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主张环境决定人的本性。周遭的人与事,例如老板、配偶、子女,或者经济状况、国家政策,都可能是影响因素。这种理论是根据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以狗为实验,所得出的“刺激—回应”理论。也就是我们对某一刺激的回应,受制约作用所左右。这些理论是否正确,是否能自圆其说,有待商榷。    
      选择的自由    
      要回答上述疑问,请先看弗兰克尔(Victor Frankl)的感人事迹。    
      他是一位受过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心理学派洗礼的决定论者。这个学派认为一个人的本性在幼年时期即已定型,而且会左右一生,日后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弗兰克尔由于身为犹太裔心理学家,二次大战期间被关进纳粹(Nazi)死亡营,遭遇极其悲惨。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惟一的亲人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则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忽然之间意识到一种全新的感受。日后他将此感受命名为“人类终极的自由”(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当时他只知晓这种自由是纳粹军人永远无法剥夺的。在客观环境上,他完全受制于人,但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超脱于肉体束缚之外。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的刺激对自身的影响程度。换句话说,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他发现自己还有选择如何回应的自由与能力。他在脑海中设想各式各样的状况。譬如说,获释后将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折磨学得的宝贵教训,传授给学生。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锻练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这种超越也感召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意义,寻回自尊。    
      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难得的自我意识天赋,发掘人性最可贵的一面,那就是人有“选择的自由”(freedom to choose)。这种自由来自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除自我意识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imagination),能超出现实之外;有“良知”(conscience),能明辨是非善恶;更有“独立意志”(independent will),能够不受外力影响,自行其是。    
      其他动物智慧再高,也不具有上述的禀赋。以计算机来作比喻,动物的程序是由本能与训练设定,而且已经定型,无法更改。人类却可自创程序,完全不受本能与训练所约束。    
      因此,动物的能力有限,人类却永无止境。但是生而为人,如果也像动物一样,只听命于本能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发展自然极其有限。    
      决定论所依据的观念主要来自对动物的研究,虽然在学理上有其价值,但人类历史以及自我意识都证实,这类的人性地图根本不确实。    
      “积极主动”的定义    
      弗兰克尔在狱中发现的人性典则,正是追求圆满人生的首要准则——“积极主动”(be proactivity)。    
      这个英文字如今经常出现在管理方面的著作里,但大部分字典都查不到。它的涵义不仅止于采取主动,还代表人必须为自己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而非外在环境;理智可以战胜感情;人有能力也有责任创造有利的外在环境。    
      责任感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能够积极主动的人深谙其理,因此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或他人。他们待人接物是根据自身原则或价值观做有意识的抉择,而非全凭对外界环境的感觉来行事。    
      积极主动是人类的天性,如若不然,那就表示一个人在有意无意间选择消极被动(reactive)。消极被动的人易被自然环境所左右,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里,兴高采烈;在阴霾晦暗的日子,就无精打采。积极主动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天气的变化不会发生太大的作用,自身的原则、价值观才是关键。如果认定工作品质第一,即使天气再坏,依然不改敬业精神。    
      消极被动的人,同样也受制于社会“天气”的阴晴圆缺。如果受到礼遇,就愉快积极,反之则退缩逃避。心情好坏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别人不成熟的人格反而是控制他们的利器。    
      理智重于情感的人,则经过审慎思考,选定自己的原则、价值观,作为行为的原动力。他们与感情用事、陷溺于环境而无法自拔的人截然不同。    
      不过,这并不表示积极主动的人对外来的刺激无动于衷。他们对外界的物质、精神与社会刺激仍会有所回应,只是如何回应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美国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Eleanor Roosevelt)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以印度民族主义者和精神领袖圣雄甘地(Gandhi)的话来说就是:“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因此,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这个观念一时的确令人难以接受,对习于怨天尤人者尤其如此。但只有真心接纳“昨日之我选择了今日之我”的观念,否则“选择的自由”便成空谈。    
      有一回我在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演讲,主题正是“积极主动”。讲到一半时,听众里一位女士突然站起来大声喧哗,引起不少人侧目。她自觉不好意思,才勉强坐回座位。可是依旧按捺不住,又向周围的人大发议论,神情看来相当愉快。    
      我不禁想听听她的高见。等不及讲到一个段落,就暂时打住,改请她上台来,与大家分享心得。她终于有了一吐为快的机会:    
      你们绝对想象不到我的心路历程!我是一个护士,我负责看护过一个可能是世上最挑剔、最难侍候的病人。他从来没有一句感激的话,反而处处找碴,处处作对,使我每天都过得很痛苦,然后又不由自主地把痛苦发泄在家人身上。其他护士也有同感,我们简直就希望他早点死。    
      而你居然站在台上大谈积极主动,说什么未得我同意,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难道我的痛苦都是自找的?!这观念委实令人难以接受。    
      可是我仍然不断地玩味这番话,一直探索到内心最深处。我自问:我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回应吗?    
      终于我发现自己的确有这个能耐,在硬生生吞下这苦涩的良药,并承认痛苦是自己选择的之后,我体认到人可以选择不要痛苦。    
      那一刻我站了起来,只觉得自己像个重生的犯人,想向全世界宣言:“我自由了!我摆脱了牢笼!不再受制于别人给我的待遇。”    
    


第二部分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倒独立第三章 习惯一:积极主动(二)(1) 

    由此可见,不幸的遭遇固然会使人身心受伤,但是基本人格可以不受影响。愈是艰难痛苦的经验,反而愈能砥砺志节,坚强意志,提升面对未来考验的勇气,甚至于感召他人。    
      前面提到的弗兰克尔就是一个好例子。这类在逆境中坚忍不拔的事例不胜枚举;或许是罹患重病,或许是严重残障,却因精神力量而受人钦佩,给人启示。这种超越痛苦、超越环境、发挥人性光辉的经历,的确发人深省。    
         
      我与桑德拉就拥有过这么一位朋友卡罗,她是我们结婚时的伴娘,与桑德拉相交25年以上,交情匪浅。可惜卡罗得了癌症,不久于人世。即使如此,她依然异常坚强,尽量不吃止痛药,以便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心智与情绪。为了替子女未来的每个成长阶段留下一些感言,尽管十分虚弱,她还是设法对着录音机,或直接向桑德拉口述她的一生。桑德拉每每为这份勇气与苦心感动不已。    
      卡罗的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及爱心,使许多人都受到感召与启发。我永远忘不了,她过世前一天,我在她眼中所发现的人性光辉。    
      多年来,我常在许多场合做小规模的调查,看看有多少人曾自临终者身上体会到类似的经验,通常有这类经验的约占1/4。若再追问,这段历程是否令人永难忘怀,以致会暂时产生“有所作为的人都应该这样”的感慨,这1/4的人在这个时候都有同感。    
      弗兰克尔曾指出人生共有三种重要的价值,一是经验价值(the experiential value);来自遭遇;二是创造价值(the creative value);出自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the attitudinal value);也就是面临困境,如罹患绝症时的反应;这三种价值中,境界最高的是态度价值。依我多年的经验证明,这种说法的确有道理。    
      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的改变,使人以全新的观点去看人与事,进而审视自己与生命的意义;并由此获得难能可贵的见地,令人感动不已。    
      采取主动    
      人性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不仅能消极选择反应,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    
      采取主动并不表示要强求、惹人厌或具侵略性,只是不逃避为自己开创前途的责任。    
      我经常劝导有意更上一层楼的人,加倍积极进取,不妨做爱好和能力的测验,研究适合从事的行业。甚至设法打听试图加入的机构正面临何种难题,然后以有效的表达方式,向对方证明自己能够协助他们解决问题。这叫做“顾问式销售”(solution selling);是事业成功的主要诀窍之一。    
      通常前来咨询的人都不否认,这么做的确大有助于求职、晋升,只是一般人都找出各种借口,不肯采取必要的步骤,主动开创机会。    
      “怎么打听某行业或某家公司的困境呢?谁肯帮我?”    
      “我不知该到哪儿去做爱好和能力的测验。”    
      “我想不出来该如何表现自己。”    
      太多人只是坐等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相助,事实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争取而来的。在我家,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责任,让别人替他设法收拾残局。即使孩子年纪还小,我照样要求他们:“自己想办法。”而家人也已习惯这种作风。    
      要求责任感并非贬抑,反而是一种肯定。主动是人的天性,尊重这种天性,至少可提供对方一面镜子,以便清晰且未扭曲地反映自我。    
      由于个人的成熟度不同,对尚处于情绪依赖阶段的人,不必期望太高。但至少可创造有利的气氛,逐渐培养他的责任感。    
      化消极为积极    
      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有天壤之别,尤其再配合聪明才智,差距就更远了。    
      想要生命的产能与产出平衡,进而追求圆满人生,主动精神实在不可缺少。因此本书其余六个习惯,都是以积极主动的精神为后盾。每个习惯都仰赖你积极主动,如果你消极等待,你就会受制于人,一旦受制于人,发展与机会便不会降临。    
      我曾经参加过某个行业的每季业绩检讨会,记得当时正值景气落入谷底,那一行所受的打击尤其大。因此会议一开始,各厂商的士气都很低落。    
      第一天的会议主题是该行业的现况。许多业者表示,不得不裁掉熟识的员工,以维持企业的生存。结果会后,每个人都比会前还要灰心。    
      第二天讨论该行业的未来,主题围绕着日后左右其发展的因素。议程结束时,沮丧的气氛又深一层,人人都认为景气还会更加恶化。    
      到了第三天,大家决定换个角度,着重于积极主动的做法:“我们将如何应对?有何策略与计划?如何主动出击?”于是早上商讨加强管理与降低成本,下午则筹划如何开拓市场。以脑力激荡方式,找出若干实际可行的途径,再认真讨论。结果为期3天的会议结束时,人人都士气高昂,信心十足。    
    


第二部分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倒独立第三章 习惯一:积极主动(二)(2) 

     第一天的会议主题是该行业的现况。许多业者表示,不得不裁掉熟识的员工,以维持企业的生存。结果会后,每个人都比会前还要灰心。    
      第二天讨论该行业的未来,主题围绕着日后左右其发展的因素。议程结束时,沮丧的气氛又深一层,人人都认为景气还会更加恶化。    
      到了第三天,大家决定换个角度,着重于积极主动的做法:“我们将如何应对?有何策略与计划?如何主动出击?”于是早上商讨加强管理与降低成本,下午则筹划如何开拓市场。以脑力激荡方式,找出若干实际可行的途径,再认真讨论。结果为期3天的会议结束时,人人都士气高昂,信心十足。    
      这次会议的结论是:    
      一、本行业目前的情况并不好,未来的趋势显示短期内还会更恶化。    
      二、但我们采取正确的对策,改进管理,降低成本,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因此,这个行业的景气会比过去都好。    
      积极主动又与积极思考有所不同。积极主动不仅承认现实,也肯定人有权选择对现实环境做出积极回应。    
      任何团体,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及家庭,都可以汇集各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对环境主动出击,以达成群体的共同目标,建立积极主动的企业文化。    
      不要说“我办不到”    
      我们可以利用自我意识检讨自身的观念,以言语为例,它颇能真切反映一个人对环境的态度。    
      习惯于消极被动的人,言语中就会流露出推卸责任的个性。例如:    
      “我就是这样。”仿佛是说:这辈子注定改不了。    
      “他使我怒不可遏!”意味着:责任不在我,是外力控制了我的情绪。    
      “办不到,我根本没时间。”又是外力控制了我。    
      “要是某人的脾气好一点”,意思是:别人的行为会影响我的效率。    
      “我不得不如此。”意味着:迫于环境或他人。    
      言语态度对照表:    
      消极被动    
      ●我已无能为力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使我怒不可遏    
      ●他们不会接受的    
      ●我被迫……    
      ●我不能    
      ●我必须    
      ●如果    
      积极主动    
      ●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我可以选择不同的作风    
      ●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可以想出有效的表达方式    
      ●我能选择恰当的回应    
      ●我选择    
      ●我情愿    
      ●我打算……    
      有一次有位学生向我请假,因为他想随网球队到外地比赛。    
      我问他:“你是自愿,还是不得不去?”    
      “我真的没办法不去。”    
      “不去会有什么后果?”    
      “他们会把我从校队中剔除。”    
      “你希望有这种结果吗?”    
      “不希望。”    
      “换句话说,你为了想待在校队所以要请假,可是缺了我的课,后果又如何呢?”    
      “我不知道。”    
      “仔细想一想,缺课的自然后果是什么?”    
      “你不会开除我吧?”    
      “那是社会后果,是人为的。反之,不能加入网球队,就不能打球,那是自然后果。缺课会有什么自然后果?”    
      “我想大概是失去学习的机会。”    
      “不错,所以你必须两相权衡,做个决定。我知道,换了我,也会选择网球队,但请决不要说你是被迫这么做。”    
      最后这个学生当然还是参加比赛,但却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行动胜过“感觉”    
      推诿责任的话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的不是、环境恶劣,甚至与星座也有关系。    
      我曾碰过这么一位男士,他说:    
      “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每个人的状况不同。你看我的婚姻,我和太太已经失去了往日那种感觉,我真的很担心,或许我们已不再相爱,这该怎么办?”    
      “已经不再有爱的感觉了?”    
      “是的,可是我们有3个孩子,真叫人放心不下,你可有什么好建议?”    
      “去爱她。”我说。    
      “可是我告诉过你,我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    
      “去爱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