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总思考了一下,马上说道:“可以从5师调30名干部战士去18团新兵营,你们要抓紧时间整训新兵,待新兵整训完成后,立即和老连队汇编,争取尽快拉上战场。”
刘一民再次敬礼:“保证完成任务。”
待刘一民走出院门后,彭总禁不住哈哈大笑,邓萍问:“军团长你笑什么?”
彭总笑着说:“我笑天不灭我们红军。”
杨政委也笑着说:“本来以为已经全军覆没的34师和18团回来了,还多了一名智勇双全的战将,军团长能不高兴么?哈哈哈,我也笑。”
第十三章西延整训(一)
接下来的几天平淡无奇,34师归还5军团建制,少共国际师的一个营也归还一军团15师建制,8军团整编的部队也和军团首长联系上了,同样归还建制。刘一民也正式履行了入党手续。经过湘江激战后的红军主力分几路进入了西延山区,边打仗边行军边休整。
由于刘一民的到来,挽救了红34师、红18团残部和8军团打散的部分部队,湘江战役中红军的损失减少了一部分,原来历史上只剩3万7千多人的红军现在有4万6000多人,红5军团虽然损失大,但两个师的建制还算完整。特别是红34师,武器装备得到了很大改善,弹药充足,战士们稍微休整后战斗力就恢复了,仍然充当全军后卫。
尾追红军的桂军和湘军由于刚刚吃过亏,行动相对更加谨慎。敌中央军虽然没有受到沉重打击,但蒋介石的方略是驱狼吞虎,所以薛岳指挥的中央军也只是紧紧的跟在红军后面,和湘军、桂军一道,象一群饿狼一样,若即若离,压迫着红军往前走。
刘一民的18团已经和红6师联系上了,归入建制。
现在的红6师经过湘江战役后损失惨重,16团和17团加起来也就1000多人,较之长征前两个团的损失都达到了三分之二。干部损失尤其惨重,部队中有一种失败情绪,干部和战士私下都在议论应该追究最高三人团的责任,都说指挥红军时候从没有打过这种大败仗,现在的这几个人根本不会打仗,每天带着红军扛着行李跑,也不知道要跑到哪里去、跑到啥时间。18团归建后,6师的实力有所回升,虽然达不到长征前的状态,但比湘江战役刚结束时候部队建制打散、伤亡惨重的情况明显好转。6师和其他红军部队一样,在行军途中整理部队,慢慢恢复战斗力。
战事紧张期间效率都比较高,刘一民和几个团级干部的任命很快就下来了。可能是刘一民参军时间短,加上18团团长曾春鉴虽然是重伤,但治疗效果不错,所以刘一民仍然是代理团长,估计军团首长考虑到蔡中和他相对比较熟悉,所以和5军团协商,免去了蔡中的红34师政治部主任职务,任命为18团政委。
鉴于现在的18团人员来自不同部队,刘一民和蔡中、刘建立、李清四个人以及营、连干部天天和战士们泡在一起。用刘一民的话说,就是熟悉部队、磨合部队,提高战斗力。几天下来,全团包括新兵在内2000多号人,刘一民基本上算是都挂面了。
这天晚上,部队在一个山坳里宿营。各连、排长们带领战士们燃起一堆堆篝火,围着火堆吃干粮。
新兵营报告说他们晚上召开诉苦大会,邀请团首长参加。刘一民一直担心俘虏转化问题,就和蔡中一起到新兵连去了。
到新兵连驻地一看,战士们围着一个个火堆团团而坐。叫过李清、洪超远、陈大中三个人一问,知道谈心活动进展顺利,但是诉苦活动搞的不好,主要是没有人愿意在大家面前诉苦。刘一民问是什么原因,李清回答说可能是俘虏的湘军、桂军军官还在,战士们不敢说。
蔡中问今天晚上的诉苦大会准备的怎么样,李清说通过谈心和做工作,找到了几个骨干,晚上就是安排他们诉苦。如果成功,就可以带动其他战士。就是有一个问题,要是战士们诉苦时候牵涉到被俘的湘军、桂军军官怎么办?
刘一民当即回答,诉苦本身就要和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结合,目的就是要纯洁队伍、统一思想、提高战斗力。对那些被俘的罪大恶极的军官可以从严处理。要不然,一遍行军打仗,一边还要提防反动军官策划叛乱,那还了得?李清答应一声就去安排了。
诉苦大会开始了。李清简单动员后,老红军战士牛亮子开始发言了:“同志们,我为什么当红军?开始是为了给爹娘报仇。我家离这里很远,在江西漳州附近。原来家里还有几亩好田,日子苦一点,但还能过的去。有一次,我爹放牛的时候不小心踏坏了大地主家的禾苗,这老混蛋就让人把我爹抓了。我爹不服气,说牛是畜生,不懂道理,老财你怎么能和畜生一般见识呢?这下惹恼了混蛋老地主,说是我爹骂他。然后把我爹绑起来,在十个手指和脚趾头上钉上了竹签,在鼻子上穿孔,用绳子牵着游街。可怜我爹就这样被活活的折磨死。我娘一看我爹死了,就去找老地主评理。老地主说我娘是疯婆子,让家丁一阵毒打。等邻居们把我娘抬回家时,我娘已经咽气了。我到现在都忘不了我爹娘惨死的样子。”
牛亮子说不下去了,清凉凉的泪水一滴滴往下落。队伍里一片唏嘘。
李清趁势高喊口号:打倒剥削阶级!为牛亮子爹娘报仇!老红军战士跟着高呼口号。
牛亮子擦了擦泪,继续说道:“那时候我只有12岁,只身逃了出来,靠要饭找到了红军,参加了队伍。红军打漳州的时候,我跟着队伍回到了家里,枪毙了老地主,收了他的枪,分了他的田和粮。依靠红军,我把爹娘的仇报了,乡亲们也说红军是受苦人的救星。后来我明白了革命的道理,知道只有红军是我们穷人的队伍,跟着红军,才能救天下受苦受欺负的乡亲们。”
牛亮子说完后,一个新战士哭着走了出来。他抽泣着开始发言:“我叫白大贵,是湘西的猎户。前年端午的时候,弟弟二贵去怀化给娘抓药,结果遇上了抓丁,老娘听说后又急又气,很快就死了。我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凑了10块大洋,送给乡长,想让他给长官们说说把二贵给放了。谁知道乡长把钱收了后,不但没有放二贵,反而把我也抓丁了。大家想一想,这还是人办的事么?”
看着战士们脸上都有了愤慨的表情,白大贵接着说道:“进了新兵营,想着既然当兵了,就也成老总了,该不受欺负了吧?谁知道长官根本就不把我们当人,吃不饱不说,稍不留神,皮鞭和棍棒就打上来了。3个月的新兵整训,我们天天都在往外抬尸体。我们那批壮丁有1000多号人,等新兵训练结束的时候,只活下来320个。光是我们那个乡的,就死了20多个。”
可能是想起了自己新兵训练的遭遇,队伍里传出了一阵阵抽泣声。
“新兵训练结束后,我和弟弟二贵就进了了28集团军,还在同一个团。谁知道这次算是彻底掉进了吃人魔窟。我们的营长很邪乎,喜欢吃活人心。如果出现了伤号,往往都被他撕开胸膛,挖出心脏吃掉。只要一打仗,他就有吃不完的人心。谁说枪毙谁。他的三个勤务兵都是被他枪毙的。”
静静的夜晚,火堆上燃烧的干松树枝不断爆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白大贵讲的反动军官吃人心的故事就像一碗油泼到了火堆上,火苗一下子就窜了上来,大放光明。
“前些日子和红军作战的时候,我弟弟受了伤。我怕被营长看见,就找了几个弟兄把他往医护所抬。谁知道还是被吃人魔王看见了,他带人追上了我们,说我们是逃兵,抬手就枪毙了两个正抬担架的弟兄,然后就当场用刺刀剜出我弟弟的血淋漓的心脏吃开了。我冲上去和他拼命,被他的勤务兵一枪托打在头上,晕了过去。可怜我弟弟就这样被营长吃了。”
李清振臂高呼:“打倒吃人魔王!”“打倒反动军阀!”“为白二贵报仇!”
新战士、老红军一起高呼,群情激愤。
停了一下,白大贵面向队伍喊道:“姓胡的,胡营长,你滚出来。老子是红军战士了,不怕你了。”
队伍一片骚动。连刘一民都没有想到,这个吃人营长竟然会被俘,成了正在整训的新战士。
见姓胡的不出来,白大贵气的直骂:“姓胡的,你个王八蛋,你吃人时候的胆量哪里去了?前天你不是还鼓动几个弟兄开小差么?滚出来,还我兄弟的命!”
终于,姓胡的站了出来。刘一民一看,满脸的不可思议:这家伙长的并不是高大威猛型,而是非常猥琐,个子也就165吧。只听那姓胡的说道:“白大贵,你成精了!老子吃活人心那是为了补身体,吃谁是看得起谁,身体不好的、有病的,老子还不吃呢!看你身子骨不错,小心老子找机会把你吃了。”
白大贵扑上去就打,两个人撕咬在一起。几个新战士也扑了上来,对姓胡的拳打脚踢。
看着局面有点失控,洪超远命令几个老红军把他们分开。
李清问刘一民、蔡中怎么处理姓胡的,蔡中说抓起来,审问清楚枪毙。刘一民补充一句挖一下,看有没有和他一样坏的。
李清当场宣布把姓胡的抓起来,审问清楚后枪毙。
这下新兵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纷纷出来诉苦。一个一个,一遍一遍,讲的人说着哭着,倒不尽苦水,说不完仇恨;听的人听着哭着,忆不完屈辱,思不尽悲哀。场上哭声一片,诉苦大会进入了。
第十四章西延整训(二)
新兵连的诉苦大会无疑是成功的。
第二天一醒来,刘一民就发现蔡中弄了两块石头,上面放了一块石板,爬在上面写东西。刘一民走过去一看,蔡中写的是诉苦和三查工作报告。
见刘一民看,蔡中抬起头说道:“你醒来了?我想把我们开展的诉苦活动和三查活动总结一下,报红军总政治部。”
刘一民看了看蔡中,才30岁的年龄,眉头的皱纹就已经很深了,越发突出了眉头上的那个瘊子,瘦削的面孔上已经很难看出原来的书生气了,有的只是历经磨难后的刚毅,五短身材显得很精悍。
刘一民知道,蔡中是老井岗了,原来是34师102团的政委,长征前调任34师政治部主任。按照原来的历史,蔡中是在34师刚从新圩观音山突围出来,就牺牲在桂军44师袭击的枪口下的。刘一民的出现,让蔡中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和刘一民一起组建18团以来,蔡中的表现让刘一民非常尊重:忠诚、刚毅、原则性强,还知道灵活变通,体现了红军时期政工干部能文能武的特征。
听到蔡中的话,刘一民说:“现在在转移途中,恐怕你得找时间慢慢写了。不过确实应该总结推广,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个方法转化俘虏,就是在最残酷的战斗中也能不断壮大红军。”
蔡中说到:“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昨天晚上的诉苦大会,原来属于湘军的新战士发言多。特别是把几个喝兵血的军官抓起来后,他们的情绪特别高,转化特别快。而原来属于桂军的新战士发言相对比较少。”
刘一民说:“我昨天晚上就注意到了。桂军和湘军不同,不急,今天让他们继续诉苦。你向军团首长报告一下,把那几个人渣军官处理了。”
蔡中说:“好。”
然后又说“要不,我随新兵连行动吧。”
刘一民说:“不用,我相信今天就能把问题解决。我们准备出发吧。”
笑话,诉苦和三查是历史上解放军新式整军的主要内容,通过诉苦和三查,我军战斗力成倍增长。淮海战役中,我军伤亡过大,采取对俘虏的即俘即补政策,保持了强大的攻击力,转化俘虏的秘诀就是诉苦运动。刘一民来自后世,自然知道诉苦运动和三查运动的威力,不过他不能对蔡中明说而已。
不过,事实上桂军俘虏确实比较难转化,这一点和湘军俘虏有区别。
那个年代,各路军阀的士兵都是拉壮丁拉来的,绝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大多数人都没什么理想和正义感,基本上都是当兵拿饷,长官让打谁就打谁,属于浑浑噩噩的一群人。本来红军政工人员一做工作就可以让他们调转枪口打白匪,即令是不能让他们调转枪口,也能在心理上给予俘虏一定分化瓦解,所以红军纪律严禁打骂和虐待俘虏。
湘军的领军人物何健是个标准的投机式军阀,胸无抱负,却又双手沾满鲜血,就是在原来的历史上,蒋介石也从没有把何健和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张学良这些大佬同等对待过。湘军的作风、军纪就可想一斑。
桂军则不同,在当时的军阀部队中应该说是个另类。因为新桂系的主要军官都是军校毕业生,当时也是抱着以革命手段打倒军阀的理想起家的,又有问鼎天下的抱负,统一广西后也没有采取大的破坏性政策。加上与蒋介石多年争斗,曾经吃过部队凝聚力不强被蒋收买、打垮的亏,因此经常以革命军自居,很注意部队思想、作风和军官队伍、后备兵役队伍建设,形成了桂军能拼能打能吃苦的顽强作风。所以,桂军俘虏很难改造是可以预料的。
也多亏了刘一民这个来自后世的在读博士,一个谈心活动拉近了红军战士和俘虏新兵的心理距离,一个诉苦活动算是让这些桂军俘虏算清了帐:原来自己和自己家的不幸都是因为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这种制度的受益者――统治阶级、剥削阶级造成的。
突破来自于一个叫李德贤的新战士。
李德贤原来是桂军的一个排长。家就在广西桂林边上。他的父亲弟兄5个,一大家人聚族而居,租种地主100亩水田。每天早上天不明祖母就领着他的母亲、婶婶们做饭、喂猪,开始一天的劳作。父亲和叔叔们常年泡在水田里。每年收成也不错,算下来都要打不少大米,但是把地主的地租一交,全家余下的就是口粮了,然后开始交各种杂捐,杂七杂八交下来,一家人一年就只能在农忙的时候和过年的时候吃点白米饭了,大部分时间都要靠杂粮和野菜填饱肚子。
无奈之下,父亲和叔叔们商量一定要培养个读书人,不能再让孩子们当睁眼瞎,任由老财们欺负。就这样,一家人用从嘴里节省下来的口粮换钱供李德贤读书,指望着他能改变全家的命运。
李德贤读完书后就参加了桂军,由于有文化很快就被送到教导队集训,回来就当了排长。本来还以为凭着自己的才能很快就可以飞黄腾达,没有想到一仗下来就被红军俘虏了。
通过诉苦,红军战士帮李德贤算了一笔账,每年他全家交地租和各种捐税60石,20年下来就是1200石,1200石就是60万斤。原来自己全家都是为地主和军阀做苦力。自己读了书,当了兵,目的是改变自己一家和穷人的命运,谁知道拿起枪打红军打的却是自己的兄弟。即令这次不被俘虏,即令自己能够把官做大点,到头来保卫的还是人家地主和军阀,对付的还是穷苦人,和地主家的护院从本质上讲没有啥子区别。因此,只有当红军,彻底打倒剥削阶级,建立新的人人平等、人人有田种、人人有工做的社会,才是正确的选择。
李德贤的转变带动了俘虏中的桂军下层军官,加上红5师调来的30个人全部是出身于原来红七军的广西子弟兵,是红军精锐中的精锐,很容易和桂军俘虏沟通。所以新兵营的整训工作一下子就顺利了许多,乐的李清、洪超和陈大中三个裂着大嘴直笑。
自此,新兵连的俘虏转化工作算是见到了成效。
接到新兵连的报告后,刘一民就开始着手整编部队。
一营、二营、三营战斗力恢复的都比较好。其中一营情况最好,特别是原尖兵连编成的一连,自从遇见刘一民,接连不断的胜利把部队刺激的嗷嗷叫,精良的装备、精锐的战士、高涨的士气,如果说刘一民要把红18团打造成中央红军的利箭,一连就是这支利箭的箭镞,随时准备扑向敌人,一击致命。特别是刘一民刻意给一连传授的三人一组、三组一队、交替掩护、配合进攻的步兵班、排、连战术要领和最大限度集中火力、诈敌、诱敌、惑敌、攻敌不备等战术思想,让这些百战精兵在战术水平和战术思维上有了质的飞跃。在一连的带动下,一营的另外两个连队都按照一连的训练方法整训。二营、三营的干部一看,也照着一连学。短短几天时间,18团的三个骨干营已经恢复了战斗力。
刘一民感觉是时候了,和蔡中、刘建立、陈大中一商量,就把新兵营编组为第四营,洪超、陈大中分任营长、副营长,李清仍兼营教导员。下辖10、11、12连,原新兵营一连连长彭虎任10连连长、程光荣任10连指导员,原新兵营二连连长南红军任11连连长、石土根任11连指导员,原新兵营三连连长杨炎任12连连长,丁杰生任12连指导员。战士打散进行老红军和新战士汇编,四个战斗营全部充实到480人,重建了团部警卫班和通信班,狙击排、侦察排、火力支援排都增加了人员,炊事班也结束了只有三个人的尴尬局面,团部和各营都设立了炊事班。新兵营的建制依然保留,留下三个连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