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凋落的红颜-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国家制度,刘秀没有办法制止,但是和郭圣通一起端坐上方的他,只觉得难堪无比、如坐针毡。而郭圣通眼看丈夫心神不定的样子,刚刚成为皇后的喜悦也冷了半截。

  从此以后,刘秀在两个女人中间,过起了他从前做梦也没有设想过的“幸福生活”,享起了他压根就不想要的“齐人之福”。

  十一、旧情难忘

  当刘秀在洛阳的时候,他总是满怀愧疚地想方设法弥补自己对阴丽华的亏欠。就在册立郭圣通为皇后不久,他提出要把阴丽华的兄弟们统统封为侯爵。

  阴丽华再一次拒绝了。她认为自己如今的身份只是媵妾,自己的兄弟们没有做“国舅”的资格。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虽然都是事出有因、制度规定,却越来越使得刘秀自感对阴丽华亏负太多。

  每当他看见阴丽华坦然地向郭圣通跪拜请安的时候,就更不是滋味,难受得够呛。

  而此时东汉王朝的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刘秀经常要率军出战。而自己离开之后,阴丽华少了自己的照顾,面对嫡妻会是怎样的场面?刘秀简直不敢想象。

  于是,他所能想出来的唯一办法,就是每当自己离开洛阳统兵出征的时候,都把阴丽华带走,尽可能地不让她与郭圣通单独相处、尽可能地减少她向郭圣通自称姬妾的机会。

  就在一场场风云突变的战役中,共同面对生死考验刘秀和阴丽华,感情越发地如胶似漆。

  公元28年,就在刘秀征讨彭宠的战役中间,阴丽华在中军帐里,生下了她和刘秀的第一个孩子:未来的汉明帝刘庄。

  刘秀也仍然没有忘记郭圣通,他对郭圣通仍然有一定的感情。此后,郭圣通也陆续为刘秀生育了不少孩子,除了刘彊,后来还有刘复、刘康、刘延、刘焉,一共五个儿子。

  不过,即使在生儿育女方面,刘秀似乎也不情愿让阴丽华输给郭圣通。阴丽华也同样为刘秀生下了五个儿子:刘庄、刘苍、刘荆、刘衡、刘京,以及若干个女儿。

  如果可以选择,郭圣通宁可自己不要当这个皇后,宁愿自己能是阴丽华。

  可惜,她不是。

  从年龄来推想,郭圣通的年纪比阴丽华要小得多。当郭圣通嫁给刘秀的时候,阴丽华已经21岁了。在那个早婚的年代,贵族小姐不可能超过二十岁还没有定下婚配。所以,郭圣通更年青漂亮,基本可以定论。

  如果说,刚开始的时候,郭圣通对阴丽华姐姐般的雪中送炭满怀感激,时间慢慢推移,她的心情却在慢慢地转变。

  尤其是当阴丽华生下儿子、而且是一大群儿子之后,郭圣通的心思更是急剧地转变。

  她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后,是因为阴丽华的谦让,而谦让的原因是因为阴丽华当时没有儿子。而现在阴丽华已经有儿子了,并且刘秀对她的恩爱日久弥坚。难道阴丽华当真不会想要利用丈夫,把自己的儿子推上未来皇帝的宝座?她真的这么多年来,一直甘心放弃原配发妻的身份?自己不是原配都做不到这么谦让,世上难道真有女人做得到?!

  有时候,出身高贵世家未见得一定是好事。书看多了,也是一样。

  而郭圣通恰恰是这句话的写照。正是因为出身高贵,她的舅舅们才敢于造反。

  更重要的是——也正是因为出身高贵,郭圣通读了很多的经史书卷,更因为她出身西汉皇族,更非常清楚西汉王朝历次姬妾夺嫡的惨烈阴险。

  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郭圣通怎么看阴丽华,都觉得这位姐姐平静恬淡的面容后,一定隐藏着不利于自己想法。

  建武九年(公元33年),一个晴天霹雳劈中了阴丽华。

  一群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盗贼,半夜闯进了阴丽华乡间的娘家。由于阴丽华的谦让,阴家没有侯爵之封,也就没有了护卫兵士,强盗很轻易地就得了手。在抢劫的同时,还杀死了阴丽华的老母邓氏及弟弟阴诉。

  阴丽华生性羞怯温和,她七岁就死了父亲。没有了父亲的依靠,即使家境宽裕,一家人的生活仍然艰难/直到成年后,每每提及亡父,她都禁不住流泪不止。刘秀每次看见她独自流泪,就知道她又想起了父亲,想到自己九岁丧父的经历,总是忍不住陪着她一起感伤,再想方设法让她破涕为笑。

  谁知道,现在阴丽华居然连母亲都没有了!

  刘秀面对哭得死去活来的阴丽华,想到邓家岳母对自己多年的关爱,哀伤溢于言表。

  他传令大司空,颁下一道诏书:

  “我在微贱的时候,就娶了阴贵人,由于兵荒马乱,被迫别离。幸亏老天有眼,我和她都从战乱中劫后余生,再次团聚。对她的美德我非常了解,因此想要立她为皇后,她却坚持推辞,甘愿为姬妾。我敬慕她的谦让高尚,曾经想要封她的弟弟们为侯爵。可是没想到,他们没有得到我的封爵,却陡遭祸患,母子俱丧。我十分愧疚伤怀。虽然他们不能活着享受高官厚禄,身后也应该得到尊荣。所以我决定,追封阴贵人的父亲阴陆为宣恩哀侯,弟弟阴䜣为宣义恭侯。让阴贵人的另一个弟弟阴就代阴䜣为长子,继承宣恩哀侯的爵位。虽然阴陆夫人和阴䜣死了,太中大夫也要在他们的棺木前按照活着的列侯礼仪为他们举行典礼。假如他们在天有灵,请来接受我的心意。”

  “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䜣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刘秀的哀思,多少抚慰了阴丽华的伤痛。

  然而,细看这道广布天下的诏书,郭圣通却忍不住五味杂陈。

  七年过去了,丈夫在这道诏书里,仍然念念不忘阴丽华才是他的结发妻子、更甚至把当年只有夫妻间才知道的“让位”之事公诸于世,这等于是在提醒世人,郭皇后的位置,是阴丽华“让”出来的。而如今阴家也同样拥有了不亚于皇后家族的爵位,这顿时让郭圣通觉得自己这个皇后,已然沦为朝廷内外的话柄。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邓老夫人和阴䜣与郭圣通没有任何关系,要求郭圣通对他们的死于非命痛苦,那是不可能的。

  这道诏书对阴丽华是安慰,对郭圣通,却是一个刺激。

  刘秀在为阴丽华哀伤,而郭圣通却在为自己哀伤。

  她怎么都想不通,相貌年华都不如自己的阴丽华,为什么能在丈夫眼里那么的重要,自己十年的努力,依然不能真正取代阴丽华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

  刘秀和阴丽华不会想到,当年的谦让,如今已经变成了郭圣通的负担,她甚至因此对丈夫和当年的阴姐姐满怀恨怨。

  裂痕在无声无息中悄悄变大。

  但是这时的郭圣通还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它流露出来。

  然而,等到她和阴丽华的儿子们都长大之后,她终于控制不住了。

  十二、郭皇后的愤怒

  皇太子刘彊长大之后,非常喜欢钻研兵书。

  他既然是太子,刘秀自然会带着他一起上朝,让他学习为帝之道。

  退朝后,刘秀不免要询问儿子对政事的看法。

  于是问题来了。

  刘彊对政务的见解倒也中规中矩,可是他对军事却显得过于热衷,常常表现出日后要开疆拓土、四方征战的心思。

  这可太让刘秀受不了了。

  ——刘秀虽然是个军事天才,但是他实在不是喜欢征战杀伐的性格。多年来他身不由己地卷入一场又一场战争,眼看着生灵涂炭,自己也失去了诸多亲人,他对战争厌烦透了。对于他来说,修习兵书整兵修武,只是为了保土安民,他不能容忍别人的侵犯,但是他也绝对不愿意好大喜功没事找事地主动到处找仗打,给本国也给别国带来灾难。

  不用说,年青气盛的刘彊在这方面严重地让刘秀不满。他对这个儿子日后会干些什么,给国家百姓带来什么,真是不敢想象。于是他经常忍不住责备刘彊。

  刘秀对儿子的责备,从他本人来讲,只是在努力调教一个未来的帝王,从严要求是很正常的。

  可是看在早已心神不定的郭圣通眼里,却是另一种解释。她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只等一个机会来点燃引线了。

  与此同时,刘秀的次子、即阴丽华所生的刘庄,却在各个方面都让做父亲的刘秀非常满意。

  建武十四年(公元39)的一天,终于平定天下的刘秀开始全国范围内的田地和人口普查。就在各地送上来的统计资料里,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张被办事人员遗忘的纸条。

  纸条上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同是大汉国土,凭什么有的地方能调查,有的地方就不能调查?!此事对刚建立的东汉王朝至关重要,非要查清楚不可。因为此时的刘秀,已经一连发下了七道圣旨,要求各豪门大族限制使用奴仆,将战乱中贱买的奴婢一律听凭自愿的原则无偿送还各自的父母。

  刘秀质问大臣和各地方官,所有的人都不肯说实话,逼急了,就愣说那纸条是打长寿街上随手拣来的。

  刘秀知道这帮家伙是在胡说八道,但是他越发怒,就越没有人敢吱声。

  这时候,十二岁的刘庄在父亲背后的帷帐里说话了:“这张纸条是在提醒办事的官员——洛阳是首都,到处都是高官贵臣,南阳是皇帝的故乡,到处是皇亲国戚,他们的奴婢数量田宅规模,就算超越制度,也不能管。”

  刘秀一听,顿时恍然大悟,立即从严究办了这起事件。

  刘秀对儿子如此年幼,却有如此的聪慧,非常安慰。不用说,兴奋不已的他返回后宫,依然赞不绝口,甚至很有可能拿刘庄的表现去提点刘彊,要求太子多跟弟弟交流交流啥的。

  这终于诱发了郭圣通歇斯底里的大爆发,她控制不住,跟丈夫大吵大闹了起来。说的不外乎是他偏心啦、把阴丽华和她的儿女抬得太高了啦、把自己母子们不当回事啦啥的。再说急一点,话赶话的,没准还要把刘秀当年窘迫万状、实际上是当了老郭家上门女婿的旧事重提一下。

  口子一但打开,多年积压的怒气就再也收不回来。

  郭圣通对刘秀的怨恨、对阴丽华的妒忌、以至于她对阴丽华所生的孩子们的猜疑,都控制不住了。

  无论刘秀怎么好说歹说,她已经听不进去了。

  处在风口浪尖的阴丽华没有办法,为了平抑家庭矛盾,她只好暂时避开郭圣通的怒火,移居洛阳以外的宫室。

  可惜的是,郭圣通的情绪已经失控了,而更不幸的是,郭圣通确实也没有说错,刘秀可以离开她,却不能离开阴丽华。于是夫妻间越闹越凶。无论刘秀说什么,郭圣通都听不进去。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刘秀不再年青,他五十岁了,夫妻间也就不再象从前那么热情。郭圣通更觉得丈夫心里有鬼,怒不可遏。

  呃,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年刘植劝娶郭圣通时说过的话:“天子娶九女,诸侯纳三妇”。如今刘秀可是不折不扣的天子,就算他自己不想娶九女,大臣们都会给他弄出九个来,不但是“符合制度”,更重要的是和自己有关系的女孩们送到皇帝身边,自己成为“皇亲国戚”。

  但是刘秀对于强行安到他头上的嫔嫱并没有什么兴趣,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后宫人数,所以他更改了西汉以来的宫廷制度,把多达十五级的后宫姬妾制度缩减为五级,除了“皇后”郭圣通和“贵人”阴丽华,其它的就是“美人”“宫人”“采女”。由于他对后宫的莺莺燕燕没有兴趣,所以后头这三级连俸禄他都没给安排,不但姬妾的人数少,而且她们的寝宫,他也很少光顾。因此,其中只有许美人凑巧地为他生下了儿子刘英,被封为楚王。这是刘秀唯一一个并非由郭圣通和阴丽华生育的孩子。而且,楚王所得的封国,也是十一个皇子中最差劲的。

  虽然阴丽华避开了,但是刘美人和其它姬妾却没法走,她们还留在皇宫里。于是乎,每当夫妻争吵,刘秀避开之后,郭圣通便认定他是去了其它姬妾的宫室寻欢作乐,越想越气,无名火也愈来愈烈、越来越没有道理可讲。刘秀身为皇帝,虽然后宫让他焦头烂额,但是他毕竟有一大堆的军政大事要办,何况如今的内宫已经不再是休憩愉悦的地方,所以他在内宫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刘秀这个靶子不在眼前,郭圣通的愤怒便转而向后宫中的姬妾、那些她臆想中的狐狸精们发作。非她所生的皇子公主们当然更不例外。

  很快,后宫中所有的女人和敏感的孩子们,都对郭圣通畏惧至极。

  ——很怀疑,这个时候的郭圣通是不是有更年期综合症的倾向?所以才会忽然一反常态。可惜那个时候没有这方面的认识,不然的话,事情也许不会变成后来那样。

  刘秀对郭圣通莫明其妙的变化百思不得其解,一开始她只是针对自己,倒也罢了,没想到三年来她愈演愈烈,居然整个宫庭都成了她眼里的仇家。更不能忍受的,是她对孩子们的态度恶劣得无以复加。如今我还在,她就这样,日后我不在了,她仗着嫡妻的声势,阴丽华和刘庄他们,还能有活路?

  十三、突如其来的废后诏书

  建武十七年十月十九日,忍耐终于到了极限的刘秀突然发作,颁下了一道废后诏书。

  “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皇后郭圣通,总是满怀怨恨,屡次违背我的心意,不肯善视非她所生的孩子。宫廷之中,谁看见她都象看见鹰鹫一样。如今她没有慈爱的品德,却有吕雉、霍成君的风范,日后我怎么能把幼小的孩子们托付给她?现在我派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代表我去收缴她的皇后玺绶。贵人阴丽华,是乡间良家女子,在我当平民的时候就嫁给了我。如今已经三年没有见过面。她的品性,足以母仪天下。大臣们照从前皇帝废后立新的规矩,把仪式办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对于我来说,是人生的不幸,更不是国家的福气。你们都不必上书祝贺。”

  郭圣通与刘秀离异的这一年是多少岁,我们已经无从查考。只能算出,终于恢复结发之妻身份的时候,阴丽华已经快四十岁了。

  事情会演变到这一步,几乎可以用“疑心生暗鬼”来形容。原本没有的事,愣是在郭圣通的疑神疑鬼中一步步成真,终于无可挽回。

  丈夫的发难,终结了郭圣通无名的怒火。她终于发现自己彻底地失去了曾经拥有过的一切。自己曾经最害怕的事情,终于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她几乎可以预见,接下来就是冷宫、举族流放、母子一起死于非命。这样的记录,在她的母亲出身的西汉皇家几乎是家常便饭。

  十四、清官要断家务事

  刘秀与阴丽华、郭圣通之间的特殊关系,东汉王朝的开国元老以及文武百官们都十分清楚,面对如今这样的局面,他们都无话可说。

  但殿中侍讲郅恽,与刘秀和郭圣通、刘彊都有特殊的交情,他有话说。

  郅恽曾经做过洛阳城的守北门小吏,有一次刘秀出猎,天黑才返回,让侍者去叫门,郅恽却说:“天黑了,我怎么能相信真是皇帝进城呢?”刘秀对这个小官员的较真劲儿很赏识,第二天赐了一百匹布给他,后来还让他做皇太子刘彊的殿中侍讲,教授《韩诗》。因此,郅恽也就与郭圣通比较熟悉。

  这时,他主动向刘秀说:“夫妻之事,连父母都不能过问,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一个部下当然更不能说什么。只请陛下妥善处理,不要处理不好留下麻烦。”

  刘秀叹息道:“你应该了解我的性格,我不会做出绝情的事来的。”

  就在郭圣通惶恐不安的时候,刘秀的又一道诏书来到了她的面前。她原以为这一定是贬居冷宫、甚至逼令自杀的旨意了。

  谁知道一切都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刘彊继续他的太子之位,郭氏所生的次子刘辅升为中山王,封地额外增加一郡——这一郡的收入,则是为郭圣通准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