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乘根本戒概述
(上——在家篇)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顶礼具德大恩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皈依佛宝、皈依法宝、皈依僧宝!
为一切众生清净持戒、获得究竟解脱而发无上菩提心!
前言
根据佛陀以及历代传承祖师的言教,初学者应在守持清净戒律的基础上闻思修行,也只有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戒律的基础之后,佛法的深广功德才能如实生起。
佛陀在小乘、大乘显宗以及无上密宗三乘法轮中所传的戒律不同,分别为外小乘别解脱戒、内大乘菩萨戒以及密金刚乘三昧耶戒。小乘别解脱戒主要针对众生身口的行为和语言,故称之为外;大乘菩萨为广度众生行六度万行必须发起无上菩提心,故主要针对意业之起心动念,故称之为内;而金刚乘直接依法界本性起修,故守持的戒律更为精细,又密乘潜修密行,对于根器不具足者与失坏密戒者,或未入坛城得灌顶者等不泄密,故称之为密。本书主要着眼于三种戒律的根本戒的学处,同时略释获得戒体及破戒忏悔的方法。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了无上菩提心后,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习,以布施无数的血肉等六度万行圆满了福慧资粮,证得无上佛果时,所宣述的第一转法轮中,在见解上抉择了人无我,在行为上则制定并强调了戒律。这行为上的戒律是释迦牟尼佛以其一切智智来观察有缘弟子进入佛门后首先所应该行持的。佛陀涅槃虽就象夕阳西下,而佛弟子在此时还能沐浴到佛陀的光明,那光明就是戒律所发出的,犹如东升月亮的皎洁光辉。释迦牟尼佛在涅槃前谆谆告诫,后世弟子应“以戒为师”,又曾再三指出,我的弟子中凡是如理如法修行的,肯定会护持清净的戒律。
在受了戒后,必须学习、明了戒律的学处,否则戒体的清净根本无从谈起,而且天天增长过失,增加修行障碍,命终堕入到地狱中,就象一辆汽车已经开动,却不知道操作方法和交通规则一样,必将处处碰壁,最终难免落个车毁人亡的下场。弥拉日巴尊者曾说过:“有人不懂戒律却说自己持戒清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说此类话的人只有徒受人们取笑而已。”
本书在篇幅上计划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持戒功德与破戒过患”,首先阐明持戒的利益,使大家在自相续中真正生起对戒律的恭敬心和渴求心,然后再了解破戒的过患,而生起护戒如眼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部分是“别解脱根本戒”,讲述别解脱戒的根本戒。此二部分作为上册,分出家篇与在家篇,单独印行。出家篇只限于出家僧人阅读。
第三部分是“菩萨根本戒”。依据印度月官菩萨所著的《菩萨戒二十颂》等讲述菩萨根本戒。此部分限于已受菩萨戒者或对大乘菩萨行有信心的人阅读。
第四部分是密乘“三昧耶根本戒”,现在受过密乘灌顶的人日渐增多,若破密乘戒律,果报远较破前二乘戒严重。本部分介绍《大幻化网》及《时轮金刚》中的根本戒,并强调守持清净的三昧耶是密乘即身成佛的前提条件。此部分限于已受灌顶者阅读。
第五部分是“三戒圆融”,说明三乘的根本及支分戒的圆融无违,消除初学者所认为的三乘戒律有许多不同、甚至还有相违之处的疑问。
本书是在五明佛学院汉经堂的讲法记录,前二部分现已由数位汉族弟子整理成文,本人并作了一一校改,故先印行面世,愿此书能为道友们持戒增上顺缘。
堪布 益西彭措
1999年12月24日
目 录
第一部分 持戒功德与破戒过患
第一章 总说
第一节、三乘戒律的共同基础——出离心
一.出离心的重要性
二.出离心的生起方法
三.出离心生起之量
第二节.戒律是三乘佛法的基础
第三节.传法上师首需重戒
第四节.持戒清净的标准
第五节.末法时代更应持戒
第六节.戒律与修行
第二章 守持净戒的功德
第一节.总说持戒的功德
第二节.分说持戒的功德
一.受持小乘戒的功德
二.受持大乘戒的功德
1。 菩提心为大乘佛法的不共基础
2。 守持菩萨戒的功德
三.受持密乘戒(三昧耶)的功德
1。 释词
2。 受持三昧耶的功德
3。 三昧耶与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功德的比较
4。 三昧耶与对上师的信心
第三节.出家的功德
一.出家的功德
二.显密均重视出家
第四节.出家与在家
一.在家与出家功德之比较
二.八关斋戒
三.出家前应慎重观察
第三章 破戒过患
第一节.破小乘戒的过患
第二节.破大乘戒的过患
第三节.破密乘戒的过患
第四节.三乘佛法皆应远离破戒之人
一.守小乘戒应远离破戒之人
二.守大乘戒应远离破戒之人
三.守密乘戒应远离破戒之人
第四章.三乘戒律的对治重点
第一节.小乘着重对治贪心
第二节.大乘、密乘也应对治贪心
第三节.大乘显宗着重对治嗔心
第四节.密乘着重对治痴心
第五章.希望
第一节.应以正知正念谨慎护戒
第二部分 别解脱戒
第一章、获得别解脱戒的方法
第一节、释词
第二节、分类
第三节、求别解脱戒的发心
第四节、别解脱戒的因缘
第五节、别解脱戒的体相(定义)
第六节、内道四宗关于别解脱戒体相的不同表述
第七节、戒律的主次之分
第八节、具足清净别解脱戒的衡量标准
第二章、守持别解脱戒的方法
第一节、别解脱戒的共通犯缘
第二节、四根本罪与饮酒的不共同犯缘
一、不净行学处
1、所破法(所破除的对象)
2、犯缘
二、不与取学处
1、所破法
2、犯缘
4、盗用僧物的过患
三、断人命学处(杀生戒)
1、所破法
2、犯缘
3、杀生过患
四、妄说自得上人法学处
1、所破法
2、犯缘
五、饮酒学处
1、饮酒过患
2、犯缘
3、开缘
4、饮酒是自性罪还是佛制罪
5、断除饮酒的功德
6、酒戒是五戒的基础
第三节、 八关斋戒
第三章 破戒后忏悔的方法
第一节、失去戒体的四共同因
一、舍戒
1、舍戒的基
2、舍戒的发心
3、舍戒的加行
4、舍戒的究竟
二、命终
三、生起二形,或性别反复变换三次
四、谤无因果的邪见
第二节、失去戒体的不共同因
一、失戒
二、破戒
第三节、正式忏悔的方法
第四章、希望
附:戒律背诵资料
第一部分
持戒功德与破戒过患
第一章 总说
《现观庄严论》的众多注疏中说:若有商人要做一笔生意,他会首先观察做何种买卖,用何种方法才能盈利,同时也应清楚导致亏损的可能环节及防止的方法。同理,一个欲求解脱的修行人必须守持戒律,而持戒必须知道戒律学处、持戒的广大利益、破戒的过患及防范破戒的方法。因此,就象对如意宝的利益和毒药的危害应广为宣传,能使人们对如意宝产生出欢喜、渴求之心,对毒药产生出戒慎恐惧之心一样,我们对持戒的功德和破戒的过患也应广为宣传和学习。另外,初学者只看到一两个持戒的利益和破戒的过患的教证,无法在相续中产生出很大的震动,因此,本书引用了众多经续论典中的教证,来论述破根本戒的过患以及持净戒的利益。
第一节、三乘戒律的共同基础——出离心
一、 一.出离心的重要性
佛经中指出,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居士,受戒首先必需有出离心,而就能否生起出离心而言,得到人身要比得到天人身还要可贵、希有,因为在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中,只有欲界的众生才能生起出离心,欲界又分为三恶趣、人趣与欲界六天,三恶趣中的众生或因受的苦太猛厉,或因过于愚痴,都产生不了出离心,欲界六天中的天人则因过于放逸,忙于享乐而不想发起出离心,而人类有苦有乐,故才有产生出离心、受戒的可能。但也并非所有人类都能如此,我们这个小世界中的人类分住在四大洲,北俱卢洲的人因遇不到佛法,没人引导,故又被排除在外,其余三洲的人,即使生起出离心后,也需五根具足,并且未造五无间罪、非为黄门等才能有受戒的资格。由此可见,要学佛修行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是在经过了这么多层筛选之后的幸运儿,故应深深珍惜这千载难逢的机遇。
从古至今,宗喀巴大师弘扬戒律的影响是巨大而广泛的。他在《三主要道论》中解释需发出离心的理由时说:“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其大意为,如无出离心,就不能息灭烦恼与痛苦,也追求不到轮回中的安乐,更不能获得究竟解脱,正是对尘世的贪著而使众生束缚在轮回中,因此追求解脱必须要发起出离心。
法王在《胜利道歌》中也述说了以出离心为基础受持净戒的功德和破戒的过患:
一切胜生定圆乐,皆从依此而生故,
破戒恶趣漂无垠,勿令自迷应取舍。
法王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还说:
贪著现世无法缘,享受欲乐增贪心,
利乐称誉求不得,如梦买卖故舍弃。
其大意是,贪著今生的人没有修学佛法的缘分,追求五欲享受的人只会无休止地增长他的贪心,人们多追求世间八法中的利乐称誉,但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利乐称誉越被追求越加远离,导致今生后世感受无量的痛苦,所以对今生的世事有如梦中的买卖一样应予舍弃。梦中买卖本不存在,醒后哪个有理智的人还会去执著其盈亏呢?确实现在世人对华衣美食、权贵、财富、以及邪淫等不但不加以抵制,反以为是时尚潮流,大多数人趋之若骛,导致在生死轮回大海中时浮时沉,永无出期。但是我们修行人恰恰应反其道而行之,依照法王等圣者的教诲,切实认清世间法的过患,进而发起无伪的出离心,再受持净戒,闻思修行,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涅槃圣城。
有一部分人既想得到世间的圆满,又想得到出世间的解脱,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以这种发心,不要说今生,就是千年、万年,甚至上亿劫也不会有解脱的机会,因为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两个完全相违的法,凡夫妄想二者兼得是万难成功的,只有福慧具足的圣者才能实现。就象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教示的那样:“世上难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所以要做一个真正的三宝弟子,尤其是出家弟子,一定要常常观照自己的相续,皈依心和出离心是否已经真正地产生,是否对上师三宝生起了不退的信心,戒律是否清净等等,望各位有志出离解脱的学法人对此三思。
如修学佛法的同时而不放弃贪恋世间八法,如此下去,其相续中终将产生邪见,丧失正知正见以及对佛法的信心,此时就会出现许多违缘,破根本戒也在情理之中,今生后世都会感受剧烈的痛苦,以后无法得到暇满而修学佛法,所以今生发起出离心,守持净戒极为重要,这是后世安乐之因,应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守持净戒、不遭受违缘。
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暇满人身,完全具足了修法的顺缘,如果不趁此机会发起出离心守持净戒,想方设法调伏自相续的烦恼分别心,等过了这一世到了中阴或后世时就根本没有机会得到解脱,已后悔莫及了。
从修法感受方面而言,依靠强烈的出离心而守持清净戒律的人,因为了知了轮回中的万法都是无常、无实,都是业障幻化所成,所以会自然断除无始以来对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欲乐的贪求。华智仁波切的弟子乌金丹增仁波切(莲师化身)曾说,世间八法如云,出离心如风,以强烈的出离心受持净戒,就象狂风吹散云雾一般,能自然摧坏对世间八法的染污执著和一切修行障碍。这时他仅仅依靠持戒的功德,在内心中就已经感受到了帝释天一样的安乐,他实际上已成了世界上地位最高、声誉最广、财富最多、最为幸福的人了,他因放弃了对这一切的贪求,无勤地获得了世人终日奔波而仍不能圆满得到的东西。而且,从长远来看,帝释天远不及清净持戒的修行人;因为帝释天对轮回没有强烈的出离心,在福报享尽后还将堕入恶道中受苦,但依出离心而清净持戒的人却会进而获得出世的解脱安乐之果。这在第二部分中将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果没有出离心,就不可能会有自始至终都全心全意皈依三宝的决心,得不到大士和中士的皈依戒,甚至只是一种盲从的行为而已。
在家居士同样也应对轮回生起厌离心,对解脱生起希求心,这就象去拉萨,无论是徒步的乞丐还是乘坐飞机的富翁,都是朝向拉萨这个目标一样,否则连别解脱戒的戒体都无法获得。这样学了几年佛,其实都在稀里糊涂中度过,自然就得不到收获,而怨天尤人,抱怨上师三宝不赐给加持。而在智者看来,则恰恰是自己没有如理如法地修行,不按佛法所要求的方法去努力,甚至对上师三宝的皈依心与信心都未得坚定,这便是自己欺骗自己的结果。
寂天菩萨曾说,世间上最悲哀的莫过于自己损害自己。虽然一般人以为只有别人才会损害我,但正是因为自己生不起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以及无法护持净戒之故,才从无始至今一直流转于轮回中,受尽了无量痛苦的折磨。如此看来,损害自己的难道不正是自己吗?如果能反省自己,找出缺点恶习,并勇于自我否定、自我改造,则终将因自心逐渐澄净而感受到佛陀、菩萨们大清净、大光明的智慧境界。反观现在很多修行人,没有强烈的出离心和受持清净戒律的基础,虽然看了不少书,依止了许多上师后,但在其修证方面,甚至连些许功德也没有生起,这并不是佛法没有加持力,而是因为他们尚未在佛法的道路上迈出过一步。现在已明白了教理,还不想生起出离心精进修持的人,在诸佛菩萨眼中,无疑是最可怜的人了。
二、 二.生起出离心的方法
谈到这里,我们应该了解出离心是依靠什么方法来产生的。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说:“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世欲,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如果一个修行人真正想要遣除对轮回的贪执的话,就要修三乘共同的四个加行,即暇满难得、寿命无常、因果不虚、轮回痛苦,如果能经常修持这四个加行,就自然生起对轮回的强烈厌离心,进而会对解脱生起猛厉的希求心。这样就生起了出离心,也唯有如此,修法的功德才会很快显现,无明的种子以及习气都会很快清净,就好象十方诸佛都在为他一人加持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四个加行,切莫以为是无关紧要而加以搁置,否则就难以生起出离心。
以强烈的出离心来守持戒律,这是佛法的根本学处,否则,甚至连三乘佛法的相似功德都无法生起。之所以称为共同前行,是因为无论小乘、大乘显宗、密乘都共同以此作为基础,只有修好共同前行,才能修好不共加行,在修好不共加行后才能进入修持正行的阶段。所以我们一定要多伺察、多思维、多修持这个共同外前行,再加上多阅读高僧大德的传记,才能对轮回世间八法产生不退的厌离心,才能保证真正的出离心的顺利生起。
而且修加行对修大圆满都同样有极大的帮助。也许有人疑惑;这么基础的修法怎么能对这么高深了义的大圆满修法都产生帮助呢?但缘起力确实是不可思议的,而且凡如理修行过的人对此都会产生很深的体会。
此共同外前行在藏地各个教派都极为强调,如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噶举派的《解脱庄严宝论》、萨迦派的《道果前行》、宁玛派的《龙钦心髓前行》等论典都有对共同外前行的系统论述,并有具体的修法仪轨。
三、 三.出离心生起之量
那么具体出离心生起的量是怎样的呢?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确定出离心生起之量时说:“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也就是说,如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