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坦肯定是其中最使人感兴趣的人物之一,这位集指挥家、作曲家和钢琴家
为一身的20 世纪的音乐巨人,是那样的受人喜爱、受人钦佩和受人崇敬。在
当今的世界乐坛上,“三位一体”的音乐大师是并不多见的,但伯恩斯坦却
是其中无可争议的佼佼者,他在这方面的惊人天才,恐怕是任何人都难以与
之比拟的。当然,作为指挥家的伯恩斯坦是更加被人们所熟悉的,他那炉火
纯青的指挥艺术,是20 世纪现代指挥艺术中的一道绚丽的光彩,几十年来,
它曾使无数痴情的人们激动得欣喜若狂。然而,这道耀眼的光彩却过早地收
敛了回去,1990 年10 月16 日,这位当代指挥艺术中最杰出的大师,在自己
位于纽约的家中病逝了。巨星陨落以后,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了,悲痛的人
们万分惋惜地怀念着这位为人类音乐艺术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而舆论界则
将他与卡拉扬的逝世一起称之为当今世界指挥界中一个时代的结束。单凭这
一点,读者便可以看出伯恩斯坦所具有的国际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了。

伦纳德·伯恩斯坦于1918 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他早年曾
就学于美国的哈佛大学,以后又转入了美国著名的寇蒂斯音乐学院,在校期
间,他曾跟随美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瓦尔特·辟斯顿学习作曲,并跟
随著名的美籍匈裔指挥大师菲里茨·赖纳学习指挥。 1940 年,伯恩斯坦来
到了著名指挥大师库谢维茨基在波士顿坦格伍德举办的音乐培训学校中,投
在了这位了不起的大指挥家的门下学习,两年后,即1942 年,伯恩斯坦便在
波士顿交响乐团开办的伯克郡音乐中心中担任了库谢维茨基的助手,这期间
他曾深得这位大师的赏识。从此以后,伯恩斯坦便以指挥家的身分慢慢地崭
露头角了。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伯恩斯坦被当时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
挥的大指挥家罗津斯基发现,并经他推荐而担当了这个著名乐团的助理指
挥,这个机会可以说是伯恩斯坦指挥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起点。 1943 年,年
仅25 岁的伯恩斯坦在一个重要的音乐会上,代替了因生病而不能上场指挥的
布鲁诺·瓦尔特出场指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从此,伯恩斯坦一举成名,
成为当时美国最有前途的青年指挥家。 1945 年至1948 年,伯恩斯坦在纽
约市立交响乐团中担任了三年的常任指挥,这期间他曾大胆地指挥乐队演奏
了一批新曲目。 1951 年他开始在坦格伍德音乐学校中担任指挥教授,此后
又在1951 年1956 年间,担任了布兰代斯大学的音乐教授。 1958 年,伯恩
斯坦从大指挥家米特罗普洛斯的手中接过了纽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的指挥
棒,从此,他便在以后的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始终领导着这个历史悠久且又
技艺高超的乐团而直到自己退休为止。

伯恩斯坦在自己极其壮观的指挥生涯中,还曾担任过世界许多著名交响
乐团和歌剧院的客席指挥,其中包括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爱乐乐团、以色
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斯卡拉歌剧院、大都会歌剧院
和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等等。然而他在指挥及训练乐队方面的贡献,还是要数
他对于纽约爱乐乐团这个美国老牌名乐团所做的贡献,在他就任的近三十年
里,纽约爱乐乐团在他的天才领导下,曾经赢得了极为突出的世界声誉,因
此,人们都说伯恩斯坦是继托斯卡尼尼之后,为纽约爱乐乐团开辟“第二黄
金时期”的关键人物。


伯恩斯坦是一位兴趣极为广泛、精力极其充沛的指挥大师,他一生在指
挥艺术方面涉猎得非常广泛,无论是交响乐、歌剧,还是清唱剧和室内乐,
他都毫无挑剔地大量指挥。他的歌剧指挥生涯开始得很早,早在1946 年他
28 岁时,就在坦格伍德指挥了布里顿的歌剧《彼得·格里姆斯》,这次指挥
演出还是布里顿这部具有代表

性的著名作品在美国的首演。此外他还于1952 年在布兰代斯指挥了自己
的作品《塔里希岛的困厄》,1953 年,他又与声乐大师卡拉斯合作,在斯卡
拉歌剧院上演了凯鲁比尼的歌剧《美狄亚》和贝里尼的歌剧《梦游女》。以
后,他又作为精湛的歌剧演释大师而频繁地活跃在包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在内的世界各大歌剧院的指挥台上,指挥了数不清的古典
及现代主义歌剧,其实,伯恩斯坦从很小的时候便酷爱歌剧艺术,据说他还
在儿童时代时,就对那具有无限表现力和吸引力的歌剧艺术着了迷,他经常
随家人去观看歌剧演出,并在每次演出后都能将他所喜爱的著名唱段的音乐
牢牢记熟,回家后就自己合着钢琴一遍遍地演唱,这还不够,为了达到他尽
兴的目的,他还要将年幼的妹妹拉进来充当一个角色来与他对唱,为此,他
曾毫不厌烦地一句句地教妹妹演唱和伴演角色,而他则眉飞色舞地享受着自
己的精心创造,也别说,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之后,他俩竟然能将歌剧《卡门》
中的大段二重唱表演了下来。后来,伯恩斯坦仍不满足于这样的现状,便叫
来了许多与他相好的小伙伴加入到这个阵容中,他将他们组织起来,按照自
己头脑中的想象来导演他们排练歌剧中的场面,这件有趣的轶事已经完全说
明了伯恩斯坦在歌剧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惊人而又绝妙的天才。

一般来说,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除了具有艺术上的超人天才和令人望尘
莫及的巨大能力及影响力以外,还应该具有正直善良的人品和虚怀若谷的胸
怀,在这方面,伯恩斯坦可谓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楷模。从大的方面来说,
他是一位极其爱好和平的、富有正义感的艺术家,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
战后出现的冷战时期,他在这方面都表现出了支持人类和平事业的坚定立
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曾积极地加入到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中,为支
援盟军的募捐而不知疲倦的举行了多次义演,而当战争结束以后,他又为加
速人们的互相理解和团结繁忙地奔走着,他到处用自己的艺术去感化和教育
着人们,他为呼吁削减核武器而举行盛大的音乐会,并在音乐会上指挥了马
勒的《复活交响曲》,而当东西方冷战结束后,他又为庆祝开放柏林墙、两
德实现统一面进行的举世瞩目的音乐会欣喜若狂,并抱病指挥了由世界几个
著名交响乐团联合演出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次盛大而又意义深远的
活动,使得晚年的伯恩斯坦再一次获得了世人的无限尊敬,同时也使他在辉
煌的指挥生涯的后期,又一次获得了一项耀眼的殊荣。

伯恩斯坦不仅具有着伟大而正直的人生观念,同时也有着善良温和的性
格和富有修养的风度。在生活中,他既活泼随和又富有幽默感,除去对艺术
极其认真的坚定信念以外,他还是一个极为平常、朴素和平易近人的人。他
在指挥乐队排练时,从来不像托斯卡尼尼和卡拉扬那样的威严和凛然不可侵
犯,而总是在一种轻松、自然、幽默和民主的气氛中与大家一起工作。据说
伯恩斯坦在排练时,排练厅的大门总是敞开的,凡是对音乐感兴趣的人都可
以进入大厅去观看他的排练。他的大弟子小泽征尔在谈到他的恩师这方面的
情况时说到:“伯恩斯坦在排练时,甚至连街上卖东西的老太太都可以进去
看一看,有时这些老太太们还在排练的休息时向他说上几句慰劳的话,向他


表示关心和敬意,而每到这时,伯恩斯坦也总是向他们善良地微笑一下。”

伯恩斯坦是一位十分追求新意的指挥家,他在指挥时从来不过分地恪守
传统,而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身上鲜明的个性。
一般来说,伯恩斯坦的指挥风格被认为是纯朴直率和极富现代气息的,其实
他的指挥风格远远不止以上的两点概括。他在指挥时不但有着深刻的音乐理
解力,而且还有着热烈饱满的激情,他能将内在的丰富感情和多彩的艺术想
象力十分恰当地表现在乐曲的演释上。从技术上来看,他似乎有着一种强大
的魔力,能将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旋律、歌唱性以及沸腾般的绚丽音
响效果,都极其有效和恰当地得到表现和控制。这些突出的特点,使得他指
挥演奏出来的音乐具有着十分新鲜的活力和变化丰富的色彩与内容。

伯恩斯坦的指挥动作非常豪放舒展,在世界众多的优秀指挥大师中间,
他指挥时的动作幅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有人曾形容他的指挥有着如同舞
蹈般的“舞姿”效果,然而他的指挥却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极强的音乐韵律感,
有时使人们仅仅从他的动作上,就已经感受到了音乐中的动人美感。但是,
如果由此便将伯恩斯坦看作是一位外在型指挥家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伯
恩斯坦的演释始终有着内在而深刻的理解力,这正像有的评论家所指出的那
样:“伯恩斯坦的指挥既有着外表华丽绚烂的效果,又有着内心沉稳和敏锐
的个性。”

伯恩斯坦不但是20 世纪中的伟大指挥家,而且也是现代著名的美国作曲
家,他作为作曲家的名声和影响其实毫不逊于他作为指挥家的名声和影响。
早在他青年时代跟随美国近代作曲大师辟斯顿学习时期,就已经是一个非常
富有才华的作曲家了。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伯恩斯坦总是边当指挥家,边当
作曲家,从繁忙的指挥活动中抽出时间,创作出了大量有价值的音乐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耶利米交响曲》、舞剧《自由的幻想》、音乐剧《老实人》、
《西城的故事》及交响曲《焦虑的年代》等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他的具有经
典性的代表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伯恩斯坦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指挥家和优秀
的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位了不起的钢琴家,他在演出中经常三者兼顾,边弹
钢琴边指挥乐队演奏自己的作品,具有这种能力的天才人物,应该说在一个
世纪中也只能够出现极少的几位,而伯恩斯坦便是其中的一个。

伯恩斯坦是一位音乐兴趣极为广泛的艺术家,他无论是在指挥一部作品
时,还是在创作一部作品时,都始终注意将新的、具有特殊风格和内容的因
素融汇贯通进去,起到了一种兼收并蓄的作用和使艺术得到新的升华的境
界。作为指挥大师,他所指挥的作品是十分广泛的,有一句话叫做“上古下
今,无所不晓”,这句话用在这里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人们不妨查阅一
下他所指挥的作品的目录,便会发现上自巴洛克时期的古典主义作品,下至
20 世纪中后期的当代作品,没有不在他所指挥的范围之内的,但如果要将这
些作品再做一番细致的筛选的话,便会看到他对于后期浪漫主义作品和现代
主义的作品的演释,有着更强的说服力。一般认为,伯恩斯坦对于马勒、科
普兰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作品的演释是最具有权威性的,而对于贝多芬、
舒曼、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以及格什温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的
作品,他的演释则非常富有个性,充满着奇妙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变化。他指
挥录制的这些作曲家的作品的唱片,如马勒的《第五交响曲》、斯特拉文斯
基的《春之祭》、科普兰的《阿巴拉契亚之春》、以及舒曼的第一、二交响
曲、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和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


人在巴黎》等等,都是世界唱片宝库中的金榜之作,其受欢迎的程度决不亚
于卡拉扬指挥灌录的唱片。

伯恩斯坦是20 世纪中最受人们尊敬和崇拜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天才、他
的技艺、他的风格和他的为人,无不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
的伯恩斯坦曾辞去纽约爱乐乐团指挥的职务而去从事他的作曲事业。但纽约
爱乐乐团却鉴于他的崇高威望和与他的恋恋不舍之情,于1969 年将他封为
“终身桂冠指挥家”,而伯恩斯坦也的确十分珍惜他所得来的荣誉,在他生
命的最后一段时期中,他经常从百忙的创作工作中抽出时间来继续从事指挥
活动,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看到他手拿指挥棒指挥乐队时的雄姿。就在
他的生命结束的前一年,他还不顾自己的繁忙和劳累,满带着怀恋和思绪的
心情指挥了为纪念卡拉扬逝世而举行的音乐会,没想到事隔一年之后,他这
位20 世纪的音乐巨人,也紧随着卡拉扬撒手而去了。他的逝世,曾给人们带
来了无限的悲痛和巨大的遗憾,人们再也不能在现场亲耳聆听他指挥的音乐
和观看他指挥时的英姿了,所幸的是,现代的激光唱片和激光视盘,已将他
那丰厚的艺术遗产全部收录了进去,它们将使这笔艺术遗产一代代地传下
去,而后代的人们则能够通过这些现代技术的途径,欣赏到伯恩斯坦的全部
艺术精华,这样的结局,恐怕才能使人们在失去伯恩斯坦时所留下的巨大遗

憾,得到一些安慰和补偿之情。{ewc 
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182_1。bmp} 


表现斯拉夫精神与气质的卓越大师——纽曼

(Vaclav Neumann,1920—。。 )


在欧洲地理上,捷克和斯洛伐克是斯拉夫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
它们的音乐艺术在世界上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捷克,它的音乐
艺术曾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起到过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早在18 世纪初,曼
海姆乐派中活跃的作曲家卡·斯塔术兹和里希特等人,就为欧洲交响乐的诞
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到了19 世纪,卓越的捷克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斯美塔
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苏克和诺瓦克等人,又以他们特有的天才,为世
界音乐宝库中增添了一笔满载斯拉夫民族精神与气质的优秀作品,因此可以
说,捷克这个国家是一个对世界音乐艺术有着特殊贡献的国家,它的历代作
曲大师都是最富民族特色和天才能力的突出人物。然而这个国家的音乐表演
艺术家也同样在世界上拥有着显著的地位,19 世纪著名的小提琴家塞夫契克
和扬·库贝利克,曾对世界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起到过带有阶段性标志的重大
作用,而作为指挥艺术来说,这个国家也可以说是一个指挥大师层出不穷的
地方,从早期的塔里希、斯美塔契克、安切尔到稍后的拉·库贝利克、斯洛
瓦克和纽曼等人,无不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这些知名的大指挥家中,
纽曼是一位有着特殊影响的人物,在捷克指挥艺术中,他既是一个很好的继
承者,又是一个很好的发扬传播者,因此用承上启下这个词来形容他是十分
恰当的。纽曼在当今世界上是一位著名的斯拉夫风格作品的指挥专家,尤其
是对于捷克作曲家的作品,他的演释应该说是极具权威性的,因此说,纽曼
是一位表现斯拉夫精神与气质的卓越指挥大师。

瓦茨拉夫·纽曼于1920 年出生于捷克的首都布拉格。他早年曾在布拉格
音乐学院中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和指挥,在校期间,他曾跟随捷克著名的老
指挥家塔里希学习。此后,纽曼又来到法国,进入了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中
学习。1944 年,他同时以优异的成绩从米茨卡的小提琴班和杰杰切克与多列
日尔的指挥班上毕业,并于同年进入了著名的捷克爱乐乐团中担任中提琴演
奏员,大约在40 年代的中后期,纽曼一直是以中提琴演奏家的身分活跃在乐
坛上的,当时他还曾经在著名的斯美塔那四重奏团中演奏过中提琴。

纽曼作为指挥家首次登台指挥是在1947 年,当时他指挥了著名的捷克爱
乐乐团举行了公开音乐会,这次演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而纽曼也从此正式
跨入了职业指挥家的行列中。由于纽曼在这方面具有着令人吃惊的能力,因
此他很快就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普遍关注,在这方面,无论是听众、乐队队员
还是评论家,都对他表示出十分的钦佩和信服,因此他在其指挥生涯开始后
的第二年,(即1948 年)就正式担任了捷克爱乐乐团这个具有光荣历史和优
秀传统的乐团的代理常任指挥,这一年,他才仅仅28 岁。1950 年,纽曼离
开了捷克爱乐乐团,开始了其独立而广泛的指挥活动,在这段时间里,他先
后担任了捷克广播乐团、布尔诺交响乐团、布拉格市立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
此外他还曾来到德国,担任了柏林喜歌剧院的指挥。1962 年,纽曼在布拉格
亲手创立了布拉格室内乐团,并且亲自担任了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在经过
十几年风风雨雨的磨练以后,纽曼在指挥技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在经
验上逐步走向成熟,在演奏曲目上也得到了大量的积累,这时的纽曼,已经
真正成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