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01-针灸甲乙经-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此阴阳之变也。夫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胜则 
身热,腠理闭,喘息粗,为之后闷(《素问》作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闷腹胀死,耐 
冬不耐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耐夏不耐冬。此 
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曰∶调此二者奈何?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也;不知 
用此,则早衰矣。清阳上天,浊阴归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 
,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暴风象雷,逆气象阳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 
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矣。故天之邪气 
,感则害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故善用针者,从阴 
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知 
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 
病所 
则无失矣。故曰病之始起,可刺而已,其盛也,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 
而 
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 
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 
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实宜掣之引之。阳从右,阴从左(《素问》作阳从左, 
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 
之多少逆顺,皆为厥。有余者,厥也。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 
上不下,头痛癫疾,求阳不得,求之于阴(《素问》作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 
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目。 
春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阴阳皆绝,期在孟春。冬三月之病,病合阳 
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于春(《素问》作始春)。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 
期在草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 水。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 
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卷六
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
属性:黄帝问曰∶淫邪泮衍奈何?岐伯对曰∶正邪从外袭内,未有定舍,反淫于脏,不得定处 
,与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凡气淫于腑,则梦有余于外,不足于 
内;气淫于脏,则梦有余于内,不足于外。曰∶有余不足有形乎?曰∶阴盛则梦涉大水而恐 
惧,阳盛则梦大火而燔 ,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 
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泣,恐惧飞扬。心气盛则梦喜笑及恐怖 
。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手足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而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 
之立已。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器及奇物。客于肝, 
则梦见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 
客 
街(一作冲衢)。客于胆,则梦见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 
,则梦行走不能前,及居深地 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跪。客于胞 ,则 
梦溲便利。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 

卷六
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第九
属性:黄帝问曰∶谷气有五味,其入脏分别奈何?岐伯对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皆入于胃 
,五脏六腑皆禀于胃,五味各走其所喜。故谷味酸,先走肝。《九卷》又曰∶酸入胃,其气 
涩(一作涩以收),不能出入。不出则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于膀胱之胞,膀胱之胞薄 
以软,得酸则缩绻,约而不能,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聚也,故酸入胃而走于 
筋。《素问》曰∶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其义相顺。又曰∶肝欲辛,多食酸,由肉胝 
而唇揭。谓木胜土也。(木辛与《九卷》义错。《素问》肝欲辛作欲酸。) 
苦先走心。《九卷》又曰∶苦入胃,五谷之气皆不能胜苦。苦入下脘。下脘者,三焦之 
路,皆闭而不通,故气变呕也。齿者,骨之所终也。故苦入胃而走骨,入而复出,必黧疏, 
是知其走骨也。水火相既,骨气通于心也。《素问》曰∶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其义相顺 
。又曰∶心欲酸,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谓火胜金也。(火酸与《九卷》义错) 
甘先走脾。《九卷》又曰∶甘入脾,其气弱少,不能上至上焦,而与谷俱留于胃中。甘 
者,令人柔润也。胃柔则缓,缓则虫动,虫动则令人心闷。其气通于皮,故曰甘走皮。皮者 
,肉之余。盖皮虽属肺,与肉连体,故甘润肌肉并皮也。《素问》曰∶甘走肉,肉病无多食 
甘。其义相顺。又曰∶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谓土胜水也。(与《九卷》不错。) 
辛先走肺。《九卷》又曰∶辛入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诸气而营诸阳者也。姜 
韭之气,熏至营卫,营卫不时受之,久留于心下,故洞(一作 )心。辛者,与气俱行, 
故辛入胃,则与汗俱出矣,(《千金》云∶辛入胃而走气,与气俱出,故气盛)。《素问》曰 
∶ 
(肺欲苦与《九卷》义错) 
咸先走肾。《九卷》又曰∶咸入胃,其气上走中焦,注于诸脉。脉者,血之所走也。血 
与咸相得则血 (一作凝,下同),血 则胃中竭,竭则咽路焦,故舌干而善渴。 
血脉者,中焦之路,故咸入而走血矣。肾合三焦,血脉虽属肝心,而为中焦之道,故咸入而走 
血也。《素问》曰∶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其义相顺。又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 
色,谓水胜火也。(虽俱言血脉,其义不同)。谷气营卫俱行,津液已行,营卫大通,乃糟粕以 
次传下。曰∶营卫俱行奈何?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 
出两焦,行于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出于肺,循于喉咙, 
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而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 
少矣。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曰∶五谷∶粳米甘,麻(《素问》作小豆)酸,大豆咸,小麦 
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肉甘,犬肉酸,豕肉咸,羊 
肉苦,鸡肉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色∶黄宜甘,青宜酸,黑宜咸, 
赤宜苦,白宜辛。脾病者,宜食粳米、牛肉、枣、葵,甘者入脾用之。心病者,宜食 
麦、羊肉、杏、薤,苦者,入心用之。肾病者,宜食大豆、豕肉、栗、藿。咸者,入肾用之。 
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辛者,入肺用之。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酸者 
,入肝用之。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 
肝,足厥阴、少阳主治。肝苦急,食甘以缓之。心,手少阴、太阳主治。心苦缓,急食 
咸以收 
,急 
。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此五味者,各有所利,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肺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 
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血者,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又曰∶徇蒙 
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两 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 
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素问》舌下血者),其变病,刺 中血者。 
又 
,过在手巨阳、少阴。) 
脾病者,身重善饥,肌肉痿,足不收,行善螈 ,脚下痛。虚则腹胀,肠鸣飧泄,食不 
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又曰∶腹满 胀,支满 胁,下厥上冒,过在 
足太阴、阳明。 
肝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挛,髀 足皆痛。虚则少气不 
能报息,耳聋,喉咙干。取其经手太阴、足太阳外厥阴内少阴血者,又曰∶咳嗽上气,病 
(《素问》作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肾病者,腹大胫肿痛,咳喘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肠小肠(《素问》作大 
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又曰∶头痛癫疾,下实上虚,过在足 
少阴、太阳,甚则入肾。 

卷六
五脏传病大论第十
属性:病在肝,俞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病在肝,愈于丙丁。丙 
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加(《素问》作不死,下同),持于壬癸,起于甲乙。禁当风。病 
在肝,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 
病在心,愈于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病在心,愈于戊己 
。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加,持于甲乙,起于丙丁。禁衣温食热。病在心,日中慧, 
夜半甚,平旦静。 
病在脾,愈于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病在脾,愈于庚辛。 
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加,持于丙丁,起于戊己。禁温衣湿地(《素问》云∶禁温衣 
饱食湿地濡衣)。病在脾,日 慧,平旦(《素问》作日出)甚,下晡静。 
病在肺,俞于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病在肺,愈于壬癸。 
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加,持于戊己,起于庚辛。禁寒衣、冷冻饮料食。病在肺,下晡慧 
,日中甚,夜半静。 
病在肾,愈于春。春不愈,甚至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病在肾,愈于甲乙 
。甲乙不愈,加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禁犯 HT ,无食热,无温 
衣(《素问》作犯 HT 、热食、温炙衣)病在肾,夜半慧,日乘四季甚,下晡静。 
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 
位而起。 
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鬲中。心移寒于肺 
,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其腹不坚,水气客于 
大肠,疾行肠鸣濯濯,如囊裹浆,治主肺者(《素问》作水之病也)。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肺移热于肾,传为 
柔。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 ,死不可治。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 
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小肠移热于大肠,为HT 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溲,名曰 
食,又 
暝目,故得之厥也。 
正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 
其所行,至不胜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 
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之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之于肝,气舍于脾 
,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脏 
之此,所以占死者之早暮也。 
黄帝问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按摩灸熨,刺 饮药,一 
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岐伯对曰∶诸人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曰∶此乃 
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可治之属。愿闻病之 
变化,淫传绝败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曰∶要乎哉问,道昭乎其如旦醒,窘乎其如夜瞑 
。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着于竹帛,不可传之于子孙 
也。曰∶何谓旦醒?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曰∶何谓夜暝?曰∶喑乎其无声, 
漠乎其无形。折毛发理,正气横倾。淫邪泮衍,血脉传留。大气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 
死,不可以致生。曰∶大气入脏奈何?曰∶病先发于心,心痛。一日之肺而咳。三日之肝肋 
支满。五日之脾闭塞不通,身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病先发于肺,喘咳 
。三日之肝胁支满。一日之脾而身体痛。五日之胃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病先发于肝,头痛目眩,肋支满。一日之脾而身体痛。五日之胃而腹胀。三日之肾,腰脊 
少腹 
一日之胃而胀。二日之肾,少腹腰脊痛, 酸。三日之膀胱,背膂筋痛,小便闭。十日 
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病先发于胃,胀满。五日之肾,少腹腰脊痛, 酸。三日 
之 
先发于肾,少腹腰脊痛, 酸。三日之膀胱,背膂筋痛,小便闭。三日而上之心 
(按《灵枢》、《素问》云三 
心胀 
闭。五日之肾,少腹胀,腰脊痛, 酸。一日之小肠而腹胀。二日之脾而身体痛。二 
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 

卷六
寿夭形诊病候耐痛不耐痛大论第十一
属性:黄帝问曰∶形有缓急,气有盛衰,骨有大小,肉有坚脆,皮有浓薄,其以立寿夭奈何? 
伯高对曰∶形与气相任则寿,不相任则夭。皮与肉相裹则寿,不相裹则夭。血气经络胜形则 
寿,不胜形则夭。曰∶何谓形缓急?曰∶形充而皮肤缓则寿,形充而皮肤急则夭。形充 
而脉坚大者顺也,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也,衰则危矣。形充而颧不起者肾小也,小则夭矣 
。形充而大,皮肉 坚而有分者肉坚,坚则寿矣。形充而大,皮肉无分理不坚者肉脆,脆 
则夭矣。此天之生命,所以立形定气而视寿夭者也。必明于此,以立形定气,而后可以临病 
人,决死生也。曰∶形气之相胜,以立寿夭奈何?曰∶平人而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 
形者死,形胜气者危也。凡五脏者中之府,中盛脏满,气胜伤恐者,声如从室中言,是中 
气之湿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此夺气也。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 
之乱也。仓禀不藏者,是门户不要也。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夫 
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 
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俯,筋 
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掉栗,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者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 
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人之骨强筋劲,肉缓皮肤浓者,耐痛。其于针石之痛, 
大热亦然。加以黑色而善(一本作美)骨者,耐火 。坚肉薄皮者,不耐针石之痛,于火 
亦然。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胃浓色黑,大骨肉肥者,皆胜毒;其瘦而 
薄者,皆不胜毒也。 

卷六
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
属性:黄帝问曰∶气之盛衰,可得闻乎?岐伯对曰∶人年十岁(一作十六),五脏始定,血气已 
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 
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平定,腠理始开,荣华剥落 
,鬓发颁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 
十岁,心气始衰,乃善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始枯,故四肢不举 
。八十岁,肺气衰,魂魄离散,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脏乃萎枯,经脉空虚。至百岁 
,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尽矣。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水至(《素问》作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一作任)脉衰少,天水竭,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耳。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水至而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 
堕齿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鬓发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水竭,精少,肾气 
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