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草原3:白登之围-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灌婴提出,要不自己率三千马军先冲击一下,探探虚实,让对手显形,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夏侯婴为人沉稳,他想了想,以为此刻灌婴出击意义不大,搞不好会使自己的阵地出现缺口,给匈奴单于可乘之机。他认为匈奴人不动,那是好事,说明他们没准备好,或者在等待逃来的韩王信。这样拖一刻是一刻,皇帝陛下的大军也近一刻。

  灌婴觉得夏侯婴想的有道理,再说皇上没让他们单独攻击,别担了贪功的罪名误了大事,便放弃了这个念头。但这样的等待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

  其实匈奴军营中正忙得不可开交,在左大将青格尔的安排下,各路主将都明确了队伍的突围路线。那些将领听命后马上带上骨干去观察了各自的目标,装得却像平时的游弋一样。冒顿单于则在大帐内密切关注着各方面的动静。据斥候报告,汉军大营昨宵彻夜灯火通明,今晨全军早早便进入了阵地。冒顿听了点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更留意南边的玛卡离晋阳还有多远,让斥候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把他们的进程报来。

  快到中午了,他让侍卫长吐米欣去见兰霞阏氏,让她与她的那些女兵赶快做好撤离的准备,即来大帐与他会合。

  兰霞阏氏这两天十分留意军情的变化,自从上回她与丈夫倾诉了肺腑后,心中轻松多了,也越发关心丈夫的安危。现在大战在即,丈夫让她即刻去大帐会合,不知怎的,她一点都不害怕,也不紧张,却感到一阵兴奋与一股沁心的温暖。这次,她又要与丈夫在一起经历一番生死考验,她要像丈夫一样英勇,让战士们受到鼓舞。她催促黑儿与那十几个女兵赶快收好行装,便利利索索地穿戴起来,披甲挂刀,神气十足地赶到了大帐。

  时间在一刻一刻过去,对峙的双方都像蹲踞着的猛兽,瞪大了眼睛盯住对方。

  午时刚过,冒顿单于拿定了主意。据报,玛卡的队伍将在两个时辰后赶到晋阳,追赶他们的汉军前锋离他们也只五六十里。这情况与原来估计的相符。他马上让稽粥率三千精骑去接应玛卡,接着便让青格尔给各路主将下达作战命令。他决定傍晚酉时各部开始集结队伍,酉时三刻以城头三堆大火为号,全军发起攻击,一举突围。

  他让青格尔特别强调酉时前的这两个时辰,各部绝对不能提前集结队伍,不能暴露作战意图,违令者斩。

  城北的汉军睁大了眼睛盯着匈奴的军阵已经整整一天了,军中报时的梆子声敲了一遍又一遍。随着时间一刻一刻地过去,从夏侯婴、灌婴到各级将校心里都在盘算,看来今天匈奴人不会突围了,这场大战要留到明天了。

  初冬的天气,白昼本来就短,过了申时,进入酉时,天色便渐渐昏暗,寒风也一阵阵刮得紧了,对方的营寨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夏侯婴与灌婴商量了一下,看来明晨拂晓是个危险的时刻,现在该是收兵的时候了。将士们严阵以待地守候了一天,人马都已饥渴疲惫,马得喂料,人得吃饭,要让士兵们好好歇一夜,准备迎接明天的厮杀。明天那场厮杀是绝对会发生的。于是,他们下了收兵的命令,除了留下警戒的队伍外,各部兵马都陆陆续续地回营了。

  正当他们收兵回营时,对面的匈奴营寨却沸腾了。酉时一到,号角声声,鼓声隆隆,迫不及待的骑士们跃上战马,在一片吆喝声中一支支队伍迅速地集结起来。他们一队队一列列,都策马“嘚嘚”地小跑着,朝着各自指定的出击位置移动。

  这时,玛卡与韩王信也在稽粥的接应下进了晋阳城,他们都已经知道了单于陛下的安排,便匆匆赶到大营拜见了单于陛下。冒顿单于对他俩慰问了几句,顾不上细叙,便让他们按青格尔的安排编入队列。

  天色越来越暗,一轮淡淡的圆月出现在东方的天庭。冒顿单于披挂齐整上了他那匹黑龙驹,与青格尔又检查了一下各项细务,便嘱青格尔按时点燃城头的烽火,自己与兰霞阏氏、稽粥以及刚赶到的韩王信、玛卡等率领一万骑士朝格律金出击的主攻方向赶去。

  汉营的士卒正埋锅造饭,袅袅的炊烟伴随着米香在营地里飘散。正在这时斥候的紧急报告又送进了夏侯婴、灌婴的大帐。斥候发现匈奴营寨突然喧闹起来,灯火稠密,号角声声,队伍有大规模的集结与运动,这迹象表明他们将有所行动。另外,从铜鞮逃来的败兵也进了晋阳,估计韩王信也在其内。

  听到这消息,两位汉军主将面色大变,难道匈奴人要……他俩都十分机警,马上想到匈奴人莫非要在今夜突围,尤其是听说韩王信已到了匈奴大营,那便更加可能了。他俩对视了一眼,都读懂了彼此的意思,真没想到,那个匈奴单于会使出这一手,出乎寻常地在晚上突围。这判断似乎越来越有说服力,他俩不约而同地猛一跺脚一击掌,突然悟到这时机正是匈奴人最有利的时机,真是百密而一疏,他俩来来回回考虑了多少遍,偏偏没有卡准这一两个时辰。在这一两个时辰里,汉军并不占优,匈奴人的力量却不弱,他们更占了突然袭击的先机,这个疏忽真是要了命了。

  他俩马上传令,刚刚回营的队伍速速集合,立即各自进入原先的阵地,他俩则披挂了上马,匆匆往前沿赶去。一时间,马嘶人喊,号角四起,一口口热气腾腾的锅被踩翻了,一溜溜火星子被风刮得满地乱窜,汉营中你奔我突,乱作一团。

  尽管夏侯婴、灌婴迅速作出了判断,并下达了紧急部署的命令,可还是晚了一步。晋阳城头的三堆大火冲天而起,憋足了劲的匈奴骑兵在“呜呜”的号角声中呐喊着,张弓挥刀,举着火把,像一条条火龙向汉军阵地猛扑过去。

  汉军从未经受过如此猛烈的冲击,且是在黑夜中仓惶应战,一时阵脚大乱。营寨上大火四起,匈奴人密集的火箭一轮轮射来,点燃了所有可燃之物,增添了战场的混乱。担当主攻的格律金指挥着单于庭精锐的“鹰之队”饿虎扑食般地向汉军扑去,他不容汉军有片刻的喘息,指挥着骁勇的骑士,踏平了汉军一座座营垒,像一把利斧在汉军阵地砍出一道道缺口。冒顿单于亲率的万骑又紧随其后向两侧砍杀,把那些缺口撕裂得大大的。被他们冲垮的汉军四处逃窜,将领们呐喊着甚至截杀着溃散的军卒,但仍无法建构起强有力的防线,汉军西侧阵地岌岌可危。

  登高瞭望的夏侯婴与灌婴很快发现匈奴的主力在西侧,那里是匈奴人主攻方向,自己所处的中军及阵地东侧则被四五千骑来回驰驱的匈奴人缠住,他们四处穿插,施放火箭,把汉军的防守体系搞得乱七八糟。两人商量了一下,灌婴便率领五千精骑,也是此刻身边唯一的一支机动力量,从一片火海中冲出,向西侧增援,力争恢复那儿的阵地,坚持到陈豨、柴武的汉军前锋到达。

  然而,他的队伍刚赶过来,就遭到冒顿单于的截杀,使他难以进展。他再三冲突,都被一阵阵箭雨射回。在夜战中,突围的匈奴人还保持着队形,有序又有效地运用着战术,让他无计可施。

  青格尔率领的后军也投入了战斗,西侧的汉军防线被彻底摧毁,匈奴人的突破大功告成。那些在中路与东路的佯攻队伍,见西线得手,便迅速转移。当夏侯婴组织起兵力追击过来时,他与灌婴只截住了匈奴人的一个尾巴,大队的匈奴人则已绝尘而去,消失在夜幕中……

  不久,陈豨、柴武的马军也赶到了晋阳。

  汉高帝刘邦得到冒顿、韩信都突围而去的消息,气恼得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后来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问边上的陈平:“先生,你说说,这仗我们算是打赢了还是打输了?”

  陈平笑吟吟地答道:“陛下,这仗嘛,当然是打赢了。至于敌酋逃脱,那是人算不如天算,大约他们还命不该绝吧,陛下不必过于气恼,以后有的是机会。”

  刘邦无奈地摇摇头,叹道:“也只能如此了。”

  他想自己费了多少心思,就为了生擒那个匈奴单于与反贼韩信,眼看他们已成了网中之鱼,笼中之鸟,就差这一两个时辰便让他们挣脱了罗网,真是痛失良机,白费了心血。他想起那个刘敬前些天说过的话,刘敬说陛下要消灭韩信的大军不难,但要活捉匈奴单于怕是不容易。那真是个乌鸦嘴,让他不幸而言中,自己口口声声要生擒匈奴单于与韩信,像去年捉拿燕王臧荼、楚王韩信那样,现在却在自己眼皮底下让这两人跑了,叫自己大丢面子。

甩钩钓鱼

  陈平说得对,这晋阳之战,当然是打赢了,匈奴人逃跑了,还消灭了他们三四千骑(尽管自己的人马也损失不少),不是说明自己的胜利吗?但这个胜仗大约是最窝囊的胜仗了,那个匈奴单于太狡猾了,简直是玩了自己一把。

  带着这种懊丧的心情他进了晋阳城。当大将周勃等请示他下一步的行动,车骑将军灌婴战战兢兢地表示愿意率马军追击匈奴人将功补过时,他伸直了脖子骂了一句:“追个屁,在你鼻子底下都让他跑了,还追,你追得上?”又对陈平与周勃等说道:“算了吧,都歇息吧,他娘的,这些天把腿都跑断了,还是让他溜了……都好好想一想,下回怎么逮他,朕就不信这个邪,会逮不住那个兔崽子!”

  晋阳之战是胜利了,胜利者心里很不痛快;冒顿单于是失败了,失败者却并不沮丧。无论是胜利者与失败者,彼此都暗暗地认定:对方是自己的一个强劲的对手,要认真地对付。

  晋阳之战结束后,汉军大规模的攻势暂停了下来。北线的战事也趋平稳,匈奴右大将兰金已率部北撤,韩王信余部王黄、赵利仍在这一带活动。樊哙虽有数万大军,代地开阔,又多崇山峻岭,一时也难以将他们剿灭。于是,樊哙也按照刘邦的命令,在代地休整待命。

  汉军的攻势暂缓了,匈奴、韩王信方面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首先,王黄、曼丘臣部活跃了起来,他们出人意料地干出了一件惊动朝野的大事。

  当樊哙、周勃等军攻击代地,向马邑、云中扫荡过来时,王黄见汉兵势大难以抵挡,便率领他的五六千人马在山梁沟壑间兜开了圈子,尽量避免与汉军的正面交锋,因而虽然丢失了不少城镇营寨,但兵力损失不大。铜鞮之战,曼丘臣率千余败卒逃离战场后,没往晋阳投奔冒顿单于,径直退回代地,找到了王黄与赵利。一路上他陆陆续续收容了三四千铜鞮溃散的败兵,故而与王黄会合后,也有了万余人马。

  在这三人中,曼丘臣是老大,在眼下的困境中,他与王黄、赵利商量下一步他们何去何从。是带着人马去寻找韩王信呢,还是坚持在这里与汉军周旋。据他们得到的消息,韩王信已随冒顿单于退往代谷①一带,如果他们随之而去,就还要往北撤离。

  这三人中王黄的主意最多,他对两人说:“韩王待我们不薄,按理我们该去找韩王,与他共度艰难。但眼下他已随匈奴单于进入代谷,无兵无卒,真成了孤家寡人,只能完全依附匈奴人,按他们的意志行事。匈奴人有实力与刘邦对抗,我们要借重他们的力量对付刘邦。但匈奴毕竟是蛮夷之邦,非我族类。当初在马邑城下投降他们,也是出于无奈,老实说,这件事总是名声不好。因而我们不能再赶去投奔他们,把这剩下的一万来人都搭进去。况且,士卒们也不愿意再往北撤,跟着匈奴人过那种居无定所的生活。不妨另找出路,也为韩王留下这些家底,你们以为如何?”

  曼丘臣听罢点点头,说道:“我也有这个想法。这次随韩王南下,百姓们听说我们归顺了匈奴,都逃散了,可见打着匈奴旗号难以收民心。再说,要把大伙儿带到匈奴人那儿,军心也不稳,大伙儿的心思还是向往中原,这次铜鞮战场的溃兵都来寻找我们,很少去投匈奴的,这也说明了问题。”

  赵利忙问:“那按两位兄长的意思,我们如何与匈奴人相处呢?眼下我们还离不开他们,还要靠他们庇护啊。”

  王黄答道:“是啊,我们不仅不能与匈奴人分道扬镳,更要凭借匈奴的力量让我们生存下来,然后再一步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我想我们最好以结盟的方式与它相处,奉它为盟主。我们可以按盟主的旨意行事,但又不完全归属它,有分有合,既要依靠它,又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你们认为如何?”

  “能这样当然好,但要与匈奴结盟,总得有个由头,我们不是已经随韩王投降他们了吗,怎么又要跟人家结盟了呢?”赵利总觉得这件事不好向匈奴人交代。

  曼丘臣人粗心细,他对王黄说:“贤弟,刚才你说我们先得生存下来,然后再一步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关于发展壮大这件事你是怎样想的,说出来大家听听。”

  “这,这我也没想好。不过,我想我们总不能守着这一万来人马长期蜗居在此吧。我们不去投奔匈奴,总得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关于这……”说到这里,他欲语又止,坐在那里晃着身子。

  “那,那你心里已经有底了?”曼丘臣急着问。

  “没,没有。有了主意我还能不说,我得想想,好好想想。”说着他继续晃着身子,抬起眼皮对曼丘臣意味深长地眨了一眼。

  曼丘臣明白了,王黄是有难言之隐,在跟自己打招呼了。那分明是因为赵利在座,赵利毕竟不像他与王黄的关系。于是他便顺口说道:“那就好好想想吧,都想想再议,赵利兄弟你说呢?”

  赵利心眼没这两个人多,他正等着听王黄关于前景的打算,见王黄吞吞吐吐,还真以为他没想好。听曼丘臣让大家都想想再议,便应口道:“好,那就都想想,想想。”

  三人散后,王黄回到自己的寝帐,对侍从说:“添个火盆,准备些酒菜,待会儿有客来。”

  侍从很奇怪,天色这么晚了,亥时将过,还会有客来?难道王将军又有了新美人今夜要入帐来?他们不敢多嘴,忙着去准备。

  没多一会儿,美人没来,高大壮实的军中主将曼丘臣倒来了。曼丘臣见案几上已摆满了酒菜,与王黄心照不宣地哈哈一笑,便在毡毯上坐了下来。

  他喘了一口气,对王黄说道:“怎么样,现在可以讲了吧?”

  “喝酒、喝酒,天冷,先干三杯暖暖身子。今夜咱俩是得好好琢磨出一个主意来。”

  “有必要避开赵利贤弟吗?你耍的什么心眼?”

  “先得跟你商量定了,再跟赵利讲也不迟。这事情说起来可是一件有关我俩身家性命的大事,你我得好好斟酌才是。”

  “到底是什么事嘛,吞吞吐吐藏头露尾的,急死人了。”

  “兄长别急,这事得慢慢说,得把事理掰开了揉碎了,慢慢地研磨,慢慢地梳理,才能找出个头绪。这样说吧,你我这些年抛家弃业,放着安稳日子不过,跟着韩王起事,在刀剑丛中拼命,不就是图个封妻荫子、荣华富贵吗?是不是这个理儿?”

  “那当然,不然,谁干这掉脑袋的买卖。”

  “现在看来,咱俩不能再跟着韩王了,他的那些基业全丢了,自己连个安身立命之处也没有了,事实上,韩国与韩王都完了。我俩得另找出路,觅一个有奔头的地方。”

  听王黄这么说,曼丘臣沉重地叹了一口气,摇着头说:“是啊,你说得不错,是这么回事,韩王才具不大,家底不厚,这回又赔了个底朝天,我俩是得另想辙,寻条出路。可哪有你说的那种地方?从铜鞮败回的路上,我就在想往哪儿奔。我算了一下,目前有能力庇护我们的,没几个人。除了匈奴单于,也就是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有这样的实力,其余的诸侯王都是刘邦的亲信,根本不会接纳我们。就是彭越、英布也不可靠,若去投他俩,说不定会落得个钟离昧的下场,他们会拿我们的脑袋去向刘邦邀功领赏。”

  “是啊,我们跟这两个人既没交情,那里也没我们的位置,去了也是寄人篱下,看人的眼色,成不了气候,那条路想也不用想。”

  “那……我们又不想完完全全投到匈奴帐下,那路在何方?”

  “没路可走,怎么办?那就得动手开出一条路来,这道理不是很简单吗?这样,我俩既不用去依附别人,也会有自己的一番天地。”

  听了王黄这两句话,曼丘臣突然感到眼前一亮,这倒是一条新的思路。是啊,自己不能光想着那几个人,钻了牛角尖。他似乎悟到了些什么,但又模模糊糊地看不清。他低声地嘟哝着:“自己开出一条新路……就凭这一万多人,难啊。”

  “人多人少当然要紧,但还不是最重要的。当年陈胜、吴广起兵于蕲只有九百人;刘邦起兵于沛也只三千人,他们都干起了大事。重要的是刚才赵利提到的‘得有个由头’,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