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艳羡于萧然兄种种奇特的际遇。
洞明世事,博学通达,而又心地纯净朴素的艾丰先生,在此不能不让我们心生温柔的敬意。
艾丰先生二三事(2)(1)
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之――艾丰先生二三事(2)
帮朋友有很多帮法,顺水的忙,一般大家会帮。而费力费事的忙,甚至对自己还有负面影响的忙,绝大多数人都难做到。而先生帮我,就属于这最后一种。(提要)
1995年,艾丰先生想调我到人民日报工作。对于喜欢文字、喜欢新闻工作的人,能到人民日报工作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我自然也是求之不得。
先生调我进人民日报费了很大力气和周折,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我的调动是当年7月份开始的,过了一两个月,还没有消息。这天我到他办公室,他见到我批头就问:“你怎么还不来报到上班呀?”我说:“没人通知我呀。我还正想问问您是怎么回事呢。”先生也觉得奇怪:“不会呀,部里早给人事局打报告了,他们怎么办的这么慢呢?”说着话,先生拨了人事局的电话。
“我是艾丰,我要调的人怎么还没有办手续呢?”先生以他特有的直率开门见山地问对方。那边明显在解释什么。过了一会儿,先生说:“没有其他变通的办法吗?”对方又说了些什么。“好,我知道了。”先生挂了电话对我说:“事情难办了,你这事要黄。”
我心里嗝噔一下,立刻紧张起来。先生说:“你居然不是党员?”我说:“不是,您也没有问过呀。”“现在麻烦了,从“六四”以后,进报社必须是党员,没想到你的调动会在这个问题上出岔子。”
我的心情马上一落千丈,人变得非常沮丧。如果没这事儿也就算了,现在把胃口吊了起来,好像不能进人民日报天都要塌了似的。
先生看出我的情绪变化,并没有直接安慰我。“你知道为什么天底下成功的人少吗?”先生换了个话题。我茫然。
先生接着给我上课。“你注意一下身边的人,大约只有10%的人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其余多是昏昏噩噩地过了一辈子。但是,在这10%的人当中,真正能想办法去实现目标的大约又只有10%,其余的人即便有目标,因为不去努力找办法,目标沦为梦想。而在这10%的人当中,真正能够做到有耐心,能不屈不挠地坚定信念,坚持下去的又只有10%。多数人虽然有目标,人也聪明,也能找到方法,但就是缺了耐心和恒心,一有挫折就放弃,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所以芸芸众生,真正能成功的人凤毛麟角。”
先生话锋一转:“我知道你想来人民日报,但是这个目标不能是你人生的全部目标,而只能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手段。能来最好,来不了你也失去不了什么,你还是你呀。受到这么一点挫折就情绪低落下去,你成得了大事吗?”
接着,先生讲到了自己:“你看我,从1986年就是副总编人选,每次换届都被考察,都给你一个巨大希望,但最后提拔的都是别人。如果我像你一样沉不住气,或意志消沉,我还能工作吗?”
最后先生对我说:“就当没这个机会,你原来怎么活的还怎么活。来不了人民日报也不会死人,人生的路还长,以后机会有的是。”
从先生那里出来,我认为调动没戏了。虽然经过先生的开导,但说实话,依然觉得命运弄人,心情很沮丧。
一天夜里大约12点,我突然接到先生的电话:“你写过入党申请书没有?”我一下被问楞了。“如果是入党积极分子,你的调动就好办了。”事情一下子峰回路转,我的调动就这样又起死回生。
原来,虽然先生当时没有对我做任何许诺,但是,他尽了他所能及的最大力量帮我,甚至找到了报社的最高领导,非要把我做为业务骨干,破例调进来。
1995年10月,我正式到人民日报报到。可惜的是,我到先生身边工作半年后,他却调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了。
帮朋友有很多帮法,顺水的忙,一般大家会帮。而费力费事的忙,不少人就做不到。比如上面一篇文章说过的张律师帮我排队的忙,对多数人来讲都不容易。而不仅费事费力,甚至对自己还有负面影响的忙,绝大多数人都难做到。而先生帮我,就属于这最后一种。
艾丰先生二三事(2)(2)
我和先生,非亲非故,那时侯认识还不到三年,他老人家能那样不遗余力,不顾后果,不惧闲话而且不图任何回报地帮助我,这种忙一般朋友绝对难做到。
的确,艾丰先生帮我没有图任何回报。这些年来,因为先生对我的教诲和巨大帮助,我对他的恩德时刻铭记在心,也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而先生却对我这种很自然的行为和心情感到不安,甚至认为并没有帮到我什么。先生的境界恐怕正是老子所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吧!2007…05…16评论:现在这种知恩图报覃贤茂点评:萧然兄写到自己的恩师艾丰先生,言辞中总是款款情深,但似乎又略带一些怀旧伤感的温润意绪。
逝去的生活,旧日的时光,我们青春的成长中那一片片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阴晴变幻的风景,能够有如此纯洁完美的导师,给予携手和指示,这将提升我们的灵魂勇敢而无畏的向前飞行,青春由此也得以健康向上的成长,获得柔韧而从容的特质,理想的事物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永恒的节奏和弦律在回忆的背景里,开始了感恩的歌唱。
滴水之恩也难忘(1)
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之——滴水之恩也难忘
这个世界上,除了个把恶人和大善之人,大多数人是将心比心的。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做不到的话,至少可以还你七八寸。因此,你为别人付出的多,这个回你8寸,那个报你7寸,你获得的回报自然也丰厚起来。而更为关键的是,你的付出会让你的路越走越宽,朋友越来越多。(提要)
我的中学同学张利国,律师,绝对的成功人士。
我和他交往近30年,同学情意笃厚,彼此的帮衬也不少。但是几十年的交往里,他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帮助,却是一件看起来很细小的事情。这件小事我至今而且一生都不会忘记。
那是上大学期间,我在四川,张律师在北京。每年假期返校,在成都读书的我必须在北京倒车,因此少不了要在北京站签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铁路紧张程度绝不亚于今天,因此不少同学在北京签字时虽然排大半天长队,但经常签不到座位。
那时候火车开得慢,到成都要两天两夜。签不到座位的人运气不好的话,站到西安甚至宝鸡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对于家远的同学,每年返校都是苦旅甚至畏途。
而我大学四年,没有一次在火车上被“罚过站”。并非完全靠运气,张律师的鼎立相助帮了我大忙。
别以为他在北大上学就有什么神通,能通过“后门”帮我搞到座位。他帮我完全是靠身体力行的笨办法。
我从老家坐火车到北京是中午,张律师一般会早我几天到北京,因此他会当天一大早到拥挤不堪的北京站帮我排队。等我到了北京,他也差不多排到了窗口,我很快就能签到去成都的座位。就是这样,他通过自己在拥挤的人流中“罚站”,免去了我在火车上“罚站”。
写成文字,看起来稀松平常。但仔细想想,二十几年前张律师此举相当不容易。从北大到北京站,至少要坐一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当时又是暑假开学高峰,在签字窗口排队少说又要两三个小时。而且车站的环境又脏、又乱、又热,此种辛苦想想都让人害怕。
扪心自问,这样的热心助人,恐怕我很难做到。但是张律师为我这样一个中学同学,却无怨无悔地做到了。而且,多年以后,我和他讲起二十多年前这桩旧事,他已经记不起来。可见,他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今天的张律师事业已经相当成功。我和他以及很多人说过,他的成功,除了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与他这种不计回报、真诚助人的热心分不开。
艾丰老师曾多次教导我,这个世界上,老实厚道之人最终不会吃亏。现在我愈发觉得这话在理。
这个世界上,除了个把恶人和大善之人,大多数人是将心比心的。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做不到的话,至少可以还你七八寸。因此,你为别人付出的多,这个回你八寸,那个报你七寸,你获得的回报自然也丰厚起来。而更为关键的是,你的付出会让你的路越走越宽,朋友越来越多。
比如张律师为我排队,虽然这样的帮助不会直接对我的人生轨迹产生什么重大影响,但是,二十多年过去,我仍旧念念不忘。在我,这是滴水之恩难忘,会把他看做一生的朋友交下去。一旦他需要我的帮助,亦不在话下。于他,众多不经意间的善举,会种下了大量善根,善报自然也就源源不断。
你说,这样的人能不发达吗?2007…05…10
评论:
也是种善因得善果,就算不能发达也可好人一生平安快乐。(匿名)
受到启发!不要计较自己为别人付出了什么,懂得牢记自己从别人那里收获了多少,自然会快乐起来!(尘)
你这朋友很好!真的!很多人做不到。(无敌老金猪)
我家老弟也是这样。大学毕业很多年,他外地同学到京都是找他给买火车票。他们以为是这个记者同学有路子,其实,每次我老弟都是亲自前去排队买票。而且排一夜队也是常事。(一星半点)
滴水之恩也难忘(2)
覃贤茂点评:
读书和交友装点了我们的青春。
我已经说过,特别喜欢萧然兄这几篇怀旧的文章。似乎从中,我也看到了我逝去的旧日的时光。
我是一个怀旧念旧的人,我想这一点和萧然兄应该有相通之处。
春梦了无痕,旧日朋友怎能相忘。而这些回忆的文字,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感恩。
在回忆中,那些本来已经变得像梦境一般模糊和遥远的故事,再次生动和鲜活起来,重新获得了一种永恒的纯净品质,而我们的心灵也再次得到了净化。
尘世烦俗的忧愁和痛苦,已经蒸发和消失在叙述的文辞之间,而言词之外,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却飘动出一种轻盈的熏香和甜蜜温柔的气息。
纯洁的精神,超越了肉体和俗世的界限,这种神奇的魔力是怎么样获得的?
一切善缘,皆由善生!
我的第一位恩人逢阳(1)
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之——我的第一位恩人逢阳
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对自己也是一份快乐。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记的都是别人如何负我,心情定是愤愤不平,哪里还有快乐?因此,要想“和谐、健康地相处”,感恩是一剂良药。
(提要)
网友“千江月”在留言里说:“正如博主所言,绝大多数人都是充满善意和温情的,可是现实生活中能够彼此信任,消除猜疑的却为数不多。创办和谐社会这个议题有点大,希望能够向博主讨教一下:日常生活中与朋友、与同学、与同事、与领导、与恋人、与其他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的人员怎样才能够和谐、健康地相处?”
讨教不敢当,借此机会说说我自己的处世之道,与大家共勉。
在我40多年的人生经历中,我记得最多的是每个人生转折关口的贵人,或者说恩人。而对于伤害过我的,或者我帮助过的人,大多记不起来。因为记得,所以恩人会挂在嘴边,所以,几十年过去,恩人们的点点滴滴都还历历在目。
其实,一个人常怀感恩之心对自己也是一份快乐。道理很简单,如果你记的都是别人如何负我,心情定是愤愤不平,哪里还有快乐?因此,要想“和谐、健康地相处”,感恩是一剂良药。
今天我要说的第一位恩人叫逢阳,他是我能够从事文字工作的引路人。
我第一次给杂志投稿是1979年。当时15岁的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舒婷的《船》、《四月的黄昏》、《致橡树》等几首诗,于是对诗歌发生了浓厚兴趣。第二天就忙不喋地写了三首诗,并寄给了一本杂志。
大约两周后,我接到诗歌编辑逢阳的亲笔回信,约我到编辑部面谈。少年的我到了编辑部,看到戴着瓶子底儿厚的近视镜的逢阳很是局促。
“诗歌是你写的?”“是”。“你一个初中生怎么会写出‘六月的风暴、七月的海潮,你为什么那么虚无缥缈’(就记住这两句了)这样的句子?好像受了多大打击似的。”逢阳说着笑了起来。
他看我很局促,便调转话题:“你有些天分,诗的意境很好,我准备发表两首。不过,以后写诗不能无病呻吟,为赋新诗强说愁是一种病态。诗言志,写内心的真切感受才能写出好诗。”说完,他把手抄的舒婷的《心歌集》借给我。要知道,那个年代买书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对喜欢的书不得不亲自抄录。所以这样的书能借出去要相当大方才行。
一个月后,我的诗歌发表,并收到了平生第一笔收入:10元稿费。那在当时算一笔可观的收入,因为一个学徒工的月工资才18元。
钱是小事,但从此让我对文学有了信心,并一举放弃理工而读了中文,最终也以文字为职业。应该说,这一人生轨迹变化,逢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大学后,我一直和逢阳保持联系,他有时也会把自己的诗寄给我看。逢阳的诗歌比较传统,当时并不时兴,甚至为先锋诗人所不屑。我个人也不太欣赏他的风格,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因为,他的为人是少有的厚道和包容。
逢阳的为人从他对我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中学生的态度已经可见一斑。但我并非个案,他对其他年轻诗歌爱好者也一样真诚有加,虽然他并不赞赏我们的诗风,双方一直激烈地争论甚至打笔仗。但是论战归论战,当时大家经常会聚到逢阳家喝酒。因为当时比较而言,逢阳的日子要比大家宽裕些。
后来市场经济了,诗歌逐步走向小众甚至没落,逢阳所在的杂志也停刊,我便逐渐没了他的消息。
再后来,听说他退休后来了北京,在拍摄《我爱我家》的杜禹那里打工,当艺术顾问。那时我已经到人民日报工作。
在一个下午,我专门去看他,依旧厚厚的镜片,一幅传统文人淡定的样子。我们在一个小餐馆吃饭叙旧。我说:“您是我的恩人,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对我这句发自肺腑的话,他显得有些不安:“不能这样说,人各有命,你能有今天的工作,是你个人的造化,我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我的第一位恩人逢阳(2)
我常怀感恩之心,而逢阳不居功,不图报,你说我们的关系能不和谐?
再后来,杜的公司据说遇到困难,逢阳又回到老家。这些年我没怎么回家,逐渐和他没了联系。但在我心中,他永远是引路人。这个地位,非他莫属。
逢阳老师,祝愿您晚年健康、幸福。2007…05…08
评论:
感恩的心;不变的情。(玫瑰之雨)
覃贤茂点评:
逢阳老师的形象生动的跃然纸上。
我熟悉这样的文人,也喜欢这样的文人。
也许从这个世界上,用世俗的眼光看,他们并不算非常的成功。但世俗之人,都很难企及到他们内心那种修为的高度。
文人是他们的宿命。他们知书达理,安贫守道,他们的内敛和不张扬,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或智力上、情商上有某种缺失,而是他们有内在的规范和准则。
有所为,有所不为,生活中他们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而且很可能他还有足够的悟性,知道其实可能不必如此的拘泥。
他们听从内心召唤,实践自己内心的准则,正所谓:吾守吾道,至死不二。
因为看得穿看得透,所以他们都采取了一种较低的姿态。不居功,不张扬,甚至还会有略显拘谨的时候。
但他们却能真正的自得其乐,他们的内心有一方自己的天地!
我和张律师比,短在哪里(1)
从修行的角度反省自己,虽然我迈出了左腿,看淡了名利,但是,另一条腿还是被牢牢地拌住。那就是修菩萨道所必须的自我牺牲精神。你想,我连为别人受点累、流点汗都难做到,真的需要付出性命,我行吗?(提要)
活了四十多岁,逐步看清楚自己的长短。
昨天,我写了我的同学张律师为我排队的旧事,并感慨:他那样的热心助人,我很难做到。但有网友为这句话打出问号。其实我说的是实话,并非自谦。而且以我之“小人之心度大家的君子之腹”,我甚至怀疑很多人都做不到。
我和张律师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