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名。众宝间错,色中上者。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
钞云:释迦毗楞伽,此云能胜。摩尼,翻为离垢,又云增长。谓有此宝处,必增其威德。旧云如意,此皆取义而翻也。色中上者;谓摩尼之光,间杂众宝。色像殊妙,最上无过也。阎浮、具云染部捺陀,树名。西竺有河,近在彼树。树叶入水,变沙成金。金胜他处之金,传言胜金,胜余金也。瓶名帝释者;释论云:有人常供养天,满十二岁。以贫穷故,一心期富贵。天愍其诚,现身问曰:汝何所求?答求富贵,欲我所愿皆得。天与一器,名曰德瓶。语言:汝所须物,瓶中皆有。其人受已,凡有期求,无不应意。今以妙华,涌生诸果。如彼天瓶,出种种物,故以喻之。窃谓:树网非情法也。童子,有情法也。今网间出宫殿,宫殿出诸童,情与非情,何尝一定。因有性具,故有事造。即以树观,露出不思议境界,非凡小所推度耳。
○丑四 现佛国
有大光明,化成幢幡无量宝盖。是宝盖中,□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见此树已,亦当次第一一观之。
此段尤不可思议也!光中化幡盖,盖中现佛国。国中佛事,即八相事也。何独现一大千,十方佛刹,亦于中现。如前所谓或有七宝合成,或如自在天宫等。树观若发,转观佛土,应不难矣。
○丑五 结观成
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明。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钞云:虽因光盖,见十方土。然从树起。故须结末,而归于本。
○ 癸五 池观
○子一 明池体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
言极乐国有八池水者;并非指土,祗有八个池。乃指一池,有八种德。谓池中有水,水有八德。下结云八功德水者是也。幸勿以文害意,须知极乐国中,有总报池,圣凡共业之所感报。小本云: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指此池也。其大无喻,十方众生,往生彼国,即在此池。池水汪洋,如香水海。水上莲华,居中者,如须弥卢。其八品旋绕,如七金山。十方苦恼众生,闻知识开示。信得有西方极乐世界;国中有阿弥陀佛;肯发心念佛,愿生彼国者,此池内即有一朵莲蕊透出。故知总报池,匪惟彼国圣凡所共有,尽十方众生皆共有也。若言别报池者。别业所成。千差万别,大小不同,行人修功所致。其数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各在楼阁之傍,行树围内,行人生彼国后,自所受用者也。今经所观者是也。
○子二 明池相
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
池无别相。大小方圆而已。科明池相者,即以水为相也。所以谓一一池水,七宝所成。一一二字,承上八池而来。言彼佛国内,所有无量阿僧祇不可说池。每一一池水,无不七宝所成。其净国之宝,与我娑婆不同。此土虽有七宝,其体坚硬。彼国之宝,其体柔软。从如句,明宝来处。宝从何来?谓从如意珠王中生。自一源出,分作十四支流。言如意,即梵语摩尼。摩尼宝珠,为众宝之王。故七宝水从彼而生。亦名摩尼水,水既宝成,故各有妙色。况是黄金为渠,渠,即池也。渠底有沙,沙名金刚。则上下明彻可知。水中复有七宝莲华。其数以亿计之。有六十亿。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此皆池中奇妙之相也。大本云:黄金池,底白银沙。珊瑚池,底□璃沙。可见池与底,互彰宝相,甚奇妙也。
○子三 明随心
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
此言摩尼水。如舍利弗,富楼那,依父母而立名也。次二句,正明随心。彼国宝水,柔软轻扬,所以能上能下。人欲宝水流注华间,水即随人心意,寻树上下。华、非指水中莲华,乃指行树上开敷之华也,所以寻树而上。流注树华间已,即从树而下也。大本云:人沐浴时,欲令至膝,水即至膝。至腰,至顶,灌身,还复,调和冷暖,无不随心悦意。非唯心乎!
○子四 明利益
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密。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上但明池水流动,适悦随心。今文并能说法利生,增人观慧。复能一音演说,随类各解。小根种习人闻之,谓苦空无常无我四念处法也。大根人闻,便谓施戒忍进等诸波罗密,并赞叹诸佛相好等功德。小则研真断惑,大则增道损生。复从如意珠中,涌出金色光明,化为百宝色鸟。出和雅音,唱三宝德。令诸闻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其水可思议乎!
○子五 结观成
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前第二本是冰观。以先用水为所缘之境,故立水观名。此第五本是水观,以与第二名同,故立池名。其实是水,故结水想,为第五观也。疏云:言八功德者:轻、清、冷、□、美、不臭、饮时调适,饮已无患。清;是色入,不臭;香入,轻冷□;触入,美;是味入,调适无患;是法入。钞云:并前说法,是声入。虽成六入,无非妙境。故令行者,速证无生。窃谓:功德,妙用也。彼水有八种妙用,故称八德。言八德者:一轻德;不若此水但能下注,不能上流,彼水能上能下。经云寻树上下,流注华间。二清德;此水触沙泥即浊,彼水清洁自如。三冷德;此水遇曝则热,彼水凉冷自若。四□德;此水体质强硬,往往冲坏塘堤。彼水体质柔软,能益余物。五美德;此水淡而浊味,彼水甘而清美。六香德;此水全无气息,彼水扑鼻芬香。七饮者无厌德;此水多饮生厌,彼水饮者调适。八无患德;此水饮多生病,病饮增剧。彼水调神开慧,增道损生。故称为八功德也。
○ 癸六 总观
○子一 宝楼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
○子二 乐声
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科标乐声,即楼中天乐声。空中自鸣声,所出之音,咸宣妙法。令人闻者,随机获利,受益无穷。
○子三 结成
此想成已,名为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是为总观想。名第六观。
钞云:最初系念,且寄此土日冰,以为方便。次观彼国地树池楼。应知此四得后后者,必得前前。故楼观成,四事都现。是故至此,得总观名。虽云总见,若望后观,此犹约?,故云粗见。后二句结名。
○子四 利益
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利益有二:一灭罪,二生西。除亿劫极重恶业,灭罪也。命终后必生彼国,生西也。前地成,除八十亿劫。后座观,除五万亿劫。皆是佛智如量言之,非初心人所能思议,但可信奉而已。后四句,显邪正。
○ 壬二 七观观正报
○ 癸一 华座观
○ 子一 如来诫许
○丑一 耸听许说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
前六依果,境相尚粗。今后正报,形色幽微。故须□听谛心观察也。
○丑二 三圣现相
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
如来正许说时,阿弥陀佛及二大士,并立空中,全身显现。唯以光明炽盛,初心不能具见。设使以百千亿阎浮金,比校不上。圣像金相晃耀,概可知矣。
○丑三 为未来请
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韦提见三圣相,顶接足礼。非礼三圣,礼如来也。为后世众生,请观三圣法故。
○ 子二 酬请观法
○ 丑一 成座法用
○寅一 法用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
韦提代请观三圣法。如来先示座像二观者意谓真像微妙,不易成观。言佛必坐座,故先观华座。要观真像,先观似像。使观心流利,先说座像二观也。言法用者,即观法之用也。由理具故,方有事用。能想之心,何法不具。依圣言境,就性而观。华座庄严,不现而现。
○ 寅二 辩相
○卯一 华色数量
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
前言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宝地上,作莲华想。今科辩相者;即华座之众相也。座相者何?先观整朵莲华。华叶有八万四千,每叶有百宝色。又有微细纹□,好比天然妙画。又有八万四千光,华叶之量,有二百五十由旬。
○卯二 华间珠光
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
此莲华体上之庄严也。华叶两间交处。有如意宝珠以为庄严。珠放宝光。犹如伞盖,覆于莲华之上。
○卯三 华台宝网
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珍珠网,以为校饰。
此华内之台也。毗楞伽,见前。甄叔迦,此云赤色,西土树名。华赤色,形如手。此宝似之,因以名焉。
○卯四 宝幢庄严
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
钞云:须弥,此云妙高;四宝所成曰妙,超出七金为高。夜摩,此云善时;谓以莲华开合善适昼夜之时分也。须知能观三观转深,所发胜相渐大。前树观中,宝楼高八千由旬。今座观华台上之宝幢,如万亿须弥。其座体之高大,可胜言哉!故知妙境随观增明,不可思议!
○丑二 随机利物
一一金色,□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珍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
此科标随机利物,依后三句而标显也。末二句,结观成。
○丑三 明佛愿成
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本是法藏比丘愿力所成。
钞云:彼佛因中,作菩萨比丘,名为法藏。于世自在王佛所,发四十八大愿,取此净土,摄诸众生。今愿力成,故令所依华座若此。
○丑四 明未来益
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作此想时,不得杂观。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首句念,作观看。观想须专,一不可夹杂。少一不慎,观即不成。故嘱以不得杂观,皆当一一观之。谓叶、珠、光、台、幢、循序而进,依次不紊。此观若成,灭罪多矣!故云五万亿劫。罪灭,则福生。尘去,则明生。生极乐国,无可疑也。故云必定当生。后四句,显邪正。
○ 癸二 圣像观
○子一 泛明诸佛法身从心想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知海,从心想生。
钞云:欲想佛身须知观体。体是本觉,起成能观。依体立宗,此之谓矣。须知本觉,是诸佛法身。以诸佛无所证,证于众生本性故也。若始觉有功,本觉乃显,故云法身从心想生。又弥陀与诸佛,一身一智,应用亦然。弥陀身显,即诸佛身。诸佛相明,即弥陀体。是故泛明诸佛身,以为观察弥陀观体。疏约三义,释此经文。初释初八句二。初感应道交释二。初明佛入生心。疏云:法界身者,报佛法性身也。众生心净,法身自在。故言入众生心想中,如白日升天,影现百川。钞云:满足始觉,名为报佛。究显本觉,名法性身。始本既冥,能起应用。然须能感,应方现前,故云众生心净,法身自在。此二道交,是为入义。天喻本觉,日喻始觉。升天,喻始合本。影现百川,喻应入净想。二明相随物现。疏云: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明法身自在,能随物现。前明佛菩萨,此显能随也。钞云:由法报冥,应用自在。有净心感,悉能示现。前明佛菩萨,指佛法界身。又言菩萨者,法身通分证故。意谓:前虽显示法身入心,未明随观现身之相。今明观佛相好。佛以相好,随心观现,故云此显能随也。二解入相应释。疏云:又法界身是佛身,无所不□。法界为体,入心想中者。得此观佛三昧,解入相应,故云入想也。钞云:前明感应道交。恐谓佛体异众生体,感召方入。今袪此见,故云佛身无所不□。既法界无外,岂异众生。若尔,佛体本□,全是众生色心依正。何故经云入众生心?然虽全是,众生迷背,是故佛体成出离义。今得观解,契合佛体。是以佛体入观解心,故名解入相应。斯乃始觉解于本觉,是故本觉入于始觉。问:解入相应,释之方的。此义既足,何须前约感应释耶?答:今之心观,非直于阴观本性佛。乃托他佛,显乎本性。故先明应佛入我想心,次明佛身全是本觉。故应佛显,知本性明。托外义成,唯心观立。二释相藉,是今观门。是故前释,阙之,不可。二释作是二句又二:初约能感能成释作;谓佛本是无,心净故有。亦因此三昧心,终成作佛也。作有二义:一、净心能感他方应佛,故名作佛。以法身妙绝,无相可见故,故言是无。心净故有者,依于业识熏佛法身,故见胜应妙色相也。二、三昧能成己之果佛,故云亦因等也。初作他佛,次作己佛。二约即应即果释;疏云:向闻佛本是无,心净故有。便谓条然有异,故言即是。心外无佛,亦无佛之因也。钞云:是亦二义:一心即应佛,故名是佛。佛体无相,心感则有。是则心佛条然,经泯此见,故言心是应佛,心外无佛。二心即果佛,故名是佛。心既是佛,故无能成三昧之因也。众生心中,已有如来结跏趺坐。岂待当来,方成果佛。此是消释经中文意,若论作是之义,即不思议三观也。何者?以明心作故,显非性德自然有佛。以明心是故,显非修德因缘成佛。应知外道诸句,三教观门。所有思议,不出因缘及自然性。今于一念妙观作是,能泯性过。即是而作,故全性起修,则泯一切自然之性。即作而是,故全修在性,则泯一切因缘之性。如是则何思不绝,何议不亡。既以作是绝乎思议,复以作是显于三观。以若破若立,皆名为作,空假二观也。不破不立,名之为是,中道观也。全是而作,则三谛俱破俱立,名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也。全作而是,俱非破立,名一中一切中也。即中之空假名作,能破三惑,能立三法。故感他佛三身圆应,能成我心三身当果,即空假之中名是。则全惑是智,全障即德。故心是应佛,心是果佛。故知作是一心修者,乃不思议三观。十六观之总体,一经之妙宗。文出此中,义□初后。故行者当用此意,修净土因,不可不知。三释后二句;疏云:诸佛正□知海从心想生者,以心净故,诸佛即现,故云生也。亦因此观佛三昧,出生作佛。钞云:三智融妙,名正□知。无量甚深,故喻如海。斯乃究竟圆明大觉,与我心体无二无别。今依顿教,即三惑染,修圆净心。能生诸佛正□知海,此约他佛释心生也。若依此心,能成当果。此约己佛释心生也。
○ 子二 偏观弥陀并示观法
○丑一 令偏观
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此中?举彼佛十号中前三号。钞云:是故者;承上明示心感诸佛,心即诸佛。以是义故,知可即心而观弥陀。心尚能作诸佛,岂不能感弥陀。心尚能即是诸佛,岂不即是弥陀。应知弥陀与诸佛,不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