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辈子--吴祖光回忆录-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法国教书为业直到现在;在法国已经住了十三年;如今是法国籍;但其间曾多次去美国。
这样详尽地写她的所到之处与学习情况;为的说明她青年时期的生活是动荡的;这样养成她具有很强的生活能力;敏捷、果断、反应快、办法多;能够很轻松愉快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我们同行的六个人都承认得到过她热情的帮助。
出生在国外的华侨;白是这样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十岁的旭旺也能说很好的中国话;是妈妈教的。〃旭旺〃是一个中国名字;它的涵义是清楚的;是指孩子像旭日初升那样的旺盛;当我问她;孩子的法国名字叫做什么的时候;她回答我说:〃只有中文名字;没有法文名字。〃她接着说;孩子正在读小学;小学的老师对孩子的名字有意见;质问她为什么不起个法文名字;而是用这两个又难记又难念的中国字?祖籍中国的妈妈对老师反驳说:〃任何一个名字第一次见到时都是生疏的;你多念几回也就熟悉了。〃另一个类似的表现是;在一次宴会和一次晚会上;十岁的旭旺穿的是一身崭新的裁制得十分合体的、只有中国人才穿的中山装。在巴黎;恐怕也只有旭旺一个孩子是穿中山装的。
白对我讲起;她去年曾来过中国;有两个二十多岁的亲戚的孩子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在她的帮助下;经过了一些交涉和努力来到法国。年轻的中国人到法国来工作;来谋生还是可能的;但是须要学习谋生的本领。首先要把法文突击学好。第一重要的是要刻苦;学习要刻苦;工作也要刻苦。但可惜的是这两个年轻人却就是不肯刻苦学习;生活十分懒散;以致引起寄居处主人的不满;在法国难以生活下去;回中国既有困难也不甘心……
白举了自己为生活而奋斗的例子。她也曾在美国求师学唱;曾在著名的电影明星英格丽·褒曼家里为她做一些家务;以此来解决吃住的问题;又曾经为了挣得一百美元的报酬;在十二月的严寒天气充当临时演员;去拍摄一个投水自杀的镜头。她不会游泳;这样表演得更会逼真些;当然;马上会有人把她救起来。可是十二月天气跳进河里要吃多大苦呀!由于一百美元却够学唱几个小时的学费;再苦也值得一干。她为上述两个中国青年感觉惋惜和为难;她说:〃在法国;在哪里都是生活不易;不吃苦怎么行?〃
白的父亲已经去世;在印尼留下了一笔遗产和橡胶园;在印尼也还有她的众多的兄弟姐妹们;也来信叫她回去。她在巴黎可以生活;她对父亲的遗产没有兴趣;不愿回去。
她说;按照法国的法律规定;十二岁以下的孩子应该随时得到父母的照看;否则如果有人告发;做父母的会受到法律处分。而她;一个在大学任教、独立生活的母亲;白天忙于学校的工作以及社会活动;如何能够照看孩子呀?当然;聪明、早熟的旭旺完全具有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但是却还得依靠友好的邻居们的爱护和关照;而假如有任何一位邻居据此而告发这个母亲的话;白说:〃那我是会吃官司的。〃她还告诉我;旭旺对妈妈说;在他长大到十六岁时;他便要搬出现在住的地方;离开妈妈;独立生活。
三、〃叶落归根〃
应法国教授班的邀请;参加他的家庭晚宴;热情的主人邀来了十多位客人;有剧作家、电影导演、高年的哲学家;还有年轻的、就要去中国利用暑假两个月时间攻读中文的几位法国女学生。
主人事先告诉我;客人中还有一位中国画家司徒;以及他的老师——一位中年的法国画家。
司徒来得比较迟;差不多是客人当中最后来的一个;同来的还有一位年轻的法国女士;是司徒的夫人。
在座只有我们两个中国人;司徒坐到我的身边。他说:〃看到刚从祖国来的人;我感到激动。我不愿意离开我的国家;可是我终于离开了;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
〃我是被迫离开祖国的;当时我没有别的路可走;而且这么做是冒着生命危险的;这你也许知道;我就不详细说了……〃
其实我并不知道;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开头的血肉横飞的日子里;我是被关起来的;不太知道外面的事情。这个年轻人——他总也在三十岁以上了——说到这里就显得情绪低沉;关于他当时如何逃亡;如何越境都没有说下去;也许他本来是想对我说说的。
他说:〃日子不好过;但是都过来了;到处都是困难;但是到处也都有好心人。我的老师就对我很好;他愿意教我;帮助我。我已经多次开过画展;我的画已经进入巴黎的博物馆;像我这样年纪和类似经历的中国画家还不止我一个。
〃我展览给法国人看的第一张画是:秋天里的一棵大树;树叶在秋风里飘落;落在地上。我的意思你理解;但是法国人不理解……〃
我说:〃是叶落归根。〃
他说:〃就是叶落归根。我不能永远在异乡漂泊。但是我能回去吗?我能被允许回去吗?人们不会说我是个叛逃者吗?〃
我说:〃当然能够回来;也应当回来。为什么不被允许呢?〃
我这样回答未经思索。但是我马上想到:我不懂政策、我不知道我们的官方怎样看待这种现实;我马上联想到著名的音乐家傅聪;被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吓坏了;离开了他的祖国。但是他热爱自己的国家;连父亲在十年浩劫中被残酷迫害致死;在外国记者访问时也没有发过一句怨言;而是千方百计想回到他的祖国。但在终于这样回到祖国时;不是还有人攻击接待他的人说是:〃居然接待一个叛徒回来吗?〃
把自家的亲人、好人、有用的人赶尽杀绝;发展到十年浩劫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之至了。查遍古往今来人类的历史也没有一个敢于这么干的!如今海外飘零的游子想要回到他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的生身故国;正说明这个祖国又逐渐恢复了昔日的声容;恢复了吸引孤雁归来的魅力。这是何等令人可喜、使人振奋的景象。但是偏偏还有这样刻薄寡恩、皂白不分的铁石心肠……因此;我该怎样回答司徒提出的问题呢?我该如何正视司徒、这个流亡国外的青年画家殷殷期待的目光呢?
吃过晚饭;当我掏出衣袋里的手帕擦手的时候;司徒忽然看见了什么;眼睛闪出异样的光彩;一下扑下身去;从我的坐椅下拾起一样东西;紧紧捏在手里。他拾起了什么呢?原来是从我衣袋里落在地上的一枚中国辅币。司徒激动地盯住看;口里说:〃中国的!十多年没有看到了!可以给我吗?〃我说:〃当然可以。〃我看见他的眼睛里漾出了泪花。
司徒告诉我;他生活得很好。这我能理解;从他的美丽温柔的夫人的幸福快乐的神色中就感受到了。他告诉我;他的工作就是画画;每天一早走出家门去画街头、大自然的形形色色;在外面吃简单的午饭……工作是很辛勤的;题材尽有;画它不完;但是由于身在异国;总觉得有劲使不上;无能为力。
宴会结束时;是司徒送我回到住处的;由他的夫人开车;夫人总是甜甜地笑;没有多话;这种性格倒像我们中国人家的媳妇。司徒给了我他的电话号码;对我说:〃我们的车可以为你服务;需要的话打个电话给我;我们就来接你。〃
我向年轻的夫妇告别;祝他俩幸福。我希望司徒能偕同他的法国妻子一起回来。
四、汉?学?家
女儿双双问我:〃你们到法国去干什么?〃
我回答说:〃巴黎举行了一个会议;讨论的题目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学。〃
女儿说:〃真逗。〃
想一想之后;我也觉得〃真逗〃。〃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学〃;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也从来没有开过一次哪怕是很小的会来讨论过吗?在出国之前;由于需要写一篇关于抗战戏剧的论文并作一次发言;我曾找过一位戏剧艺术研究机构的负责同志;希望从这里得到一些有关的资料;但是我得到的答复是:〃没有。〃
咱们中国人连自己的事都不管;相形之下;法国人多会没事找事干!
但是;显然我太孤陋。热心于中国学问的人远远不止是法国人;参加这个讨论会的人遍及世界上的各个角落;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德国人、荷兰人、巴西人……当然也有些外籍华人;以及香港同胞;这些人都是〃汉学家〃。
主持这次会议的巴黎第三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于儒伯教授曾在中国读过北京大学;他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喜爱达到了着迷的程度。他的中国话说得不流畅;但遣词用字十分准确;说话之前常要停顿一阵;像是在寻找一个比较合适的语句;因此话说得比较慢;可是后来我发现;在他说自己本国的法语时也有同样的习惯;那就不是中文程度的问题了。
他的名字按照法语拼音应当是儒尔曼;于儒伯是他取的中国名字;还有一个别号叫如柏;则完全是中国化了。在开会前;为了更多地了解我们参加会议的几位中国作家的情况;他争分夺秒地随时搜集材料。我坐在他的汽车里;他开车;在巴黎街上的汽车长阵里疾驶;在方向盘前面的小横格子上放着一叠纸和笔;在遇见十字路口的红灯;需要停下来的短暂时刻;他抢着把刚才问过的话记录下来。他的心看来完全放在询问和了解上了;同时还大开快车;坐在他的车上教人提心吊胆;觉得随时有撞车闯祸的可能。
完全秃了顶的于教授还会唱两段京剧;一段是《捉放曹》;另一段是《四郎探母》。有一次;我们几个人为了抢时间;在大街的人行道上赶路时;他抬腿做了一个京剧武生的身段;喊道:〃巴图鲁!追!〃
最近我才听说;儒尔曼之所以最终成为一名中国文学专家;起因于在40年代听了留法的中国歌唱家周小燕女士唱的几首中国民歌;他完全被美丽的中国音乐迷住了;于是开始专攻中文。
在巴黎见到的法国汉学家所从事的专题研究都是些什么呢?看看下面的题目是很有意思的:
戴丽芬·波德立夫人在翻译柳宗元的诗;她和我商量〃NC45A乃一声山水绿〃怎样翻译更能传神;她不久前翻译出书的是《西游记》第一部。
巴黎第七大学吴德明教授研究的是汉朝的司马相如赋。
年轻的来仙客先生熟悉中国的曲艺和相声。他对中国的了解到了这样的程度:当听到诗人艾青说:〃我离巴黎已经五十年……〃时;他立即纠正说:〃应当是四十八年;你是1932年离开巴黎的。〃
最近法国翻译出版了中国的两本古书《盐铁论》和《商君书》。
巴蒂先生是研究老舍的专家。
而于儒伯先生是研究鲁迅的专家;他对中国历史知识的丰富了解以及对中国民间俚语的熟悉和运用;都是使人为之动容的。
各国汉学家在这次讨论会上的讲题涉及到的中国当代作家有:老舍、郁达夫、茅盾、萧军、丁玲、赵树理、巴金、张天翼、艾芜、沙汀、端木蕻良、胡风、路翎、戴望舒、卞之琳、梁实秋、马烽等;谈得最多的是艾青。
再说一位意大利的女汉学家安娜吧。由于她经常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评论和翻译鲁迅的文章;所以被意大利作家协会邀请来接待这一批中国客人。她把我们从罗马飞机场接往旅馆的途中和我同车;她讲着不纯熟的中国话;随时还在翻查一本中文字典;抱歉地说她只能看中国书而不善于说中国话。她忽然说道:〃……梁启超写过一个关于意大利的剧本……〃
一下子把我问住了!我这个专业的〃中国剧作家〃;怎么从来也不知道梁启超写过剧本?啊?还是个关于意大利的剧本!我只记得;小时候读过梁启超的翻译小说《佳人奇遇》和《十五小豪杰》;除此之外便不清楚梁还写过什么文学作品了。这真丢人;亏你还是个代表中国的什么剧作家呢!
留在意大利期间;我一直为此耿耿于怀;七月份回到北京;第一件事便是打电话给我们的近代史专家黎澍同志;请他代我查一下梁启超有没有写过一个关于罗马的剧本。果然是位名不虚传的专家;黎澍不假思索;对答如流;说:〃有的;书名《新罗马传奇》;是一本没有完成的戏曲剧作。〃第二天就派了黎家女公子;一位娇小美丽的姑娘给我送来了两本梁任公先生的《饮冰室文集》。
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自豪的是;世界上有这么多可爱的朋友热爱着我们伟大的中国。他们爱的是什么呢?是我们悠久的、丰富的、美丽的、具有无穷魅力的、在人类历史上永远焕发奇光异彩、具有高度文明的从古迄今的文学艺术的珍宝吧?他们对我们过去不久一段长时期的胡作非为、肆意的破坏和毁灭自家的文化财富;谈起来甚至比我们自己还要伤心和气愤!而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应当付出多么巨大的努力医治创伤;光复故物;创建新猷;才能无愧于我们多才多艺的前辈古人呢?!
五、从〃喇叭裤〃说起
依我看;人免不了有偏见;我也有偏见。
譬如说;近年来从香港以至国外传来、流行一时的肥腿喇叭裤;我横看竖看都看不惯。和儿子、女儿争辩过不止一次;他们说好看;我就是觉得不好看。虽然不是我穿的;我管不着;但是我能看见呀!看见就难受;所以没法不说说这个喇叭裤。
其实喇叭裤腿并不新鲜。我记得在30年代初期;时髦的年轻人很兴过一阵;那时候只限于男人;因为女人不穿长裤子;主要是穿旗袍或裙子。男人的西装裤腿也很肥;但不若今日之甚。再如皮鞋;也时兴过方头的;还有尖头的、圆头的;和裤腿一样;反正是不肥即瘦;十年河东转河西;然后再转河东……最后总是不太肥也不太瘦的中庸之道能比较维持长久。
和我争得比较厉害的是女儿;但她始终没有说服我。六月份我去巴黎;到了这个世界花都、时髦的服装总汇;我十分高兴地发现;穿肥腿喇叭裤的人虽然还有;但却不多了。男男女女;大多数又恢复了瘦裤腿。在路上看见的一个穿着最肥大的喇叭裤的男人是飞机中途停靠在伊朗德黑兰机场的时候;显然这是一个伊朗人。
看来这个喇叭裤的高潮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这么迅速地过去我不清楚;但是我想;除去不好看之外;恐怕也不方便;踢里吐噜的。譬如;我听到一个法国朋友说;有一位年轻女士上电梯的时候;肥大的裤脚挂在活动电梯的台阶上了;结果是人上去了;裤子却被电梯拉了下来;从而引起一场轰动。当然;喇叭裤在法国决不会是因此而减少的;但是至少这种裤子有其不方便的碍事之处。所以;我很高兴地在巴黎写信告诉女儿:喇叭裤在法国不时兴了。
因此;我也想谈谈关于出国的服装问题;我比较熟悉的40年代欧洲人的规矩;有些场合对服装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有些大饭店;不打领带就不能进去;有些晚会或宴会还非穿礼服不可。但是今天的巴黎;以及罗马等地;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第一次在巴黎参加正式的邀请活动;我穿了最正规的服装;为的是做一次试探。我马上发现;主人里面就有不打领带、散着领口的。有一次一位市长和我们会见;市长本人就没打领带。我观察了一下法国人穿什么皮鞋;结果有半数以上的男人穿的都是不用系鞋带的大舌头的便鞋。因此;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大部分都穿着尽可能随便的最舒服的服装。就〃量体裁衣〃的原则而言;西装确比中装合理合适;但是西装上的那条领带却实在是个无用的累赘。西方人远比中国人会讲舒适享受;就是不明白他们保留这根没有用处只添麻烦而又限制脖子自由的领带是什么道理?
同行的诗人艾青和小说家马烽都具有一种我们看来很可爱的泥土气息。他们两位比我严肃得多;穿的不是完整的西装就是中山装;只有一样;他们都爱穿一双中国布鞋;这样就在巴黎社交场中显得十分突出了。另外一点;就是每次吃饭时;几乎都要把身上弄上油迹;尤其是艾青;发现身上搞上了油迹时;总是立即拉起自己的衣袖去擦胸前的油;简直就是属于儿童动作了。饭馆和食堂的男女服务员常常是热情地拿出一种粉末状的去油剂喷注在油迹上;待到用餐完毕;把粉末掸掉;油迹也就消失了。这也是出国不方便的地方;咱们在国内穿旧衣服、脏衣服;弄上点油没人注意;但在国外连衣服脏了点也觉十分显眼。艾青告诉我;在罗马时他对安娜说:〃我穿的太随便了。〃安娜说:〃吴祖光比你还厉害!〃我真没想到我落了这么个评价;而我身上一点油也没沾上过。
说到饭馆就得讲讲巴黎的吃。法国在西方世界是最讲究吃的国家之一;平心而论;比起咱们中国可差得远。譬如马烽同志十分想吃一次蜗牛;这对我们来说;闻蜗牛之名久矣;实在都很向往!后来终于赴了一次以蜗牛为主菜的宴会;盛菜的器皿是为蜗牛精心设计的;很讲究;也很引人食欲;但是实在比不上我们的菜的味道。蜗牛和我们的螺蛳相近;最难制服的是它太硬;咬不动……但是这家名叫克罗塞黎·德·丽拉的饭店却是大名鼎鼎;非同小可!它
是许多大人物来就餐过的一家著名的饭店;这些知名的顾客有罗曼·罗兰、毕加索、海明威;以至列宁……餐厅布置得富丽而温暖;庭院里花木扶疏;富于情趣。时当巴黎的樱桃季节;琴师演奏着樱桃季的乐曲……呵!值得留恋的还有巴黎的樱桃;一颗颗硕大的深红色透明的樱桃;不仅仅是这么红、这么大;而且是蜜也似的甜。我吃过的中国的樱桃可是怎么也比不上它。
最后;应当提到的是在法国餐馆里看到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以前外国餐馆或咖啡馆管服务员呼为英语的〃波艾〃(30年代的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