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肖宾:《京华时报》资深房产记者,喜好读书,热爱经济与金钱,多年从事房产业新闻报导,见惯了地产大腕们人前人后、真真假假的方方面面,有感而发,遂成此书。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继《地产江湖》之后,新锐财经作家肖宾再度探索财富的奥秘,《千年财经》透过历史的尘埃,看华夏民族的百代经济变革。看孔子如何从赤贫开始奋斗到丰衣足食;看先秦富豪如何超越战争,崛起在东方大地上;看汉武帝如何制造经济史上最恐怖的改革;看无数古人如何在所得税、人头税、车船税下蝇营狗苟;看我们的先人一个个在潮流上起落,看他们如何智慧,如何失落,如何卑鄙,如何崇高:以经济史观解析过往,如庖丁解牛,一切无不迎刃而解,无比快意。
名人推荐
很多惯性的东西总有背后的动因,这本书深刻揭示了中国人的经济思维动因,那是可以启迪未来的真正力量。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
古今一脉相承。肖宾笔下的故事不是讲述历史,而是传承着思想意识。
古永锵(优酷网CEO)
透过经济看历史,作者的角度很新颖,对现代人也更具启发性。
刘彦斌(理财专家, CCTV理财主讲人)
这是一部有趣且意味深长的作品,把中国人几千年的财经智慧,浓缩在一本书里,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正史里面不曾提到的经济活动是如何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张惟闵(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投资总监)
作者自述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兴衰之中谁做主?看罢二十四史、万千经典,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眼前事、千古事,齐齐涌上心头。
有一种力量穿越百代而不衰,这力量便是经济吗?
Follow me,踏上千年财经的旅程。
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我来讲,贴近千年前古人的经济生活时,这种感觉尤其强烈。穿越纸张,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哀,体察过去的宏观经济政策、体察他们的行业兴衰,本书是一种尝试,尽量用最通俗的笔触,把这些让我感慨的东西,写出来,和读者们分享。
内容简介:穿透迷雾的智慧
继《地产江湖》之后,新锐财经作家肖宾再度探索财富的奥秘,《千年财经》透过历史的尘埃,看华夏民族的百代经济变革。看孔子如何从赤贫开始奋斗到丰衣足食;看先秦富豪如何超越战争,崛起在东方大地上;看汉武帝如何制造经济史上最恐怖的改革;看无数古人如何在所得税、人头税、车船税下蝇营狗苟;看我们的先人一个个在潮流上起落,看他们如何智慧,如何失落,如何卑鄙,如何崇高:以经济史观解析过往,如庖丁解牛,一切无不迎刃而解,无比快意。
《地产江湖》讲述的是当下著名人物的财富密码,而《千年财经》则是讲述历史人物的财富密码,探讨中国古人的经济生活。本书讲究“人文”与“经济”的融合视角,从经济、商业、管理角度重新解读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融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于一炉。本书拟分为四部,分别为卷一:先秦两汉;卷二:三国至唐;卷三:宋元明;卷四:清。目前成型的书稿是第一部。拟先出版第一部,再陆续出版其余三部。
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写到:“每个人都在雾中行走,看不清自己将走向何方。在后人看来,前人走过的路似乎是清楚的,其实前人当时也是在雾中行走。”两千年后,我们已经能相对清楚地回顾历史,而当时的人还在雾中。古人在重要问题上的迷惑、惆怅、判断失误,并不是因为他们都缺乏才干,而是因为道路在雾中。《千年财经》试图提供的,正是一种穿越迷雾的智慧。
作者简介:
肖宾,《京华时报》经济新闻部主任,喜好读书,热爱经济与金钱。其2008年出版的《地产江湖一个暴富行业的背后》(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4月版)登上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
本书目录:
开篇?????????????????????????? 1
先秦篇?
第一回? 孔子理财术:从一贫如洗到衣食无忧???????? 3
第二回? 用色情产业强国的管子?????????????? 18
第三回? 谜样的人——墨子???????????????? 27
第四回? 商战拉你做老大——孙子????????????? 34
第五回? 韩非子:一位失败的职业经理人?????????? 37
第六回? 孟子:善意铺成炼狱之路????????????? 41
第七回? 庄子以及老奸巨猾的老子????????????? 45
第八回? 诸子原是同路人????????????????? 50
第九回? 谁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个商人???????????? 52
第十回? 四千年前也得交税???????????????? 55
第十一回? 那时的疆界?????????????????? 62
第十二回? 伟大的〃周公宪法〃横空出世?????????? 64
第十三回? 先秦富豪群?????????????????? 70
第十四回? 商界第一偶像——陶朱公???????????? 80
第十五回? 最早提出商战构想的人????????????? 88
第十六回? 先秦时代的民营钢铁巨人???????????? 90
第十七回? 时间系数改变收益结果????????????? 94
第十八回? 同一时间段的其他文明????????????? 101
大秦篇
第十九回? 引进人才,开发西部?????????????? 110
第二十回? 商鞅:从变法者到〃孙志刚〃?????????? 116
第二十一回? 实现秦国质变的关键步骤——灭蜀??????? 131
第二十二回? 秦始皇的经济倾向?????????????? 140
第二十三回? 秦代三大钢铁富豪家族???????????? 150
第二十四回? 三千亿隐性财政赤字打垮秦帝国???????? 153
第二十五回? 社会变迁的两种方式????????????? 158
第三十四回? 首届宏观经济政策研讨会??????????? 249
第三十五回? 匈奴——百年恐怖片????????????? 256
第三十六回? 第一批职业文人浮上水面??????????? 259
第三十七回? 汉代的两起经济大案????????????? 265
第三十八回? 中华民族第一次人口普查??????????? 270
东汉篇
第三十九回? 王莽激情引发经济大出轨??????????? 276
第 四 十 回 ? 刘秀的胜利:从出轨到回归? ????????? 283
第四十一回? 其他文明的发展情况????????????? 286
第四十二回? 张衡困境?????????????????? 292
结? 语
前言
有些人在他生活的时代里,光辉万丈,过后却分文不值;
有些事件在刚刚发生之时,不过微末,以后却万丈波澜;
他们,我们,剑与火,生与死,上百代人,上百亿人,来了去了,小小寰宇,那样多的书看不完,那样多的歌唱不尽,那样多的故事飘散在风里……
怎样的手拨弄着这一切?是否有一种力量穿越百代而不衰?这力量便是经济吗?
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在潮涨潮落之中,上层的一切又如何能善保其身,不会风吹浪打去?
透过历史的尘埃,看华夏民族的百代经济变革:
看孔子如何从赤贫开始奋斗,奋斗到丰衣足食;
看先秦富豪如何超越战争,崛起在东方大地上;
看汉武帝如何制造经济史上最恐怖的经济改革;
看无数古人在所得税、人头税、车船税下蝇营狗苟……
看我们的先人一个个在潮流上起落,
看他们如何智慧,如何失落,如何卑鄙,如何崇高;
看整整一个民族历经千年,都始终无法握到朦胧中的手。
在经济的面前,一切纤毫毕现,魅力四射,
以经济史观的角度解析过往,如庖丁解牛,一切无不迎刃而解,无比快意。
周公说礼,孔子说仁,孟子说义,管子说利,庄子说道,韩非说法,朱熹说理,阳明说性,慧能说空……
文王栽树、武王乘凉,秦皇舞六合、汉武征天下、隋唐世界乱纷纷、1840睁眼看世界……
释迦牟尼说往生、说彼岸、说因果,耶稣说上帝、说天国、说末日,改变你的视角,一个新的人生……
我们千年荣光,我们百年沉沦,我们三十年刚毅绝伦,我们一路走来,千斤重担,我们如履薄冰,我们一路走过,千邦万国,我们看他、学他、超越他。
千万年的历史中,多少民族倒下去,死掉,我们是不死鸟,我们顽强,我们再度站起,这样的路,这样的民族,在地球上绝无仅有。
我们是这伟大民族的一员,我们有着民族的烙印,我们抬头看古往今来的杰出人物,犹如看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从小到大,我们听的是他们,看的是他们,正说的、戏说的,看戏台上、看荧屏里、看荧幕上、翩翩身影,“十万春花如梦里,大千秋色在眉头”,我们学他、爱他、恨他,品味他们的欢喜悲伤,在同样的土地上,用他们的断语残言,演当下的戏,我们是我们,我们是他们,千古一色,千年不变。
我们深厚,五千年底蕴,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无数风流历史烟云后;
我们浅薄,打开网络,万千国骂滚滚来,坑蒙拐骗样样都有;
我们有大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悲歌,举国落泪;
我们有大迷惑,捐款一少,万人声讨,道德、金钱,排行榜,牢不可破,企业责任、道德责任、个人、社会,错综混杂,分得开吗?该分开吗?
我们为什么是我们?他们为什么是他们?历史深处的悲风,从千年外吹来,在冥冥的经济起落中、在文明的波动中,一切皆有定数,而这定数尽在千年财经之中。
愿意一起来重温这些中国古人的财富智慧和劣根吗?
愿意以历史为镜鉴吗?
愿意汲取有用的经济智慧吗?
FELLOW ME,哈哈,一起审视那些默默的成就你、影响、造就你,那些潜移默化拥抱你、融入你血脉的,为你所不知道的,中华文明的基因吧,审视那些融汇在千年财经历程中的、不变的、恒久的基因。
谜样的人墨子
这个人可能木有华仔演的帅,但在历史的星空中绝对是帅呆了、酷毙了,迷人的很,一个谜一般的人物。
没有人知道他是否真的存在过,没有人知道他的生死,没有人直到他来自何方,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位个人还是一个团体,如果真有这样一个团体的话,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团体到底存续了多久,(我倒真心希望,这样一个团体能一直神秘的传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也还在,依然在我们的身边毫无声息,守护着我们,兼爱着、非攻着,有一个被称呼位“巨子”的大佬是团体的首领,无声无息,勤奋济人。)
他是我们科学史的巨人,他的和平理念感人肺腑,他不光坐而论道,他还起而行之,比起孔子的周游列国,墨子义助宋国的豪举,更让万古景仰,但在巨大的辉煌下,他只留给历史一个潇洒的背影,在他身后,一个伟大、神秘的学派也随之风流云散、不知所踪。
有时候,手拿《墨子》时,我不禁呆想,如果主宰中华思想的不是儒家、而是墨家,凭借墨家那超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思想,从文艺复兴、科学大爆炸以来涌现的那些文明成果怕就轮不到欧、美人了吧?哈,痴人说梦了。
谁是墨子?
有人说他比孔子老,有人说他比孔子小,有人说他和孔子同时代,哈,几种可能似乎都穷尽了,司马迁老哥当年就已经搞不清了,如果没有新的考古证据,大家再吵怕也吵不清楚吧,毕竟昔人已去两千年了。
有人说他是邾国人;有人说他是宋国人;有人说他是楚国人;还有人说他是印度人,这好像是位印度学者考据出来的,谁让你叫墨子呢,不黑叫什么墨子,既然这样黑,大概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里面的吧?还有人说墨子是穆斯林,我晕,先知默罕默德活动在公元500年左右,比先知还早700年的穆斯林?这种大胆假设,胡适之看了会不会晕啊?
在一团历史迷雾之上,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了解到,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当时墨家大行天下,知识分子几乎非儒即墨。
从木匠到宗师
墨子他家可能是木匠世家,因为当时工匠是世袭制度,所以推定墨子从小就接受木匠活的耳濡目染,所以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超强,如果考劳动技巧、科学创造,墨子在诸子百家中那绝对是头一份。
据说墨子用木头削成的车轴,能承受六百斤重的物体;
据说墨子见天上鹰飞鸟翔,就制成了木鸢,能在天上飞三天;
据说墨子比当时的巧手、后世的木匠祖师爷鲁班更早的发明了云梯;
看到满山的野果壳在雨水浸泡之后,流出的液体是有颜色的,墨子就发明了“坑布”之法,引导百姓坑染布料,墨子还把自己对坑布技术的感悟上升到哲学的思维高度,这就是后来他写的名篇《所染》。伟大的墨子啊,这才是中国文明史上极其重大的发明。
有如此手艺、有如此聪明的大脑,墨子要在这世界上混碗饭吃,可比贫贱时的管仲、孔丘容易多了。
但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因为他能超越平凡的生活,一个木匠,怀着兼爱天下的理想,满怀激情,上路了。
眩彩身影
墨子生平流传后世最广的故事就是救宋。
楚国当时是南方的大国、强国,而宋国是中原地区的小国、弱国。楚王为攻打宋国,请公输般制造了一批云梯,准备随时进攻宋国。
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一面吩咐禽滑厘带领300 多人前往宋国支援,一面亲自前往楚国,劝说楚王放弃不义之战。
墨子日夜不休,裂裳裹足,走了十日十夜而至于楚国都城郢。
墨子先见到了公输般。公输般说:“您见我有何吩咐?”墨子说:“北方有个人欺侮了我,想请您杀了他。”公输般一听,顿时不悦。墨子说:“我愿出高价。”公输般听了更为恼火,愤然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
墨子听了公输般的话,心中暗自高兴,站起来再拜公输般说:“咱们就讨论一下你刚才说的义吧。我听说你造了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
巧妙的开场、顺理成章的逻辑,公输般栽入墨子的逻辑陷阱,于是带墨子一起去见楚王。这个辩论开篇,比西哲苏格拉底如何?
墨子见了楚王,对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漂亮的衣服,邻居有一件粗布短衣,却想去偷它,舍去美味佳肴,邻居有糟糠,却想去偷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是得了偷窃病了。”
墨子又说:“楚国有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只有五百里,这相当于彩车与破车之别。楚国有云梦大泽,各种珍贵稀有动物充满其中,有长江,汉水,各种鱼类应有尽有,可谓富甲天下,宋国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简直有佳肴和糟糠之别。楚国有松、梓、楠、樟等名贵木材,而宋国连棵像样的大树都没有,这简直是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之别。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攻打宋国,这与患偷窃病的人有何区别呢?大王如果真的去攻打宋国,一定会伤害仁义,却不能占据宋国。”
楚王说:“你说的有理。但公输般已为我造好了云梯,我是非攻打宋不可了!”
墨子于是解下腰带,围成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代表守城用的器械。公输般九次设计攻城用的云梯等器械,墨子九次抵住了他的进攻。公输般攻城的计策用完了,而墨子守城的计策还绰绰有余。
狡猾的公输般又心生一计,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
墨子一笑,“你的心思,我明白,你的这个办法,我也能破解。”
公输般、墨子两人谜语般的话,让楚王一头雾水,楚王忙问什么大家什么意思,墨子说:“他的意思,不过是想杀了我。杀了我,宋国就没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了,但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