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技皇朝-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夏宇给k2的定位只是k1的升级款,而不是新一代产品,但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杀手锏够多才放心。

    所以,他先跟杨春生说,能不能搞到bbe的授权。

    其实现在市面上的国产机,哪有真正搞得出音效的?最多也就三星、iriver、iaudio等国外公司主打这些,他们也有这个实力和底气。

    但bbe音效的授权,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极星电子在十一其间只放了五天假,研发部更是只有三天,一回来杨春生就接过这份差事。

    做方案设计很多时候要跟这类公司打交道,他对这方面也算了解,但涉及到bbe他一时也打不开门路。

    bbe技术起源于1985年,经过数代的发展,已经从最初应用于功放上面的专利技术而发展到从av视听、随身听、广播、cd以及现在的数码音频技术等领域,有着“音效之后”的美称。

    但这个技术的专利方bbesound公司在华国并没有办事处,事实上市场上除了高大上的cowon公司的iaudio拿到了bbe授权,还没见第二家的。

    杨春生靠着以前在圈里打拼的人脉,想办法找到了bbe音效专利授权方面的消息。

    据朋友介绍,由于bbesound公司一直对于bbe技术有着非常严格的质量控制,简单的说,虽然bbe技术的授权费用非常低廉,但想要得到bbe的授权并不是那么简单。

    一般来说,一个公司向bbesound提出申请后,他们首先就会派人对这家公司进行调查,认可其实力后,才会发放授权。而在使用了bbe技术的产品设计过程中,他们就会参于关于音效部分的设计,在最终的音质得到认可后,产品才可以加注bbesound的商标。

    也正在这种严谨的运作方式,让bbe商标成为音响界象征高超品质的识别标志。

    问题是,因为华国公司对知识产权不太好的“前车之鉴”,现在bbesound基本不怎么对华国公司授权,说白了还是“前辈们”不给力啊!

    而且,对现在的极星电子来说,这个标准有点难,时间也来不及!

    这些东西夏宇也并不了解,在他的印象中,虽然刚开始只有iaudio有bbe音效独家产品,但应该没过两年也有国产mp3品牌用上了,所以才这么“突发奇想”的想试试。

    杨春生也无奈啊,既然现在弄不来,也不能就在这边吊死,所以在跟夏宇说明情况后,研发部也开始接触srs音效的情况。

    就这个,在2004年还基本上是国内厂商第一家。

    好在这边进展还算顺利,至少已经联系上并拿到了测试控制模块,可以先做实验了。加上宋小刚团队之前的工作进度,现在北极星k2的研发可以说完成了八成。

    又是一个周末,夏宇来到公司第一个奔研发部。

    现在这边专门改装了一个会议室给研发部,也有二十几平米,七八个人就这么跟各种机器电脑挤在一块办公。

    夏宇推开门,果然是一片散乱,就连杨春生也是埋在一堆资料里工作。他忍不住说:“原来大家工作条件这么艰苦!”

    宋小刚离门口最近,这会儿正在调试一个仪器,见夏宇过来就说:“夏总您总算来了!这块地方也够了,关键是好多东西等你最后拍板呢!”

    杨春生也笑着说:“这办公室不比烽火大多着呢!”

    “放心,说啥也不能苦了咱们研发部,以后一定给你们安排一个最牛的工作室!”

    “好嘞,夏总说话算数啊,大家都盼着呢!”杨春生打趣了一句。

    “没问题!”

    两人收拾下材料,就跟夏宇进了他的办公室。

    一会儿张梅给近来倒水,夏宇想起她在进修的事,问道:“张梅,最近学得怎么样?咱们公司好像就我们俩在上学啊!”

    张梅脸一红,小声说:“我报班学的是行政管理,才发现很多简单的事背后有那么多说道,应该比你学的难把……”

    夏宇刚端起茶,听了这话差点喷出来!

    一个成教的行政管理课,能比高三的课程难,搞笑呢!不过这话没说出口,张梅也轻笑了一下也出去了。

    夏宇最关心的是音效,毕竟其他东西之前宋小刚一直也有汇报,还是杨春生先说:“我先汇报吧。我已经以极星电子的名义跟bbesound发了邮件,也电话咨询过,不过目前没哟明确答复。其实这几天实验看,srs的效果也还挺不错的。”

    “哦?试过了没?我怎么记得srs不过是修饰性音效?”

    修饰性音效,就是在原来音乐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环绕、音场展宽、动态增强等处理,效果确实会丰富,但夏宇记得好像从哪儿看到过,这种音效对改善音乐质量没什么帮助。

    事实上,后市的大多数智能手机基本都自带srs音效的。

    还有一种是还原性音效,可以针对音频信号在转换、传输、放大、播放过程中的失真进行合理有效的修正与补偿,使听音效果更接近“原汁原味”的效果。这方面杜比降噪、bbe都是代表。

    “夏总!”宋小刚先叫了出来,“什么叫不过是修饰性音效,就这东西也不是一般人玩得转的啊,我们搞了几天才勉强整出基本的适配版本!”

    夏宇对着个真心是不大懂,也没细查资料,忙说:“啊?到底怎么回事!是我不懂,杨哥你来说说!”

    杨春生笑了笑,这才正常吗,这个年纪什么都懂那不是妖怪了!

    他抽出一份资料递给夏宇,说:“总的来说,跟bbe相比,srs的效果确实要差一些的。不过srs也分好多种,这么多年发展过来也相当不错了。再说极星的mp3本身音质就很不错,再提升多少,效果也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夏宇仔细翻了翻这份资料,这才发现srs的东西并没那么简单,光是不同的技术演进版本和效果就有十几种分类,适宜mp3使用的也有好几种。

    历史上,是到2005年5月,国内芯片厂商炬力跟美国srslabs公司谈妥,正式签署了技术授权协议,至此中国第一颗具有srswow音效的mp3主控芯片-pma300才诞生,又过了几个月才正式上市,市面上srs音效的mp3才多了起来。

    数码电子市场就是这样,一年时间就能发生很多东西,所以跟互联网一样,唯快不破那是不传之秘。

    因为夏宇前世这时候根本没什么特别关注这些,只记得魅族那款经典的x2就是配备srs虚拟环绕立体声的mp3,还是2005年1月发布的,现在想想好像魅族的x2真的好像是国内第一款srs音效mp3。

    也正是靠这个,魅族才在x1的基础上继续腾飞,短短两年真正闯进了国内mp3的一线阵营。

    还有两个月啊,那魅族是不是已经开始跟srs实验室接触了呢?这个黄彰果然不是普通人啊!

    想到这儿,他赶紧问:“那咱们跟srs实验室接触了吗?要抓紧时间啊!”

    杨春生点头说:“从bbe那边受阻后,我就着手这个了。也是以前一个做影碟机的朋友介绍,现在已经跟srs实验室的人沟通过几次,不过他们口风紧,具体的授权费用不提,但还是先给我们了一套方案拿来试验。”

    这些家伙全是奸商!

    好吧,这只是正常生意,待价而沽很正常,估计后面还得通过谈判来解决。

    好在相比bbesound,srs实验室在华国还是有点信任底子,这还得感谢早几年做vcd、dvd的前辈们,没把事情做得太绝。而且他们现在也是公司化运作,甚至还在纳斯达克上了市,好像股价还不错的样子。

    杨春生又说:“其实srs音效比较成熟,飞利浦的主控芯片也可以直接加成进来,这个适配上就简单多了,不过价格也比自己独立授权贵不少。”

    夏宇点点头:“哎,真要是搞不定再跟飞利浦这边谈吧,为了抢这头啖汤,吃点亏也就算了。不过咱们还是以授权为主,接下来还是辛苦杨哥你了,配合咱们的元件和方案,把这个音效的实验搞个妥当。”

    “这个没问题,我这边最多再过两天吧,争取多研究出点东西,到时候找srs实验室谈判也有底气。”

    杨春生答道,心里也在想,说起来还是这种在实验室研究实验工作更适合自己啊,谈判和商场竞争太累心了。

接下来更新节奏

    请了一周假,回老家筹备某件人生大事,之前想的有些简单了。不能确定是否有稳定写书时间,这是其一。

    另一方面原因应该更重要些。

    《科技皇朝》发书一个月,直接上了22万字,但成绩非常尴尬,一直是中等偏上,所以没拿到好推荐位。

    但编辑也没放弃,我也一直保持大章双更,结果不知不觉这么多字了,都没上过分强,更别说三江和首页强推等了,这些都是新书期才有的啊。而且按照起点的惯例,字数到了一定程度成绩没上去(我们收藏才2000多点),就很难获得重点推荐了。

    之前听有人说什么更新越快成绩越好,后来才知道原来那句话不是说给新人的,至少不是说给推荐和成绩都不是顶尖的新人的。

    坑啊!

    同时,虽然这本书前期问题不少,节奏慢啦,故事简单啦,不过我是真心下了功夫、并有长期写下去的计划和意志,自然也希望成绩好一些,能够强推上架,能够给力地获得更多人支持。

    因为以上两点原因,从下周起开始一更,每天早上八点。

    之前一个月发了20几万字,从没断更、欠下的马上、补偶尔还加更,这些能证明江上的人品吧?

    事情解决完,节奏也控制好,当然要恢复两更甚至更多的,这个大家放心。反正因为工作原因咱也熬夜习惯了。

    今天也是一更,但因为是本周,那就算再欠一章。加上小灰同学的“执事”加更就是两章,我会记着。

    另外应一部分读者要求,和自己写作计划,下面会加快行文节奏,之前有些拖沓。主角的事业才刚刚起步,后面有更广阔的空间,我自己也有些迫不及待了。

    周二,本书正式下新书榜了,一直没有尝到过前12的首页滋味,估计也不可能了,但如果能靠前一些,也是很开心的。

    毕竟一本书的轨迹就跟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有很多要追求,有些以后想起来也是遗憾。

    虽然底气不足,但如果可以,希望大家能出力的继续支持下。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本书和江山的很多朋友。

    以上。

第六十七章 K2定型

    宋小刚接下来的汇报要轻松多。

    除了音效刚刚做出勉强适配版本,他已经带着团队,把其他主要改进的功能研究的差不多了。从初步试制的样机表现来看,fm收音模组、电子书阅读、录音等常用功能都不错。

    此外,在拿到了足够预算后,他们还用专业设备将市面上高端品牌的mp3拆了个遍,过了把瘾的同时也得到不少启发,相关的研究也在陆续展开。

    这些有的华而不实的,有些则代表着未来的流行方向,夏宇根据自己的记忆做了些指点。不过他并不打算在北极星k2上用。

    k2毕竟只是低端版本,为了考虑产品梯次,这些东西留到下一代上正合适。

    说起来杨春生这边的第二代方案也进行得差不多了,即使这几天耽搁些,也完成了八成,预计月底能出来。如果一切顺利,能在12月推出新品,赶上元旦时机。

    现在已经到十月中旬了,k1哪怕依然保持着不错口碑,但销量也是一直下滑。毕竟市面上500元甚至400元以下的产品越来越多了,渠道和宣传能力也都很强。

    按照夏宇的计划,k2最好能在十一月初上市,争取来一个全面爆发。

    宋小刚这时候也信心大增,跟夏宇说:“夏总,现在样机的功能表现已经基本稳定了,不过成本多少有些提升,你看看这个元件清单!”

    夏宇接过一看,果然要增加的模块不少,加上屏幕的提升,以及一些在k1上发现的问题要纠正,不算核心的存储芯片和解码芯片,这部分增加成本也大概有四五十。

    不过呢,这才两个多月,现代的存储芯片价格可是下降了20%,加上规模量产后的效率提升,这个区间也不是不能接受。

    说起来现代公司自己也是做mp3的,质量还行,不过定位是高端,工业设计和功能上又比不上三星、iriver等同价位对手,一直做的不温不火。

    “这个还行,算是在我们承受范围内”。夏宇点头继续道:“k2上,我想直接作出三款配置来,256mb、512mb和1gb的,其中低配的256mb零售价还是599元,然后是300价格差,分别是899元和1199元,你们觉得呢?”

    产品定价是一门不小的学问,真要说起来能写几本书都不够。

    除了那些数字上较真的,心理层面也包括撇脂定价和渗透定价两种策略。

    撇脂定价就要把价格定高点,哪怕影响一部分销售也不惜,后面再慢慢降,这招诺基亚玩得炉火纯青;渗透定价基本就是薄利多销,让人觉得物美价廉,小米算是个中好手。

    这些东西夏宇前世都有粗略了解,现在学过来也,简单点也够用。

    当然具体的数字上,除了考虑成本的补偿,也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同时还有市场前景和竞争态势。

    其中,前景和态势这两种是最难把控的,但有了重生记忆的夏宇却对此充满信心,所以暂时都是自己决断,不和人商量。

    当然极星也没人会反对。

    “那k1呢?要一直保持549元的价格吗?”宋小刚问了一句。

    杨春生听了先摇头:“恐怕不行,k2如果卖599的话,价格差就拉不开了,k1绝对不好卖。”

    夏宇也笑着说:“杨老哥说得对,k1的出厂成本最开始是448块着吧,现在元件降价效率提高后,差不多降到410了,我考虑继续拿它冲量,到时候k2上市直接降100块,499!到时候给零售伙伴让利60块,我们少赚点,应该也有玩头。”

    杨春生一笑:“k1的配置加这个价格,不愁不大卖啊!”

    心里却在感慨,夏宇还真是做生意的料啊,赚钱的东西不是所有人都舍得抛开的。可他才多大啊?难道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

    夏宇继续看清单,心里仔细将这些东西过了一遍,感觉还可以。

    解码芯片是不用动的,飞利浦saa7750放现在仍然是高端货,效果也足够了;耳机也不用换,跟丰达的合作还算挺愉快;一些非关键的接口插头也只有小范围更换,是在k1上暴露出问题的改进。

    屏幕方面,随着研发部这边攻克了6。5万色的难关,其实材质本身还是cstn屏,只是换了一家供应商,价格稍微高了一点点。

    剩下的,主要就只有外壳方案了。

    因为没有单独开模,而是采用了一家小公司的公模,k1仿制起来还是不难的。

    之前市场部去各地考察,除了那些粗制滥造的假冒品,也有直接复制k1的高仿品出现。这些高仿品除了耳机和设计方案,硬件配置基本一样,最终因为整合方案原因效果虽差不少,但也在水准之上,还是有些市场的。

    毕竟极星电子的装备制造工艺那时候也很一般,还不能跟一线品牌相比。不过后面极星新厂上了新机器后情况就好些了。

    想到这儿,夏宇给李德打了个电话。

    说起来,负责元配件渠道的李德绝对算是极星电子早期的大功臣,凭借在行业里的人脉直接解决了不少问题,保证了k1从设计成功到量产的高效率。

    当然夏宇还有新想法,极星电子如今在市场上也算有些名头,产品的出货量又大,有些元件可以直接走更高层级的代理商多拿些折扣,甚至可以直接联系厂家了。

    “喂,小夏总啊,今天放假啦?”李德那边应该在看电视,还是武侠片,声音传过来还挺清晰。

    夏宇直接跟他说:“是啊,一周就这么一天假!我在公司呢,小刚这边基本上把北极星k2的定型机搞出来了,涉及到元件上的事,要不麻烦你过来一趟?”

    李德哪敢犹豫,忙说:“没问题,我二十分钟后到!”

    实际上,李德最近的工作有点闲,毕竟是产品轮转周期内,对元件要求降低不少。

    因为极星电子在k1上市后现金流不错,在给供应商的付款方面非常及时,也形成了还可以的口碑,他的工作主要也就是以沟通为主了,更多东西主要是交给两个招聘不久的渠道专员。

    不过k2应该要研发成功了,自己又得忙起来啊。

    他赶紧收拾了下资料,然后开车往公司赶。

    对于元件渠道的管理,夏宇一直关注比较少,一方面是李德的工作很给力,同时也是因为对这个行当不太了解。

    所以在拿到李德给的资料后,他发现自己似乎还低估了这里面的门道。

    他直接问李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