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榷际展瘟斯矗鼋鍪怯⒐土液蛞募也褪且槐示缘奶煳氖郑煊尚8静豢赡芊殴L乇鹗钦屑巳渥浣浜淞伊业娜蘼方搪砩暇鸵剂耍庑┳什允亲詈玫淖式鹱⑷搿K裕庑硗庵铮煊尚?隙ú换嵊幸凰糠殴摹�

而哪些普通军士们,特别是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的,家徒四壁的,反倒是感觉无所谓,反正就是处于社会的底层,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女不嫁兵,这个兵可是世世代代的军户。如果能够跳槽出来,做一个宦官,也不一定是个坏事。最起码家人及自己的命保住了,所以抵抗情绪不大,反而有些因祸得福的感觉。

东林的党首,赵南星和叶向高可是暗暗叫苦,明摆着这条优惠政策并不适用于他们和战死之人,九族被灭,他们就将成为家族的千古罪人。不过心里还在心存侥幸,期待着皇上仁慈,能够放过他们的九族。

午门之外的午门广场已经有许多的朝廷官员在等待着上朝了,当然是住在内城里的官员,住在外城的现在是进不了城的,锦衣卫已经控制了九门,无论是谁这时候也进不了城,当然也出不去。而这些内城里的人,特别住的靠近宣武门、东直门附近的官员,当然知道昨夜有大事发生,不过虽然大都知道昨夜发生了大事,但到底何事,还真说不出什么一二三来。但看着午门之上,如此之多的京营军士、家丁、宦官等都在那里玩‘贴饼子’、‘挤粘瓜’玩,还玩的如此壮观,还真闹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午门一打开了,有人宣旨,这才大体明白,原来这些叛军都是被皇上吓得自己跑上去逃难的,被自己造反的对象吓成这样,还真是千古奇闻,所以一个个不停的指点着午门之上那些丢人的叛军表现。

孙承宗这时候还真的累,到底是年纪大了,没有年轻人那精神头了。但事情还有很多,神武门、东华门的叛军,慈宁宫的郑贵妃,这都得及时的去抓捕;叛军的官员、九族都需要一一登记;受伤的叛军需要及时的救治,这些人都是免费的劳动力,修路工程,和以后各个作坊,需要海量的劳动力,如此人等,当然是皇上眼中的宝贝,还要吩咐净军们捡回射出去的弩箭,因为从开始制造的时候起,皇上就把弩箭定性为是可循环使用的。弩箭不是弓箭,有羽毛类的平衡物,他的平衡是靠着弩箭本身的后尾造型,通体都是钢铁打造。即便是有所损坏,也在收回来,回炉重造,浪费是可耻的。

魏忠贤也是一样乏困,这一夜给他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除了何可纲争夺西华门死了四百多净军、宣武门、东直门之战死了一些锦衣卫外,皇上这边基本上就没什么损失了。应该算是谈笑间歼灭所有叛军,靠的就是皇上的智慧。这个放弃了木匠活的皇上实在是太可怕了,想想自己还自作聪明的搞点小动作,搞点钱,安排个亲信之类的事情,如果哪天惹皇上生气了,死也只是浪费一支弩的事。所以更加的老实了。摇了摇脑袋提醒着问:“皇上,今天的早朝还上吗?”

“照常举行,孙老师,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孙老师了,让田爱卿和何爱卿帮趁着吧,朕还要上早朝。”朱由校此时再累也是要上朝的,乍逢巨变,正是人心思定的时刻,现在上朝无异是最好的手段。

“皇上辛苦了一夜,龙体要紧,要不还是休息一下再上朝吧?”孙承宗双目通红却爱惜的看着自己的学生,话语之中充满了慈爱、敬重。

“孙老师如此高龄尚且如此,朕已是于心不忍,又怎能为了些许困意去安睡呢?而且此时上朝对大臣、百姓们心中的疑虑是最好的打消手段,故朕必须前去。孙老师继续辛苦一下,处理完后也来大殿吧。”命苦不能怪政府,穿越族本身就是辛苦命,怪的谁来?而且此后再也无须面对那些阴险的手段,朱由校是越想越觉得这一夜的辛苦实在是太值了。

“皇上请放心,臣一定不让孙阁老累着了,跑腿的事情臣来做。”田尔耕兴奋的眼里直冒泡,已经听说了这个弩是先装备满了净军,然后是去西山的那三千锦衣卫,最后再把整个锦衣卫新军都装备上。虽然排在净军的后面,这却是他完全可以理解的。净军是皇上的终极力量,先行装备是必须的。而如此神器,竟然装备了锦衣卫,而没有选择装备给辽东前线作战的辽东军,这说明了什么?傻子都能看出来,这是一种荣耀,一种皇上信任的荣耀,你辽东军再受群臣爱戴,但并非皇上的亲军,皇上自己的武器当然装备自己的亲军、自己的力量,别说今夜锦衣卫新军的进宫,就是老锦衣卫守住了内城九门,那也是大功一件。现在封锁了九门,更是进一步抄家、拿人的时刻。更是彰显锦衣卫天子亲军风采之时,以前在东厂后面象跟屁虫一样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依着自己的建设规划,锦衣卫已经开始发展自己的小金库了,利用天子亲军的权势,合理合法合圣意的发展一些实体产业,让锦衣卫体系从上到下,都赚个盆满盂满,时刻提高警惕杜绝贪污、扰民等非法行为带来的失去圣眷的后患。那样的锦衣卫在大明将是什么样的存在?

“锦衣卫们也辛苦了,大伴,已经早晨了,让尚膳监等,把净军、锦衣卫新军、宫里的侍卫、忠心的皇城守卫的早饭准备一下,再拿钱去给守着九门的锦衣卫们送去,让他们就近解决一下早饭问题。都是朕的忠义之仕,朕不会忘记你们!”朱由校看着田尔耕一身飞鱼服,一个世家弟子如此彻夜奔波,也的确难为他了。

“谢皇上隆恩!”

更衣、早膳后,朱由校走进了大殿,大殿现在比菜市场还乱呢,大臣们纷纷扬扬的猜测事情的原由,讨论午门之上的奇景,有的关心皇上的安危,有的关心死伤的数量,更有的猜测,今天会不会突然换了个皇上。总之大家都是乱蓬蓬,七嘴八舌的说个不休。

“咳!”朱由校重重的咳了一声,大臣们注意到他时,才迈步走上皇位坐定。

大臣们一看,皇上还是原来的皇上,心中大定,毕竟皇上还是原来的皇上,自己的官位还是得已了保全。否则一朝天子一朝臣,再来一个用不用自己还不知道呢。

“各位爱卿,昨夜信王、福王冲进皇宫,欲谋朝篡位,现在信王已疯,而福王那边仍然困在午门之上,估计一时半会还下不来,先议议今天的事情吧。”朱由校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下叛军的发起人和最后的战果,其他的都没有谈及,这更让群臣们感到皇上的高深莫测。

第一百七十三章 早朝宣判

“皇上,如此乱臣贼子,理应诛灭九族,以儆效尤。”

“是啊,竟然敢攻击宫讳,这是大逆之罪。”

、、、、、、

大臣们纷纷跳了出来,大声的口诛笔伐,对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大批特批,只有这样方能体现出他们的忠心度来。而且中国例来的规矩就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擂,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这等打太平拳的机会,深霪此道的大臣们当然是表演的入骨三分。但如果失败者是朱由校,反而是福王今天坐在了皇位之上,又能有几个人站出来为朱由校讲话而痛哭福王呢?

“各位!具体的情况,还有待落实,朕不愿此事误了国事,待清理出了午门后,一会再议吧!”本来就一夜未睡的朱由校已经是头昏昏的,这时被吵的更是心烦,压了压手,把群臣的激情给摁了下去后说。

“启奏皇上、、、、、”接下来当然是一些‘国家大事’的时刻了,对这些朱由校当然兴趣了了,除了对一件六扇门抓获劫官银一案比较感兴趣外,其他的都提不起精神。六扇门果然不负君恩,终于查到了劫匪的窝点,谁曾想到,竟然是福王那边的勾当。这份在破案报告显然晚了一点,如果早能来这么二天,估计这场宫变的性质也就变成别的了。但就这样,朱由校也不由的对六扇门高看了一眼,在古代如此不发达的情况下,短短几天就破获了此案,也属不易了。

很快,朝政的时间过了一个时辰(两小时。)这时,孙承启竟然到了朝堂。

“启奏皇上,此次宫庭叛逆之首福王,已经被活活的踩死在五凤楼上了。”带着两眼血丝的孙承宗到了大殿,行过礼后就汇报着。

“踩死了?何人所为?怎么回事?”朱由校一看立刻感到不可思议,活活的一个大活人,怎么给踩死了?这人也太大胆了,好象自己没吩咐非要了谁的性命啊?

“回皇上,是福王手下的军士因午门的拥挤不堪,将福王挤倒了,然后不断的踩踏之下,才把身材肥胖的福王活活踩死,疏散了午门后,最后发现的。”

“哦,那其它匪首呢?”朱由校一听差点笑喷了,被自己的手下给活活踩死,估计福王应该是古往今来死的最憋屈的王爷了。

“其他叛逆,郑贵妃已在慈宁宫服毒自尽,还有英国公张惟贤、原首辅赵南星、叶向高、还有六位候爷,以及京营、内城城守、皇城城守、宦官以及阴养的家丁、死士等。此次叛军共五万五千人,投降的一共是三万七千七百人,而受伤正在医治的有八千多人,余者死亡近一万余人。”孙承宗把大体掌握的数字报了一遍,但并没有提及张嫣之事,在其看来,那是往皇上脸上摸黑,不管张嫣和朱由检有没有‘一腿’,此事都不宜张扬,有损皇上的威严。即便是没有私情,连皇上的枕边人,一国之母都弃皇上而去了,这个皇上的人缘好坏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并没有提及。

群臣们听完先是惊魂未定,人数太多也太广了,从皇室的两位王爷、贵妃到勋贵,还是整个大明最显赫的勋贵,最后到了原首辅大臣,更有京师的卫戍部队。这一动而迁全发啊!如若成功,当真是可以直接的改朝换代了。而现在竟然被皇上一网打尽,皇上怎么可能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不就是控制了锦衣卫和宦官吗?什么时候锦衣卫也能如此厉害了,竟然可以对抗正规军,这真让大臣们不敢想象,毕竟,京师的武装力量都摆在大家的明眼处的,瞒天过海那是不可能的。本来有些人想着借昨日的经筵再次发挥一二,和皇上唱唱对角戏。

更有人想针对皇上与民争利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的大臣们也纷纷的偃旗息鼓。已经意识到皇权的集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再也不是他们这些朝臣能够抗拒了的,现在的皇上可和别的皇上不一样。

要钱有钱,那赚钱的方法都想绝了,连擦屁股纸都不放过,还有什么他不能赚的钱?什么药房、糕点、烤鸭、金行等等,以前想用户部没银子那一招控制皇上也一点希望都没有。皇上不仅不要钱,还替朝廷拿钱,什么救灾、大钱、驿站、白杆兵军费,甚至是自己造压水井、替百姓打井的事都能干出来,他那有钱的程度怎么可能受制与户部?

要人有人,凭借着魏忠贤的能力,把东林赶出朝堂,整合了各个党派充当其手下,现在更有徐光启、袁可立、孙承宗三位老臣力挺皇上。

要声望有声望,不说京城的救灾,就说免费提供压水井,这得多少老百姓要对其感恩戴德,在家里立个生祠来供奉。

要文采并不差朝廷大臣几分,想想连孔子都不放在眼里,敢于去给论语短句,这样的文采几人可比?

要智慧那就不要谈了,首先能让井水自己流出来,其次和大臣们昨天的比试也相当的出色,这样的智慧,如果谁再不服,那纯粹是自大和无知了。

“启奏皇上,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竟然敢率众攻打皇宫,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

“众位爱卿且住,此次叛逆如此之多,本应全部诛灭九族,但上天有好生之德,如此多的人,朕实在不忍下此毒手,所以朕想到了一个折衷的法子,先期投降的三千叛军,朕有过承诺,罚十五年劳役。而后期那些投降的叛军以及受伤医治好的叛军,朕也不欲取其性命,上天有好生之德,非迫不得已,朕不欲行此极刑,甚至是其无辜的九族。但不做惩罚亦是不能服众的,否则人人都想着造反,然后安然无事,这天下亦必将大乱。故朕为表严惩,同时又法外施恩,对其施以宫刑,使其变成宦官,而后劳役以抵其罪过。众爱卿以为呢?”叫朱由校放过这四万多人,那是万万不能的,现在的大明太需要人力资源了。仅路、矿两项需要的人等这四万多人都不够看的,更别说下一步还要扩大水泥、水井等大型的厂矿企业和救灾事业。这些劳动力将会极大的缓解人口的缺少。

“皇上如此仁慈,当为一代明君。”

、、、、、

嘴是两张皮,反正都有理,这个时候的大臣们当然的开始了歌功颂德大赞特赞。

“当然,对于首恶之徒,朕也想区别对待。信王已疯,也算是受到了报应,但到底是朕的骨肉兄弟,剥落其王爷爵位,贬为平民,交宗人府好生奉养,其家产之类收归宫有。对其家眷本着不害人害已的原则,给些家资许其改嫁。”

“皇上仁义。”

“福王、郑贵妃已死,但其罪行却不能一死了之,剥夺其爵位及家产,郑贵妃九族之内俱受其牵连,没收所有家产宫有,仅留其平常度日之用,以补偿其母子犯下的罪行。”

“英国公等俱押上殿来,朕要一一审问。孙老师,这些人可曾带到。”到了勋贵和东林党,朱由校还真想见识见识。

“回皇上,均已经押送至殿前等待皇上问话。”

就这样,赵南星、叶向高、英国公等人都被押上了大殿。倒没有几个敢喊着口号来反对和尚。被人家已经弄的欲仙俗死了,最后自己打败了自己。也是无奈之事,好在听皇上的意思,还有可能放过他们的家人,所以他们更加的老实了。

“赵南星、叶向高,你们不安心的在家颐养天年,却在这里搞风搞雨,妄图抢了朕的宝位。两位可知你们犯的罪行,该当如何惩处?”看着眼前走路都成问题的赵、叶两人,颤悠着跪在面前,朱由校一向敬重老人,也不由的心生不忍。

“草民自知罪孽深重,愿接受皇上的任何处罚。”两人虽抱着必死之心,但考虑到家人的安全,只能忍气吐气。

“按说两位是首犯中的首犯,本应诛灭九族,但念尔等年老体迈,朕特法外施恩。没收你等全九族的财产,并将九族之人全部押解进京,定时向锦衣卫报道。而两位则在宫中需要不断的书写字画、文章、戏曲等,而锦衣卫会将你们创造的书画等拿出去买钱,以偿还你等罪过,并保全尔等九族的性命安全。若尔等一日未出作品,或者滥竽充数,负责监视尔等九族的有权斩杀你族中一人。而卖字画所得银两,准你家人取十分之一贴补家用,朕为你等罪过亦是用心良苦,你等须好自为之。”

对于这两位的大作,大明还是有许多的人对曾经的首辅的书画水平相当崇拜。只是后世流传的较少,但凡留住的,都是文物古迹般的存在,而东林党人是比较心齐的一个组织,特别是赵南星更是东林三君之一的人仕,他们肯定会给予极大的照顾的。

第一百七十四章 清谈误国

这样的结果一是为中国多留一些两位首辅的字画,二是保全了他们的性命,看着他们颤颤巍巍的样子,朱由校都不敢保证他们还能活多久,折腾这些事情又是为了什么?三是最主要的废物利用,这样的人一刀杀了,的确是痛快淋漓,但却捞不到什么,而这种方式却可以赚取钱财。要知道明末时期,名人字画等还是很有市场的。

“草民遵旨,谢皇上不杀之恩,”听到家人性命无虞赵南星和叶向高均出了一口气,这的确太难得了。

“启奏皇上,草民有几句话不知当讲否?”平静了一下心情的赵南星接着说。

“怎么?尔等还欲对朕指手画脚不曾?”朱由校有些不愿意听,他们的话能有什么好话,基本上都是说的冠冕堂皇,其实只是抓住了事情的细枝末节而已,否则的话,大胆也不会被灭了。

“草民不敢,只是草民以为皇上有一颗仁慈之心,让臣感受非凡,又受皇上恩惠,欲临别赠言一二。”

“说说吧,但话不可太长。”

“国是乃皇上之国是,惟皇上能定之,皇上一身,天下之大纪纲也,因此振纪纲必自皇上始。天下之乱,乱于容恶。容恶者,宽身保富贵之术也。人皆自容其恶,虑人之不容也,而亦容人之恶。自容而恶愈甚,人人互相容而恶日多。恶人多而善人少,善人必不见容,此孟子所谓率兽食人者也,天下安得不乱?”赵南星几句话就把想给皇上说的话说完了,倒是没敢太罗嗦,毕竟皇上有言在先,只能长语短说了。

朱由校听了听也没什么新鲜的,翻译成白话也就是让皇上以身作责,一切的根源均是在皇上,树立带头作用,以影响下面的朝臣,进而使国家的政治变成‘是。’而后一句就是要皇上亲贤良远小人,其中谁是恶人谁是善人,根本就无须多说什么了。

这个老小子的话简直成了清淡误国的典范代表,皇上好坏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