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抬头一看,巩志站在城头喝道:“你不顺天时,自取灭亡。我和武陵百姓已经归降刘皇叔了。”混乱中金旋被流矢射中,落于马下,被士卒斩首。巩志开城迎接张飞入城,张飞一面安民,一面向刘备报捷。刘备接到张飞报告,命令巩志担任武陵太守,招回张飞,耐心等候赵云攻打长沙的消息。
长沙太守韩玄听说赵云领军来攻长沙,找来黄忠商量如何迎敌。黄忠说道:“主公不需担心,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老夫这口刀,这张弓,定叫敌人来一个死一个,来一千死一千。”韩玄大喜,命令黄忠带校尉杨龄率三千人马出战。
赵云带领白云铁卫,逼近长沙,讨敌叫阵。城门开出,一队人马杀出,列阵相迎。只见为首一员大将,金盔金甲,黄骠战马,手持一把金背大刀,斜挎一张铁胎长弓。面色红润,五缕长髯,看上去丝毫不见苍老。立于阵前,威风八面,气势逼人。
赵云心中赞叹果然是难得的猛将。于是问到:“来将可是黄忠黄汉升将军?”黄忠说道:“既然知道老夫的名号,居然还敢侵犯我们的疆界?”赵云说道:“黄将军所言差矣!长沙乃是大汉的土地,我兄长乃是大汉皇叔,到大汉的土地上,怎么是侵犯?”
黄忠说道:“废话少说,想要进长沙,先胜过老夫手中的大刀再说。”黄忠说完正要出马,校尉杨龄已经飞马而出。赵云副将陈到挺枪接下,战到十合陈到一枪将杨龄刺于马下。黄忠一见跃马扬刀直取陈到,陈到挥舞大枪,接架相还,战到二十合,陈到已经难以招架。
赵云看见陈到难以支撑,喝道:“叔致退下!我来战他!”飞马接下黄忠斩向陈到的一刀。陈到立即返回本阵。赵云、黄忠二人刀来枪去,大战一百回合难分胜负。赵云使出绝技幻影神枪,竟然占不到任何上风。
赵云心想这老将果然名不虚传,刀法实在精妙,五十几岁的人力气之大叫人难以相信。如果年轻十岁自己未必是他的对手。这时城上的韩玄见两人越战越勇,一时难分高下,生怕黄忠有失,又见天色已晚。赶紧鸣金收兵。黄忠收兵回城,赵云也后退十里安营扎寨。
赵云回到营帐,脑中还在思考如何制服老将黄忠。陈到建议道:“黄忠武功高强,荆州无人能敌,五将军明日何不以诈败之计斩他?”赵云赞成说道:“黄汉升乃大汉难得将才,我怎能害他性命?诈败之计可用,但是回马枪却不能下死手。我用枪篆击他,然后擒拿。”
次日一早,黄忠就出城叫战,赵云飞马杀出,两人再次交手,又是大战五十回合难分胜负,两军将士喝彩之声此起彼伏,鼓声擂的向雷鸣一般。赵云忽然拨马就走,黄忠紧追不舍,赵云回头窥见黄忠已经追到身后,忽然翻身将大枪倒提,刺出枪篆。这是黄忠的战马忽然马失前蹄,跪在地上。
赵云大枪已直抵黄忠咽喉,黄忠闭眼等死。忽然听到赵云说道:“你的战马有失,回去换马再来一战!”黄忠睁眼一看,眼前赵云的大枪是倒提着的,知道赵云心存不杀之念,暗暗感激。手提缰绳,提起战马,返回城中。
韩玄接住黄忠,黄忠说道:“此马长期不经战阵,竟然有此闪失。”韩玄说:“你的神箭百步穿杨,为何不用箭射他?”黄忠说:“接下来末将定用诈败之计引诱他,然后用箭射之。”韩玄令将自己的战马牵来,交给黄忠。黄忠谢过,翻身上马再次冲出城来。
来到阵前,与赵云又战三十回合,黄忠向着城门吊桥方向撤走,边走边想,赵云手下留情,我怎么能射他性命?但是怎么才能不违反将令那?长弓已经拿在手中。赵云心知黄忠诈败,又见他摘弓搭箭,自己也将铁背弓拿在手中。
赵云大喝一声:“听说老将军能够百步穿杨,你先看看赵某神射。”话音未落开弓抢先射出一箭。只见黄忠翻身射出连珠三箭。第一箭正与赵云射出一箭在空中相撞,两军阵中一片喝彩之声,赵云一楞,第二箭已经将自己头上红樱射飞,强劲的箭矢呼啸而过。第三箭跟着又到,赵云用长弓拨落,感觉已经没有任何力道。
赵云清楚黄忠手下已经留情,乃是在报答自己昨日不杀之恩。心想黄忠神射天下无人能抵!于是不再追赶,收兵回营。黄忠也带领将士返回城中,登上城楼,来见韩玄。韩玄看见黄忠回来,大喝一声:“给我绑了!”
第一部一统三国(共120回) 第057回 刘玄德拜请汉升 两兄弟攻略分歧
黄忠见左右亲兵将自己绑起,大声叫道:“我没有罪!”韩玄勃然大怒,高声喝道:“我在城上连看了两天,你还想骗我?昨天你不肯力战,必定怀有私心;今天先是你马失前蹄,赵子龙却不杀你,你们肯定有联系;后来你三箭射得虽然高明,但是上面一箭只射他的盔樱,下面一箭却根本没有力量,难道不是内外勾结?你以为我是个瞎子?现在不杀你,本太守早晚被你卖了!”
韩玄喝令刀斧手将黄忠推到城门下斩首。长沙将佐一起想要求情,韩玄喝道:“谁敢讲情,就是黄忠的同党!”刀斧手押着黄忠来到城下,举刀正要开刀问斩。忽然一员将领轮动大斧杀入,连劈三个刀斧手,上前扶起黄忠。
那人大声叫道:“黄汉升就是长沙的保障,现在杀了黄忠,就是在杀长沙百姓!韩玄残暴不仁,滥杀无辜,大家应该共同铲除他。愿意相随的跟我来!”原来正是在零陵归降的邢道荣,按照徐庶的安排,假做从刘备营中逃出,前来投奔韩玄。韩玄给了他个职务,在长沙军中安顿了下来,准备做赵云攻城的内应。
邢道荣见韩玄要杀黄忠,觉得机会已经到了。心想韩玄极其残暴,在长沙杀人无数,只要有人振臂一呼,肯定有人跟随。果然邢道荣喊完,数百人跟着他冲上城来。黄忠阻挡不住,邢道荣直冲上城楼,一斧将韩玄砍翻,提着韩玄的头颅,带着众人开城门迎接赵云入城。
赵云得报大喜,立即率领白云铁卫入城,安定百姓完毕。赵云派人请黄忠相见,黄忠托病不见。赵云亲自拜见,黄忠继续叫家人推说自己卧床不起,无法相见。赵云无奈,只好派人给刘备、徐庶送信,请他们前来说降黄忠,并确定长沙的太守。
刘备接到赵云的报告,高兴异常,立即带着徐庶,快马加鞭赶到长沙。赵云将刘备接入郡衙,详细报告了黄忠的情况。徐庶仔细听了二人阵前交手的情况,笑着对刘备说:“主公,我觉得黄汉升已经归心了,只是面子上有些下不来。如果主公能够亲自相请,黄忠必定归降。”
刘备说道:“听五弟所说,黄汉升果然是个难得的将才,本侯理当亲自相请!”于是带着徐庶、赵云来到黄府亲自拜见黄忠。黄忠听说齐侯求见,只好前来迎接。在刘备的百般恳求下,黄忠终于答应效命。
黄忠向刘备请求道:“韩玄虽然不仁,但是对在下也算有恩,还请齐侯允许末将安葬他的尸体。”刘备爽快的答应道:“汉升果然是忠义之人!你与韩玄主从一场,理应如此!”黄忠谢过刘备,将韩玄尸身收敛安葬。
刘备与众人商议长沙太守的人选,黄忠推荐道:“现有刘表的侄子刘磐,在攸县闲居。齐侯是否可以考虑请他来执掌长沙?”刘备同意,派黄忠将刘磐请来,担任长沙郡守一职。然后将荆南人马整编成一军,由黄忠任将军,邢道荣为副将,在桂阳建立桂阳大营,驻守荆州南部。
安排完各项事宜,刘备和徐庶、赵云告别黄忠等荆南官员,回到桂阳,为关羽迎娶了樊氏,率领众人返回襄阳。至此荆州全镜除南阳还在曹操手中,其余地域全部落入刘备手中。荆州本是富庶之地,实行新政以来,很快见到成效,一时间钱粮广盛,士子归心。
刘备回到襄阳,诸葛亮、太史慈等留守官员一起来见。诸葛亮说道:“齐侯南征期间,属下请出了水镜先生、庞德公先生和家岳黄承彦先生。他们终于答应主持荆州学馆,现在学馆已经开始招生。”
刘备说:“学馆的课程是否按照幽州学馆的课程设置的?”孔明说:“是的!只是我们缺乏教授许多课程的人才,也缺乏教材。”刘备说:“这个不要紧,我们可以向我大哥燕公请求援助,北方四州这样的人才很多。关于工商方面的人才也可以这样办。”
孔明说道:“齐侯说的是,现在燕公已经下令徐晃将军占领了上庸郡,通往长安的道路已经打通,我们可以派出人员向燕公请求支援。”刘备问道:“上次简宪和回长安后,一直没有见到长安的信息,我在给燕公的信中已经提出过请求,怎么一直没见答复。”
关羽说道:“上庸刚刚被徐将军占领,前期可能道路不通。所以一直没有见到大哥的回信。大哥占领上庸的目的应该就是打通荆州与雍州的联系通道吧!”刘备说道:“恩!那么宪和应该快有回信了。孔明你接着说。”
诸葛亮接着说道:“行政人才我们也十分缺乏,尤其是对新政熟悉的人才。我虽然已经为齐侯请出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但是他们对新政也不熟悉。这方面的人才也得请燕公给予支持。”刘备问道:“这几个贤才,孔明准备如何任用?”
孔明说:“我准备任命他们为襄阳、江夏、南郡三郡的郡守,不知齐侯意下如何?”刘备说:“政务方面的事情我已经交给于先生,一切事情先生做主即可,不必问我!我安排时间,在他们上任之前见见他们就可以了。庞统、庞士元最近可有消息?”
诸葛亮说:“我已经派人到处寻访,听说他现在在江东的豫章游历。”刘备紧张的说道:“他不会去投奔孙坚吧?这样的奇才可不要被孙坚得了去。”孔明说:“齐侯放心,士元应该不会。即便他去了,恐怕孙坚也不会重用他。”
刘备奇怪的问道:“这是为什么?”诸葛笑着说道:“我们这些年纪轻轻的学子,除了师长、学友和燕公这样的奇人能够知道我们的才干;齐侯这样善于发现、使用人才的人敢于让我们担负重任,其他诸侯未必敢于这样任用。曹操、孙坚虽然具备识人之能,但是对年轻人恐怕也不敢向你们这样大胆任用。而且士元相貌丑陋,性格高傲,就更不会有人愿意用他了。”
刘备说:“不管怎样,先生一定要尽快将士元请来!”孔明答应道:“属下知道了!”接着说:“关于武器方面,我和拙荆已经参照几位将军带来的连弩,制造出新型的连弩,很快就可批量制造,装备我们的军队。”张飞高兴叫道:“好啊!这样我们又可使用在幽州时的很多战法了。孔明先生,你的小媳妇能不能将铁臂弓也赶紧造出来呀?”孔明说:“正在研制,估计快了。”
过了不久,简雍带着大批在北方各学馆招募的学子,在徐晃、廖化亲自带领的部队保护下来到荆州。刘备喜出望外,亲自带领几个兄弟和孔明、徐庶等人,将大家迎入城内。刘备拉着初次见面的徐晃,喜爱异常,极尽亲热。
徐晃尊敬的说道:“公明投效燕公较晚,常常听燕公讲起你们五兄弟创业时的事迹,对齐侯和三位将军,在下仰慕已久,今日得见,实在是三生有幸!”关张赵等人也向徐晃互道了仰慕之情。
大家一起来到襄阳的州衙,简雍递上刘准的亲笔书信说道:“来时主公让转告诸位兄弟,他已经将三位将军的家眷接到长安。希望齐侯、三位将军和孔明、元直先生能够尽快回长安一次。一来三位将军多年未与家人团聚,能够尽快与家人团圆,几位少将军现在都已经长大成人,被主公和温侯教导的个个武功高强。二来主公十分想念几位兄弟,盼你们赶紧回去兄弟团聚。三来主公对孔明、元直二位先生仰慕已久,盼望能够与二位先生一叙。第四就是主公请各位回去共商安定天下的大计。军政会已经增补孔明、元直二位先生为常委,荆州的军政官员为委员。”
诸葛亮、徐庶好奇的问:“这个军政会是什么机构?”简雍和徐晃详细的讲解了军政会的职能和决策机制。二人叹道:“燕公真是奇人!能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权利的主公,当世大概只有燕公一人!”
关、张、赵三人高兴的笑道:“哈哈,我们终于可以和大哥团聚了!”刘备沉吟片刻说道:“宪和,大哥的心意我们都十分理解,我们兄弟也都盼望着早日与大哥团聚。但是荆州初定,而且荆州四面环敌,三位兄弟镇守任务十分艰巨,二位先生也是军政事务缠身。如果我们都离开了,一旦出现问题将十分危险。”
大家一起严肃起来,看着刘备。刘备接着说道:“我想是不是这样,三个兄弟的家眷请大哥送来荆州,他们就可以团聚了。另外可否请我大哥来荆州共商大计,这一点也请宪和问问我大哥。我想北方已经安定很久,不会有大的危机,请他们来荆州可能更合适一些。”
刘备又说道:“关于安定天下的大计,我有以下想法,也请宪和转告我大哥。我们现在已经和孙坚结盟,来自东面的威胁暂时没有了。北面有大哥牵制曹操,他也不能对我们产生太大的威胁。南面的交州士微,应该没有进攻的力量。我们下一步集中力量向西发展,尽快解决益州的刘璋。我大哥已经安定了北方六州,这南方四州就让我们兄弟几人替大哥解决吧!解决完南方四州,我们南北夹攻一举解决中原的曹操。”
众人第一次听刘备全面说出自己的战略思路,一时惊的目瞪口呆。刘备最后说道:“同时为了威慑益州,可否将徐晃将军的军团改名为益州军团,划归南方集团,由我统一指挥,这样以刘璋的懦弱,说不定他很快就会投降。这些意见请宪和休息几天再辛苦一趟,尽快赶回长安转告给我大哥。”
简雍说道:“主公还有一事,就是青州和幽州的海军一直没有合适的统帅。听说甘兴霸将军已经归降,可否将他调到海军去做都督?”刘备果断的一挥手说道:“这个肯定不行!荆州水军现在由兴霸统领着。我们和孙坚的较量早晚还是要发生的,在南方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根本无法和他们较量!这一点就是大哥自己来我也不会同意的!”
刘备说完,满面笑容的对徐晃说:“公明不要见怪,我和大哥从来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互相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徐晃仍然是严肃的回答说:“末将跟随主公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在北方大家都是这样,有什么看法,主公要求大家一定要说出来。不怕争论,不怕吵架,但是形成决议后一定严格按决议执行。”
刘备说:“对!对!对!对!确实如此,我们当时在北方时就是这样。我刚才只是自己的看法。大哥如果有不同看法,可以带人来荆州讨论吗!定下来之后,我们按决议执行。”说完吩咐大家到宴会厅,刘备设宴热情招待北方来的各位将领,刘备在席间对徐晃亲热有加,百般示好,徐晃却是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刘备笑呵呵的问徐晃:“公明不知是否愿意到南方来,与我们并肩平定南方,为大汉建功立业呀?”徐晃继续认真的回答:“我等都是燕公属下,只要是燕公决定的事情,末将一定全力以赴的去予以执行!如果燕公让在下来南方与诸位共同征战,在下当然愿意。”刘备满脸堆笑的说:“好!本侯盼望着与公明并肩战斗的那一天。”
刘备吩咐诸葛亮立即将简雍带来的学子安排在行政、工商、教育、军事的各个岗位。徐晃等人在荆州休息几日返回防地。简雍带着刘备的亲笔书信快马加鞭返回长安复命。
简雍、徐晃等人走了之后不久,朝廷派来了司马懿等人为天使,宣读加封刘备为楚王的圣旨。
第一部一统三国(共120回) 第058回 诸葛亮点醒元直 庞士元投效荆襄
刘备带着荆州文武将司马懿等天使迎入州衙,拜接朝廷圣旨。听天使宣完旨意,刘备笑着说道:“本侯于朝廷功低德薄,不敢接受王爵的封赏。本侯将向圣上上表固辞,还请天使向圣上说明!”
司马懿说道:“楚王实在是太谦逊了,此次我们来时天子就担心皇叔向燕公一样,不愿接受朝廷的王爵。特地派在下前来向皇叔说明,此次圣上决不接受皇叔的请辞,圣上要求皇叔立即就任,不得推辞!圣上希望楚王尽快恢复皇室在南方的威仪,但有不服楚王将令者,就是不尊王命,楚王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
刘备继续推辞道:“刘备才德实在不足以担此大任,还请天使向圣上回复刘备的心思。”司马懿见刘备还在推辞,向担任天使的宦官使了个眼色,天使又取出一张黄色的圣旨,尖声喝道:“刘备接圣上密旨!”刘备令众人退出,拜倒说道:“臣刘备接旨!”
密旨说道:“皇叔乃大汉的希望,乃是朕的希望。今朕发此密旨,就是怕皇叔不知朕的心意,推辞不受王爵封赏。现特旨皇叔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