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来与伟大的斯托科夫斯基一起共进早餐、午餐和晚餐’。原来,精明的
老板拿他作了广告。虽然这个故事仅是一个传说,但它却说明了斯托科夫斯
基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着多么高的地位。

斯托科夫斯基是20 世纪指挥艺术中的一代巨星。 1977 年,他以九十
五岁的高龄离开了人世,然而在他去世以后,人们却对他的指挥艺术更加感
兴趣了,他所灌录的唱片现在已成为收藏家们手中的珍品,他的很多艺术主
张也得到了人们的理解和肯定,大家通过时间的推移更加全面的了解了他。
现在,人们可以肯定地说,斯托科大斯基是一位天才的指挥大师,他的精湛

的指挥艺术一定会永存下去。{ewc 
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037_1。bmp} 


舞剧音乐之神——安寒尔梅

(Ernest Ansermet, 1883—1969)


在20 世纪的指挥艺术中,以舞剧音乐为其擅长的指挥家是并不多见的,
也许皮埃尔·蒙特是其中的佼佼者,或者费斯特拉利,多拉蒂和皮埃尔内也
是这方面的能手,但是他们之间谁也无法与安赛尔梅在这方面相比,当人们
在看到誉满世界的佳季列夫芭蕾舞团那丰富的节目单上面注明的由安赛尔梅
指挥首演的大量杰出的舞剧作品时,便会对“舞剧音乐之神”的头衔为什么
会戴在安赛尔梅的头上面深深的理解了。

安赛尔梅于1883 年出生在瑞士莱蒙湖畔的沃韦。他的祖父和母亲都是音
乐家,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强烈的音乐熏陶,然而有趣的是,他在幼年时似
乎更从身为数学家的交亲那里继承了才华,并且成为当时很出色的一个“数
学小神童”。1906 年至1910 年,安赛尔梅在瑞士著名的洛桑大学里学习数
学,同时他还跟随迪涅雷兹、巴伯拉姆和瑞士著名的作曲家欧内斯特·布洛
克等人学习音乐,后来他又在德国的慕尼黑和柏林先后跟从指挥大师穆特和
尼基什学习指挥。1912 年,安赛尔梅在蒙特勒的库萨尔首次登台指挥了一场
音乐会,在指挥完这场音乐会之后,他似乎猛然感觉到了他身上所潜在的音
乐才华,顿时,一个终生献身音乐事业的念头占据了他的头脑,从那时起,
“职业指挥家安赛尔梅“的形象便树立起来了。1915 年,安赛尔梅担任佳季
列夫芭蕾舞团的指挥,开始了那后来使他名扬于世的舞剧指挥生涯。 1918 
年,安赛尔梅在自己的家乡——罗曼德地区创建了后来闻名四海的罗曼德交
响乐团,并亲自担任了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除此之外,他还在年富力强时,
多次在欧美各地的乐团中担任客席指挥,其影响力迅速遍及到了全世界,很
快,他便成了20 世纪早期最具有个性的著名指挥大师了。

安赛尔梅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舞剧音乐之神”并非仅仅因为他担任了多
年佳季列夫芭蕾舞团的常任指挥和指挥了大量的舞剧音乐作品,虽然这是一
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他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天生的舞剧音乐感觉
和素质,在这方面,他有着对舞蹈音乐节奏的恰到好处的控制能力,对音乐
的旋律、色彩和角色个性在音乐方面的体现上,他也有着非常独特的天才能
力和丰富老到的经验。有人曾经评说过:“安赛尔梅即使在指挥很不舞蹈化
的舞剧音乐时,也能够凭借他的特殊灵感而赋予音乐以鲜明的舞蹈性。“看
来,这才是为什么他被誉为“舞剧音乐之神”的关键。安赛尔梅是一个以精
确、细腻、热情和色彩丰富为其特点的指挥大师,他在指挥乐曲时,十分注
意对节奏、音色、力度等方面的控制,有人形容他的指挥总是有着精密严谨
的逻辑和万花筒般的色彩,而他的精密严谨,恐怕还要归功于他那天才的数
学头脑,至于万花筒般的色彩,大概与他自身的性格以及法国文化对他的影
响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安赛尔梅成为20 世纪舞剧音乐的指挥权威,佳季列夫
芭蕾舞团无疑起到了一种重要的阶梯作用,正是这个具有高深艺术眼光的艺
术团体相中了安赛尔梅在这方面的杰出才华,才给了他如此绝妙的锻练和施
展的机会,而本世纪初期一些伟大的作曲家的舞剧作品,也成了安赛尔梅在
艺术上成名的绝好食粮。他在担任佳季列夫芭蕾舞团常任指挥期间,曾先后
指挥首演了许多以后成为芭蕾名作的作品,如:斯特拉文期基的《士兵的故
事》、《普尔契涅拉》、《婚礼》以及德·法亚的《三角帽》等作品。

安赛尔梅的确是一位伟大的舞剧音乐指挥家,然而要把他看作是仅仅如


此而已的人物那就很不全面了,实际上,作为交响乐和歌剧指挥家,安赛尔
梅也同样是一位超级大师,说到这方面,例子也是很多的,比如他曾在1946
年指挥格林德伯恩歌剧院首演了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歌剧《卢克莱修受厚
记》。此外他指挥的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对三个桔子的爱情》、《古典交
响曲》等作品,都是举世公认的著名演释。然而这些对他来说还都显得次要,
最为精采的还要数他指挥演奏的中型管弦乐曲,这其中又尤以法国和俄国作
曲家的作品最拿手,在这里仅列出下列部分作品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拉威
尔的《波莱罗舞曲》、《圆舞曲》、《为死去的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德
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杜卡的《魔法师的徒弟》,德·法亚的《火祭
舞》、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的草原上》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
等等。当人们看到这如此众多的名作均是这位大指挥家演释的得意曲目时,
大概内心已经由然而生出了深深的感叹和敬意了吧,更何况这些作品还是这
位指挥大师手中的一小部分的擅长之作呢,因此,崇拜他的人们便把“管弦
乐魔法师”这另外一个响亮的头衔带在了他的头上。

安赛尔梅作为一个大指挥家,他的另一大贡献就是亲自创建和造就了世
界上的一个大交响乐团,这个乐团成立于1918 年,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瑞士罗
曼德交响乐团。这个乐团被称作罗曼德交响乐团,其间还有着一些原委。由
于瑞士全国分为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分别讲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这里
面,讲法语的地区被称为“罗曼德”地区,而安赛尔梅也正是出生在这个地
区的,因此,安赛尔梅在这里成立这个交响乐团时,便把它称为“罗曼德交
响乐团”。罗曼德交响乐团可以说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安赛尔梅的悉
心培养和扶植,这位大师曾经一直领导这个乐团到逝世时为止。在他那精心
细致的调教和训练下,乐团逐渐形成了整齐化一的特点和鲜明多彩的风格。
其实,这个乐团在刚成立时不过才40 人左右,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室内乐性质
的管弦乐团,但在安赛尔梅长期的不懈努力下,乐团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
以至后来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一百多人的大型交响乐团,安赛尔梅为这个乐团
的生存和发展呕心呖血,他曾担任这个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长达四十九年之
久,这完全可以算作是一项难以攻破的记录了。

安赛尔梅是一位温和可亲的艺术家,他不但在指挥音乐时热情洋溢,而
在生活中的为人上,也常常表现出宽厚和亲切的态度。就拿他对待其亲手创
立的罗曼德交响乐团来说吧,据说这个乐团的成员们都跟他有着深厚的感
情,因为他对他们每个人都像父亲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地关心爱护他们,有
的乐队队员病了,他就亲自去照顾,而有的乐手的妻子生了小孩,他又像一
个慈祥的祖父那样的跑来跑去,帮助人家料理生活上的事情,正因为如此,
他才赢得了乐队成员们的普遍尊敬。然而他的好心往往也会出现反面的结
果,由于他对这个乐团的成员太宠爱,太和蔼了,又没有及时注意对接班人
的培养,以至在他于1969 年突然去世时,这个由他苦心经营了半个世纪的著
名乐团经不住这样沉痛的打击,又不适应其他指挥的风格和态度,一下子就
跌到了低谷当中,据统计说,在他去世后的短短时间里,就有大约百分之三
十的人辞了职,还有的人不由自主的堕落了下去,变成了酒鬼和赌棍。虽然
后来这个乐团在指挥家克列茨基、萨瓦利什和施坦因等人的努力下,水平曾
有过一段回升,但却怎样也没有安赛尔梅在世时的风采了。这件事情后来成
为世界音乐界,特别是指挥界中,被人们引起重视的深刻教训。

安赛尔梅作为一个大指挥家,曾经指挥灌录过许多优秀的唱片,其中拉


威尔的《波莱罗舞曲》、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德里布的《西尔薇亚》、
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等,都是十分名贵的唱片。他是一个善于表现抒
情气息和管弦乐色彩的指挥家,而对于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偏于理性化的作
曲家的作品,他是并不十分擅长的。

安赛尔梅是20 世纪中很具个性化的指挥大师,他在自己几十年的辉煌指
挥生涯中,赢得了大量的追随者和崇拜者。1969 年,他在他家乡附近的名城
日内瓦逝世,享年86 岁。{ewc 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041_1。bmp}


德国浪漫主义指挥艺术的杰出代表——克列姆佩勒

(Otto Klemperer, 1885—1973)


在20 世纪早期的指挥艺术中,德奥风格的优秀指挥家占了很大的比重,
且不说主要活跃于上个世纪的伟大先驱者汉斯·冯·彪罗、古斯塔夫·马勒
以及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巨大影响,单就本世纪初出现的杰出人物就有布
鲁诺·瓦尔特、奥托·克列姆佩勒、汉斯·克纳佩茨布什、威廉·富尔特文
格勒、埃里希·克莱伯、卡尔·伯姆和尤金·约胡姆等人。这些光芒四射的
指挥巨星们,虽然各自都带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然而巨大的共性使他们
的艺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德奥浪漫主义指挥艺术流派,在这个强大的共性体
系中,克列姆佩勒应该被看作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奥托·克列姆佩勒于1885 年出生在德国的布雷斯劳,16 岁时进入了法
兰克福的霍赫音乐学院中学习,后来又进入柏林的施泰伦音乐学院中学习钢
琴和作曲,在校期间,他曾师从于著名教授普菲茨纳。 1906 年,克列姆佩
勒在布拉格首次登台指挥,后被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马勒看中,第二年,经
过马勒的鼎力推荐,他正式担任了布拉格德意志歌剧院的常任指挥。 1910 
年至1913 年,他又在汉堡歌剧院中担任了三年指挥,此后又先后在不来梅、
斯特拉斯堡、科隆和威斯巴登等许多城市的歌剧院中担任指挥,随着他的艺
术活动的逐渐扩展,他作为一名有才华的青年指挥家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
了,尤其是作为一个歌剧指挥家,他的名字就更加响亮了。 1926 年,克列
姆佩勒担任了柏林克罗路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这期间他除指挥上演传统剧
目以外,还热衷于指挥上演亨德米特和斯特拉文斯基等现代作曲家创作的新
歌剧。 1931 年,他又担任了柏林国家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在这几年的时间
里,他先后指挥以上两个歌剧院在柏林初演了亨德米特的歌剧《卡地亚克》,
雅那切克的歌剧《死屋》和勋伯格的歌剧《期待》等作品。希特勒法西斯上
台以后,克列姆佩勒作为一名犹太血统的指挥家而遭到迫害,1933 年,他被
强令解除了一切职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得走上了逃亡的道路。他先
到了瑞士,后来又来到了美国,并于1933 年担任了美国洛山矶交响乐团的常
任指挥,他在这个乐团一直任期到1939 年,以其杰出的才华和高超的能力,
将这个乐团训练成为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此外,他还在1937 年参与改组了
当时不景气的匹兹堡交响乐团,为这个乐团后来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非常
重要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克列姆佩勒又回到了阔别以久的欧洲,
他先于1947 年担任了匈牙利布达佩斯国立剧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然后
又在1951 年担任了英国爱乐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后来这个乐团改建为新爱
乐管弦乐团之后,他又亲自担任了该团的团长和常任指挥,并一直任职到了
1970 年。从这以后,85 岁高龄的克列姆佩勒移居到了以色列并加入了以色列
国籍。1973 年,克列姆佩勒以88 岁的高龄在瑞士的苏黎士逝世。

克列姆佩勒作为一名指挥大师,他的业绩的确是壮观而辉煌的,这一点
单从他那繁星般的艺术履历中就已经使人们深刻地体验到了,更不要说他在
艺术上还有着那样巨大的贡献呢。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他横跨欧美大陆,
其足迹遍及在世界各地,所到之处都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清晰的印象。在20
世纪的老一辈指挥大师中间,他是属于那种精力充沛、饱经风霜式的人物。
他总是不断地奔波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歌剧院和交响乐团中,指挥了难以数计
的歌剧演出和交响音乐会,直到他逝世的前三年,即85 岁时,他还坚持站在


指挥台上,1939 年,他曾身患重病,并由此引发了局部偏瘫,但他却以惊人
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在经过简短的治疗恢复后既重新登上了指挥台,这种坚
韧的作风和顽强的精神,的确是值得人们无比钦佩的。

克列姆佩勒是一位著名的德奥风格的指挥大师,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提到
了。由于他的指挥有着庄重深刻的特点和高雅理性的风格,因此他常被人们
看作是德奥传统指挥艺术的正统继承者。他在指挥时的最大特点是善于挖掘
作品的深刻内含,使听众通过他对乐曲的演释,最大限度地品味到作品中的
深邃的精神内容,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他指挥的贝多芬、勃拉姆斯、
布鲁克纳及马勒等人的作品。克列姆佩勒的指挥风格是严谨、细致和稳健,
在演出中,他喜欢采用一种适中的缓慢速度,这样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温和
宽厚的气质和极其富有修养的理智,然而他的演释并非过分的冷峻,在作品
的激情之处和戏剧性的呈示上,他亦能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强大气势和辉煌效
果。在众多不同风格的德奥体系的指挥家中,他是一个偏重于德国沉稳浓重
风格的指挥家,与同时代的布鲁诺·瓦尔特和富尔特文格勒相比较,他不像
前者那样温雅和抒情,也不像后者那样具有充满浪漫气质的主观即兴性,他
的特点是严谨地继承古典主义的风格,朴实而深刻地从作品的内含着手,从
而集中地体现出作品中蕴藏着的潜在内容。

克列姆佩勒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老指挥家,他的指挥艺术对于后代青年
指挥家来说,是一种颇具吸引力和楷模作用的艺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指
挥大师之一克劳迪奥·阿巴多,就非常赞赏和崇敬克列姆佩勒的指挥艺术,
年轻时他在欧洲留学时,就经常寻觅着克列姆佩勒的行踪,到处去观摩他的
排练和演出,从中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克列姆佩勒是一个以德奥作曲家的作品为主要指挥曲目的指挥家,在这
方面,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乐,他都有着独特的、轻车熟路般的驾驭能力。
在歌剧方面,他曾是莫扎特、贝多芬和瓦格纳作品的主要演释者之一,像莫
扎特的《魔笛》、贝多芬的《菲德里奥》和瓦格纳的《罗恩格林》等作品,
都是他最为拿手的作品,他在担任欧洲许多歌剧院的常任指挥时,都将这些
作品列入到他所擅长的指挥剧目中,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亨德米特和以勋伯格
为首的“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作曲家的作品。晚年时,他还在著名的英国皇
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隆重指挥了一系列的德奥歌剧作品。因此他完全可
以被称为德奥歌剧的指挥专家。在交响乐方面,克列姆佩勒的演释也是很有
特点的,在这个领域中,无论是德奥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还是浪漫主义时
期的作品,他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精确的解释者,他对贝多芬的一系列交响
曲,尤其是《第六交响曲》(田园)的独到诠释,在指挥艺术史上是很出名
的,此外他对于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理查·施特劳斯以及马勒
等人的大量交响乐作品,都有着十分合乎逻辑的理解和精湛的演释。

克列姆佩勒不但是20 世纪早期功名卓著的老指挥大师,而且还是一位优
秀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在20 世纪的指挥艺术史上,指挥家又同时是器乐
演奏家的例子是很多的,而克列姆佩勒则是其中的较为突出者之一。作为作
曲家,他同样有着很值得骄傲的成就,虽然他一辈子都在从事繁忙的指挥工
作,但仍然在有限的时间里,创作出了两部交响曲,一部《C 大调弥撒曲》
和许多的歌曲。此外作为马勒过去的助手和其音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