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4三国智谋精粹-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三国智谋精粹 作者:霍雨佳 
第一章 鉴古观今 
一、政治:三国兴起的原因 
二、军事:一部活的兵书 
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之宝 
四、外交:三极外交的启示 
六、人事:人才学的珍贵遗产 
第二章 用人艺术 
一、人策 
1。由弱变强:刘备得孔明而兴 
2。统一北方:曹操听荀彧之策 
3。鼎足江东:孙权行鲁肃战略 
4。政权转移:曹爽昏归司马氏 
5。断送西蜀:刘禅宠宦官黄皓 
6、国破家亡:孙皓罢名将陆抗 
二、风格 
1 。德才兼备:孔明的用人特点 
2。唯才是举:曹操的用人特点 
3。疑之不用,用之不疑:孙权的用人特点 
4。破格用人,赏罚分明:三国用人共同点 
5。各有短长:三国用人不同比较 
三、御 术 
1。长厚而近伪:刘备的御人术 
2。儒法并用:孔明的御人术 
3。诡诈高深:曹操的御人术 
4。关怀备至:孙权的御人术 
四、鉴诫 
1。得失一念之间:经验教训 
2。走向灭亡之路:唯亲恶果 
4。能荐贤是贤人:荐贤轶事 
第三章 谋略宝典 
一、攻心 
1。结民心:刘备巧夺西蜀 
2。离军心:吕蒙轻取荆洲 
3。伤敌心:诸葛三气周瑜 
4。服人心:孔明七纵孟获 
2。知彼知己:诸葛司马比高低 
3。比才斗智:邓艾姜维较输赢 
4。棋逢对手:羊祜陆抗两交欢 
三、伺 机 
1。坚守待变:曾操破袁绍 
3。伺机出击:陆逊败刘备 
4。趁敌不备:邓艾捣成都 
5。不失战机:杜预平东吴 
四、伐 交 
1。表封敌手:孙曹耍诡计 
2。三赖荆州:孔明骗鲁肃 
3。割地求援:诸葛退魏师 
4。互相移祸:吴魏弄阴谋 
5。投魏抗蜀:孙权表称臣 
6。唇齿相依:蜀吴重结盟 
五、游 说 
1。馈赠金玉:李肃贿吕布 
2。晓之以义:张辽劝关公 
3。以理服人:诸葛屈群儒 
4。先激后说:孔明折孙权 
六、缓 急 
1。待乱入朝:董卓屯兵城外 
2。缓以待变:郭嘉料敌制胜 
3。兵贵神速:吕蒙急取皖城 
4。外缓内急:诸葛袭陈仓 
七、虚 实 
3。用疑兵;孔明胜曹操 
4。诱敌动:仲达破公孙 
八、战 守 
1。守后战:僱汜听贾翊 
2。再追击:张绣败曹操 
3。挫敌胆:张辽镇合淝 
5。老蜀兵:仲达守秦川 
九、诱 敌 
1。造假书:周瑜愚蒋干 
3。伪乱真:张飞屈严颜 
4。佯退兵:孔明骗仲达 
十、就计 
1。料敌情:贾翊破曹操 
2。纵敌虏:诸葛夺零陵 
3。破妙计:孔明促良缘 
4。知诈谋:姜维败邓艾 
十一、智激 
1。巧改赋:孔明激周瑜 
2。被智激:尚香叱追兵 
3。受冷落:赵魏破三寨 
4。不服老:黄忠显威风 
十二、用间 
1。离傕汜:杨彪行反间 
2。抹书信:曹操间马韩 
3。散流言:孔明黜仲达 
4。巧离间:诸葛拆叛党 
第四章 取胜诀窍 
一、固本 
1。要深根固本:取胜的基础 
2。用众力众智:取胜的力量 
3。正确的决策:取胜的关键 
二、胜术 
1。知彼知己:保证胜利之法 
2。攻心为上:取胜的最上策 
3。侧攻到围攻:弱胜强良策 
4。避实击虚:稳操胜算之术 
5。先发制人:主动则常得胜 
自 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虽逝了,智谋永在,罗贯中用其生花妙笔,将之形象地体现在《三国演义》这部不朽名著之中。 
  《三国演义》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长篇小说,这因其描绘的是近一个世纪的大动荡时代,必然涉及到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也因其是小说,时空间可无限伸延,把我国古代的一切智慧溶化于其中,除文学外,还表现在政治、军事、外交、法律、人事等方面,各反映了其一定的规律,故具有多种的借鉴作用。 
  《三国演义》谈经济的较少,主要是写军事谋略,但商战有如军战,而商战得胜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日本人运用三国智谋于商战,对日本经济的腾飞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所以,日本人认为 《三国演义》智谋是企 业经营管理之宝。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侯,对诞生在中国之“宝”,能弃之不用吗? 
  在当今的世界上,各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而参加任何竞争没有人才和智谋将被淘汰。因此,学习三国的用人艺术及其智谋,决不是毫无作用的。 
  本书主要有四章,第一章“鉴古观今”,阐明了三国的智谋具有多种借鉴的作用,第二章“用人艺术”,评介了三国的用人特点和其长、短处以及其不同的效果:第三章“谋略宝典”,探讨了三国的种种谋略:第四章“取胜诀窍”,用三国的智谋总结了现代商战胜败的经验教训。 
  由于中国经济出版社的支持,和该社杨岗同志的建议,笔者将10多年来所写的有关三国应用研究的论著汇集和重新管理成此书出版。在此,特向中国经济出版社和畅岗同志深表谢忱!            
绪 论 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三国演义》在中国,家喻户晓,有口皆誉;在日本,人们视之如宝,一书在手,如醉如痴。三国热也正在向世界扩展。 
  《三国演义》为何有如此吸引人的魅力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三国演义》汇总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古代智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用众智写成的不朽名著 
  《三国演义》并非成书于一时一人,而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东汉末年,群雄崛起,争战不已,时间长达近百年,从魏、蜀、吴立国算起也近半个世纪。由于三国故事十分丰富动人,它并不因三国归晋而泯灭,而是在民间广泛流传,它的诸多英雄人物的事迹,更是吸引人,人们对他们十分敬佩和怀念,在其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将之美化,对于一些反面人物则极其憎恨,不断将之丑化。在这同时,文人写的稗史也记录了很多三国动人的故事,据说魏晋时有200多本。宋时,已有专讲三国故事的人,即专说“三分”的说书人。迄元,已出版了可能是说书人的话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并出现了不少有关三国故事的杂戏,如《祭风》、《哭周瑜》、《五丈原》、《三战吕布》等。生活于元末明初有志于图王的罗贯中在前人对三国故事加工、创作的基础上,以陈寿的 《三国志》和”裴注”的史实为主线,参考了《全相 三国志平话》的结构,吸取了稗史、杂剧、传说、说书的精华,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至清,经毛宗岗的修订,才最后定稿,书名改称《三国演义》,这说明,《三国演义》的成书,经历了酝酿、创作、定稿的三个阶段,时间从三国故事流传至清长达1000多年,参加创作的有说书人、戏剧家和文人学者,以及民间加工者,这部不朽名著《三国演义》正是用众智写成的。 
  《三国演义》所写的是近一个世纪的大动荡时代,它涉及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反映了封建社会各种极其尖锐而复杂的矛盾,塑造了诸多栩栩如主的历史人物,再现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古代战斗,如此长篇巨著,如果不集思广益,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成果,只是靠个人的虚构,那是不可想像的。《三国演义》的种种战斗,是以《孙子兵法》为指导思想,揉合古代兵家的理论,将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融化于其中,结合三国时代的战争实际写成的。古代兵法的庙算、攻心、伐交、料敌、应变、用奇、造势,示形、用诈、用术等,在《三国演义》里都具体化、形象化了。又如《三十六计》里的“美人计”、“二虎竞争计”、“驱虎吞狼计”、“假途伐虢计”,以及韩信的“十面埋 伏计”和虞翻的“增灶退兵计”等,都被《三国演义》将之花样翻新,加以运用。但它不是照搬,是将之改造纳入所再现的战役,因而显得有声有色。 
  其着重描绘的还是三国时代的战争,如赤壁之战写得多么波澜壮阔,五彩缤纷,而这主要是靠作者的天才虚构:又如曹操解白马之围和司马懿平公孙康叛乱时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郭嘉平冀州、定辽东时献“急之则合,缓之则离”之计,这都显示了三国时代兵谋家的惊人智慧!在人物的塑造上,有些不朽人物形象也是在不断加工的过程中形成的。如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就是这样。在元代已有关于诸葛的杂戏,如 《博望烧屯》、《诸葛论功》、《黄鹤楼》、 《诸葛祭风》、《五丈原》、《烧樊城》等。《全相三国志平话》 写诸葛故事也最多。罗贯中塑造诸葛形象时,显然是吸取上述素材加以再创造的,如”三顾茅庐”,《全相三国志平话》写得很简略,还说他是神仙,看了令人感到索然无趣; 《三国志通俗演义》把他拉回人间,以虚写实、烘 云托月的手法,把诸葛亮的亮大形象和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态描写得活灵活现,使“三顾茅庐”成为求贤的典范,传世的妙篇。可是,诸葛的形象还不尽善尽美,除了有点“近妖”之外,在个别描写上还存在严重的缺点,如写诸葛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把魏延和司马懿一起诱进并准备烧死于葫芦谷,魏延逃出后,诸葛又将之嫁祸于杨仪,以加剧两人的矛盾,对如此写法,毛宗岗修订的《三国演义》将之删掉了,这才不便诸葛由智者变成奸人,保持了诸葛的高大形象。其他典型的塑造,如阿斗投降后在魏国参加了司马昭举行的宴会时,他看魏舞听蜀乐都手舞足蹈、”乐不思蜀”的神态,以及关于奸雄曹操的种种精采表演,素材也多取自传说、戏剧、史书、稗史,并加以敷衍、夸张、改造。可以说,《三国演义》的动人故事情节和不朽的典型形象,多是集众智形成的。 
  集古代智慧之大成 
  中国4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闪烁着我们祖祖辈辈的智慧。《三国演义》正是集古代智慧之大成,将之体现在其所塑造的主要人物身上。它的智慧不是全集中于个别人物,而是体现于诸多人物的身上。过去有人认为诸葛亮是《三国演义》智慧的化身,这不够全面,说表现在他的身上较突出可以,但不能说只他是智者,其他大都是愚者,如果是这样,这部书就不会那么吸引人了。正因三分鼎立的魏、蜀、吴都拥有众多人才,即众多的智者,如魏的曹操、司马懿、郭嘉、程昱、贾翊,蜀的刘备、诸葛亮、庞统、姜维、蒋琬、费祎,吴的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虽都是智者,但各有短长,这使彼此斗智比才各有输赢,才能引人入胜,使人每谈到其精绝处,不禁为之拍案赞叹。“攻心为上”,而攻心最高水平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不能说只是诸葛亮能用这绝妙战法,他的“七擒七纵孟获”是攻心的绝唱,能称为攻心绝唱的倒是吕蒙袭荆州擒关羽。诸葛亮平南方以“攻心为上”,虽取得了最佳效果,即使南人不复反,但是在双方反复的、激烈的较量和争战之后,死人不少,如火烧藤甲兵,这不能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吕蒙袭荆州,先是用种种计谋使关羽麻痹大意,集中主力围樊城而无后顾之忧,他不费一兵一卒用白衣袭荆州,入荆州时严军纪以及安抚和保护随关羽出征的将兵的家属,以瓦解其军心,当曾以善待士卒著称的关羽回军途中,因军心已散,不战而溃,关羽这个具有“万人敌”本领的猛将终于被擒,这确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对刘备、孙权,过去研究者也不将之列入智者之列,其实刘备是个攻心大师,他的掷阿斗、要投江、辞徐州、遣众将、托孤话,尽得攻心妙用,故都收到最佳效果。对其事业起了重要作用;孙权明于知人,善于选将用将,不穷自己出征而捷报频传,非明智的统帅不能如此。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曹操,张绣曾几乎置之于死地,杀其长子、侄儿和爱将,而他从全局利益出发,忘却“淯水之难”的深仇大恨,“矫情任算”收降张绣,并结为儿女亲家,非大智者不能为之。 
  《三国演义》的用人艺术,也是我国古代智慧的体现。它阐述三国兴亡的原因,无不归结于能否用得其人,这说明用人是何等重要!三国用人都各有所长,如刘备的”明于知人”,孔明的“德才兼备”,曹操的”唯才是举”,孙权的“疑之不用,用之不疑”。他们既有其用人不同的特点,也有其共同之点,即不论资排辈,破格用人;不论亲疏,赏罚分明,以及其各有巧妙的御人术,等等。 
  《三国演义》的智慧还体现在艺术的开拓和创造上,如用美的辩证法塑造典型人物,并能从发展、对比、矛盾中刻画人物性格;在结构上,将故事情节如此头绪纷坛、纵横交错,组成一个完整的美妙的整体。在这些方面,其同代的同类的中外文学作品是不能与之媲美的。还有它的造形、行情、写景的诗情画意,对以后文学创作也同样有较大启迪和影响。《三国演义》的上述的继往开来的艺术成果,显然是作者集众人的智慧所创造的。 
  具有多种借鉴作用 
  智慧与才智,智谋是同义词,是指对事物具有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前,人类长期是大自然的奴隶,有了这种能力,才逐渐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能改天换地。我国古代人早就认识到智慧的重大作用。《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刘邦在广武相持不下,项羽要求与刘邦斗力,一决雌雄,刘邦笑着说:”吾能斗智,不能斗力”。结果善于斗智的刘邦终于打败能“力拔山”、勇冠三军的项羽。西汉时出版的《淮南子·主术训》也说:“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可见,智慧是胜利或成功之本。 
  是智慧必能正确认识或正确反映客观的规律,所做的事会取得成功,相反,会遭到挫折或失败,就不能称为智慧。智慧有种种,有的能正确反映事物总的规律,有的能正确反映相类事物的共同规律,有的能正确反映一定事物的规律。因此,能相应地、实事求是地运用古代智慧,对我们的事业是会起有益的作用的。 
  《三国演义》的许多谋略,虽然是应用于战争,但都可应用于社会上的一切竞争或斗争,即包括政治、经济、外交以至国与国之间的各种纷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出于《孙子兵法》,但《三国演义》运用于描绘三国之间的争战是有所发展的。毛宗岗对于邓艾与姜维(一百一十回)斗争的胜败评点说:“知己,而不知彼亦足以知己,是不得谓之知已;知彼,而不知彼亦料我之知彼,则不得谓之知彼。”这段评点说明,《三国演义》不只是照搬孙子兵法,而是有所创建的。孙子的“知彼知己”仅是从一方面说,只有你“知己知彼”,而对方不知已不知彼,当然你是“百战不殆”的,如果对方也”知己知彼”,那你就不一定”百战不殆”了。如果知已,亦能料彼是否知已,知彼亦能知彼是否能料我知彼,这样才能采取万无一失的对策,始能“百战不殆”。《三国演义》还将“固本始能战”、“攻心为上”“避实击虚”、“声东击西”、“先发制人”、“随机应变”等智谋运用于三国争战,加以生动的描述,使这些古代兵法形象化、具体化,使人易于了解和借鉴。如果不懂得吸取这些智谋,是不可以言竞争或斗争的。 
  有些中外学者预言:“在21世纪,中国古典小说能引起世界注目的非《三国演义》莫属,尤其是它的应用研究。”这是否科学预言,抑或是夸大之词,这只能到21世纪才能分晓。但可以肯定的是,《三国演义》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氏族的智慧将在国际竞争中日益发扬光大。            
第一章 鉴古观今     
  “温古知新”,现今需要鉴古,因历史不能割断,历史往往会重演,虽然内容不同:我们如能正确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可少走弯路。三国智谋体现于社会科学所有领域,在各方面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对今天的政治、军事、经济、外文、法律、人事仍很有借鉴作用。            
一、政治:三国兴起的原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逐鹿中原,当时强的有:淮南袁术,兵粮足备,称霸一方,冀州袁绍,地广民众,人才济济,荆州刘表,据用武之国,威震九州,西蜀刘璋,有天府之国,国富地险。这时,曹操军力最弱,刘备寄人篱下,孙权还未登上政治舞台。可是,曹、刘、孙后未却成气候,分别创造了魏、蜀、吴,而袁术、袁绍、刘表、刘璋等人都先后被消灭了,这是什么原因? 
  策略正确 
  要图天下,制订正确的策略是关键的一着。在政治舞台上较量,必须有政治眼光,对政治形势有透切的了解,才能做正确的分析,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策略。否则,好像瞎人骑瞎马,乱碰乱撞,未有不翻跟头,或摔死的。 
  曹操和袁术、袁绍都想当皇帝,由于他们的政治眼光不同,策略各异,结果不一样。在群雄中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