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毒草……耽误了,望姑娘不要见怪!”
毒草就是盲眼的原因吧?
俞清瑶怎么会怪罪?得到父亲的诗集,这种欢喜超过了一切,激动的眼中泛出泪花——尽管诗集不是写给她的,但毕竟是父亲的物品,今生今世不奢求见到父亲一面,知道他想过她,就足够了,其他书友正常看:!
“我父亲身体怎么样?”
“令尊身体康健……呵呵,其实姑娘看看诗集,想知道的都在里面了。对了,我家小主人还有话吩咐。这诗集之所以没有早转送与姑娘,因为私心。小主人让人雕刻了,准备刊印成册,广发各处书店,也好让更多的人知道俞探花的诗词。事先没有经过姑娘的同意,万望原谅!”
“不怪不怪……”俞清瑶非常激动,“为父亲出版诗集,本是我这个做女儿该做的,世子帮了我,我怎么会不知感恩,反而责怪呢?劳烦嬷嬷替我转告:多谢世子美意,清瑶无以为报,只能在佛前上柱香,祈求他康健长寿、事事如意。”
“托姑娘的吉言。”孙嬷嬷笑着点下头。正事说完,她与杜氏聊了下家常,没过多久就告辞了。
沐天恩接过《俞半山诗集》,随手翻了两页,顿时被吸引进去了。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此诗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读来意气激荡,仿佛置身与冰天雪地中,与百万将士同存,那等壮逸的情怀,根本是长年累月呆在繁华世界中人,无法想象的,也是极度缺乏的。
沐天恩呆立不动,许久才发出一声长长的感叹——难怪父亲执意将妹妹嫁给了他!
俞清瑶并不在意父亲的诗才是好是坏,她前世被父亲“探花”之名连累了,其实心中对“诗词”有些反感。饿到极处,诗词能当饭吃吗?都是些虚名的东西。(未完待续)
八十六章 兄弟
薄薄的诗集,对于吃了太多贫穷生活苦难的俞清瑶,无法想象它的影响力有多大。一来,上面的大半诗词,她前世早就听闻过了,耳熟能详,自然不知初次吟诵它们时,外人满心的惊艳与赞叹;二来,父亲的绝世才华,似笼罩在她头顶上的阴云,时时刻刻拘束着她,受的拖累数都数不清!
景暄特意派人来告知,诗集已经出版刊印,她浑不在意。所以不知道,仅仅两天,书店里的《半山诗集》卖空了!无数人蜂拥而来,希望在第一时刻拥有一本《半山诗集》。而至于到的,则是如痴如醉,茶饭不思,整日与友人讨论其中的一篇篇绝妙诗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在京城学子、百姓的心中,对边塞的印象一直是苦寒的不毛之地。那里生活的,除了粗鲁的下等人,就是一些犯官罪民的后代。俞探花名声鼎盛,可去了北疆多年,什么样的意气也被消磨一空了吧?可看到这些感人的诗词,才知道什么叫豪迈,什么叫旷达!
况且诗集中不仅仅有关于边塞的描写,更有追忆江南风光的,近在身边,感慨更多。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通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人们惊叹着,赞美着,全《诗集》一百零八首诗词,随便哪一首都能让普通的学子一举成名。而这么多诗词,居然出自俞探花一人?老天何其钟爱他啊!
古时,有人形容才华绝顶的人为——才高八斗,:。意思天下的才华总为十斗,一人就无赖占了八斗……毫无疑问。说的就是俞半山。可恨啊,这不是断绝其他人的诗路吗?此《诗集》一出,同时代的人还有谁敢班门弄斧?
虽然有人发出疑问,前后诗词的风格变化太大。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暧昧婉约,也有“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直抒胸臆。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静优美,完全不像同一个人写出的。
但是,俞探花在边疆八年多了。八年的时间不短,尤其是处在一个人精力最充沛的时候,经历的前后落差,对生活的感悟发生变化。完全说得过去。质疑的人,被鄙视“嫉贤妒能”。连至交好友都远离了他们。
《半山诗集》对外界的影响,几乎是一夜之间,如汹涌的洪水疯狂的漫延整个京城。识字的人,若是不通一二名句,都不好意思与人交流了。这些,身处深宅内院的俞清瑶,自是毫不知情。
舅父沐天恩发出那句父亲挑女婿的感叹后,并不多说什么,可第二天,就命人来拿《诗集》,说是借回去好好参详。这一参详,就是半个月。私底下,他对妻子杜氏道,“诵此诗集,心潮澎湃,自觉生平的书都白读了。可一想到他……唉!”
大概有一种人天生就是叫人仰慕、钦佩的。
沐天恩原本对儿子要求严格,不反对他在外结交友人、胡乱花费,至少读书、习武,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成就吧?可读诵过《半山诗集》,再也不苛求了。
天份,没有那种天份,求也求不得。就如他自己,自认为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京城同一阶层中人,也算颇有名气的“雅人”。但在这些诗词面前,算什么?以诗观人,他也逊色那位久不见面的妹夫多矣!
而且差距不是后天能弥补的。
除了接受,自我开导外,还能怎样呢?
……
《诗集》大卖,齐国公府上的人再次来拜访,来的人不是颇有脸面的孙嬷嬷了,而是内院的管事嬷嬷,姓陈,其他书友正常看:。陈嬷嬷领人抬着三百两银子的箱子,从侧门进了安庆侯府的内院,指名道姓,送给俞清瑶。
“世子说,这些银钱都是京城书店、书坊赚得的利润,当初探花郎说好的,一应钱财都交给姑娘。”
俞清瑶受惊不浅,慌忙拒绝,“这如何使得!世子帮家父刊印书籍,清瑶感激还来不及,怎么能收钱呢!”
“可若没姑娘父亲的诗集,哪来的钱呢?”陈嬷嬷笑着,“世子说了,扣下了雕版的成本、人工,还有书店的利润,这些是姑娘应得的。”
可无论她舌绽莲花,好说歹说,俞清瑶就是不肯收下。陈嬷嬷误以为她是不在乎银钱的清高女子,心中暗嘲,送上门的银子都不要,这些高门大户的娇小姐啊,什么时候吃了缺衣少吃的苦头,才知道世间只有黄澄澄的金子,雪白白的银子,才是最好的呢!
既然人家不肯收,她只能按原路返回国公府。进了二门,命人抬着银箱子去了世子修养的偏院——海棠阁。此时海棠花都已经谢了,挂上了一颗颗颜色红润的小果子,隐藏在绿叶之中。
陈嬷嬷躬身禀告,与俞清瑶对话的全过程,一五一十的说了,末后无奈的叹息,“俞家姑娘估计不大爱钱,奴婢说这三百两银子只是十五天的收益,后期卖书赚了多少,还要分她几成,她直摆手,说诗集是世子千里迢迢从北疆带回来的,刊印也是世子的意思,连请工人印刷,与书店联系寄卖,都是世子一手操持,她实在不能厚颜接受这笔钱。”
齐世子——景暄坐在海棠树下,一身月白的锦袍衬得人面色如玉,肤色皎洁。回来后,就洗掉了面上用秘法改变的蜡黄黯淡,恢复了原本的肤色,:。这时再看他,任谁都知道是自小养尊处优的名门贵公子,而不是随处可见的平凡学子了。
“她不愿意收……算了吧!你把银子送到‘惠人堂’,交给管事的,对外说是俞家姐弟资助家贫学子。”
惠人堂跟养济院一样,是救助孤寡老人、孩童,无辜受水火灾难的慈善机构。尤其是前者,是先皇后倡议的,现在交由长公主主持。
陈嬷嬷听得吩咐,应道,“是。”
话音刚落,就听到外面一阵笑声,穿着玄色蝙蝠云朵福从天降纹大襟袍,额上勒着貂皮金珠海马抹额的景昕冲了进来,手上还握着金丝蟒鞭,
“大哥在啊,哈哈,我刚约了段太子赛马,不晓得大哥这么快从七皇子的茶会回来了。怎么,茶会不顺利么?”
景暄的头微微朝声音的方向转了下,温和的道,“身体不适,便早早的回来了。”
“身子不适?那怎么不宣太医?快,快来人……”一边叫着太医,一边过去搀扶盲眼什么都看不见的景暄,“哥哥真是,有什么不舒服怎么不派人告诉弟弟一声?”
陈嬷嬷瞧景昕的动作粗鲁,欲上前制止,被一记恶狠狠的眼刀吓得动弹不得。
景昕的神色,与他的口吻完全不似一人,温柔又体贴,
“太医院越来越没用了,弟弟已经派人去寻了戚神医,不出一二月就有消息了。哥哥放心,弟弟豁出去也会想办法治好哥哥的眼疾……”
陈嬷嬷吓的一声也不敢吭,额头冷汗直冒,心里想,二公子小时候对世子多亲近啊,怎么长大后全变了?自从世子得了眼疾,他明面上张榜请名医诊治,暗地里掌控国公府的各处人手,有老公爷的支持,长公主也鞭长莫及……
长此以往,真的要嫡庶不分,由二公子承爵吗?那世子可怎么办,:!
她这里忧思不定,那边景昕已经笑着,“有件小事,兄长也知道弟弟最近又是张榜请大夫,又是应酬,手中的银钱未免周转不开。大哥最疼弟弟了,能不能借点?”
随即好像突然发现那个银箱子,“哈哈,大哥已经准备好了?那弟弟就不客气了!来,带走!”
陈嬷嬷阻止不及——她也不敢阻止,眼睁睁看着景昕的人利落的抬走了,本来要送到惠人堂的银子。
“哥哥,弟弟还有约在身,晚上回来再与哥哥详说吧!”
明明干的是强盗的行为,他的语气口吻,好像真是一个感谢哥哥对他关爱的“好弟弟”。对此,只有一个词能形容,脸皮厚到家了!
景昕走后,陈嬷嬷颤巍巍的,“世子……银子被二公子的人带走了。”
她的目光有同情,也有惊恐,犹豫。
“罢了!”景暄摆摆手,“从我的私帐上拿三百两银子,送到惠人堂吧!”
他的无奈和不做抗争,让陈嬷嬷一阵心凉。
忠心?她有的,但跟着一个注定没希望的主子,不想一家老小都陪上啊!景昕刚刚那个眼神,分明是杀人的眼神!几天后,陈嬷嬷被大管家找了个理由,责罚出内院。似她这样,是不想谄媚投靠二公子,变相的远离世子。其他的人,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齐国公府内部上下,除了死忠长公主的人,其余大半暗暗的换了忠心对象。虽不敢对还是世子的景暄奚落讥讽,但一个个都在观望、等待着,什么时候圣旨下,改立景昕为世子?(未完待续)
八十六章 纠纷
紫檀钳宝木匣里,《诗集》用上等绸缎包好,边缘压得十分平整,旁边还放了一小块玉麒麟镇纸,其他书友正常看:。沐天恩双手慎重的交给俞清瑶,嘴唇动了动,最终只化为一声叹息,
“你爹爹……才华四溢,不是等闲人能比的。身为他的女儿,你也……是有福的。”
俞清瑶接过木匣,迷惑的看素来光风霁月的舅父眉目不展。就是被兵部的人逼到家门口,舅父也是镇定如常,不曾乱了一点分寸。怎么看了几日诗集,变成这样患得患失的?
许久,豁然明白了,这种感觉她有过啊!多像前世遇到了杜芳华!
杜芳华,舅母杜氏的嫡亲外甥女,身份地位不用多说,祖上也是开国功勋,只有更高贵的。她还生得容颜秀美,气质清新脱俗,声音婉转娇柔,善解人意,宛若解语花。性情和善,端庄大方,诗思敏锐,才情超逸……来安庆侯府不到半个月,彻彻底底的击败了当时只有十三岁的俞清瑶。
才情容貌、待人接物,杜芳华都比她强了不止一星半点。那段时间,是俞清瑶人生最黑暗的时候,因为没有一丝希望,每天看到镜子,都觉得自己从头到脚,一无是处!越看越伤心,越看越丧气!连争一争的勇气都没了。
所以,她死了嫁给表哥的心思,认命的跟着舅母参加各种宴会,像相看货物一样被各家夫人太太相看。明明非常讨厌,可只能忍耐顺从……
也是那时,在心底藏了一丝对舅母的怨恨。
不想她嫁给表哥,可以直接说啊,为什么弄来杜芳华。害得她自信全无,足足一年都没走出阴影……
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可笑无知。明明是自己的幼稚不成熟,却迁怒别人。舅母有什么错?她只是不想当面挑明,弄得关系尴尬,让杜芳华来,是让她知难而退,没别的多余意思。至于杜芳华,更没错了!人家优秀,那是人家的本领,不如人就嫉妒、就自暴自弃。是没自信、自私的表现。
重生一回,她能客观、冷静的评价了,因为心态和当初完全不同——再看舅父此时的神态,分明是陷入她当年的怪圈。好在舅父为人豁达洒脱。压下负面的情绪。郑重的告诉俞清瑶:
“……都是你父亲的心血凝聚,好生珍惜。”
“是,清瑶记下了。”
双手捧着紫檀木匣。俞清瑶心中一动,某个浮起的念头闪了闪,好机会,:!错过了太可惜!酝酿了下,用轻柔思念的语气道,
“舅舅,父亲……去北疆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能回来啊?清瑶跟弟弟都很想念。还有母亲……母亲病重,不能有外人打扰。可为人子女。清瑶跟弟弟从来不曾侍奉左右,实在有愧。”
沐天恩身子一僵,眼眸中略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呃……瑶儿,你年纪不小了,应该知道你父亲之所以去了北疆,是得罪了端王爷的缘故。”
俞清瑶抿着唇,点点头。
“唉!端王前两年晋了‘端亲王’,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当今的幼弟,深得信赖宠爱,母族又是博望侯谢家,朝中势力很大。话说得直白些,你爹爹早年桀骜,很是得罪了他!舅舅不能保证端亲王忘记了旧仇。北疆虽然苦寒艰辛了些,倒也性命无碍。可若回到京城,就难说了……”
回到京城,倘若端亲王心胸狭窄的报复,怎么办?
沐天恩没有说出口的,便是这个意思。俞清瑶两眼含泪,没办法说明,即使呆在北疆,父亲怕也没有两年的寿命了。
可她能怎么样?
自私的求舅父动用亲朋故交的关系,无论如何也要把父亲调回京城?是,那样她挽回了生命最重要的一个遗憾,可之后呢?见过父亲一面,眼睁睁看着父亲死在端亲王的手中?
不能啊!
与其日后承受撕心裂肺的痛楚,不如现在淡淡的疼……
至少此刻,父亲还健康的生存着。
“至于你母亲,唉!她产后中风,一直在锦州的乡下调养着。上次我写信给她,问要不要带你跟皓儿去看望她,她回说,自己形容……不大好,怕吓到了你们,其他书友正常看:。而且彼此见了面,只有伤心的,对她的病情也不利。”
“舅舅想着,等你母亲大好了,再见也使得。免得她病情反复,若一时有个好歹,就糟了。”
俞清瑶含泪听着,心儿越来越沉。听这话,母亲病得,怕是连起床的力气都没了。而舅父的意思,“瘫痪在床”都是病情比较稳定,不恶化都是好消息。
她想到前世。记忆没错的话,应该是广平三十年的夏天。还没到钱氏的生辰,侯府就派人来了,穿着浑身的缟素,要她与弟弟去锦州哭灵吊丧。天不亮就启程赶路,足足十天的日夜兼程。在侯府的别院里,她跟弟弟跪在门槛外,遥遥的看了一眼装殓的母亲,其实什么也没看清。她泪眼模糊,哭得晕过去三次,弟弟也水米未进,爬在她的脚下有气无力的抽泣。
宛如一场噩梦!
对于亲生父母的生死,她很无奈,想得越多,心就越痛。既想不顾一切,豁出去了!重生了,连父母一面都见不到,那还有什么意思!又想到,见到了,能怎样呢?还是会承受生离死别之痛!
她能客观冷静的评价年幼时自己的幼稚,却没到达坚强无视父母生死的地步……
舅父真要答应了她的要求,她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注定要离开的父母呢?
俞清瑶心事重重的熄了念头,不再多问了。
她没注意,沐天恩动了动唇,似有什么话要说,而最后说出的,跟他原本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