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问之下,才知是辽人在十日前向幽州发起的一场小规模的袭扰,随着宋援军先锋的到来,暂时已没有了动静,并得知此次援军主帅是杨继业,先锋为潘惟熙,萧楠听得这两人的名字之后,一颗提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
杨继业就不说了,他是大宋至今尚存为数不多的几名老将,此人征战一生,鲜有败绩,尤对辽兵略上,宋境之内,目前能与他相提并论的,还真不多,至于潘惟熙,他是宋初名将潘美之子,一身本领并不逊其父多少,在年轻一代的将领中,声望颇高,有这样的两人镇守幽蓟,那辽人就算想兴兵,只怕也要慎重考虑一翻。
当她听得此次随军前来振灾抚民的钦差竟是当朝皇长子赵佑时,脸色变得极为古怪,千门当地负责人杨舵主见状不由颇为忐忑的问了一句:“萧长老,可是有什么不对?”(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四章、幽州风云(二)
“哦,没什么,只是听得朝庭竟派了皇长子为钦差,随军前往幽州觉得有些奇怪罢了,这皇长子是当今陛下的唯一嫡子,没错吧?”萧楠陡然听得赵佑两字面色如此古怪,是因为她知道历史上的赵佑不足十岁便已夭折,现被杨舵主一问,顿时回过神来,笑着又问了一句,现在这个新宋的许多事和人的走向皆与历史有了很大的差异,赵佑由嫡次子变成了嫡长子,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也没什么好奇怪。
“不错,当今陛下膝下仅有两子,这皇长子乃江皇后所出,当今江阁老便是他嫡亲的三外祖,不过据闻这位江阁老对他这位嫡外池却是一般。”杨舵主答道,千门身为当下江湖中最大的两个门派之一,门中有很多人长年混迹于市井,情报搜集渠道是非一般人可比,许多普通百姓不知道的事,他们却是很清楚。
“江阁老对这个外孙一般?这却是为何?”萧楠以前听王禹偁说起江阁老援手朱大厨的时候,她心里就觉得很古怪,按理说来,以他的立场,他根本不会出手帮朱大厨和肖充媛,现又听杨舵主说江佐郎并不喜欢他这唯一的皇外孙,心头惊讶更甚,连忙跟着追问。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据说当今这位江阁老年轻的时候在家里没少受刁难和打压,与族人的关系不太好,当然,这些都是传闻,具体情况如何,我一个小小的舵主也搞不清楚。”杨舵主笑了笑,答道。
“谢谢你杨舵主,你先忙,我不打扰了,告辞!”萧楠目中露出一抹若有所思之色,没有再问,她辞别了杨舵主,从千门分舵离去。
从千门分舵出来之后,萧楠想到皇长子赵佑,目光不自觉落身旁的萧祯脸上,萧祯被她古怪的目光瞧得头皮发麻,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姐姐,你,你这样看着我干什么?”
“没什么,萧祯,我问你,你喜欢过现在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普通人生活,还是喜欢过那种高高在上,一呼百应,但却没有自由可言,时刻陷于算计和争斗的生活?”萧楠静静的瞧着他问。
“当然喜欢现在这样的生活啊。”萧祯想也不想,脱口答道。
“是么,看样子咱们临时决定来幽州,还真是来对了。”萧楠闻声微微一笑,伸手轻轻抚了抚他的脑袋,没有再多说什么,只牵起他的手,快速朝外行去。
萧楠自从知道萧祯的身份之后,一直没想好该如何为这个娃规划他的人生,从个人情感来讲,她并不希望萧祯再回到他出身的那个地方,去争夺那个最高的位置,那个位置对喜欢名利的人来说,确是值得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去抢,可就萧楠上辈子的经历而言,她真心不觉得那个位置有什么好,称孤道寡,高高在上,可内心却时刻处于算计争斗之中,不能有片刻的安宁。
人的一生,眠不过三尺,食不过三餐,死了之后,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最后都只能化为黄土一杯,要那么大的权力和富贵又有何用?萧楠上辈子虽不是政治家,可她所处的位置,和各种所谓的大人物打的交道还真不少,她冷眼旁观,瞧着那些所谓的大人物,一个个像乌鸡眼似的,挖空心事的算计着,谋划着……
在萧楠看来,这样的人生,你爬得再高又有何乐趣可言?她的人生观是人一辈子,不必为衣食发愁,又能活得自由自在,便是真正的逍遥。
萧祯是打心里疼爱这个半道上捡来的弟弟的,如果有可能,她一点也不希望这孩子一生都在为了名利而厮杀搏斗,但这只是她个人的情感意愿,萧祯的身份和历史使命在这里,关于他的事不能因个人的情感和喜好而随意改变,如果朝中没有比他更合格的继位君主,无论萧楠有什么想法,最后,这个孩子都只能进入原本就属于他的轨道。
不管怎么说,萧楠现身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总不能因一已喜好,就改变一个合格君主的命运走向,从而让大宋王朝提前进入衰败期!现在这里能碰到赵佑,却是意外之喜,正好可以趋机好好观察一番,若这位皇长子,确有能耐,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储君,她自是犯不着非把萧祯弄上去。
萧祯这娃智商极高,人又勤奋好学,性格沉稳坚毅,这样的人若能为国君,确有很大的机率成为一代英主,但是这孩子太重情了,一个太重情的君主,哪怕本职工作做得很好,内心也会很疲惫,若可以不走仕途,不入名利圈,以这孩子的本领,做个逍遥自在的富贵闲人,想必不在话下,没准还可以成为一代名扬天下闲散鸿儒……
不说萧楠的心事,但说宋军先锋潘惟熙,幽州受袭的快报刚送到半路上,就被他截住了,他一接到奏报,一边将其往跟后面的大军统帅杨继业手中传,一边严令麾下骑兵,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幽州,杨继业的大军开拨之前,圣人便有谕令,幽州事宜,一切皆由他定夺,除非是幽州真掀起了大战,杨继业再向朝庭奏报。
潘惟熙率领的先锋军共有一万五千人,清一色的骑兵,从汴京到幽州,共有一千三百余地,接到奏报的时候,部队刚从京都出来二天时间,走了五百多里,收到这封紧急奏报,潘惟熙立即命全军全力赶路,剩余七百多里路程,不过两日就赶到了,他到达之后,立即接过本城的布防权,一边全线布防,一边着人去打探辽人最新动向。
得回来的情报是,辽人袭击幽州之后,辽帝耶律隆绪便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全面向燕云各州进攻,只是辽人许多部落行动拖拉,潘惟熙的先锋军赶来的速度又过快,潘惟熙到达幽州的时候,耶律隆绪尚未结集完部队,暂时动向不明。
认真说起来,耶律隆绪麾下的直系铁骑就有十万,若幽州之乱刚开始,宋境朝庭还没开始反应过来的时候,就直接挥兵扑上来,说不定这会的燕云多州已成了他的囊中之物,但耶律隆绪身为辽国君主,行事有诸多顾忌,一来,辽已有近二十年没与宋军打过仗。
他不知宋军的具体战力如何,没有探底之前,不敢轻易挥军而上,二则萧太后去世之后,辽内部许多部落首领蠢蠢欲动,若他麾下的十万铁骑全部投入与宋军的战事之中,内部人却抄了他后路,又该如何是好,正是因这种多方面的考量权衡,让他丧失了主动权。(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五章、幽州风云(三)
潘惟熙听闻耶律隆绪正在结集部队,略一沉吟,便动手接管了崔怀清手中的兵权,对其它各州重新开始布防,杨延昭在收到幽州被袭战报的第二日,便给潘惟熙快马送来手书,言明他的部达到达幽州之后,着立即接管幽州城的一应布防事务,燕云其它各州的布防,在杨延昭大军没有到达之前,亦由他暂且代管。
燕云驻军在此之前三年,一直由崔怀清负责,崔怀清接管杨延昭之位后在燕云之地蹲了三年,虽然他本人行军打仗的本领一般,可倒底是在京城的官员圈子里厮混了二十多年的人,为官的基本手腕还是有的,这三年下来,军中各部对他不满的将领被他换得差不多了,这一通整顿下来,军中的大权差不多都被他抓到了手中。
若是杨延昭到了,又有皇帝谕旨,杨延昭要夺他手中兵权,他即便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多做顽抗,现潘惟熙一个后生,官职还没他大,一上来就想夺权,崔怀清哪里肯轻易放权,双方立即就进入一种张弓拨弩之势,幽蓟两地,目前局势本就十分敏感紧张,若是宋军两将为了争权,闹得不可开交,让辽人趋机打进来,那才是真真糟糕透顶。
不过潘惟熙被喻为京都青年将领中的第一人,这名头可不是白叫的,崔怀清不肯放权,潘惟熙直接用铁血手段,将其软禁起来,再拿出皇帝的圣旨和杨延昭元帅的手书,以风雷不及迅耳之势撤换了那些身在其位,不谋其职的不合格将领,不过用了数日时间,就将幽、蓟、瀛几处主要的城池的兵权给夺了过来。
瀛州身为对辽的主要关口,这座城池的驻军最多,此在一共驻了五万人,而幽、蓟而是直入中原的主要门户,也是燕云十六州中面向中原最重要的两座城池,这里长期各驻有一万驻军,其它五州,每州只有数千兵马,潘惟熙夺了这三州的兵权,便是掌握了大局,再接管其它几州的马兵布防,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他如此对待崔怀清,自是彻底将此人得罪死了,崔怀清被软禁之后,日日对潘惟熙破口大骂,潘惟熙对此充耳不闻,崔怀清身为朝庭大将,没有朝庭谕令,其它人是没有资格处置他的,潘惟熙如此对他,显然是有些逾越了,但这个时候,情况紧急,却是管不了那么多。
崔怀清虽为将门之子,可他打仗的本领实在很一般,若辽人真挥兵而上,想让他挡住辽人步伐,无异于痴人梦话,这一点只需从数日前辽兵那次小规模突袭便可看出,潘惟熙来到幽州,搞清楚崔怀清在燕云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之后,不由倒抽了一口凉气。
他此时无限庆幸崔怀清接管燕云的时间不算太长,而辽萧太后自前年开始身体就不太好,去年逝世,也就是说,这一两年,辽人自己内部问题重重,没有什么时间来管崔怀清,否则,以辽人现有的兵力,一旦摸清了崔怀清的本领,只待结集十数万大军,一挥而下,立即就会冲垮崔怀清的防线,一举将太宗好不容易夺回来的燕云八州再抢回去。
杨延昭随大军在一起,后面的八万五千大军有五万是步兵,还有无数粮草,行军的速度注定快不起来,等所有大军过来,至少还要半个多月时间,若在此之前,不能在第一时间将燕云的驻军整顿好,一旦辽军冲了上来,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紧急关头,潘惟熙哪里顾得上是否逾越不逾越了。
潘惟熙接管军权之后,一道道将令不断颁发下去,很快,燕云八州所有城池的布防全面打开,八月十日傍晚,潘惟熙站在幽州的城墙之下,望着城外那莽莽大山和长城的时候,麾下的一名参将来到他身边,笑着开口道了一句:“将军,再过四五日,杨帅的大军就要入幽州城了,辽人一点动静都没有,看样子这仗是打不起了罢。”
“现说此话为时尚早,据我军探得的消息,这耶律隆绪可不是什么无能昏君,现辽人内部人心不齐,不过是因为之前大权一直由萧太后在掌控,现萧太君逝世不久,耶律隆绪刚刚亲政,大家心有不服,耶律隆绪想要尽快集权,最好的方式就是打一场大胜仗,而辽内部和各个部落这些年下基本都被整合到大辽旗下,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我大宋。”
“这一仗要打,自然是要找大宋打,只是仗该怎么打,却是有讲究的,原本他打算趋着幽、蓟之乱,以风雷不及迅耳之势先夺下数州,却没想到因他们内部不和,拖拖拉垃,延误了战机,既然失了先机,之前的战略自然就不能用了,接下来他会怎么做,我一时也摸不清他的脉,总之,在杨帅没有到达之前,咱们不能有片刻的懈怠。”潘惟熙摇了摇头,一脸平静的开口道。
潘惟熙现年二十九岁,十六岁进入军营,至今已有十三年,他自小聪颖,熟读兵书,韬略非凡,在其父潘美的影响下,对行军打仗有一种天然的敏锐直觉,端是位不可多见的有为将领。
就在他与参军对话的当天夜里,辽人有了动静,一支三千人队伍在当天夜里摸到了蓟州城下,蓟州现有二万驻城守军,守城将领是杨延昭的部下老将杨威,杨威在此之前因看不惯崔怀清治军方式,提了几次意见,惹恼了崔怀清,被他贬下去做了个没实权的参军。
直潘惟熙来到幽州之后,再次将他提起来,命他镇守蓟州城,杨威是杨延昭的老部下,一直在燕云之地为将,四十多岁的人了,以前没少与辽军打交道,他一接手蓟州,就重新布防兵力,严阵以待,辽人悄无声息的摸到了蓟州城下,虽让他大吃一惊,倒也没乱阵脚。
双方好一场激战,眼看着快天亮的时候,敌方眼见事不可为,这才悄然遁去,敌军三千人马,伤亡约有一千多,而蓟州守军的伤亡则高达三千余众,这一场遭遇战,敌方虽未能破开城池,却显然易见,辽军的整体战力要比宋军强上许多。(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六章、幽州风云(四)
潘惟熙次日便接到蓟城传过来的战报,他瞧着手里的这份战报,心情颇为沉重,蓟幽两地的守军多为杨延昭将军的老部下,这些部队多是杨大将军一手训练出来的,虽说被崔怀清接手的这几年,部队的整体士气和战力松懈下降了许多,底子却还在那里。
蓟城的守将杨威更是杨延昭的直系部下,由他带老部队与辽军直面交锋,伤亡比率差不多达到3:1,这里面虽有辽军突然袭击,宋军措手不及等因素存在,却仍可看出,宋军现在的整体战力与辽军有不小的差距,这种情形之下,若辽帝耶律隆绪决定全面与宋开战,以燕云现有的兵力,能否抵挡辽军的脚步,还真不好说。
不说潘惟熙的心事,但说辽人在蓟城骚扰了一番之后,后续数日又没有了动静,直到杨延昭的大军进了幽州城,辽人那边也没有丝毫的风吹草动,杨延昭入城之后,潘惟熙很快来到帅帐之前,将此地发生的一切详细向他汇报了一遍,并为自己私自软禁崔怀清一事向杨延昭请罪,杨延昭听完之后,微微沉吟了片刻,开口道:“惟熙,崔怀清之事,你处理得当,没有什么需要请罪的,若他想到圣上面前告状,由我一力承担。”
“未将谢过元帅。”潘惟熙闻声大喜,他虽不怕崔怀清,可此人与当今圣人关系不错,一旦他恢复自由之后,一门心事在圣上面前告自己的黑状,潘惟熙的处境会变得很被动,要知道赵氏皇室是以兵权夺取的天下,他们对于军中将领,心里多少是有些忌惮的,一旦让真宗觉得潘惟熙自持军功,骄横自大,根本不把皇上身边的人放在眼里,那可就糟了,现有杨延昭为他兜着,便可免去许多后顾之忧。
“谢什么,咱们身为军人,自该纯粹,那崔怀清擅长迎奉,八面玲珑,在京中当个不大不小的普通官,倒也马乎,让他做军中领将,根本不合适,圣人虽与此人有些交情,却也不会分不清主次,为他而责罚你我,这些琐事,咱们无须多担忧,我现担心的是辽帝耶律隆绪。”
“如你所言,此人得萧太后悉心教导,这些年早历练出来了,辽军这么些年虽未与大宋打仗,可在草原上却一直未曾停止征伐,他们的战力确非我们这已近二十年没的打过仗的部队可比,若宋辽开战,战争初期,我军非但讨不到什么好处,只怕还要吃不小的亏。”
“但不管怎么样,咱们身为军人,受命来到这燕云之地,只要还有一口在,这门户总是要守住的,惟熙,幽蓟之事你暂不要管了,即日前往瀛州,将你带来的那一万五千精骑一起带过去,那个位置实在太重要了,一般人根本守不住那个关口。”杨延昭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很快将目前战局分析了一遍,开口接过话头。
他一生戎马,说话直白,不管是说起真宗皇帝,还是崔怀清,都是平铺直叙,没用任何婉转迂回之词,说起自己的职责使命,语气也十分平静,没有任何慷慨激昂之词,却将一个武将之魂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直让潘惟熙这般有为的青年将领听得一颗心莫明的跟着激荡飞扬起来,只觉得能跟随这样的统帅一起驰骋杀场,实乃人生一大快事。
“杨帅,您放心,未将到了瀛州之后,别的不敢说,但有一条,却可向元帅保证,绝对不会再发生之前那样让敌人绕过瀛州,悄然摸到幽蓟城下这样的事。”潘惟熙心情激动之下,立即立下了军令状。
杨延昭开口就将他派往瀛州,同时还让他把那一万五千先锋部队一起带过去,并不是要发配他,而是实在对瀛州现在的守关之将不放心,其实不只是他,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