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十二、第52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 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一部改编而成的。
  1949 年8 月初,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华中军政副长官兼第1 兵团司令陈明仁,接受《国内和平协定》,于8 月4 日率领绥署司令部、兵团部和3 个军共7 万人宣布起义。长沙宣告和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和起义部队达成协议并经中共中央批准,起义部队在湖南省浏阳县改编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 兵团。国民党军第197 、第232 、第307 师依次改编为第1 、第2 、第3 师,并组成第1 兵团下辖的第1 军。11 月,根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10 月2 日命令及第四野战军10月20 日命令,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 兵团第1 军改编为第21 兵团下辖的第52 军。第21 兵团副司令员王劲修兼任军长,杨树根任政治委员,吴林焕、张诚文任副军长,周志飞任参谋长,钟明彪任政治部主任。第1 师改编为第214 师,曾京任师长,蓝庭辉任政治委员;第2 师改编为第215 师,张景白任师长,江腾蛟任政治委员;第3 师改编为第216 师,余九成任师长,曹波升任政治委员。全军共1。5 万余人。1950 年10 月,第216 师撤销,其人员补人第214 、第215 师。1951 年9 月2 日,第52 军军部撤销,所属第214 、第215 师归第21 兵团直辖。 
 
五十三、第53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是以解放战争时期在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保安部队为基础改编而成的。
  1949年8月初,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和华中军政副长官兼第1兵团司令陈明仁率部起义后,在湖南省浏阳县改编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国民党军第63师、湘东纵队、长沙绥靖公署警备大队等部改编为第2军,湖南省保安第1、第2、第3旅改编为第3军。11月,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奉命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以第3军为主,将第2、第3军合并,改编为第21兵团下辖的第53军。彭杰如任军长,王振乾任政治委员,王振祥任副军长,杨文模任参谋长,张太生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17师,姜和瀛任师长,段良辉任政治委员;第218师,何元恺任师长,萧德明任师政治委员;第219师,周笃恭任师长,王恨任政治委员。第53军组建后,隶属第四野战军第21兵团建制。 1950年10月整编,第218师撤销。1951年9月,第53军军部撤销,所辖第217、第219师改归第21兵团直辖。 
 
五十四、第54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军,于1952年10月在广东惠阳奉命组建。所属部队系原第45军军部、直属队、第134师(欠400团)、第135师和原第44军第130师、第134师第391团等部。
  1952年10月,第四野战军奉命整编,将第45军军部、直属队、第134、第135师和第44军第130、第131师第391团合编组成第54军,丁盛任军长,谢明任政治委员,吴瑞山任副军长。原第44军第130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0师,蒋润观任师长,姚国民任政治委员;原第45军第134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4师,张晓冰任师长、蓝文兆任政治委员;原第135师改编为第54军第135师,任思忠任师长,韦统泰、陈德志任副师长。该军组成后,即奉中央军委命令,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入朝作战。经过两个月的抗美援朝动员教育和出征准备,于1953年1月21 日,由广东惠阳北上,2月上旬,第130师进驻朝鲜铁山半岛,担负抗敌登陆作战任务;军部和第134、第135师进驻辽东半岛,担负守卫海防和作战训练任务。5月2日,军部率第134、第135师入朝,5月中旬各部先后进至平壤附近地区,接替第39军防务,担负西海岸抗敌登陆及平壤地区反空降作战任务。6月下旬,奉命由西海岸开赴金城前线,配属第20兵团参加夏季反击战役。7月13日,战役开始,除第134师集结于洗浦里,为兵团预备队外,第130师配属第68军向梨实洞、北亭岭之敌发起攻击,第135师配属第67军由庆坡山向梨船洞、金城川之敌发起攻击。当日第130师即攻占424。4高地及866阵地;第135师攻占了梨船洞、芦洞里等地。尔后,各部即转入防御作战。在阵地防御作战中,第404团第1营第3连2排长麻俊坤在自己3次负伤、双腿被打断的情况下,仍忍着剧痛趴在阵地上指挥,连续打退敌10余次进攻,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战后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第3营第7连3排长王占山在坚守阵地战斗中,指挥机智灵活,连续打退敌40余次攻击,出色地完成了坚守阵地、阻击敌人的任务,战后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 称号。朝鲜停战以后,该军即在西起桥田里,东至北汉江地段担负三八线前哨阵地的守卫任务。为防止美军和南朝鲜伪军撕毁停战协定重新挑起战争,部队投入了紧张的战备施工。经几个月的艰苦奋战,构筑了大量的坑道、火力点、掩蔽部、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及各种掩体、火炮与坦克阵地、防空洞等,还新修了若干公里的军事公路,使阵地更加巩固,为长期坚守、粉碎敌人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同时,修建了大量的简易营房,改善了部队的生活条件,为战备训练奠定了基础。同年11月,该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编改装,增加了9个营,部队得到了较大的扩充,战斗力增强了。整编后,仍由丁盛任军长,谢明任政治委员,吴瑞山任副军长。第130师,蒋润观任师长,姚国民任政治委员;第134师,蓝文兆代师长兼政治委员。1954年4月中旬,奉志愿军总部命令,将金城地区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部队移防至元山北玉坪里、文川、龙潭里、高原、永兴地区,担负守卫东海岸的任务。
  1955年3月,又将东海岸防务移交朝鲜人民军,调防上端洞、宣川、古邑、定州、下端地区,守备西海岸。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军涌现出“国际一等功巨连”等先进集体和麻俊坤等许多英模人物。 1958年5月和7月,该军奉命分批回国。 
 
五十五、第55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的前身是第48军军部及第144师和第49军第145师、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等部。
  第144师的前身系1947年10月由冀察热辽军区乌丹军分区直属部队和热辽军分区一部合编组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3师。1948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成立时,独立第3师改编为第33师,归第11纵队建制,纵队副司令周仁杰兼任师长,陈文彪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隆化、平泉、昌黎、北戴河、绥中、锦西等战斗。1948年10月,参加冀东及北宁线作战。同年1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第144师,副军长周仁杰兼任师长,钟文法任政治委员。1949年4月,随军南下,参加渡江、赣南追击等战役,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湖北及赣西南广大地区。9月,该师兼宁都军分区,张书祥兼任司令员,李庭序、钟文法分别兼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担任宁都、雩都、兴国、石城、广昌、会昌、寻邬、瑞金等地的剿匪任务。
  第145师的前身系抗战胜利后,在阿城成立的哈东保安司令部,何延川任司令员,下辖3个大队。1945年11月,温玉成率新四军200余名军政干部到达哈东后,以哈东保安司令部为基础组成哈东军分区,温玉成任司令员,董浩然任政治委员,并将原辖之3个大队改编为第1、第2、第3团。担任哈东地区的警戒和松江地区的剿匪任务。1946年11月,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奉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以哈东军分区机关一部及第1、3团与哈北军分区之第4团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2师,温玉成任师长,张池明任政治委员,该师组成后,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和东北夏、秋、冬季攻势。 1948年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成立时,独立第2师改编为第34师,归第12纵队建制。10月,参加解放东北最后一战。11月28日,第1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第34师改编为第145师,温玉成任师长,谭友林任政治委员。同年12月,参加了天津战役。1949年4月,随军南下,先后参加了渡江、衡宝、广西等战役。 1950年1月,兼管平乐军分区,执行剿匪任务。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前身均系1949年11月长沙起义之国民党军。11月28日,将起义军中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2军第215师,张景白任师长,江腾蛟任政治委员,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3军第219师,周笃恭任师长,王恨任政治委员。改编后,经过一年的教育和整训,使部队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1951年1月,进入广西,参加栓林、柳州、南宁地区的剿匪作战。
  1952年3月15日,中南军区奉中央军委命令,将原第21兵团兵团部改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荆江分洪工程司令部,并将原辖之第214、第217师改为荆江分洪工程部队。另以第48军军邹及所属第144师,第49军所辖第145师和第21兵团第215、第219师,组成新的第21兵团。第48军军部改组为第21兵团兵团部,第48军番号撤销。陈明仁任司令员,王振乾任政治委员,欧致富任第一副司令员,钟文法任第二副司令员,高起任参谋长。原第48军第144师仍为第144师;原第21兵团第215师仍为第215师;原第49军第145师与第219师合编为第219师,第145师番号撤销。5月初,遵照中南军区的指示,在全军普遍开展了文化教育,该兵团和各师均组织了专门的文化速成学校,调集大批干部离职学习。同时,在各级机关中成立了文化补习学校,用以提高在职干部的文化水平,部队以营为单位,按照战士的文化程度编成若干级的教学班进行学习,经半年多的文化教育,在全兵团基本上消灭了文盲,提高了部队的文化素质。10 月8 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21 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陈明仁任军长,王振乾任政治委员,欧致富、魏镇任副军长,高体乾任参谋长,钟文法任政治部主任,张鸣夫任后勤部部长。下辖第144 师,张永森任师长;第215 师,张景白任师长,江腾蛟任政治委员;第219 师,程启文任师长,高先贵任政治委员。
  1953 年2 月,第55 军奉中南军区命令,由广西桂林地区移防至广东湛江地区,担任守卫雷州半岛的任务。 
 
五十六、第58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是由冀南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起来的。
  1938年4月,冀南军区成立,由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兼。辖第1至第5军分区。12月,东进纵队和冀南军区分开。1940年6月,冀南军区进行整编,辖新编第7、第8、第9旅和第1至第5军分区(后增第6、第7军分区), 1942年新编第7、第8、第4、第9旅,机关先后并入第6、第3、第4军分区,所属团归各军分区领导。 1943年10月,冀南军区直属八路军总部。1944年5月,冀南军区并入晋冀鲁豫军区,仍保留番号。 1945年6月,成立冀南指挥部。 10月,又恢复冀南军区,辖第7至第11军分区和独立第4、第5旅等部队,属晋冀鲁豫军区建制。
  1947年8月,为适应战略进攻的需要,晋冀鲁豫军区以冀南军区独立第4、第5旅和3个独立团等部队,于9月1日在河南安阳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由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兼任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委员,孔庆德任副司令员,赵紫阳任副政治委员,靖任秋任参谋长,张力之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28、第29、第30旅,共1刀万余人。为加强中原作战力量, 10月14日,该纵队南下作战,于11月底进入大别山区,与野战军主力会合。为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区的围攻,扩展根据地,配合陈粟大军在外线作战,第10纵队于12月6日从河南信阳以南地区越过平汉铁路,向桐柏地区开进,创建根据地。13 日,第10纵队于湖北应山以北浆溪店改编为桐柏军区。军区领导人除徐子荣任第一政治委员(未到职)外,其余由第10纵队领导人兼任。下辖第28旅和由第29旅、第30旅组成的第1、第2、第3军分区。14日,各部队向指定地区展开,相继解放了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等城,迅速打开了开辟桐柏根据地的局面。
  1948年1月中旬,桐柏军区发起邓县战役,歼灭11个保安团约7000人,给宛(南阳简称)西封建地主武装以致命打击。5至6月,桐柏军区改属中原军区建制。先后配合中原野战军主力进行宛西、宛东战役,并再次攻克邓县,使桐柏根据地日趋巩固。7月参加襄樊战役,并以一部进入谷城、南漳、保康地区,开辟汉(水)南根据地,成立第4军分区。此后,桐柏军区部队转至外线作战,先后配合江汉军区部队进行应城战役、平汉铁路破击战和樊城战役。继又再次解放老河口、襄阳、驻马店等城镇。至此,桐柏解放区与豫西、陕南、江汉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9年2月中旬,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桐柏军区集中所属3个旅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孔庆德任军长,方正平任政治委员,杨秀昆任副军长,张力之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西三任参谋长。第28旅改编为第172师,杨树根任师长,李福尧任政治委员;第29旅改编为第173师,李定的任师长,吴罡任政治委员;第30旅改编为第174师,何济林任师长,贺亦然任政治委员。该军成立后,随即执行剿灭残匪,清理地方反动武装等任务,并配合江汉军区部队发起花(园)西战役。3月上旬,河南军区成立,桐柏军区撤销。5月,第172师调归湖北军区,另2个师拨归河南军区建制,由军部率领在豫西地区剿匪。9月,军部机关与河南军区机关合并,军的番号撤销。 
 
五十七、第60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0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8纵队。该纵队是由太行军区和太岳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
  1945年10月7日,大行军区所属部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谢富治任政治委员,辖第10、第11、第13、第22旅。1947年8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22旅和大岳军区第23旅以及太岳直属机关和第19、第20、第21军分区3个基干团合编,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下辖第22、第23、第24旅,王新亭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祖谅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周仲英为副政治委员,桂绍彬为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诞生后,立即投入了全国解放战争大反攻的作战。 1947年10月,首战山西运城,以劣势装备,同装备较精良,且有坚固设防城市的阎锡山部队作战。先以37大的时间扫清运城外围,继于12月28 日解放运城。 19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改为华北野战军第8纵队,隶属华北军区第1兵团,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该纵队第23旅,在临汾战役中,英勇奋战,首先登城,被华北军区第1兵团授予“光荣的临汾旅”称号。
  194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8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军,隶属华北军区第18兵团。王新亭任军长兼政治委员,张祖谅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周仲英任副政治委员,桂绍彬任政治部主任,冯丕成任后勤部部长。第22旅改称第178师,胡正平任师长,刘聚奎任政治委员;第23旅改称第179师,黄定基任师长,萧新春任政治委员;第24旅改称第180师,邓仕俊任师长,王观潮任政治委员。4月25日,该军随兵团改隶第一野战军建制,向西北、西南进军,先后参加了扶眉、秦岭及解放成都等重大战役。 12月30 日成都和平解放,该军随兵团进驻成都,军部兼成都警备司令部,担任城防任务。1950年3月,第60军兼川西军区,第178师兼绵阳军分区;第179师兼茂县军分区;第180师兼眉山军分区;随后进行围剿川西土匪武装的作战。采取秘密潜入、内外夹击、奔袭、奇袭、猛打穷追及包围合击等战术手段,在11个月内作战57次,肃清了川西匪患,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使该地区社会秩序大为稳定。同年底,第60军奉令北调,准备参加抗美援朝作战。12月初所属部队分由遂宁、成都、灌县地区北上。
  1951年3月,第60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行列,入朝作战。军长韦杰,政治委员袁子钦。4月,该军在朝鲜伊川一带集结。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战役的第一阶段完成了割裂美军第25师、土耳其旅、美军第3师之间的联系,西插釜谷里、东豆川里,断敌退路,协同兵团主力歼灭敌人的任务第二阶段向东线南朝鲜军进攻时,取得一部战果,但第180师在退洞里、纳实里、贺德山等地区受敌包围,遭受挫折。6月8日,奉命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