量调集兵马粮草。库车作为交通枢纽,群众的赋税就越来越重。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地方上就成立了很多反对金树仁政权的秘密组织。当时,吐鲁番“反金”组织有一个分支,叫做“托克逊组织”,首领是托乎提·艾力。由于这个人是铁木尔·艾力的弟弟,所以这个“托克逊组织”,也发展到了库车。总的来讲嘛,当时库车就有革命组织了。核心人物是这么几个人:一个是铁木尔·艾力,一个是副伯克阿吉,还有阿合买提江阿吉、尼扎木丁先生和阿吉艾来木阿訇。由于买合甫孜王在库车威望很高,有权威,并且有一定的兵力,他的立场,对这个组织的活动,有一定影响。但是表面上,他还是支持金树仁政府的。 
  有一天,金树仁的一支部队从阿克苏返回哈密,途经库车时,以“没有及时送达供给品”为理由,把买合甫孜王弟弟阿皮孜的岳父麦热木抓住了,拉到大街上一顿毒打,差点给打死。这件事让买合甫孜王很恼火。这样,库车的革命运动,更加得到买合甫孜王的支持了。买合甫孜王表面上中立,实际上是站到了起义军这边。 
  买合甫孜王的支持,给起义军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当时,政府把眼睛盯着铁木尔·艾力,把他看作库车起义军首领,认为他是“危险分子”,把他逮捕起来下了大狱。买合甫孜王凭着自己在政府那边的影响,在群众中的威望,出面担保,把铁木尔·艾力救出来了。 
  到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秋天,吐鲁番的起义爆发了。紧接着,托克逊也爆发了起义,并且向南疆蔓延。起义军攻克焉耆、库尔勒的时候,库车的铁木尔·艾力,副伯克阿吉这些人,就带着部分人马,也向库尔勒那边打过去,意思就是要增援托克逊嘛。可他们的队伍还没到达库尔勒,托克逊起义军就已经放弃攻打库尔勒,撤回吐鲁番了。接着,托克逊起义军的首领托乎提·艾力,当时是起义军旅长啥的,他就任命哥哥铁木尔·艾力为团长,并且命令他哥哥向南进攻。铁木尔·艾力接受了命令,立刻就从策大雅返回库车。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起,买合甫孜王很威风了一下——他被任命为师长了,是和加尼牙孜阿吉任命的。师长啊,那都是来真的,手下有差不多两千士兵啊!买合甫孜亲王,开始穿黑绸、黑缎的军服,头戴黄边帽,脚穿军靴。他所骑的马上,以及本人身上,都佩挂起红拴带。他有四十名专职警卫,全部穿着藏青色的军服,佩戴双肩武装带,每人一支手枪,一把短剑,还有一把我们维族式的马刀,腰上都挂着手榴弹。   
  买合甫孜王(3)   
  这年二月份,团长铁木尔·艾力,带着部队从策大雅返回库车时,买合甫孜亲王派亲信去迎接他。艾哈迈德罕、阿木提罕、阿布拉和卓等这些人,全部都去了。他们在半路相遇。这时候,一个叫张麻子的人带着些回民起义军,也到了这地方。这里面有上百名神枪手,他们以义兵的身份,也加入了起义军。接着他们围攻阳霞,尼雅孜哈里发打败政府军,一举占领了轮台。然后,大家协同作战,向库车发起进攻。当时驻守库车的官兵,只有两百人,那哪是对手?还没有开始打,就全部逃回到城内,躲在城里不出来,砌墙封堵城门。铁木尔·艾力组织喊话,要求驻守库车的金树仁的队伍缴械投降,并且派了几个代表进城劝降。 
  库车县长是个汉族人,叫张显贵。他请求起义军给他们三天时间,让他们好好考虑一下。铁木尔·艾力团长想,三天时间肯定是去搬救兵,料到其中有诈,于是下令切断了他们的电话线。 
  第二天嘛,起义军绕着城墙示威,大声叫阵,说再不投降,起义军就要如何如何。叫了半天,看看城里没有什么反应,有人就在里面搞小动作了。这时候铁木尔·艾力的代表,正在城内与库车宋军谈判哩,突然从城墙外面扔进一块石头,正好掉在库车宋军代表面前。石头上系着一封信。大致意思是,有人扬言,要从此地开始圣战了,并且已经动手,屠杀了四户无辜的汉族商人。你们不要轻信叛军,他们是不讲诚信的。你们投降后,全都会被杀! 
  这个样子嘛,有人挑起民族矛盾,性质就变了嘛。库车宋军一看这个情况,谈判就谈不下去了。双方谈判破裂,出现了僵局。买合甫孜亲王看到这个信,勃然大怒,把起义军头头们找来,很生气,很愤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