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解决兵员、钱、粮等问题,也就在处斩了张邦昌、范琼等人的当天下午,李纲、宗泽、王晨、吕好问、张浚、赵鼎、胡寅等人在御前紧急商议接下来要做的安排。
“陛下,范琼、徐秉哲他们派出向金人求援的信使有两路走脱,想必金人很快就能接到送片汴京的情报,金人收到情报后,定会停止北撤的动作,说不定会在天热时候南下,接下来要如何应对,还请陛下明示!”李纲将情况禀明后,也问询皇帝赵谌的意思了。
在场的每个人都感觉到了形势的危急,这些新成立的残宋朝堂上说话最有份量的大臣都迫切希望能将尽快找到解决目前危机的办法。
赵谌看了一眼王晨,也马上回答:“李爱卿,朕的意思就是,无论金人什么时候来攻,朝野上下,必须要齐心协力,全力抗击金人的侵略。”
赵谌这句话虽然出口,让众人提着的心放了下来,他们中一些人最担心的就是小皇帝在听到这消息后会被吓坏,想逃亡到其他地方去,那这段时间所有人做出的努力就白费了。
皇帝要朝野上下齐心协力抗金,他们心里就有底了。在座的这些在原来的历史上都是主战派,虽然因为王晨的介入历史已经大幅度改变,但他们的心思却是没有变,小皇帝态度的坚决让他们主战的态度越加的强烈,也就在赵谌表明态度后,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意见起来。大家所说的不外乎如何募集军士,筹集钱粮,广招勤王之师,希望康王能明大义,响应朝廷的号令,率军勤王。
不过在大家说意见的时候,曾在这个问题上讨论过意见的宗泽与王晨却暂时没发表意见。
直到众人暂时停口了,宗泽这才神情严肃地说道:“陛下,如今黄河一带活跃着数量不少的抗金义军,只不过这些义军各自为政,也没听朝廷的号令,臣以为要是能将他们招抚,必能迅速扩大朝廷所能掌握的抗金力量,臣恳请陛下给臣一份诏令,以朝廷的名义收编这些义军。臣觉得,只要给予这些义军头目以官职的分封,他们一定愿意归顺朝廷,臣愿意亲自去招抚这些义军,还请陛下恩准!”
第四十一章形势比想象的还要坏很多
宗泽这番意思与王晨商量过,与李纲大概交流过一下,但没和其他大臣说。他这番言语让张浚、赵鼎等人都非常吃惊。不过还没等其他人发表不同的意见,宗泽又道:“陛下,这段时间臣派人查探了一些情况,知道了一些义军的信息,黄河南北,以王善、张用所领的义军规模最大,号称各有几十万之众,要是能将其部招抚,那即使金人马上南攻,我们也可以集结优势兵力,抗击金人的南侵!”
宗泽一说完,在其他人还在震惊之际,王晨马上站出来支持:“陛下,臣赞同宗元帅的提议,要是能将黄河南北岸的义军招抚,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兵员问题马上可以得到解决!”
王晨公开支持宗泽的提议,那赵谌如何还会反对,马上答应:“既然宗爱卿早已经想到了对策,那朕怎么会反对?就依宗爱卿所言去办就是!”
非常时刻,做事也是非常手段,宗泽的提议被当场认可后,这位全身心扑入重振大宋河山的老臣,也就马上开始了行动。他只带着几百人的亲兵,离开了开封,去招抚义军,其子宗颖跟着他去。
王善所领的义军号称七十万,也是黄河南北所有义军中规模最大的,这也是宗泽这次最想、最先要招抚的对象。还有另外一个叫张用所领的义军,据说也有十几万。
宗泽离开开封后,将开封城的军务全交给王晨这个殿前司代理都指挥使掌管,张浚这个知枢密院事协助王晨掌管开封的人马。非常时刻,军事管理也是用非常手段进行的。
虽然说许多人觉得将开封的城防守卫任务全交给王晨这样一个武将不太妥当,但王晨是皇帝赵谌的依仗,对这样的安排赵谌是举双手赞成,非常时刻,他最希望的就是王晨手中有足够的力量保护他的安全。宗泽将麾下军队几乎全部交给王晨指挥,他当然一百个愿意。
皇帝表示支持,李纲对此默许,张浚、赵鼎等大臣虽然觉得不妥当,但他们刚刚晋职,在朝中说话份量也只是一般,远不能与李纲、宗泽等人相比,此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由王晨全面掌管开封城内的军务。非常时刻,王晨也没推诿,马上接手,并在宗泽离开之前,召集了所有将领,布置了新的防务。王晨的雷厉风行让诸将不敢有过多不满的表示,再加上宗泽的全力支持,宗泽麾下的那些将领,也只能完全听命王晨这个大宋历史上最年前的殿前司主官。
宗泽只带数百亲兵离开汴京,这让许多人担忧,但李纲却不以为意,他认为,如果不能招抚王善,宗泽即使将开封所有人马都带走又如何?两三万的宋军,如何打得过王善的七十万人马?即使那七十万人马只是个虚数,但三成总是有的,即使只是三成,力量相差也太悬殊,带几千兵马去又有何用?只带亲兵,反而能彰显宗泽的勇气与胸怀,说不定凭此一点就可以折服对方。
此次宗泽带有小皇帝赵谌招抚王善的诏令,这份诏令肯定能发挥重大作用。
对于原来历史上宗泽有没有做过招抚义军这件事,王晨并不是很清楚,但他知道一点,那就是原来的历史上,宗泽在任东京留守后,很快就壮大了自己所领的抗金力量,一度集结了一两百万的抗金人马,并挫败了金人的再次进攻,没让金兵再次攻破开封。
从这点模糊的记忆中王晨能推断的出来,历史上的宗泽也可能干过招抚义军的事,因此他很自然地认为,宗泽能马到成功的。不过王晨虽然因为自己有这么一点“未卜先知”的能力而对宗泽之行不多担心,但他也清楚,宗泽走后,开封的形势变得复杂了。他不敢确定自己能否完全掌控宗泽留下的这些人马,到底他太年轻,又没有实际领军的经验,只凭着将小皇帝赵谌及赵環環、赵珠珠救出来这一点,而被授以殿前司临时指挥官这个要职,肯定有许多人不服的。
俣无论怎么样,他还是要尽力而为,杀伐果断一点,努力将局势控制好。
还好,实际情况却比王晨预料的好了很多,在宗泽走后,他召集所有统军将领进行新的布置时候,并没什么人对他的命令置疑或者不服从。
这其中有宗泽威望非常高的缘故,宗泽的命令他麾下的将领不敢不从,宗泽离去前令他们遵从王晨的军令,他们也严格遵守这一点。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因素就是,王晨单枪匹马将赵谌及两位帝姬从金人大营内救出来,并在救皇帝赵桓无果的情况下,放火烧了金人大营,烧死数千金人军士的事迹已经传遍了整个开封。凭一个人之力,取得了这样的成绩,这可比宗泽所领的数万人马这段时间取得的战果还要厉害。这其中可见王晨的身手非常了得,当日一招就败了骆剑的事也早已经传出去。有能力,有军功的人,总是会得军中将士的敬仰的,何况现在王晨是小皇帝面前的红人,位高权重。
没有出现预计中的将领们抗令不尊的情况,这让王晨松了口气。
开封城继续实行一定限制的戒严,夜间则实行严格的宵禁,目的就是防止有意外情况出现。
在李纲及吕好问、张浚、赵鼎、胡寅、冯懈等新任朝中要员的打理下,开封城一带的局势迅速恢复之中,一些在金人来的时候,表现让人气愤的官员也都得到了制裁。
景王赵杞被金人掠走后,谏议大夫洪刍色胆包天,将景王的宠姬曹氏弄到家里当小妾;谏议大夫陈冲为根刮官时盗取收刮的金银,发国难财,还与宫女摘花饮酒;朝请郎金大均趁乱盗取皇宫里的麝脐,还把乔贵妃的侍女乔氏纳为小妾;朝散大夫周懿文、朝议大夫张卿朝、朝奉郎李彝在金人攻破开封时候,曾与宫女**作乐,朝请郎王有之欺辱宁德皇后的妹妹。这些人的劣迹被调查清楚后,都受到了严惩。洪刍、陈冲、金大均被杀,周懿文、张卿朝、李彝、王有之等人被流放到岭南、海南。在金人来攻时候表现让人鄙夷的大部官员都得到了清算,被杀的不少,震动还是非常大的,许多官员惶惶不可终日,但此举得到民间百姓的大力支持,许多深受其害的百姓终于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了。
不过大宋的整体情况还是一团糟。
康王赵构在接到赵谌的诏令后,没有反应,没令麾下人马往开封勤王;河北丁顺、王善、杨进等拥兵颇巨;趁机作乱的贼人不少:贼祝靖、李希忠率部攻打荆南,贼阎谨进攻黄州,随州、复州、郢州、荆南、德安相继失守,贼杜用寇淮宁,贼李昱据山东,拱州、单州有数千溃卒正在残害百姓。
这些在后世历史教科书上被称为“正义的农民起义军”正在一团糟的大宋境内四处作乱,进一步败坏大宋的秩序。在看到各地送来的这些消息时候,王晨的头不知道有多少大,赵谌更是完全不知所措。不过李纲对各地的贼患并不是非常担心,他认为盗贼四起虽然让人头疼,但其中许多原本是善民,迫于生计才不得已为盗的,只要朝廷下诏招安,许多盗贼都会闻风而降的,那些拒不接受招抚者,再兴兵剿除。如今开封一带兵马虽然不多,但其他各地宋军人马还是不少的,陕甘一带精锐的西军还有数十万,江淮一带军队数量也不少。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这些地方的人马会不会听从朝廷的号令,要是他们愿意听从朝廷的号令,贼乱并不需要太担心。
不过如今的局势坏的出乎任何人的想象,坏消息接连而至。
在靖康远年金人南攻的时候,他们分东西两路攻打开封。东路由完颜宗望率领,西路由完颜宗翰统帅。除了这两路主要人马外,还有另外几路金人分别在西面与东面展开军事行动。他们的目的就牵制陕西及东南方向的宋军,不让他们求援开封。
四月中,金人破陕州,武经郎、权知州事种广战死,统领军马刘逵及其麾下将领朱弁、孙旦也一道殉国。随后金人攻占潼关,长安也被其占领。
潼关被金人占领,大宋军队最精锐的西军救援开封的路就被堵死了。
金军六部路都统完颜昌为元帅左监军,以南京路都统栋摩为元帅左都监,分兵攻击应天府,直龙图阁、东道副总管、权应天府知州事朱胜非逃跑,但这路金人却被宣总司前军统制、嘉州防御使韩世忠及将军杨进击破。随后金人破晋、剑荩纸荩葜萏浦夭荒苁亍�
朝廷下诏广招勤王之师护卫开封,但川、陕及东南一带没办法派出援军。
北宋设四京——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北+京大名府(河北大名)、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河南洛阳)。四京形势都是危急,这让主事的李纲忧心忡忡。
天下太乱了,即使想收拾残局,他也感觉到了无从下手。
而且有消息传来,从开封撤军的除了押送俘虏及战利品的一部人马继续北行外,其余金人已经停止了北撤,屯兵在黄河一线了。
第四十二章上天还是眷顾我大宋的
感谢z87101363书友的打赏!新的一个月开始了,马上又将是新的一周。下周是本书新书期的最后一周,期望能在书友们的支持下,上首页新书榜!零点过后会加更一章!求收藏、推荐票,也希望更多书友将梦想杯票票投给本书,非常感谢。
------------------------
完颜宗翰及完颜宗弼部停止后撤,往黄河一带集结人马,这消息比其余任何一条都让李纲及王晨担心。金人若是再渡过黄河南下,那马上就会兵指开封,那将又会是一场惨烈的战役。
这消息是在宗泽走后的第十天传来的。
在严密封锁此消息的同时,李纲与王晨及其他朝中重要官员紧急商量如何应对金人可能的再次南侵了。在将金人陆续在黄河北岸集结的消息通报给被召来的这些大臣,并严令他们不得将消息泄露出去,以免开封城内出现恐慌后,主持议事的李纲也就代皇帝赵谌问询在场的各位:“诸位同僚,今日召各位前来,就是要商议如何应对金人可能的再次攻击,诸位有什么看法可以尽管说来。”
皇帝赵谌虽然在座,但他差不多只是个摆设,不可能有什么意见发表,其他大臣商量出个基本统一的意见来后,再告诉他就行了。
王晨担心众臣提出避战的想法,抢在众人面前对御座上的赵谌奏道:“陛下,臣以为,金人来犯,我们不能有任何怯敌畏战的念头,一定要整合所有能集结的军事力量,给予来犯的金人以迎头痛击。金人现在全在黄河北边,如今黄河已经进入汛期,金人要渡河并没那么容易,只要我们在黄河南岸集结一定的人马,即使不能完全阻止金人渡河,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缓金人的攻击速度。金人都是北方人,自幼长于大漠,南方湿润、暖和的天气他们非常不适合。不只人不适应,战马也会不适应,在天热的时候开战,金人的战力会大打折扣。我大宋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金人定没第二次南征那样顺利攻到开封城下的。到时勤王之师定会越集越多,局势定会朝着对我大宋有利的方面转变。”
“只要陛下坐镇京师,不请和不逃跑,天下军民定会受鼓舞,我大宋近亿子民,难道还怕只有几十万的女真人吗?”王晨的话有点意气用事的味道,他是想给赵谌一个意见先。
王晨先声夺人,抢在众人面前发表意见,包括李纲在内的许多大臣马上就判定,这是王晨给皇帝以暗示,接下来皇帝肯定会有与王晨相似的表示了。
果不其然,王晨的话说完后,赵谌马上表示:“王爱卿说的在理,决不能再与父皇与无上皇一样畏敌怯战,一定要倾全力与金人作战。朕会一直呆在汴京,哪儿也不去。”
赵谌的话说的其实挺没底气的,他只是听王晨这样表示了,而跟着说相似的意思。
王晨这样说,那就表示定不会离开汴京的,王晨一直呆在汴京,那他这个皇帝也肯定会呆在这里的。失了王晨的保护,他可没有一点安全感。
王晨给从数万金人镇守的大营中将他救出来,还以大火重创了金人,在赵谌这个小孩子的心中,王晨就是无敌的英雄,没有其人做不了的事。既然王晨一点都不害怕金人来攻,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那他这个皇帝又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无论出现什么情况,王晨肯定不会扔下他的。
皇帝这样表示了,那今日议事的论调也基本定了下来,张浚、赵鼎、胡寅、张所等大臣马上跟着发表与王晨类似的看法,表示即使金人马上来犯,也不能畏敌不战,而必须倾全力与金人决一死战。要是能将金人重创了,那有可能趁机挥师北上,夺回被金人掳掠的二帝及宗室子弟,还有那些可怜的汉家子女。“陛下,任何时候,都不能畏敌不战,不然决无机会迎回二帝,收复被金人占领的国土!”
这是张所斩钉截铁的话。
“陛下,臣也认为,应该倾全力与金人一战!”李纲在张所的话说完后,站出来奏言。
今日要不是王晨先说了一番一定要倾全力迎击金人的话,他肯定会在一开始就表明自己的意思,硬着头皮迎战。王晨表明了这种意思,那他就暂时沉默,待许多人的意见发表后,这才站出来表示自己的意见。皇帝表示了倾全力迎战金人的意见,李纲、王晨及张浚、赵鼎这些新近得势的大臣也是建议只战不和,原本有不同意见的吕好问、冯懈等大臣,也不敢说和谈或者暂避金人锋芒的话,最终是默认了以李纲为首这些主战派大臣的意见,那就是倾全力与金人一战。
在倾全力与金人一战的政策定下来之后,王晨再次站出来,发表了自己对此战如何安排的一个见解:“陛下,臣觉得,金人既然分别在西线与东线作战,那这两个方向必须要设置一个统兵元帅,节度所有人马,不然各自为战,很难击退金人的攻击的。开封方向也应该设一主帅,依臣所见,陛下可以委康王为东路大宋军队的统兵元帅,指挥江淮方向的大宋军队,全力抗击金人的入侵。西线方面如今暂无可独挡一面的人物,陛下可以遣一大臣,总理陕、川的军政事务。开封方向,如果宗相公能完成使命归来,自不必担心;还有,如今两河一带,我大宋军队数量还不少,但也缺少一位能臣统领,朝廷也应该委一大臣,总管两河的事务,集两河的大宋军队及义军,共击金兵!”
王晨没有一点预兆的建议让回朝后总揽了军政大事的李纲非常吃惊,因为这一点他都没有想到过,按理这些建议是应该他这个负责大宋军政大事的平章军国事操持和负责的,但今日这样的建议却从王晨这个殿前司权都指挥使的嘴里说出来,如何不让他意外和吃惊?他感觉到了自己的权威有点受到挑战,心里有点恼怒,但在看到王晨那非常坦然的目光后,还是将这一点恼怒收了起来,认真地想了一下后,马上表示了认同。“陛下,臣赞同王殿帅的建议,如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