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一个女孩从公交车上跳了下来,头发理得比一些男生还要短,穿着一件藏青色的牛仔裤,一件印着不知名图案的宽松T恤,脚上踩着一双高帮球鞋,要不是她手里拎着一个女式包包,真是难以相信她是女儿身,明摆一个帅小伙嘛。本来她的这身打扮也无可厚非,也许这是个具有另类女人味的女人呢。但是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让所有注视她的人一下子失望了,她在下车的时候,一个匆忙过路的人走路撞了她一下,她嚷道:“他妈的,眼睛瞎了呀。”谁敢说这样的女孩有女人味,听人说这叫“酷”。这样的酷谁又敢恭维呢?
在一辆人头攒动的公交车上,一位老奶奶上来了,售票员说:“哪位乘客少坐一会,给老人让个座?”接连喊了几声,都没人搭理,这时旁边一个女的往旁边男友的身边靠了靠,说:“这么大年纪了,往公交车上凑什么热闹啊?”说着从包里摸出一个很精致的化妆镜照了起来。客观地说,她的脸蛋算是漂亮的,妆也化得恰到好处,穿一个吊带背心,很得体,也看得出来,她的身材很是妖娆。可是她仍然是没有女人味的,她的举动甚至让人厌恶。
其实,女人味也并不那么难以寻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
商场里,一个怀孕的妈妈在挑选婴儿的衣服,她的动作有点轻缓,一只手不时的抚一下自己的肚子。她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爱,她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母性的光芒,虽然她的身材已经严重变形了,可是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她很美,美的像一尊女神,这就是女人味。
马路上,一个女人手里捏着吃剩下的苹果核走了很远的路才看到垃圾桶,把苹果核扔了进去,然后轻轻地离开,这就是女人味,因为她的爱心。
男人工作到深夜,很晚才回到家,他的妻子打来一盆温水,为他脱掉鞋袜,轻揉着他的脚说:“亲爱的,让你辛苦了。”这就是女人味,因为她的善解人意。
公司里要举办一个活动,需要写一张海报,问谁的毛笔字漂亮,只见那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刚调过来的女大学生点了点头,脸上居然还泛出一层红晕。然后大家惊讶地看着她,不到半个小时的功夫就了出一张漂亮的海报。这就是女人味,因为她的羞态。
公司的狂欢会上,平时工作雷厉风行的女主管居然一展歌喉,唱了一首温情脉脉的歌曲,声情并茂,让大家惊喜不已。这就是女人味,因为她的柔情。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结婚有了孩子后,又想考研,别人都劝她还是算了吧,但她硬是每天晚上坚持看书复习。别人说,30多岁了,记忆力已经下降了,她笑笑说,关键在尽力。这就是女人味,因为她的自信。
半夜里,妈妈悄悄地披衣下床,蹑手蹑脚地走进儿子的卧室,把他蹬掉的被子掖好,然后又蹑手蹑脚地离开。这就是女人味,因为她的母爱。
一个女人含着泪走向了捐款箱,因为她听说还有很多山区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远离课堂,他们的命运牵着她的心。这就是女人味,因为她的善良。
病床上,女儿一脸轻松地笑着对患有绝症的母亲说:“妈,你的病没事,大夫说做个小手术就能好了。”出了病房女儿涕泗滂沱,这也是女人味,因为她的孝心。
女人味首先来自她的身体之美,身段柔和、黑发如瀑、肌肤似雪,再加湖水般宁静的眼波、玫瑰样娇美的笑容,她的女人味就会扑面而来。其次,女人味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内心深处,它是一个女人自身温情、智慧、自信、优雅的真实流露。没有一定文化底蕴、修养层次、人生阅历,当无法烹调出醉人的味道。
有梦想的女人更有女人味
说起女人味,许多男人会说那些“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人更让男人心仪。这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取向,她们更钦佩那些带着浓郁女人味的职业女性。职业女性在厨房和办公室之间赛跑,和我们的母亲、祖母辈比起来,她们多了很多权利,也确实多了很多辛苦。但是她们并没有因此丧失身上的女人味道,相反她们身上的女人味却因为梦想而变得更加浓烈和迷人。
失去目标和梦想的女人才会老,一个女人如果有梦想和目标,并时刻为之努力不息,即便到了40岁、50岁的时候,她看起来也还是年轻的,因为她身上永远闪耀着青春的活力。
美籍华人靳羽西从小就有很多梦想,她是个好奇心很重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她学过钢琴、绘画、音乐、芭蕾、英文、法文等。她的父亲曾经对她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做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而不是第二个。没有人会记得第二个人的名字。”这句话对她影响很大,使得她的性格充满了冒险精神,也使得她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作为第一个被称为“将东西方联系起来”的电视记者,靳羽西当年制作并主持的104集电视系列片《世界各地》使中国人第一次通过电视了解了世界。那是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首次出现由美国人制作并主持的节目,羽西也因此征服了全中国的观众。明眸皓齿的她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直到现在,她独特的主持风格仍然被年轻一辈模仿着。《纽约时报》评价靳羽西时这样说到:“很少有人能在东西方之间架起桥梁,但靳羽西却能够做到,而且做得优美、聪明、优雅。”
通过做主持而使自己名扬世界,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已经十分不容易,十分了不起了。但她明白这远远不是自己要到达的终点,她是一个永远都有目标的女人,由主持退隐后的她又开始追寻她的另一个梦想。
这个梦想就是为亚洲女性做化妆品,在外国品牌充斥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靳羽西柔弱的双肩承受着一般女性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羽西自己也坦然承认,她的内部压力很大,而且面临着永远的竞争。但她丝毫不怕竞争,她担忧的却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所以她一直都在努力做得更好,她把自己当做最大的竞争对手,自我挑战就是她现在的最大挑战。
对羽西来说,事业就像一座直立向上的高峰,她不断地坚持努力向上攀登,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和辛劳,这不仅让她赢得了人生的辉煌,也多次被评为最具魅力的女性。而她成功的不仅仅是事业,还有她的为人、她的修养、她的观念,这些都让人们对她佩服有加。一位记者这样描述她眼中的靳羽西:“羽西是怎么也看不厌的,她眼梢嘴角的笑容永远让人感受到新鲜和活力,永远让人惊艳。”
作为一个成功的女人,靳羽西已拥有了财富,她说:“我一生中最大的投资是我在纽约的6层楼的家,3000平方米花了我近2000万美元,在纽约大概也只有25所房子可与之媲美。房子外表很简单,但进了大门后,你会有惊艳的感觉。内部装潢全部由我设计,我的要求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房间都是漂亮、雅致的。每件摆设都是我从世界各地的古董店、文物店和画廊添置的,都有一段故事可讲。”而且她非常享受目前的单身状态,也不缺少朋友,她的惟一愿望就是继续完善她的“美丽王国”进入纽约,再打回东南亚市场,成为国际企业。她说:“我的事业巅峰还没到来。”
这是一个因活在目标与梦想中而变得魅力无穷的女人,这种女人在任何时候都是最美丽,最有女人味的。
靳羽西的故事,会使我们对女人味有一个新的认识和理解,小鸟依人的温柔是女人味,而一个女人在不断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努力、自信和独挡一面同样也是女人味,同样也可以使她魅力四射!
在女人的一生中,女人可以选择成为攀着男人躯体仰望天空的藤蔓,也可以选择站在男人身旁一株挺拔的树,后者更让人尊敬和爱慕。靳羽西属后者,她把梦想当作了翅膀,一次又一次地在蓝天上划出生命的痕迹,她变成了美丽的天使,从此永远不再老去。
女强人演绎女人味
女人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特殊的气质。而在新的时代里,这种特殊气质不仅限于传统的温柔、体贴、有教养,也包括一些“阳刚”,譬如作风果决、坚强、有进取心。现在有这种开放观念的女性愈来愈多,她们发现积极自信无损于身为女人的感觉,反而会使这些感觉更充实。
吴士宏,这个大名鼎鼎的女人,这个从一名小护士靠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坐到了一个通常不属于女人位子上的女人,无疑是大家心目中的女强人。但是她有一句十分著名的开场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一个女人。”这让我们听到了她作为女人的骄傲,也感受到了她身上从来都没有消散过的女人味。也许,没有谁比吴士宏更明白,她过去和现在一直是诸多媒体和众人的焦点,因为她是一个女人。“女人”这个名份,成了她的一道光环——让男人侧目,让女人自卑的光环。
吴士宏曾为北京长椿街医院护士。1985年,获自学高考英语专科文凭后通过外企服务公司进入IBM公司任办公勤务。一年后获培训机会进入销售部门,因业绩突出不断晋升,从销售员直至IBM华南分公司总经理,被称为“南天王”。1997年任IBM中国销售渠道总经理。1998年出任微软(中国)公司的总经理,通过大刀阔斧地修整,使微软的业绩实现了增长。1999年6月因个人原因辞职,在IT业引起震动。后跳槽至TCL信息产业集团任TCL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TCL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裁。曾出版自传《逆风飞扬》。
在中国经理人中,护士出身的吴士宏被尊为“打工皇后”。在信息产业界,吴士宏是第一个成为跨国信息产业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内地人、惟一一个在如此高位上的女性、惟一一个只有初中文凭和成人高考英语大专文凭的总经理。
在吴士宏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她的成功与自己的长相有点关系。
吴士宏从小就不是人们眼中漂亮的孩子,她自己也清楚这一点。为此,她常抱怨爸爸妈妈为什么不把自己生成男孩,男孩长得好看不好看无所谓,女孩就完全不一样了。于是,她就拼命发挥自己的长处,她的长项就是聪明,她拼命地考第一并第一个交卷,她带着男孩子们去淘气,再后来她进篮球队,成了唯一学习好的篮球队员。于是,她也拥有了一份骄傲,她相信自己也不比漂亮的女孩差。
不幸的是,她1973年初中毕业,由于父母所谓的“政治问题”不能继续上学。一年后,她被分配到一个街道小医院当护士,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是一份“毫无生气甚至满足不了温饱的职业”。而真正改变她命运的是79年那场大病,四年中三次报病危却侥幸存活,但模样就更不乐观了,头发掉光了,脸横着比竖着宽。病中她曾很深刻、很痛苦地在想:身体好了之后,我还能像原来那样活吗?大病之后,彷佛自己的生命又从头开始,对生命、生活和时间的感受变得从未有过的强烈,一晃就是十年过去了。1983年吴士宏似乎悟出什么,决定自学英语。她依靠一台小收音机,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学完许国璋的三年英语教程,并通过成人高考取得英语专科学历。那时,她没钱没时间,一天二十四小时,八小时工作是铁定的,她换成了夜班,从零点到五点半能偷出四个小时,她两小时花在路上(骑自行车省钱),四小时吃饭睡觉,上厕所不耽误看书,余下的十个小时学习时间对她来说已经够本了。
1985年,当她鼓足勇气,穿过那威严的转门和内心的召唤,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当她顺利地通过两轮的笔试和一次口试、最后主考官问她会不会打字、一分钟能打多少时,实际上从未摸过打字机的她,在面试结束后,飞也似地跑回去,向亲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竟奇迹般地敲出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她成了“蓝色巨人”IBM公司北京办事处的一名普通职员。按照吴士宏自己的说法,在IBM的前几年,她扮演的是最卑微的角色,沏茶倒水,打扫卫生,完全是脑袋以下肢体的劳动。几次屈辱的经历使她再也不能忍受低微的命运,她开始偷偷地找机会,她去找高级员工中她惟一敢去说话的人,一个优雅的美国人苏珊,苏给了她理解和考试的机会!她居然考过啦!她成了不可思议的“助理工程师”!苏则是一如既往的优雅和善,并说“不用谢我,是你自己做到的”。
是IBM教会她正视他人的视线,这是她重建自信的开端!这正如她所说的那样:“那段生活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倒并非是“打杂”之类的工作有什么屈辱,而是身处一群无比优越的真正白领阶层中,常常会觉得自己真的没有能力,没有价值。这样一种感觉就是自卑,它伴随我很长一段时间。所幸每个人都有不断变化的机会,身处的环境中也不断会有新的刺激出现使人往上或往下走。如果说什么促使我往上走,那就是这种来自自卑不断的刺激,当时就像不断有鞭子抽打着我,那样一种痛、一种触及心底、层层包裹下的自卑和尊严的纠结,对我刺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在别人眼里我很成功,然而我的内心曾长期徘徊在脆弱地带,甚至有时在挫折面前几近崩溃。我曾看到一位作家谈自尊,认为首先要接受自己,对自己负责,完善自己,做真实的自我。我发现自卑的成因源自不接受自己,没有对自己真正负责。我后来花了几年时间才克服并超越了这种自卑。自卑之后,才有升华,而有了自信,可以促使你做更多的事情。”
再后来,她成了“超级销售明星”,再后来,竟有人说她“好看”,她说第一次有人说她好看差点把她气晕。
说她好看的也是个美国女人,是她在IBM的老板之一。她看着她,直接了当地告诉她:“Juliet,You are very pretty(你真好看)!”
她愣住了,她看出这个美国女人确实是真心的,她告诉她美丽是值得骄傲的。从此她开始学习欣赏自己,开始喜欢自己的样子。她开始穿很少女人敢穿的大红大黄的衣裳,而她穿着也的确好看,压得住,正匹配她浓重的眼睛、蓬松的头发、浑圆的曲线和强烈的性情。她终于可以完全不介意在人群中抢眼,她开始喜欢这种感觉。她从自卑走到了自信,而这一路走来又是多么艰辛,付出了多沙努力,其中滋味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自信和激情终于浇出了迟来的美丽。在IBM时,她的模样真可谓青春灿烂。热情的眼神、快乐的笑容、干练的肢体语言、剪裁得体的职业装,是人们印象中典型的白领丽人,是一个公认的女人味十足的人。
她尽情地挥洒着做女人的自由和快乐,她爱唱歌,联欢会上她就尽情地唱;她爱跳,那就跳起来,疯狂热烈的西班牙舞于她正合适。在广州做华南区总经理那段时间,她玩得最疯。既然都是年轻人,都爱玩,那就索性玩个痛快。年终晚会上,简直是专业时装表演,总经理带头,一会儿皮衣皮裤皮靴地玩酷,一会儿长裙飘飘地玩浪漫。从员工到家属,从合作伙伴到媒体朋友,都卷入了青春的漩涡中。
有人问她:“这么个玩法,不怕失去权威感吗?她说,不会呀,只要第二天一上班,你心里想的是工作,全公司就都是工作的气氛了。”
难怪有人说她是“百变女人”了。
吴士宏在IBM公司工作了12年,以勤奋好学工作拼命著称,从一名勤杂人员成长为高层管理。1998年2月吴士宏改任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执掌世界上最富有公司的金印,1999年10月又任TCL集团信息产业公司总裁,一直是中国年薪最高的“打工皇后”。
吴士宏说过这样一句话:“努力工作会被看见的,这是我的经验。”是的,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不管是在逆境还是在顺境,她都一如既往地努力再努力地工作。
关于吴士宏有太多的话题。她的能耐有多大?她的什么最值钱?与其说是她是一位踌躇满志精明干练的经理人,不如说是她是一位自信“将相本无种”而奋起与命运抗争的个性鲜明的女子——尽管这种抗争带有国人不怎么喜欢的刻意张扬和出人头地的成分。但无可否认的是吴士宏成功了,从一个护士到外企职员,从自学成才者到经理人,从部门经理到成为一家最著名的外国公司在中国的掌门人到TCL老总,这一系列蜕变过程中经历的痛苦和艰难使她一步一步慢慢地成熟起来。
《中国青年报》对她有这样的评价:“作为女人,她更像一个温文、安静的淑女,带着优雅的微笑和气质,她不很在意自己的‘女性意识’。她做事为人非常本色,狂潮到来时多一份清醒,逆境到来时多一份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