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2005精华版-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代。亮中研究着、也经历着这样的全球时代:在金钱和权力严重污染之下,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然而亮中说:即便是把黄金填满金沙江河谷,也换不来自由流淌的大河,和祖辈栖居的家园。

  在虎跳峡上游的金沙江,江水自由奔腾咆哮。中国还有多少这样的江河?人类对自然生态的残害荼毒,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国家的主权应当得到尊重,而一个和谐自在的自然生态圈或人文生态圈也有它的主权,同样也应当得到尊重。

  亮中不仅是土著社群的代表,也是一条自由奔流的大河的代表。自然界积聚着在人类社会中已被消磨殆尽的辽阔激情与同类间的温情,有大美而不言的自然也能给人类以“人文关怀”。

  然而在某些利益团体看来,任何自然与人文资源都可以商业化,都可以在它们饕餮无厌的胃袋中被消化。亮中站在他的家乡和外部世界之间,面对来自外部势力的野蛮冲撞,他张开双臂说:我不许你们进来! 

  亮中和他的战友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公民行动样本,也提供了一个知识和知识分子“在地化”的典型个案。他们也时刻秉持理性,并不绝对和简单地“反坝”:在环境影响评价、人文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能够通过的地方,是可以建坝的。他们呼吁的是一个公正合理的公共决策机制。在他们的努力下,“虎跳峡事件”成为中国迈向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公案,这个公案强调:保护弱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保护少数应当成为习惯于大一统的中国的新文明、新礼俗、新典章。

  亮中不是狭隘的地方主义者,我所了解的亮中有宽阔、率真的胸怀,他关注和尊重许多超越乡土和族群的事物和价值;但他确乎是一个乡土主义者:热爱乡土、眷恋乡亲、沉迷于发掘乡土的智慧和价值。其实亮中本人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稀有和消磨殆尽的一个珍宝,他身上的少数民族气质、学者气质和文学气质,很像从湘西走向世界最后又回到湘西的沈从文。

  “多少个夜晚的梦中,我都会看到水流往上漫起来……我们要快!”亮中在大雪纷飞中、在持久的焦虑中走了。他投身的事业会有更多人参与进来!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9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30年后谁养你
  作者:毛丹平

  “30年后谁养你, 答案似乎是唯一的, 自己养自己。

  “养儿防老” 也许是一个备选答案, 但我们60岁的父母大约已经摇头了, 怎么能指望今天只有七八岁的孩子们, 几十年后养4个老人?

  这背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我们希望过一个什么样的老年生活?今天的努力工作, 希望换来一个苟且的老年吗?从中等生活水平来看, 即便今天的老人有自己的退休金和住房, 有事业有成的儿女, 他们还是会对 “养儿防老” 摇头, 因为他们的退休金无法面对今天的物价, 而在需要子女们资助医药费或其他大额开支, 甚至日常生活的吃穿用度时, 担心要看儿媳, 女婿甚至儿女的脸色。

  事实上, 养老计划的重要性在于, 30年后, 退休之后, 不仅要活着, 而且要能够有尊严地活着, 要在有闲的时候还要有足够的钱, 使自己能够精彩, 舒适, 稳定, 坦然地活着。

  所以, 在麦肯锡和Limra对美国最富裕家庭(个人)的个人理财调查中, 养老计划几乎是所有富人们最关心的理财目标, 而财务尊严和财务独立是养老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毕竟, 对于富人们来说, 也许养老的财务安排包括一年365天中有200天要打高尔夫, 而且出门要坐头等舱。

  如果我们放弃了“养儿防老”的念头, 那靠什么养老?

  大家都知道社会养老保障的三个支柱, 社会保险, 企业年金, 个人商业养老计划。在我看来, 对于家庭和个人而言, 只有一个方法, 那就是及早, 最好就在今天开始, 给自己做一份退休养老计划 。

  首选, 要确定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品质, 生活水准, 不要比现在大幅下降, 一般大约是现在日常开支的80%左右。如果想要有其他精彩节目, 如每年去旅游或者上老年大学, 则要预算这笔开支。另外, 要预留一定的老年护理费, 不要指望子女病床前尽孝, 要祝福他们未来有自己的美好人生。

  其次, 要考虑通货膨胀和费用增长率, 这是两个不同概念。比如东北大米每斤从1元涨到2元, 这是通货膨胀;人们不用摩托车而改为汽车, 这是整体消费水平增长。

  算一算如果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平, 在退休时要准备多少钱, 比如30年后维持相当于5万元每年左右的退休生活需要400准备万元, 你准备好怎么做了吗?

  为养老要做的准备, 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将目前储蓄中的一部分, 用作养老准备;二是将每年收支节余做定期定额投资。由于养老计划追求本金安全, 适度收益, 抵御通胀, 有一定强制性原则, 所以要将养老储投与其他投资分开。用适度债券, 平衡基金, 保险等组合去实现。保险产品相对其他产品收益率也许不算高, 但最大的好处就是强制性, 因为它退保成本高, 也就是退出壁垒高, 所以不会轻易将养老年金挪作他用, 使得保险成为养老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 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也有大大的好处, 一是强制性, 二是有企业帮你出一部分钱, 有社会平均补助部分给你, 所以一般不要错过。

  所有的养老计划, 都是平衡现在与未来的收入与支出, 平衡这种支出还是那种支出。所以, 要在每月消费之前, 为养老做一些储蓄, 在考虑其他财务目标前, 要考虑养老, 外国理财专家称为 Pay yourself first。

  比如子女教育, 有经济学家将孩子比作商品, 要么是耐用生产品, 要么是耐用消费品。耐用生产品如姚明, 是摇钱树, 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放弃“养儿防老”的念头, 就不要无节制地在子女教育上投资。由于子女教育和养老计划在目标时间上比较接近, 家庭要在子女教育计划和养老计划中获得平衡, 在为子女教育投资时, 也要为自己养老投资。

  否则, 30年后谁养你呢?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0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
  作者:陆勇强

  一位名叫薛瓦勒的乡村邮差每天徒步奔走在乡村之间。有一天,他在崎岖的

  山路上被一块石头绊倒了。

  他起身,拍拍身上的尘土,准备再走。可是他突然发现绊倒他的那块石头的

  样子十分奇异。他拾起那块石头,左看右看,便有些爱不释手了。

  于是,他把那块石头放在了自己的邮包里。村子里的人看到他的邮包里除了

  信之外,还有一块沉重的石头,感到很奇怪,人们好意地劝他:把它扔了,你每

  天要走那么多路,这可是个不小的负担。

  他却取出那块石头,炫耀着说:你们谁见过这样美丽的石头?

  人们都笑了,说:这样的石头山上到处都是,够你捡一辈子的。

  他回家后疲惫地睡在床上,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用这样美丽的石头建

  造一座城堡那将会多么迷人。于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寻找石头,每天总是带

  回一块,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奇形怪状的石头,但建造城堡还远远不够。

  于是,他开始推着独轮车送信,只要发现他中意的石头都会往独轮车上装。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过上一天安乐的日子,白天他是一个邮差和一个运送

  石头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个建筑师,他按照自己天马行空的思维来垒造自己的

  城堡。

  对于他的行为,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他的精神出了问题。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地寻找石头,运输石头,堆积石头,在他的偏僻

  住处,出现许多错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教式的,有基督教式

  的……当地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个性格偏执沉默不语的邮差,在干一些如同小孩子

  筑沙堡的游戏。

  1905年,法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偶然发现了这群低矮的城堡,这里的风景

  和城堡的建筑格局令他叹为观止。他为此写了一篇介绍薛瓦勒的文章,文章刊出

  后,薛瓦勒迅速成为新闻人物。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城堡,连当时最有声望的

  毕加索也专程参观了薛瓦勒的建筑。

  现在,这个城堡成为法国最著名的风景旅游点,它的名字就叫做邮差薛瓦勒

  之理想宫。

  在城堡的石块上,薛瓦勒当年的许多刻痕还清晰可见,有一句就刻在入口处

  一块石头上: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据说,这就是那块当年绊

  倒过薛瓦勒的石头。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0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华山吹笛子的挑夫(续篇)
  作者:黄铁鹰

  从西安回来,我把这个故事讲个别人。别人都于我有同感,很愤怒。可是文章写到这时,我的疑问出来了:管理局禁止老头吹笛好像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老头确有卖艺之嫌。否则,他至少应该让一让再收那20元钱,显然这不是他第一次收钱;第二,怎么一切都像排练好似的,有惊无险,显然老头充分利用了我们这样游客的猎奇心,同情心和“正义感”;第三,老头好像很怕管理人员,其实他不怕,如果真怕就不会带笛子来,更不会在管理员眼皮底下吹。他原来同管理员玩得是痞子游击战——我反正身无长物,不怕罚,不怕抓。

  可是话又说回来,即使是卖艺,有何不可?管理局可以收管理费,老头可以增加收入,游人可以娱乐,皆大欢喜。然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在此,卖艺这别处可以,在华山不行,因为华山只有一条路。而且,这条路大部分窄的只能勉强通过两人。因此,在游人如织的华山上,如果出现堵塞,是很危险的,华山管理局不让卖艺的这条规定是对的。这就是我在给MBA讲课时经常强调的:管理永远是具体的道理。然而,不在此山中的人,往往容易像我一样忽略了具体,就事论事,轻松地产生了正义感。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如果这个挑夫老头真不是卖艺的,他把我们给的钱,看作是帮助,而不是对他表演的报酬;他真是爱好在负重爬山的过程中,吹笛自娱自乐;那么管理员对他的粗暴限制就变得不合情理,也不合法了。于是,管理的第二个关键点出来了,怎么判断老头是否卖艺?其实,他不挑担,只吹笛,都很难判断他是否卖艺。他可以说:“我挑担子爬了一辈子山,现在退休了,不上山吹笛子我难受。”所以他边挑担边吹笛,就更难判断卖艺与否。管理局不可能派一个人跟着他,看他收不收钱,因为管理成本太高;再说,他是专业爬山的挑夫,管理员也跟不上他。有人说:“可以放蛇呀,派出像你这样游客的便衣诱惑老头,如果他一收钱,就抓现行,取消他挑夫执照。”可是老头吹笛子的水平竞争不过街上卖艺的,靠吹笛子养活不了自己。不让他当挑夫,政府就业办不干了:要求他必须在华山就业,因为挑担子爬山是他唯一的劳动技能。

  如此一来,他就可以打擦边球了,一旦躲过了管理人员的视线,就开始向游人卖艺。山上卖艺的收入一定高过山下,因为,人在山顶看到大自然时,灵魂多少会净化些,出手也就大方些。另外,挑担子卖艺的收入,一定高过空手卖艺的,因为,人们对挑夫存在同情心。因此,华山管理局如果对老头开了口,西安卖艺的,就会一下子掀起负重登山的训练高潮。于是,华山的挑夫数量陡增,挑夫的文艺水平也高了。华山,于是堵塞了。再于是,华山管理局不得不开始通过秤挑夫们的担子,以识别真假挑夫。可是,不久就发现山上有卖假担子的了,因为假挑夫,一过完秤,就把重量卸了,但为了骗取游客的同情和管理局的监督,还必须挑一个貌似沉重的担子。

  难道旅游管理局还要管卖假货的?管理问题真是复杂。写到此,我有些后悔,我当时怎么没担担老头担子的重量!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10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创建时间:2006…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妈妈的眼泪
  作者:徐 悦

  八年前,一个女人带着正上初一的男孩,在征得我爸妈,甚至我的同意后,寄居在我家,在那个靠厕所的,不足六平方的小房间里。小房间原本是我堆杂物的,勉强可以放一个双人床,再也放不下一样东西了,她们母子俩厚一点的衣物和用不上的被褥只能放在床底。

  在寄居我家的前一月,女人刚刚接到她男人的判决书,听妈妈说,她男人因诈骗罪,被司法机关收监。法院原本不打算收她家房子的,女人愣是自己把房子给卖了,因为善良的她不忍看见比自己还可怜人的泪,男人欠下的,她哪怕再难、再苦,也得还上……

  男孩起得很早,因为他的学校离我们家有七站路的距离,还有他包下了我们家拿牛奶和买报纸的活,尽管他从不喝牛奶,也没时间看报。女人起得比男孩还早,因为那会儿妈妈的身体很不好,被神经性失眠、胃病折磨得够呛,早上那阵往往是妈妈睡得最香甜的时刻。而爸爸呢,似乎永远有加不完的班,出不完的差。我想,就算不是这样,女人也会这样做的。女人原本可以替她儿子做拿牛奶、买报纸的活,可她宁愿唤起熟睡中的儿子……

  或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懂事的缘故,男孩在省重点中学读快班,成绩依然排在班上前几名。我比男孩大四岁,当时在技校读二年级,他的成绩单和三好学生的奖状,让我妒嫉不已,甚至让我感到某种压力,因为爸妈那会儿很喜欢拿男孩同我做比较,最后总是以如果男孩是他们的儿子,他们睡着了都会笑醒作为结束语,这多少让我觉得很没面子,有点下不来台。渐渐地我对母子俩开始变得冷淡,甚至无礼地问过他们,什么时候从我家搬出。

  正因如此,女人总是让男孩处处让着我。男孩的功课比我多,比我重,但他从不用光线明亮的大房间的写字台,而是趴在他们小房间的床上,垫上一块木板完成作业,即使没人用写字台,男孩也自觉这样做。如果男孩与我碰巧想干一件事,比如都想上厕所,或者都洗手时,男孩会自觉地站在后面,哪怕是他先到的,仿佛我俩当中大四岁的是他一样。

  但有时男孩也会忘记女人的话,他很喜欢体育,喜欢足球。有时星期天,男孩和我一块在客厅看电视,男孩会小声对我说:“哥,放那个有足球的频道……”正在拖地的女人会狠狠瞪自己的儿子一眼,男孩就不吱声了,但没一会儿他还会和我提出这个小小的要求。女人也不骂男孩,也不打男孩,她会把男孩叫到她的小房间,没一会儿,小房间就会传来女人的哭声……

  有时,到了晚上六七点钟,仍不见男孩放学回来,女人会一边洗碗,一边不时焦虑地望着窗外,我会幸灾乐祸地想:那小子定是在学校踢足球忘了钟点。果不其然,门外传来男孩小得不能再小的叫门声,男孩浑身沾着球场的泥巴,甚至连脸都成了大花脸。过一个小时后,男孩肯定会十分难过地到客厅求我爸妈劝劝女人别哭了……

  在那会儿,我特怀疑女人的眼泪是假的,她的哭像是在做戏,怎么说来就来呢?我甚至在想,她是不是得了一种病,叫“泪腺发达症”……爸妈的解释是,女人没什么文化,就小学毕业吧,也说不上什么道理,情急无奈之下只能采取这样的方式了

  其实,我妈和我外婆还有很多人都劝女人别等在牢里的男人了。女人长得其实挺美的,我想,如果她略施粉黛,不比电视上的广告美女逊色。也有许多人热心当媒婆,为女人撮合婚事,女人也见过其中几个。那天,她也曾把其中的一个较为满意的男朋友带到我家来。等女人男朋友走后,小房间里传来丁男孩大声质问声:“我有爸爸,警察叔叔抓错人了,爸爸会放出来的,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