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训令》指出,人民解放军为了保证协议的实现和巩固国防的需要,决定派出必要的兵力进驻西藏。《训令》对进军、补给、修筑公路、机场等都作了部署。西南军区、西北军区进藏部队坚决执行训令,经过必要准备后,于8月至9月先后出发。第18军统率机关及所属一部,由昌都经丁青、边坝、沙丁、太昭等地,于10月26日进抵拉萨,相继进驻日喀则、江孜等地;第14军一部及西北军区部队先后由新疆之于阗、青海之香日得出发,先后进抵察隅、阿里、改则等地区。在进军途中,各部队战胜了重重困难,翻越雀儿山、昆仑山等10余座大山,渡过金沙江、澜沧江等多条急流,穿过了漫长的原始森林和高原沼泽。部队所到之处,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风俗习惯,受到了西藏人民的热烈欢迎。12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张经武一行及西藏地方政府谈判代表团与进藏部队在拉萨举行大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从此,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和羁绊,实现了中国大陆领土和主权的统一。
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粉碎了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和西藏上层反动势力企图使“西藏独立”的迷梦,保证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重大胜利。从此,西藏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10—1956。9)
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发起海南岛战役
海南岛又名琼崖,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海峡宽11—27海里,全岛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0万,是中国第二大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海南岛沿岸多天然良港,可停泊中型以下舰船;岸滩大部为沙质,木帆船可随处靠岸,对登陆作战较为有利。岛上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过23年斗争的琼崖纵队,拥有3个总队共10个团约2万余人。到1950年初,琼崖纵队解放了占全岛面积三分之二的地区,成为接应解放军登陆作战的重要力量。
1949年12月中旬,广西战役结束后,中南大陆业已全部解放。盘踞在海南岛的国民党军为薛岳部5个军;海军1个舰队,舰船约50艘;空军4个大队,飞机45架;加上从陆上逃来的残部,总兵力约10万人,薛岳任总司令。薛岳依仗海空军优势,组织了环岛立体防御体系,用他本人的别名命名为“伯陵防线”,并吹嘘这条防线“固若金汤”,企图凭借海峡天险,阻止解放军渡海登陆。
中央军委为早日解放海南岛,在广西战役结束时即指示第四野战军“以第43军及第40军准备攻琼崖”。以后又提出“争取于春夏两季内解决海南岛问题”。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1949年12月下旬,人民解放军第40、第43军等部共10万余人,组成渡海作战兵团,和岛上琼崖纵队,统由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指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慎重从事,充分准备的指示,渡海部队采取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指导方针,力求全歼国民党守军。
为争取时间,积累作战经验,1950年3月5日至10日,登陆兵团组织2个加强营,利用夜暗及有利的风向、潮汐,分别在岛上国民党军守备薄弱的琼西北白马井、琼东北赤水港偷渡登陆。3月26日至3月31日,又组织2个加强团,在琼北玉包港、北湾港偷渡登陆成功。一个月内,人民解放军2批4支先遣偷渡部队相继登陆成功,突破了所谓“固若金汤”的环岛立体防线,从而鼓舞了渡海作战兵团广大指战员的胜利信心。4月10日,渡海作战兵团指挥所决定,兵团主力分成第一、第二梯队向琼北实施强行登陆。以40军6个团和43军2个团为第一梯队,13日前集结完毕,待风向、潮汐有利时起渡;以43军主力为第二梯队,在第一梯队登陆成功后迅速起渡登陆,协同第一梯队歼灭岛上的国民党守军。
4月16日傍晚,我渡海作战部队登陆主力第一梯队第40军6个团、第43军2个团,乘350只木帆船分左右两路从正面强渡海峡。航渡中,我船多次遭敌舰艇拦击。我火力船火炮和步兵武器猛烈开火,掩护登陆船队前进,在琼崖纵队和偷渡的先遣部队全力接应下,于17日凌晨在临高角至花场港地段登陆,至19日,先后夺占了临高、美台、加来、福山等要点。20日,薛岳速调6个师分别由海口、嘉积增援澄迈,向威胁其正面的第43军登陆部队反击。人民解放军第15兵团将计就计,趁薛岳主力部队围攻43军登陆部队之机,即令第43军登陆部队在澄迈地区顽强抗击,吸引国民党援军;令第40军7个团由美台、加来折向澄迈急进。21日,国民党军在飞机、火炮支援下,向第43军阵地连续猛烈攻击,均被击退。当日,第40军冒着国民党军飞机的轰炸、扫射,赶到澄迈地区。22日,第40军协同第43军,内外夹击,重创国民党军第62、第32军等部,使薛岳部署的环岛防御体系的核心阵地——琼北守备区土崩瓦解。此时,薛岳见大势已去,为避免全军覆没的命运,于22日下令全线向南撤退。22日傍晚,薛岳、陈济棠等广东和海南岛国民党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往台湾。23日,第40、第43军各一部解放海口市。
24日凌晨,渡海作战兵团的第二梯队于海口市以西的天尾港(今新海港)沿岸顺利登陆。此后,渡海作战转为解放海南岛全岛的追击战。
24日下午,渡海作战兵团指挥所获悉薛岳残部已分路南撤,即令部队分为东、西、中三路迅猛追击。东路追击部队于30日攻占琼南榆林、三亚;中、西两路部队于5月1日占领琼西的八所、北黎,至此,海南岛宣告解放。在解放全岛的追击战中,根据地政府在部队经过的县城和圩镇,设立了供应站、救护站,为追击部队补充给养,抢救伤病员,还及时提供情报,派人充当向导。五指山区的黎族、苗族同胞,成群结队,翻山越岭,赶着水牛,挑着装有米、菜、禽、畜等慰问品,慰问亲人解放军。
海南岛战役历时57天,粉碎了国民党陆海空军的立体防御,解放了全岛。这次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5个师9个团,计3。3万余人,其中俘虏2。4万余人;缴获火炮418门、飞机4架、坦克和装甲车7辆、汽车140辆等;击落飞机2架,击沉军舰1艘、击伤舰艇5艘。海南岛之战,人民解放军以木船为主要航渡工具,采取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手段,渡海登陆打小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并适时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取得重大胜利。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和世界现代战争史上,都是一个奇迹。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10—1956。9)
西南军区部队参加修筑成渝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执行战斗队、工作队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就是人民解放军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一个典范。
四川,人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但交通因山高水急却极为不便,严重影响了西南工业的发展,也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
早在清末,四川人民就曾集资2000多万两白银,计划修筑一条从成都到汉口的川汉铁路,以沟通四川与中原的联系。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统治者利用四川人民渴望发展交通兴修铁路心切,多次搜刮人民财富。1936年,以宋子文为首的川黔铁路公司,以5600万银元的贷款,把成渝铁路的筑路权出卖给法国。1945年蒋介石向四川人民发出“保票”,信誓旦旦地说:“两年内保证成渝铁路通车”。然而,直到四川解放,地图上的成渝铁路还是一条虚线。
西南解放以后,人民政府立即开始制订修筑成渝铁路的计划。1950年6月15日(四川解放仅半年)正式开工。当时全国的财政经济情况还没有好转,各方面困难很多,不但缺乏筑路经验,缺乏技术人员,缺乏工程材料,甚至劳力也有问题。面对种种困难,西南军区领导机关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
在劳力的来源和组织上,从人民解放军抽调28000名指战员,作为筑路的开路先锋和主力。此外,在成渝沿线动员了8。4万名农民和失业人员,由各地方政府和党委负责人亲自带领参加筑路。为了解决筑路所需的枕木问题,四川人民掀起了献木运动。而修筑成渝铁路所需的钢轨和配件,绝大部分是在重庆的数百家国营和私营钢铁厂生产。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完全用本国的器材修路,这还是第一次。成渝铁路不仅在劳力组织上创造了新经验,而且在技术标准和工程规格上,也完全达到了铁路所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1952年6月中旬,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全部完工。它是我国铁道史上修建最快、工程最好、用费最少的铁路。毛泽东亲笔题词表示祝贺:“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成渝铁路的通车,对发展西南交通,沟通城乡物资交流,发展西南地区经济,都起了重要作用。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10—1956。9)
人民解放军各军种、兵种、公安部队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建国伊始,人民解放军在强大的步兵部队的基础上,不仅使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得到较大的发展,而且成立了空军、海军和公安部队。
一、人民空军的诞生
早在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已经着手筹建人民空军。1946年3月1日,中共中央在吉林通化就创办了第一所航空学校。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中提出,1949年及1950年,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49年7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以第14兵团和原军委航空局为基础,组建空军领导机关。10月25日,中央军委任命刘亚楼为司令员,萧华为政治委员。11月11日,中央军委电告各军区、各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现已成立。当时的空军领率机关,下设司令部、政治部、训练部、工程部、后勤部、干部部等6个部门。嗣后,各军区空军领导机关相继成立,11月11日成为空军成立日。
1950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的要求,空军拟定了《建设人民空军的四年(1950—1953)计划大纲》。主要目标是“扩大己建立的7所航校的培训规模,组建航空兵部队97个团,装备飞机4507架,组成1个空军陆战旅,修建11个飞机修理厂和107个机场”。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
各军区空军由军委空军和大军区实施双重领导。1952年3月29日,中央军委做出决定:各战略区的空军与各大军区为作战指挥关系,与军委空军为建制领导关系。空军的领导机关体制,随着空军多次的精简整编不断有所调整。
二、人民海军的建立
解放战争后期,为了迎接全国的解放,创建海军的问题提到了中共中央的议事日程。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争取尽快组建“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4月23日,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成立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的指示,在江苏泰州成立了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组建了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12月,为统一管理指挥各地人民海军及现有舰艇,调第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构。1950年4月14日,以第12兵团机关和四野后勤二分部各一部为基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正式成立,萧劲光任司令员。同年9月9日,海军青岛基地成立。12月3日,在广州成立了中南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此前后,全国其他沿海地区也陆续成立组建了一些海军部队,使海军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新军种。
海军领导机构初建时,海军机关只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和卫生部4个部。组建海军各机构的人员主要是从人民解放军陆军中选调的,这是人民海军组织基础的一个重要特点。到1955年止,先后拨归海军的有四野1个兵团,二野、三野的5个军部和直属队(第10军、11军、30军、15军、44军)以及各野战军的11个师级单位和28个团级单位。为了加强海军各级领导力量,中央军委还从各野战军选调了一批文化程度较高,年轻精干的中高级军政干部。
1949年4月,第一支海军部队建立后,即着手组建各兵种。以后,随着海军装备的更新和发展,各兵种部队的规模和编制不断扩大、调整,其结构日趋合理。到90年代,海军已发展成为一支兵种齐全、常规和尖端武器兼备、具有立体攻防能力的海上作战部队。
三、铁道兵的建立与转制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民主联军即在东北组建了武装护路部队,不久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这是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前身。解放战争开始后,迫切要求建立一支铁道保障部队。1948年7月5日,在护路军的基础上,组建了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总兵力1。8万人。1949年5月16日,中央军委命令,将东北铁道纵队改编为铁道兵团,隶属中央军委建制,并将(北)平保(定)筑路工程总队、华北军区铁甲列车总队、军委铁道部机械筑路工程总队等单位调归铁道兵团,1950年2月,新组建的第6支队,使这次部队总人数增至3。8万人。机械车辆增至600多台。军委铁道部长膝代远兼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吕正操兼兵团副司令员。1950年6月10日,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铁道兵团缩编,编制定员缩至2。5万人。1953年9月,中央军委命令:“志愿军在朝鲜的6个铁道工程师正式划归军委系统,与铁道兵团现有之4个师、1个独立团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从此,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列入人民解放军序列。
1954年3月5日,铁道兵领导机构在北京正式成立,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有所扩编。
1980年精简整编后,总兵力为20万人。1982年1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出《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1983年10月1日,正式移交铁道部领导。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完成任务后,1986年撤销。
四、炮、装、工、化、通信等兵种部队的成立
1949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调苏进任炮兵副司令员,负责筹建炮兵领导机关。1950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正式成立,陈锡联任司令员。建国初期,为适应抗美援朝作战和海防边防斗争的需要,重点发展了预备炮兵和步兵师以下队属炮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9月,为统一领导全军装甲兵部队的建设,以第二兵团机关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许光达任司令员,向仲华任政委。1951年7月16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司令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领导机构,以中南军区工程兵司令部部分人员为基础,于1950年12月组建。1951年3月,工兵司令部在北京成立,李迎希任副司令。1952年9月,中央军委任命陈士柒为司令员。1955年8月11日改称工程兵司令部。所属分为工兵,舟桥,建筑三种专业部队。
1955年4月19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防化学兵部队,并把防化学兵部队作为一个兵种来建设。1956年1月正式成立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张迺更任部长。此前,1952年4月开始,在部分军区和志愿军中组建了防化营。
新中国成立时,全军通信业务由军委作战部第三局具体领导。1950年5月,第三局改称军委通信部。1956年4月13日,国防部决定把通信部队作为一个兵种来建设,将总参通信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王诤任通信兵部主任,朱明任政委。此前,1950年10月起,军区和军委通信兵部组建通信团。1956年4月,又组建了通信工程团。
五、公安部队的成立
1950年9月22日,中央军委决定以第20兵团机关为基础,组建公安部队领导机关。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司令部成立,罗瑞卿任司令员兼政委,程世才任副司令员,李天焕任副政委,吴烈任参谋长。根据中共中央赋予的任务,公安部队统辖公安师和省(市)公安总队。1955年7月18日,国防部决定公安部队改称公安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军种。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