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陌刀?”一片惊呼声响起。
“咝!”紧接着,就是一片吸冷气的声响乍起,一众大臣个个脸上变sè。
陌刀,是唐军的利器。在武则天时,唐军一旅偏师打得契丹人差点灭种,那时候,陌刀纵横无敌,不知道有多少契丹人死在陌刀之下。虽然事情过去了几百年,这事却是传了下来。
耶律洪基之所以没有想到,那是因为他一时之间没有想到这事。一听韩举提起,不由得大吃一惊:“南朝用陌刀了?此事非同xiǎo可!”
若是宋朝把陌刀投入战场了的话,其意义非常重大。唐军纵横天下,与有大量的陌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因为唐朝衰败,战马急剧减少,唐军不得不从高速机动能力变成了蜗牛,只能靠两条tuǐ来行军了。
因而,陌刀不得不退出战场。因为陌刀太过沉重,没有战马,就不可能出现在战场上。一把陌刀重五十唐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再加上盔甲、横刀、弓箭这些装备,一个陌刀手负重上百斤了。
这么沉重的装备,若是没有战力,靠人来扛,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最有力气的人,也会给累得趴下。
宋朝若是把陌刀重新投入战场的话,那就是说,宋朝已经有了大量的战马,要不然,宋朝不会把陌刀重新投入战场。
缺马是宋朝最大的短板,若是宋朝把这短板补上了,投入战场的就不仅仅是陌刀了,还有大量的骑兵。对于骑兵的厉害,耶律洪基再清楚不过了。
骑兵、陌刀、强弩,是唐军纵横天下的三大利器,一旦骑兵、陌刀给宋朝重新投入战场,强弩也就不是问题了。这三大利器出现在战场上,唐朝那支传说中的军队就复活了。
对于唐军的厉害,只要是契丹人都记忆犹新,谁能不惧?一众大臣脸上变sè。
“查!查!一定要查清楚!”耶律洪基反倒是最镇定的一个人。
【第三十章身膺重任】
第三十章身膺重任
河南府,司马光府第。书房中,司马光眉头深锁,一脸的不悒之sè,不住踱来踱去,好象有天大的烦心事似的。
没错,司马光正在烦心。他烦的不是他的《资治通鉴》写不好,而是因为上次给宋神宗骂回来,也就意味着,他反对新法的份量越来越轻了。
去岁,辽军犯境,雄州危在旦夕,当这消息传来时,司马光兴奋不已,他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可以夺取相位,废除新法了。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兴冲冲赶到汴京,准备接手相位,拯救宋王朝于危难之际时,却传来了雄州大胜的消息。
这消息一传来,朝中立时来了个大转弯,原本说好了支持他的大臣很多人变卦了,他任相的可能xìng大为降低。更让他烦恼的是,宋神宗当着那么多重臣的面,喝斥他,要他滚,每每回想起此事,司马光心里就很不舒服。
宋王朝奉行重文轻武,对读书人特别礼遇,即使级别相同的官员见了面,也是文官为重,武官为轻。自从宋太祖创建宋王朝时起,就没有如此喝斥大臣的先例,他司马光自恃才情盖世,名满天下,竟然给宋神宗毫不留情面,如此喝斥,比治他重罪还要让他难受。
回到河南府之后,司马光再也没有心情来写他的《资治通鉴》,而是每日里思索,要如何扳回来,挽救局势。尽管他司马光自负极高,自认才情盖世,思索了几个月,一计无出,唯有每日里烦恼的份。
“爹,汴京传来消息。”就在这时,司马康快步进来。
“哦!是何消息?”司马光打量一眼司马康,只见司马康满面红光,欢喜不已,心念一动,声调转高:“可是喜事?”
“喜事!大喜事!”司马康喜悦无限,几乎是唱出来的。
“快说!是何等喜事?”司马光一听这话,不由得jīng神抖擞,振奋异常。这几个月里,他是烦透了,最想听到的便是这喜事了。
“爹,你知道么?吴骥又打了一个胜仗,一个大胜仗。”司马康抚抚脸蛋:“这可是在辽境内打的,他把岁币给劫了回来。”
“哼!又是吴骥,他又坏我的大事了。康儿,这算甚喜事?吴骥打的胜仗越多,越是对为父不利。”司马光眼睛一翻,jīng光暴shè,怒气冲冲:“上次,他解了雄州之围,让爹失去了难得的良机。若是晚一点,王安石罢相就成定局了,为父今日就在指点江山了。”
“爹,这一仗不一样啊。”司马康深知他父亲的心思,忙着解释道:“吴骥只用了两千五百人,就把辽国的八千军队给全歼了。其中,还有一千皮室军。据汴京传来的消息,这一千皮室刚刚冲到归信军阵前,就给打残了,没了战力。归信军随即发起反击,辽军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是压着辽军打的。爹,你听清了么?是压着辽军打的!”
打胜仗和压着辽军打是两回事。用巨大的伤亡为代价,打一个惨胜之仗,也叫胜仗,也有可能战果会很打。可是,压着辽军打,那就不一样了,证明归信军的战力超乎想象,让人振奋。
“压着打的?不可能!”司马光想也没有想,立即否定:“自从大宋创建以来,就没有压着辽军打的先例。更别说,归信军还是兵力远远不如辽军,还要面对皮室军,吴骥一定是在冒功,虚报。”
司马康把司马光那副不信样儿看在眼里,忙给解释:“爹,一开始我也不信,可是,这是吕公著传来的消息。爹,你jīng通史书,于历朝历代的战事了若指掌,你也想不到吴骥是怎生打的?”
“说说看。”司马光的学识那是一等一的,谁也不敢否认,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编成《资治通鉴》了。一听这话,也是有些好奇。
“其打法与前朝的打法有些近似,主要是进行了两点改进。一是他使用了霹雳弹,二是他把前朝的强弩改成了单兵弩,威力还不错。”司马康把接到的消息说了。
“霹雳弹的威力在雄州之战时,已经展示出来了。若他真是如此打的话,辽军还真是难以招架呀!”司马光愣了半天,这才不得不信。
他jīng通历史,熟悉历朝历代的战史,深知唐军的打法有多厉害。不说别的,吴骥只需要恢复唐军的打法,就足以让辽军难以招架了。更别说,吴骥还进行了改进,使用了霹雳弹这种在雄州之战已经证明了威力的武器,归信军的战力要不强悍都不行。
“爹,大宋创建百年,大宋一直给辽国压着打。如今,归信军如此能打,若是以归信军为基石,大量训练军队的话,大宋就不会再给辽国压着打了。”司马康右手一握拳,很是振奋:“如此一来,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破辽国,灭西夏就大有希望了。灭了这两个最大的敌人,大宋就可以平定辽东,进军大漠,收复西域,进军jiāo趾、南诏,天下就真正的一统了!”
他越说声音越是响亮,越来越振奋,好象他已经驰骋在战场上似的。
在当时,有很多人都明白,宋朝名义上统一了中国,其实并没有统一。想完成统一大业的人不在少数,只可惜,有心无力,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今,归信军展示了强悍的战力,可以压着辽国最为jīng锐的皮室军打,对司马康的jī励相当的大,尽管他是司马光的儿子,对新法有些不爽,但在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
“是啊!真要若此的话,大宋一统天下的可能xìng很大呀!”司马光tǐng直身子,眼中神光暴shè,目光炯炯,宛若几天之上的烈日,让人目眩,振奋异常,双手紧握成拳,狠狠一晃,适才的儒雅之气dàng然无存,大声道:“男儿生当此时,若能建功立业,夫复何憾?”
振奋的话音一落,又是叹息一声:“可是,为父不是丞相,若是一统天下,这功劳就成了王安石的了。为父不仅没有功劳,还会背上千古骂名,不甘心呀,不甘心!嗯,给韩琦说,要他上书言事,大谈军事。归信军的打法是不错,还是要韩琦找出máo病了。吴骥虽然为大宋找到了希望,可是,他的年纪还太轻,资历浅,没有根基,等机会成熟了,要韩琦把归信军控制了。到那时,一统天下的大功就归于为父了。”
“阿父,这是不是太过了?”司马康很是震惊。
“有甚么过不过的?成王败寇!”司马光一挥手,道:“去办吧。”
司马康应一声,不得不去办理。
司马光背着手,不住踱步,步子轻快,沉yín起来:“这个吴骥,倒还是个人才。只可惜,你生不逢时,陷入了这种漩涡中,难以自拔了。我想象得到,官家一定很欢喜,你肩膺重任。可是,你根基太浅,你的努力,注定是便宜他人。”
xxxxxx
归信,军营中,归信军正在读书识字。
李明初提着一枝máo笔,右手死命的抓着,就象在握刀似的,冲一个颏下一络胡须的中年人道:“先生,你瞧瞧你,教的甚鸟书?这笔不如刀好使!”
“哈哈!”
一通大笑声响起,归信军齐声附和:“读鸟的书,不如玩鸟。”
“闭嘴!”这个先生脸红脖子粗,喝斥起来:“吴都指挥重金请我来教你们读书识字,你们不知珍惜,真是粗人!粗鲁!”
这是附近的一个有名读书人,吴骥考察了他的学问,还算不错,就huā钱请他前来教归信军读书识字。
现代社会,随手拎几个人出来,个个会识字。在宋朝,一百人里面,不见得能有一个人识字,李明初他们打仗还不错,却是不识字。整个归信军,两千五百人,识字的不过数十人。这些人里面,大多是文吏,只有极少数人识字。
教他们读书识字,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也是保证归信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举措。而这个先生不是读死书的人,吴骥这才请他前来教学。
李明初这些粗人,只会打仗,不爱识字,每每到了读书识字的时候,就要找籍口。若不是吴骥采取高压之策,他们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即使如此,他们也是心不在焉,人来了,心却飞了,哪有心思读书。
“我们哪是粗鲁人,我们是读书人,好歹也跟着先生您读了几天书,是不?”李明初大声嚷嚷:“以前,我没读书,连鸟máo都数不清,如今,我终于长学问了,能数清鸟máo了。”
“哈哈!”
一阵惊天的笑声响起,归信军笑得前仰后合,连气都喘不过来了。
“你你你……”先生给气得差点一口血喷出来。见过粗鲁的,没见过如此粗鲁的。
“咳!”
一声轻咳声响起,大笑声好象给斩虏刀砍断似的,戛然而止,归信军个个一脸的严肃,抓起máo笔,全神贯注,比锥tuǐ的苏秦还要专注。
“李明初!”来人正是吴骥,淡淡的点名。
“见过吴都指挥。”李明初一颗心怦怦直跳,一脸的不自在,还不得不赔着笑脸,冲吴骥施礼。
“李明初是好样的。”吴骥夸赞起来:“读书长进不少,值得夸赞。”
李明初头一昂,xiōng一tǐng,意气风发,得意非凡。
然而,他的得意劲只存在了刹那,只听吴骥道:“李明初,你把kù子脱了,当着大家的面,教教我们数鸟máo的本领!”
【第三十一章不服气?】
第三十一章不服气?
吴骥的语调并不高,也不严厉,可是,归信军听在耳里,仿佛晴天霹雳似的,没有人敢笑,也生不起笑意。若是在平时,如此好笑的话,他们肯定会放声大笑,可是,在眼下,他们绝不会生起好笑的想法。
“吴都指挥,xiǎo的错了,错了!”李明初一颗头颅垂了下来,xiǎo心翼翼,还有些心惊胆颤,连看都不敢看一眼吴骥。
吴骥在归信军中的威望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威望,不是靠高压,不是靠后台,而是实打实的干出来的,凭着才干,凭着战功积累起来的。跟着吴骥,就有美好的前途,对于此点,李明初他们是深信不疑。
“你哪里错了?你如此长进,能数鸟máo了,好本领呀!我们这么多人,有谁数过鸟máo来的?数过鸟máo的站出来,赏五十两银子。”吴骥打量着归信军,目光柔和,没有一点凌厉劲头,可是,归信军看在眼里,仿佛那是利剑在剜心似的,谁也不敢说话。
“李明初,你瞧见了没?没有人干过这等事,就你干过,你能耐,好本领。”吴骥打量着李明初。
李明初的头颅低垂着,虽然没有看吴骥,他的感受却是吴骥的目光变成了利剑,对着他狠狠的刺一般,嗫嗫嚅嚅道:“吴都指挥,xiǎo的真的错了!真的错了!再也不敢了。”
声音很低,就象犯了错的xiǎo学生见到老师一般,大气都不敢出。
“抬起头来。”吴骥的声调依然平稳。
李明初万分不愿,却是不敢不抬起头来,一脸的震惊,紧抿着嘴chún,生怕发出一点声响。
“李明初,你说说看,你会写些甚字?”吴骥盯着李明初,大声问道。
“回吴都指挥,xiǎo的会写名字。”
“还有呢?”
“xiǎo的还会写钱字。”
“还有么?”
“xiǎo的还会写金,银。”
“再说。”
“珍珠、绢帛会写。”
“还有么?”
“没了,不会写了。”
“辽狗会写么?”
“不会写,识得。辽狗即使穿上了衣衫,还是辽狗,四条tuǐ的,汪汪叫的。”
吴骥打量着李明初,围着他踱了起来,道:“我要你们读书识字,不是要害你们,对你们只会有好处。你们要知晓,不会读书识字的人,即使仗打得再好,就算他赶得上狄青了,仍是瞎打。”
狄青不识字,却是天生的将领,可是,这种人太少了。
“归信军是能打,战力强,可是,我们不能就此满足了。我们才刚刚起步,要走的路还有很长。要不了多久,你们就会担大任,到那时,你们不识字,拿到军令,倒过来念,还不闹出人命?”吴骥接着数落起来。
“哈哈!”吴骥这话有些好笑,归信军终于笑了起来。
正如吴骥所说,归信军的战力强悍,却是刚刚起步。可以想得到,在不久的将来,若宋朝要大量组建新军的话,这些归信军兵士就会肩负重任,他们会负责训练军队。有的甚至可能会成为一军之长,到那时,若不识字,真有可能闹出大事。
“我知道你们只爱打打杀杀,不喜欢读书。可是,要成为一名jīng锐的归信军,不仅仅仗要打得好,还要读书识字。”吴骥扫视归信军,声调转高,道:“只会打仗,不识字的人,归信军不要。只会识字,不会打仗的人,归信军同样不要。归信军要的是,既能打仗,还要能识字的人!若你们做不到,马上滚蛋。有没有人要滚的?”
最后一句话宛若雷霆,震得人耳鼓嗡嗡响,归信军听在耳里,大声回答:“没有!”
“没有就好。”吴骥点点头,道:“我给你们三个月时间,要达到先生的要求。若是答不到,不论是指挥使也好,都头也罢,全部滚蛋吧。”
“啊!”这可是要了老命,归信军只觉这比上刀山还要难,可是,他们深知吴骥的为人,说得到,做得到,说要你滚蛋,肯定是滚蛋。
“读书识字,有打辽狗难么?”吴骥再大声喝问一句。
“没有!”归信军大声回答,心里却是暗自嘀咕:“吴都指挥,你这是要了亲命,读书识字,肯定比打杀辽狗还要难!要难得多!”
“时间只有三个月,不想滚的就多用点功。莫要到时,让我赶你走!”吴骥说完,大步而去,根本不理睬归信军的苦瓜脸。
“我们真要学?”吴骥一去,归信军就嘀咕起来了,个个一脸的为难之sè。
“闭嘴!学!学!往死里学!”李明初一咬牙,几乎是从牙缝里蹦出来的:“要不是吴都指挥,我早就死了,吴都指挥jiāo待的事情,就是死也要完成!先生,您请!”
从这天起,归信军老实多了,老老实实的读书识字。当然,读书识字,只是在训练之余,每天晚上chōu出两个时辰进行。
舍得一身剐,皇帝都能拉下马,只要横下一条心,没有完不成的事。李明初他们狠下心要读书识字,进步很快,这个先生大是惊讶。
吴骥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想到现代有一支军队,泥tuǐ子出身,却能坐江山。原因在哪里?就在于他们敢于去学习。他们为了学习,可以在膝盖上写字,在被窝里读书。
归信军不识字的程度远远超过那支军队,不给他们施加压力,是不可能读书识字的,更不可能提高战力。没有文化的军队,要想进步是很难的。
吴骥本来可以亲自给他们上课,还可以教他们很多东西。一是李明初他们没有功底,一切要从头来,吴骥眼下用不着教他们。二是吴骥太忙了,有很多事情要做。
这不,吴骥正与皇甫嵩、齐大保在草拟一份归信军训练教材,总结归信军的得与失,力争完善归信军的战术。
劫岁币这事,大获成功,固然让人欢喜,却也暴lù出了不少问题,急需解决。归信军只是初成,要真正形成一个体系,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要有很多仗要打,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完成的。
“要是郑大人在就好了!”皇甫嵩握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