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两年以后,也就是1951 年,77 岁高龄的库谢维茨基在美国逝世。

库谢维茨基是一个具有新思维的杰出艺术家,他一生始终至力于推广现
代音乐作品,早在1909 年他还在俄国时,就与他的夫人纳塔莉亚·库谢维茨
基一起创办了一家出版社,专门用来出版俄国现代作曲家的作品,当时的斯
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格列恰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等
作曲家的新作品,都由这家出版社首次出版过,就是在库谢维茨基到美国担
任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时,他也一刻不忘扶植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只
不过这时他已不仅仅是扶植俄国作曲家的新作,而是对美国及欧洲许多作曲
家的新作都大量加以扶植,他在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会时,总是有意
在节目单上加入这些新作品,甚至在听众极少的情况下也不改变这种作法,
在他看来,人们不应该仅习惯于听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对于现
代音乐作品,人们应该去熟悉它们,而在这个方面,作为一个向听众介绍音
乐的指挥家是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的。因此,在他从事指挥生涯的几十年中,
先后首演了包括俄国、美国和其它国家许多作曲家的新作品,这其中还有一
部分是作曲家题献给他的作品以及他委托作曲家而创作的作品,在这里我们
仅列举一小部分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如,斯克里亚宾的《普罗米修斯——
火之诗》(首演),斯特拉文斯基的《诗篇交响曲》(委托创作),威廉·舒
曼的《美国节日序曲》(首演),《第三交响曲》(题献、首演),罗伊·哈
里斯的《第三交响曲》(首演),阿伦·科普兰的《第三交响曲》(首演)
以及贝拉·巴托克的《管弦乐协奏曲》(委托创作、首演)等等。库谢维茨
基热心扶植新音乐,许多情节是很感人的,仅以他委托巴托克创作《管弦乐
协奏曲》为例,就可以看出他为人的坦荡胸怀和崇高精神,1943 年,身患白
血病的巴托克已到了极为虚弱的地步,而且他的经济状况也到了非常恶劣的
境地,这时,库谢维茨基代表他的基金会前往医院探望巴托克,他内心非常
希望帮助巴托克,但又十分了解巴托克的性格,他是绝不会无故接受别人的
物质援助的,于是库谢维茨基便想了个办法,他对巴托克说想委托他创作一
部管弦乐作品,用以纪念他已故的妻子纳塔莉亚·库谢维茨基,就这样,他
将一千美元的支票交给了巴托克,而且还怕巴托克拒绝,而称这件事是他的
基金理事会所决定的,巴托克接受了这笔援助之后,身体的治疗与恢复得到
了很大的改善,为了报答库谢维茨基的善意,巴托克倾付出全部精力写出了
著名的《管弦乐协奏曲》,这部作品在第二年由库谢维茨基指挥美国波土顿
交响乐团进行了首演,以后它便成了巴托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
了。

库谢维茨基是一位有着杰出才能和高超技艺的指挥大师,这从他执掌波
士顿交响乐团的帅印长达25 年之久的经历中便可以清楚的看出,他的指挥风
格比较趋于理性,有着宏大的气魄和强烈的生命力,其节奏明快萧洒,有着
强烈的现代气息,由于他推崇新作品,因此他所涉猎的作品范围非常广泛,
其中既包括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名作,又包括大量的20 世纪音乐作品,在
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期间,他使这个乐团在它的几个前任指挥所
遗留下来的法国风格的基础上,大大的加以了幅度方面的扩展,尤其是对于
俄罗斯风格作品的掌握上,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确在他的身上受益匪浅。

库谢维茨基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功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艺术贡献,那
就是他十分注重于对后代音乐家的培养和为他们创造条件,为此,他曾在
1940 年首创了伯克郡音乐中心,并于每年夏季在波士顿的探戈森林举行伯克


郡音乐节,这期间曾广泛邀请世界各地有才能的青年指挥家和演奏家等前往
演奏,为他们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他所作的这一切,都是对于
世界音乐艺术的发展极为有益的贡献,而且这一切也都成为波士顿交响乐团
以后近半个世纪经历中的主要艺术活动。

库谢维茨基是一位具有崇高的正义精神和真诚的艺术良心的艺术家,对
于善良美好的东西,他热烈的追求,极力赞扬和宣传,而对于卑鄙丑恶的东
西,他总是旗帜鲜明的厌恶和反对,例如当年著名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意
大利的波洛尼亚遭到法西斯分子的野蛮殴打后,全世界知名的正直艺术家都
起来联名谴责意大利法西斯分子,库谢维茨基则是他们中间态度最坚决的一
个,由于当时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正在邀请库谢维茨基前去指挥几场音乐
会,库谢维茨基便亲自致函给斯卡拉歌剧院,表示拒绝赴意指挥音乐会,他
在函中说到,“我从报纸上看到,贵国的一位艺术家受到了令人愤慨的人身
侮辱。我对这位艺术同行一直抱有着友好而敬佩的感情,因此我想说明,在
这种情况下我无法前去指挥。托斯卡尼尼先生不仅属于意大利,他也像所有
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属于全人类。什么时候贵国能够停止对这位伟人的侮辱,
我再考虑到你们那里去指挥。”库谢维茨基就是这样一位爱憎分明的艺术家。

库谢维茨基是20 世纪出现的一位音乐巨人,他在本世纪上半叶的卓越的
指挥活动,直到今天还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他为20 世纪音乐艺术的
发展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已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并以一种突出的地位而载入
史册,他生前为发展新音乐和培养新人所持的艺术观点和作风也已被后人继
承了下来,现在,世界上设立了库谢维茨基指挥比赛,对于获此殊荣的杰出
青年指挥家则颁以库谢维茨大奖。可以说,如今他已经成为不少现代青年指
挥家心中的偶象,他对现代音乐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也随着以上的一切而显
得更加深远和巨大。{ewc 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012_1。bmp}


深邃的魅力、热情的风格——蒙特

(Pierre Monteux,1875—1964)


在本世纪早期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指挥家当中,皮埃尔·蒙特的地位是
牢不可破的。这位修养深邃、温文而雅的法国及俄国音乐指挥权威,在20
世纪的现代指挥艺术中,是属于那种具有扭转乾坤般能力和举足轻重般影响
式的人物。蒙特的一生很不平凡,从他早年从事小提琴演奏生涯开始,一直
到1964 年他逝世时为止,在世界各国的音乐舞台上,总能看到他那矫健而忙
碌的身影。现在,当人们在翻开20 世纪世界指挥艺术史册时,便可看到蒙特
的名字早已当之无愧的和托斯卡尼尼、布鲁诺·瓦尔特、富尔特文格勒、库
谢维茨基等大师们并列在一起了。

皮埃尔·蒙特是一位法国指挥大师,他于1875 年出生在巴黎,早年曾在
巴黎音乐学院中学习小提琴,1896 年毕业以后,便开始在巴黎喜歌剧院和科
隆管弦乐团中担任小提琴演奏员,由此看来,蒙特早年是以小提琴家的身分
活跃在乐坛上的,他在小提琴演奏上的艺术造诣颇深,1896 年从巴黎音乐学
院毕业时,还荣获过该校小堤琴比赛的一等奖。

蒙特从事指挥事业是在他30 岁以后,首次登台指挥是在他所工作过的巴
黎喜歌剧院,其后他便逐渐放弃了小提琴演奏专业而专攻指挥艺术了,大概
是他在指挥方面的独特天才所致吧,他在涉猎到指挥艺术范围之后,名气和
影响一下便传开了,1912 年,蒙特有幸成为著名的佳季列夫芭蕾舞团的指
挥。佳季列夫芭蕾舞团是一个艺术水平颇高的、带有独特创新精神的艺术团
体,许多著名作曲家的舞剧作品都是为这个芭蕾舞团而创作的,如斯特拉文
斯基的《火鸟》、《春之祭》、《彼得鲁什卡》、拉威尔的《波莱罗》和《达
弗尼斯与克洛亚》等等。蒙特在这期间有机会接触了大量的舞剧作品,并且
指挥首演了许多后来成为经典作品的舞剧,例如德彪西的《游戏》、斯特拉
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春之祭》、拉威尔的《达弗尼斯与克洛亚》等
等,这使得他成为20 世纪早期著名的舞剧音乐指挥家。从1913 年开始,蒙
特担任了巴黎歌剧院的指挥,在此期间,他曾指挥上演了大量的歌剧作品,
并且首演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夜莺》等作品。到了1917 年,蒙特开始将他的
指挥事业向美国发展,这一年,他担任了美国著名的大都会歌剧院的常任指
挥,在这里,他同样向人们展现出了他善于指挥戏剧性音乐作品的才华。1919
年,蒙特迎来了他指挥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刻,这一年,他继大指挥家卡尔·穆
克之后担任了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他在担任这个历史悠久的大
乐团的常任指挥时,为这个乐团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上任
以前,波士顿交响乐团接受的是一系列德奥风格的指挥家的训练,比如亨谢
尔、盖利克、尼基什和穆克等人。而蒙特上任以后,既将他那种轻松、明快、
典雅的法国风格带给了乐团,在演出抽目上,也使这个乐团积累了大量的法
国、俄国及美国现代作品,这样,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内容上,蒙特都使波
士顿交响乐团大大的扩展了视野,同时也相映在整体水平上得到了飞速的提
高。

蒙特在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五年里,他的杰出指挥才能得到
了充分的体现,他为这个乐团所做出的巨大成绩和贡献,都已成为波士顿交
响乐团建团史上的重大业绩,波士顿交响乐团的成员以及波士顿市民们,都
对他抱有着很深的感情,以至于他在1924 年辞职时,人们都表示出了很大的


惋惜,由此便可以看出他的影响是多么巨大了。然而如果人们认为他的能力
与功绩就仅仅如此那就大错特错了,蒙特真正使人们无比钦佩的业绩则是在
1935 年他接任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之后,这时的蒙特已是一位60
岁的老指挥家,艺术上的成熟和经验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一直领
导这个乐团长达17 年,直到1952 年才卸任,在这段时间里,蒙特以其卓越
的能力和技巧,将这个乐团的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这个乐团成
为世界一流的著名交响乐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说,在1935 年至
1952 年蒙特领导旧金山交响乐团期间,使这个乐团赢来了该团建团史上的第
一个“黄金时期”。

蒙特除了在其指挥生涯的巅峰时期领导过两个美国著名的交响乐团外,
还曾在欧洲音乐舞台上有着出色的表现。比如,他曾在1929 年创建了巴黎交
响乐团,并一直兼任这个乐团的指挥直到1938 年。此外他还从1961 年到他
去世的1964 年,担任了四年著名的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蒙特是一位具有不同凡响能力的指挥大师,他以明快而直率为其指挥特
点。一般来说,站在指挥台上的蒙特是比较冷静的,他的指挥动作幅度相对
来讲不是很大,但他在处理音乐时却显得非常自然和带有流动性,他能够将
声音的力度和音色的变化控制得非常巧妙,更妙的是,这种效果无论是在快
速激烈的乐句中还是在温柔抒情的段落中,都能够得到十分充分的体现,然
而,蒙特处理的音乐绝不是仅仅拘于表面效果的音乐,他有一个特点,即能
够使他指挥的作品既有表面上的华丽和朝气蓬勃的效果,又能够保持音乐沉
稳而内含的深度。

蒙特是一位指挥曲目丰富的指挥家,他对法国作曲家的作品有着一种得
天独厚的、有见地的理解和演释,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弗朗克的《d
小调交响曲》,拉威尔的《达弗尼斯与克洛亚》等作品,都是他极为拿手的
曲目,此外,对于西贝柳斯、斯特拉文斯基、柴科夫斯基以及巴赫、勃拉姆
斯和埃尔加等人的作品,他的演释也都是很有名的。

蒙特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指挥大师,这一点是世人早已公认的,关于他那
神秘莫测的能力和技艺,有一个小例子很能说明问题,那是在他担任美国波
士顿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期间,有一年,美国的工会运动遍及全国,作为全
美最大的交响乐团之一的波士顿交响乐团,自然也难逃被波及的命运,当时
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是全美唯一的一个不属于音乐家工会的重要交响乐团,而
这个方针则是它的创史人希金逊所制定的,他始终坚持乐团的一些事物均由
常任指挥控制的信念,但这一年则不同了,乐团的许多成员在全国工会运动
的影响下,以罢工的形式向乐团的领导者提出抗议,并屡次求助于工会要求
提高工资,双方最后僵持的结果导致了乐团96 名演奏员中的30 多人辞职离
去,这一下使得这个闻名于世的大乐团元气大伤,甚至到了濒临倒闭的危机
程度,这时,作为常任指挥的蒙特,以他出色的果敢和精明,重新招雇乐队
队员而重建了乐团,并且以他特有的巧妙手法和出色的控制能力,使人们几
乎感觉不到乐团演奏质量的下降,从而挽救了这个已走到死亡边缘的乐团的
命运。现在,我们估且不谈他当时作为领导者时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但就
他在一种特殊危机的紧要关头,能够如此镇静和富有魅力,并且能够显示出
这样高超的技能,实在是堪称艺术大师的杰作的。

蒙特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指挥大师,他一生活了89 岁,属于“长寿指挥家”
中的一员,他从30 岁开始从事指挥事业之后,一直在这个艺术领域中不停的


工作和奋斗着,在艺术上,他始终没有退却过,直到他逝世的那一年,他还
在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可见他对艺术的追求是多么的执著了。现在,当人们
谈论起20 世纪早期的老一辈指挥大师时,皮埃尔·蒙特总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话题,一个艺术家如果做到被人们水难忘怀的话,那他就的确是一位不平凡
的伟人,今天,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皮埃尔·蒙特就是这样一位伟人。

{ewc 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016_1。bmp}



以献身音乐为最高目的的伟大艺术家——瓦尔特

(Bruno walter, 1876—1962)


英国著名指挥家阿德里安·布尔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布鲁诺·瓦尔
特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伟大的指挥家,他是一位极其真诚而质朴的大艺术
家,在人们的心目中,他的影响是十分富有魅力的,因为他一生所追求的最
高目的就是献身于音乐”。在20 世纪早期的指挥艺术当中,布鲁诺·瓦尔特
是最著名的五大指挥家之一,他为人的坦诚,技艺的精湛以及艺术趣味的高
尚,都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以上英国指挥家
布尔特对他所作出的既客观又热情的,且又十分恰如其分的评价。

布鲁诺·瓦尔特是活跃于本世纪早期的德国指挥家,他于1876 年出生在
柏林,早年曾在柏林的施特恩音乐学院中学习钢琴和指挥,最初,瓦尔特曾
希望自己成为大钢琴演奏家,但在一次听了当时的大指挥家汉斯·冯·彪罗
指挥的一场音乐会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与启发,终于决心成为指挥家。瓦
尔特最早开始正式指挥是在他18 岁时,后来,他有幸结识了奥地利著名作曲
家和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并从1894 年到1907 年一直跟随着马勒充当着
他的助手和副指挥。这期间他无论是从对音乐的理解上还是对指挥技艺的掌
握上,都深受马勒的影响和教益,难怪他以后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马勒作品
解释者,瓦尔特从1901 年担任维也纳宫庭歌剧院的副指挥时起,就可以说是
正式的步入其指挥艺术生涯当中了,到了1922 年,瓦尔特已是老资格的德国
慕尼黑国立歌剧院的常任指挥了,以后他又相继担任了柏林市立歌剧院、莱
比锡布商工会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以后,身为犹太血统
的布鲁诺·瓦尔特不得不离开德国,他来到了维也纳,担任了维也纳国立歌
剧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这时的瓦尔特,已经是一位享誉世界的
著名指挥家了,但是,随着奥地利被法西斯德国的占领,瓦尔特又不得不向
其它国家流亡。他先于1938 年移居到法国,然后在第二年到了美国,并很快
加入了美国籍。在美国,年过六旬的瓦尔特重新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
在此期间,他先后担任过NBC 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和大都会歌剧院的常
任指挥,并且还经常往来于美国与英国之间,指挥著名的伦敦爱乐乐团的交
响音乐会和科文特花园歌剧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