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水利现代化和新水利理论的形成+-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中国总体的经济水平尚未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即使说我国实现了现代化,现代化水平将较低。 
2·我国在水资源开发、防洪等方面还要求大量建设大坝、整治河道。所以我国高坝建设技术发展较快,水平也较高。 
3·我国的流域管理和水资源管理水平还较低、特别是流域监测能力和评价手段比较落后。 4·我国的流域环境、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起国家领导重视,开始增加投入。 
5·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2020年以前可实现现代化。水域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将成为水利工作的主题。但是从全国的总体水平来说,实现现代化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四)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准 水利现代化的标准可以有很多,各地已经制订了各类标准,多的可达百余项。但是尽管各地条件千差万别,最基本的条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大标准。 
1·观念的现代化 
随着许多后社会的进步,形成了许多科学的现代化观念,代表着社会的进步方向。目前与我们水利事业关系密切的新观念有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这些人类文明的结晶必须成为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2·生产技术和装备现代化 
现代化的水利事业要广泛地应用现代技术,如通讯、监测、分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流域规划、设计、施工,大型水利施工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 
3·水利管理现代化 
形成现代化管理体系,实施体制改革,适应当代发展对水利事业的需求,加强管理人员与国内外的交流。建立现代化管理法规,依法治水,实现公众参与、公众监督。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信息畅通、决策科学、准确、及时。 
 五、新水利理论的形成 
实现我国的水利现代化要有新的水利理论指导,新水利理论应当充分体现现代的观念、技术和现代的管理理论。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把新水利理论称之为“大水利”,因为与传统的水利理论比较,现代水利的工作内容要扩大了许多。 
传统的水利理论是20世纪初的产物,其指导思想是以改造自然为主、以工程建设为主、理论基础以力学为主。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水利建设过分地干扰了流域的水循环。 
新水利理论的形成要在传统水利理论的基础上,引进21世纪的新观念、,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对水系影响较大的因素,重新定位水利在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建设目标。 
新水利理论的一个重要进步是更加重视流域的概念。传统的水利理论虽然也提出了流域的概念,但是只注意到流域的物理特征,即由降雨和地形决定的产汇流特征,比较多的是研究流域的水文变化规律。而新水利理论除了流域的物理特征之外,还注意研究流域的自然特征和流域的社会特征。 
流域的自然特征要从天—地—生大系统来考察流域,即把流域作为天—地—生系统的基本单元,认为流域生态系统的基本形态由流域的天象、地象条件所决定。 
流域的社会特征是指流域内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环境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即流域社会的发展受流域的自然条件制约,而流域的生态系统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因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流域为单位。 
按照大水利的理论,流域规划要全面地考虑流域的水文、自然和社会特征,即“天时”、“地利”、“人和”,以谋求流域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规划目标。我在过去提出的大水利理论中曾经对新旧水利理论的差异列表进行了比较(表2),这张表有助于我们较好地理解它们本质上的差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