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草原3:白登之围-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有一个,于是就有人会来夺来抢……人心难测,人心难测啊。”

  刘邦说着,神情渐渐严肃起来,边上的戚夫人与如意似乎也感染了这种严肃的气氛,都安静了下来。

  韩信是去年由齐王改封楚王的,理由是他本是楚人,衣锦还乡,去楚地,也相宜。

  两月前,一封密奏送到了刘邦跟前,说是韩信到了他的封国后有谋反的迹象。朝廷让他捉拿项羽的重要党羽钟离昧的王命他不但不执行,还因与钟离昧有旧谊,便将他一直藏匿在楚王府内。韩信还频繁调动军队,耀武扬威,有不臣之心。

  刘邦读罢这道密奏,就找心腹大臣商量,如何处置这件大事。几位主要将领,如曹参、樊哙、周勃等本来就讨厌韩信,嫉妒韩信,现在有这个机会,便都主张请皇帝即刻发兵,讨伐韩信,坑杀这小子。

  刘邦问到护军中尉陈平,陈平却问道:“那封密奏,泄漏了没有?韩信知道这件事吗?”

  刘邦回答:“这件事只有你们几个知道,没有外传,估计韩信不会知道。”

  陈平又问:“那陛下统率的军卒与楚国的精兵相比,战力怎样?”

  刘邦回答:“恐怕比不上。”

  陈平接着问:“陛下帐前的列位将军,用兵有胜过韩信的吗?”

  刘邦望了望众将,摇摇头,干脆地回答:“没有。”

  陈平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兵不如楚国精,将又不及韩信能用兵,如若陛下轻率发兵讨伐,那是促使韩信举兵造反,臣为陛下担心啊。”

  刘邦听了,认为陈平所言有理,便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好?”

  陈平想了想,说:“自古以来,天子有巡狩这一礼仪。一定时候,天子巡行天下,考察道德太平,也与诸侯聚会,这是朝廷的定例。陛下可诏告天下,皇帝将巡游云梦大泽,让各国诸侯到陈县相见。陈县是楚国西界,韩信见陛下出游,一定以为陛下心情很好,不会有什么大事,也不会多带兵马,按规矩他一定会赶到陈县迎候,拜谒陛下。到那时,不动刀兵,只要陛下一句话,一个力士便能把他拿下,治他的罪。陛下以为此计如何?”

  云梦大泽是一个开阔有八九百里的泽薮,在今湖北省境内,跨长江中游南北,战国时即为楚国行围纵猎之地,后世逐渐淤成陆地。

  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策,于是有了这次伪游云梦,智擒韩信的东巡。

  这时,整个车队在一阵号角声中停了下来。按规定,走了一个时辰队伍要歇息片刻。两名侍从掀起车帘上来添换炭火,并送上三碗枣汤与两盘柑橘。

  蜜橘是长沙王吴臣进贡的。吴臣的父亲长沙文王吴芮才死了三四个月,刘邦让他在家守制,不必来陈县侍驾。但吴臣还是上了贺表,并让大臣送来了许多土特产孝敬皇上。

  刘邦喝了几口枣汤,又剥了只柑橘尝了尝,便递给戚姬半个,说道:“这柑橘甜,很甜,你与如意也尝尝。那个吴臣年纪很小,倒挺懂事,有孝敬之心,像他父亲。唉,诸王中他的封国最小,只两万五千户,倒是最让人放心的。你们慢慢吃吧,我下车活动活动腿脚。”

  刘邦下车后对侍从说:“去把户牖侯陈平请来。”

  其实陈平早已下车在道旁守候,见刘邦召唤,赶紧过来。

  陈平是个身材魁伟的美男子,三十五六的年纪,精力充沛,机智过人,虽然投奔刘邦才四五年,已屡立奇功,成为刘邦离不开的左膀右臂。尤其是有帝师之誉的张子房体弱多病,近来又有急流勇退之意,常称病少问国是以来,陈平便渐渐成为刘邦身边的第一谋臣。

  刘邦离开了官道,向覆盖着薄薄一层白雪的旷野走去,陈平与几个侍卫紧紧地跟了上去。

  刘邦向前走了几十步,伸了伸腰,吸了几口冷冽的空气,眼睛眯缝着望着远方,随口问道:“那两件事都办妥了吗?”

  紧跟在他身后的陈平知道是在问他,赶紧答道:“都办妥了。将军刘贾昨夜已带着陛下的诏书赶往下邳去了。今天清晨车驾出发前,大赦令也已下发,诏告天下。这样,楚国与各诸侯国估计不会出现大的动荡。”

  将军刘贾是刘邦的堂兄,曾率军在楚地作战,熟悉楚军将领,这次擒了韩信,刘邦便让他赶到楚国都城下邳去控制局面。

  “好,那样就好。这次只抓韩信一人,不株连旁人,让他们都替我好好治理地方,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噢,对了,那几个戴王帽子的有什么反应?早上他们来送行,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像是遭霜打了似的。”

  “那是,出了这么大的事,都不会睡好觉的。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很紧张,韩、彭、英三雄并称于世,这次韩信被抓,他们大有兔死狐悲之感,神情惊恐,不知所措。昨晚陛下设宴,他俩似坐针毡。宴会后,臣按照陛下的意思请他俩到臣居处聊了一会儿。他俩频频表示对陛下的忠心,还狠狠骂了韩信一通,说韩信忘恩负义,辜负了陛下对他的厚爱等等。后来听臣说陛下已下令大赦天下,不株连其他,他俩似乎稍稍回过神来。

  “燕王卢绾、韩王信也很震惊。昨晚臣已经睡下了,韩王信还一定要求见臣,说是明晨陛下就要起程,他有些话一定要对臣讲,不然,他要后悔一辈子。臣以为有什么大事,原来也是请臣向陛下转述他的忠心,再三再四。还说他是有愧于陛下的,三年前陛下让他与周苛、枞公守荥阳,他战败被擒,便降了项羽,后来虽然又逃了回来,总是臣节有亏,与死节的周苛、枞公相比,更是无地自容。陛下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不计前嫌,仍对他宠信有加。他一定要缅记陛下的恩惠,克勤克俭,勤勉王事,唯陛下马首是瞻。一直唠叨到半夜,言辞倒很恳切。”

  当时刘邦帐下有两个叫韩信的大将,一个是被抓的楚王,一个是韩王信,是韩国王室的后裔。

  “那个韩信被抓了,这个韩信害怕了,这倒没想到。他还提了三年前那件事,看来也是个有心人。好吧,记得就好……那个韩信怎么样了,还老实吗?”

  “听看押他的侍卫说,他老是叹气,嘴里不断嘟哝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闹腾了一夜。刚才上路前,臣去看了看,见他靠在车上打瞌睡呢。”

  “哼,看来还挺冤屈的,‘敌国破,谋臣亡’,朕杀他了?灭他的族了?找死。告诉侍卫们,路上要小心看管,不能出一丁点儿差错。还有,不要难为他,让他吃好睡好,朕还不想让他死呢。”

  说着,他转过身来往回走去,车队又要启动了。

  走到两辆毡车旁,他对陈平说:“你上朕的车吧,有事要谈。”

  说着,他跨上了第二辆副车,陈平也跟他上了车。

  刘邦从去年登基以来,颁布了一系列政令,如大赦天下,复员军队,又召回因战乱逃离家园聚啸山泽的游民,让他们回归各自的郡县,有官爵的复官爵,有田宅的还田宅,还奖励有功的将校士卒,或给俸禄,或减免他们的赋税徭役等等。目的都是为了救治八年战乱带来的民生凋敝,尽快恢复生产与秩序,让社会迅速安定下来。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天下仍不太平,兵事仍不断发生,半年里就发生了两起反叛事件。七月里燕王臧荼反,还攻占了代地,震动朝野,随后项羽旧将利几又反,在中原腹地点了一把火。

  臧荼本是项羽一手提拔起来的燕将,他的燕王也是项羽封的。高帝三年,韩信大破赵军,威震燕赵,他便投诚了刘邦。刘邦没有动他,依旧让他王燕地。利几则以陈县县令降汉,刘邦封他为颍川侯。

  刘邦称帝后,追查捕杀项羽余党,剪除项羽的潜在势力,这两个项羽旧部心怀恐惧,便破釜沉舟起兵反叛。

  这两起反叛事件没两个月就被刘邦亲手平息了,臧荼被擒,利几逃走了,刘邦让大将樊哙收复叛乱的土地,战事拖了一段时间。这两件事刚处理完,马上又出了上告楚王韩信的密奏。虽然现在韩信也成了他的阶下囚,但这些接踵而来的事件让这位上台不久的皇帝添了不少心事。他不仅感受到了君临天下的威风,也感受到了帝王的烦恼与朝廷上潜伏的种种危机。

  现在,他在考虑回洛阳后要办的几件大事,想听听陈平的意见。

  倚靠在软软的锦垫上,烤着暖暖的炭火,他对坐在一侧的陈平说:“来陈县前,朕与成信侯长谈了一次,你猜猜我们谈了些什么?”

  成信侯便是张子房。在刘邦的文臣武将中,张良是最受刘邦尊敬的谋臣。刘邦谩骂斥责大臣是有名的,但对张良从来没一句重话,一直以师辈事之。

  陈平见刘邦突然让他猜他们两人间的谈话,颇感突然,便模棱两可地回答:“陛下与成信侯所谈,定是兴国安邦的大事。”

  “你这滑头,朕难道还会与他谈鸡鸣狗盗之事,纵然有兴味,也无闲暇时间。”

  “那陛下与成信侯定然是商议了这次陈县之行。”

  刘邦摇摇头,“陈县之行当然也议论了,但还不是主要的。”

  “那,为臣就猜不出了,陛下要办的军国大事太多,哪一件都是要紧的,不知议论的是哪一件。”

  刘邦点点头,说道:“事情太多,哪一件都是要紧的,这一点你倒说对了……好吧,告诉你吧,朕与成信侯谈的是秦王嬴政,是我们的老对手项羽。”

  议论嬴政与项羽?这两个已成故人,现在事情这么多,怎么又去议论他们,陈平有些奇怪。刘邦接着又说了下去:

  “这两个人都是英雄,都得了天下,但很快又都失了天下,朕向成信侯请教的是他俩失天下的原委。朝廷权柄乃天下重器,我们总要谨慎从事,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才是。”

  陈平听到这里,抬头望了望跟前的刘邦。这位主子的须发已经花白,眼神中有几分倦意,还有几分忧虑,望着刘邦,他不禁肃然起敬。这位主子出身低微,读书不多,但确是聪明过人,非同寻常,更有一突出的优长便是心胸开阔、目光远大。你看,现在他本该是踌躇满志的时候,却在担心步嬴、项的后尘,陛下想得深想得远啊!也显示了一位明君的襟怀。自己跟了这位主子真是三生有幸,也能干出一番名垂青史的大事业。

  至于刘邦提出的那个话题,陈平觉得很突然,也太大,自己没想好,一时也不好说什么,于是便低头不语。

  “先生怎么不说话,朕想听听你是怎样想的。”

  “臣才识浅陋,这样的大事难以详述。不过,嬴政、项羽决不能与陛下比肩。这两人暴虐成性,杀戮太多,嬴政又筑长城、修驰道、建阿房宫、造骊山陵,生生地把一个好端端的江山搞得千疮百孔,民力耗尽,百姓生不如死,遍地是怨声,遍地是罪犯,那样的秦廷岂能不亡,秦亡在暴政;项羽不仅残暴且妒贤嫉能,失信于天下,他纵有万夫不挡之勇,也难敌四海之怒,焉能不败,项羽败在失道。陛下有仁爱之心,又宽厚待人,天下英雄尽收麾下,上应天理,下合民心,大汉正兴旺之际,焉有覆辙之祸。”

  刘邦抬了抬眼,不以为然地吸了一下鼻子,说道:“你啊,没好好想,没认真想。刚才那些话,朕已经听腻了听烦了,也只是樊哙、周勃等所能言。”

  “臣愚昧,愿听陛下教诲。”陈平笑吟吟地说。

  “朕也没想好啊,不过那天成信侯讲的那些话一直在朕脑海中转悠,他的话有道理啊!”

  “成信侯道骨仙风,先知先觉,定有过人之见。”陈平恃才傲物,刘邦的那些谋臣们很少能受他的青睐,但对张良他十分敬畏,也十分尊重。

  “成信侯谈到嬴政时说,嬴政一辈子做了许多错事,但修驰道筑长城这两件事并不错,为的是保境安民抵御外侮,北边的匈奴确是心腹之患。嬴政干事气魄大,筑万里长城,修千里驰道,修筑之处都在荒僻险峻之山野,那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死多少人啊。万里长城可谓是万里白骨堆成。有了长城就要有人驻守,数十万大军终年曝师于野,后勤辎重使国家不堪重负。那时县县乡乡年年月月都要一批批往外送民伕戍边服役,那样的差使当年朕这个亭长干了不少。去戍边服役的民伕心里都明白,此行是凶多吉少,十去九不回,因而一路逃亡,甚至铤而走险,于是到处是游民、罪犯,陈涉① 
首举义旗揭竿而起,天下便群起响应。成信侯说,虽然嬴秦并非亡于匈奴之手,但祸端却由匈奴而起,也因抵御匈奴伤了国家的元气。”

  陈平微微点头,心想,这确是一个祸端。

  刘邦接着说了下去:“成信侯还谈了民心与人欲这两件事。成信侯说,顺应民心者能得天下,这是贤明者都懂的道理。但综观天下,纵有明君在位,也还会祸乱不断,少有安宁之日,这里的一个祸根便是人欲。

  “春秋、战国间你打我,我打你,打打杀杀几百年,各国诸侯总不能仁爱相处,根子是心太大,欲望太高,一个个都争当天下霸主,于是争斗不息,荼毒生灵,天下不宁。寻常百姓也有欲望,但他们的欲望小,农夫求田宅,商人求利,读书人求仕进等等,所求有限,于国无碍,还有法度可节制。但诸侯王及朝廷重臣则不然,他们位尊权重,稍纵人欲便觊觎神器,有雄图天下之心。于是,历朝历代都有谋逆反叛之事。”

  听到这儿,陈平不禁答了一句:“成信侯想得深啊,人欲横流,各怀异志,确是一个大祸害。”

  “朕与成信侯议论到,能否想个好办法从根本上铲除诸侯与大臣的谋逆之事,成信侯以为不能。他说嬴政灭六国后,一定与他的谋臣商量过这件大事,因此他不分封诸侯王,把天下划分成郡县,由天子委派郡守县令逐级治理,这样天子便大权独揽。这看来是个好办法,但后来天下一乱,六国之后又起,各路诸侯,称霸一方。项羽灭秦后封了十八路反王,天下又成割据局面,这些事都在眼前,都是我们经历过的,那是时势使然,怨不得谁。当初朕也封了不少王,如果不封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为王,他们就会帮项羽来打我们。因而成信侯与你都劝朕封他们为王,封王后他们也真出了力,现在这一个个诸侯王可都成了心腹大患啊。你看没半年,燕王臧荼反,利几反,现在又有人告韩信反,不知过两年还会怎样?还有,朕活着那些诸侯王还有忌惮,待朕百年后,少主幼弱,那些骄兵悍将又有谁制服得了,他们还能老老实实听朝廷的吗?怕到那时,又会出个十八路反王。”

  听了这番话,陈平默默地点头,见刘邦像是陷入了沉思,他想了想便说:“陛下所虑极是,这件事历朝历代让多少君王费尽心智,又少万全之策。嬴政不封王,但天下太大管不过来,战乱一起,也没有兄弟同宗帮衬,真成了孤家寡人。当年周公旦与成王姬诵分封天下,共封了七十一国,其中兄弟国十五,同宗国四十,在七十一国中占绝对优势,天下大都是兄弟国、叔伯国。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旦宗主有难,同宗同族叔伯兄弟都来救援,共保姬姓江山,因而周王朝绵延了八百年国祚。后来之所以灭亡,也因为那些诸侯大国都渐渐落到了异性人手里,战国七雄中只剩下一个弱小的燕国仍为姬姓。当年项羽所封的十八路反王也都是异姓,异姓之间再亲也无血脉联系,像张耳与陈余那样的莫逆之交,最后还反目成仇,不共戴天。因此,臣以为以后若要再封王,少封或不封异姓王当为上策。”

  听到这里,刘邦“哈哈”一笑,说道:“先生这最后一句话说得不错,来,奖励你一只柑橘。”

  说着,他拿起放在边上的柑橘递给陈平。

  “谢陛下,那是长沙王进贡的吧,长沙王这回送了不少东西来,这柑橘臣的车上也有。”

  “长沙王,长沙王,长沙王吴臣也是异姓王啊,哈哈。”

  两人便剥开了柑橘,吃了起来。

  “这柑橘很甜,你家乡有吗?”刘邦问陈平。

  “没有,这是南方的佳果。那橘树很怪,生长的地域性很强,古书上说‘橘逾淮而北为枳’,它过不得淮河,一过淮河果实就小而酸,没法吃,也不叫橘,称枳,只能作药材用。”

  “枳,朕见过,原来它的祖宗就是橘,这倒有些意思。”

  “是啊,不少东西挪个地方就变了样,生长环境变化了,它的品格就会变化,它的优长就会丧失,也失去了原来的价值。”

  “嗯,这话也说得好,请先生再说一遍。”

  陈平觉得自己这句不经意的话只是说了一个极普通的道理,没什么深奥之处,皇帝却叫他再说一遍,真有些怪。他只得又重复了一遍。

  刘邦听完,却很赞赏地频频点头,连声说:“好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