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1].-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东营:依托胜利油田和中海油,重点建设和发展辐射全省的石油管道和化工物流,形成连接环渤海湾经济区和河北、沧州及黄骅港,服务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物流节点城市。

  (2)烟台:充分发挥胶东半岛区域地理位置和港口优势,承接山东与东三省铁路轮渡、连接日韩航空及港口的节点城市的作用,重点发展汽车甩挂、车载物流、煤炭海上物流配送基地和保税物流,服务胶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

  (3)潍坊:充分发挥作为山东半岛物流枢纽城市作用,综合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交通条件,建立综合物流园区和农业、纺织物流特色园区,连接青岛、烟台、威海港口和内地贯通,提供物流综合配套服务。

  (4)济宁:利用京航运河“黄金水道”,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通过运河连接长江三角洲,发展建立以煤炭、建材、粮食、工程机械为主的专业化综合型物流园区,为全省西进东出、南北内河通道建设发挥枢纽作用。

  (5)临沂:利用商贸市场集聚的优势,以建设大物流促进商贸流通发展为目标,建立连接江苏、辐射长江三角洲,联通日照、连云港的商贸物流基地,服务于省内外商贸流通和经济建设。

  (6)德州: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连接京津塘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承接国家贯通南北物流通道节点的任务,建立以煤炭、木材等大宗货物为主的物流园区,服务于山东经济发展。

  4。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9个):

  (1)淄博:充分发挥石化产业聚集的优势,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纺织(丝绸)服装、陶瓷等特色物流,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2)枣庄:充分发挥京沪铁路、高速公路和内河航运交通运输的优势,重点发展煤炭物流、建材物流,形成连接徐州等周边城市的物流节点,大力推进省际物流建设。

  (3)泰安:充分发挥省内东西南北交通的聚集点及临近济南和莱芜区域位置优势,打造汽车配件、煤炭、钢铁加工、石膏等制造行业物流园区。

  (4)威海:建立以港口联盟为依托,以航空、铁路、公路为基础的港口物流节点城市,服务于区域内橡胶轮胎、造船修船、纺织、海洋食品等行业物流发展。

  (5)日照:建立以港口联盟为依托,以铁路、公路为基础的港口物流节点城市,大力发展煤炭、矿石、钢铁、木浆、大宗货物商品及进出口物流基地,服务于国家东西通道的集疏运。

  (6)莱芜:依托钢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钢铁生产、储存、加工、配送一体化工程。

  (7)聊城: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建设煤炭周转、有色金属、汽车、农用车和粮食等综合园区,形成辐射河北衡水、河南濮阳周边地区的物流节点城市。

  (8)滨州:充分发挥纺织产业、有色金属、汽车零部件、小型通用飞机产业的优势,重点建设连接环渤海经济建设圈、服务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物流节点城市。

  (9)菏泽:发挥新兖石铁路、京九铁路以及日东高速以及辐射江苏、安徽、河南周边地区和省际商贸流通的优势,建设粮食、煤炭、农林工商贸综合物流园区。

  5。县级物流节点城市(28个):章丘市、胶州市、淄博市临淄区、桓台县、滕州市、广饶县、龙口市、莱阳市、青州市、寿光市、兖州市、嘉祥县、新泰市、肥城市、文登市、荣成市、日照市岚山区、莱芜市钢城区、郯城县、禹城市、齐河县、临清市、茌平县、博兴县、邹平县、曹县、单县、东明县。

  (五)进一步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省主要货物流向及全国物流网络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快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沿海深水码头、内河航道、机场、输油管道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为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今后3年重点建设多式联运及转运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实现“无缝对接”。在重点铁路货站、港口、机场建设集装箱中转站、货物转运站,使铁路、港口、机场货物与公路运输有效衔接,实现综合交通运输方便快捷,运转高效。在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产业集聚区、大中城市周边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增强货物集聚和辐射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投资效益。

  (六)建立城乡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统筹城乡物流资源,创新商贸物流发展模式,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加快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建立农产品进城快捷通道,形成基地生产超市化、超市经营连锁化、企业加工链条化。发挥农产品深加工龙头带动作用,再建和改造3万家农家店。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立以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物流为主体的农村市场体系。建立城市超市连锁经营体系,以城市商贸连锁经营企业为龙头,完善城市商务服务功能,形成集中分销、优化配送、快捷环保、信息技术和网络体系完整的城市商贸物流一体化运作模式;积极推进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用现代物流新技术,整合、提升传统商贸流通市场,推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七)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条件,各级政府和物流企业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对物流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做好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货运物流网、车辆信息网、商贸流通网互联互通,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公路、水路、铁路、航空、邮政等运输与服务方式信息网络,构筑行业物流信息网,并逐步实现行业之间信息联网。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丰富网上信息资源,确保信息量。行业、企业信息系统要逐步与银行、保险、税务、工商、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系统联网,尽快建成全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八)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加强物流技术标准能力建设,研究制定有关标准。充分发挥企业在制定物流标准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标准化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力量,加快制定、修订物流通用基础类、物流技术类、物流信息类、物流管理类、建立能源计量中心等物流服务类标准,完善物流标准化与质检体系。对国家和省已出台的标准,加快推广步伐,鼓励企业和有关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装备设施、工具器具、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等,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以物流的标准化促进物流的现代化。

  (九)加强物流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改革传统的货物散装运输方式,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积极采用托盘装载运输方式。支持物流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积极开展新型专业物流装备的研发、新型物流系统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支持物流科技企业利用系统软件技术对物流设备进行集成,提升物流系统操作的现代化水平。物流企业应积极采用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条码、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等先进适用信息技术,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装备要向技术先进、节能环保、标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集装箱车、重型载货汽车、大吨位厢式货车、节能环保货车。推广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回程配载运输等组织方式,提高实载率,降低物流成本。

  (十)抓紧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英才职业学院、青岛职业学院、山东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物流工程和管理专科、本科教育,积极培养物流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建立多层次的现代物流人才梯队。加强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推广物流从业人员各类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四、重点工程

  (一)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依托重点港口和铁路、公路网络及货运场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在重点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附近,建设22个铁路战略装车点,20个甩挂运输及集装箱中转站,20个临港、空港联运转运中心,重点解决陆路港重点枢纽、物流园区和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问题,提高物流效率。

  (二)物流园区(中心)工程。按照全省物流区域划分,在国家级、省级、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附近,有选择性地建设30个重点集储存、货运、加工、商贸、货代、信息与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在综合交通枢纽区域规划建设10个邮政、航空等特色物流园区;在产业聚集区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煤炭、建材、冶金、石化、汽车和零部件、医药、农副产品等行业物流中心,在县级交通枢纽城市建立28个物流配送中心,重点乡镇结合涉农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建立300个物流配送站点,形成全省统筹规划、城乡结合的省、市、县、乡镇四级物流运营网络。

  (三)城市配送工程。以济南、青岛为核心,适应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在大中城市发展社会化共同配送,促进产业聚集,提高物流运作的规模效益,节约土地占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工程项目,大力推广银座超市、金德利早餐等连锁经营模式,建立综合配套的早餐、食品、食盐、蔬菜、医药等生活日用品及成品钢筋配送、电子网上购物配送等城市配送工程,在大中城市周边建设30个蔬菜、食品、药品、家电等城市配送中心,支持网上购物配送服务,推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

  (四)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加快煤炭、油气物流通道建设,形成若干个煤电路港一体化工程,完善煤炭和油气物流系统,提高煤电油运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促进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发展,今后3年将选择3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进行重点扶持。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搞好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结合“万村千乡”工程,充分发挥邮政、供销和品牌流通龙头力量的带动作用,推动家电下乡工程,有选择地建设5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以信息化为重点的标准化改造。

  (五)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重点鼓励制造业物流流程再造和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要的,为钢铁、煤炭、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医药等行业服务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推广海尔物流一体化管理、潍柴动力供应商管理库存、青岛啤酒“主辅分离”物流外包、高密天药业依靠邮政物流网络配送产品等30个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扶持建立50个省级重点企业物流管理中心,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六)物流标准化和物流新技术工程。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利用软件信息平台,逐步实现托盘标准化、社会化运作。鼓励企业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冷链等物流新技术,加强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等物流新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实施物流标准化工程,选择20家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开展托盘等物流标准化和物流新技术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

  (七)物流信息化建设工程。我省物流信息化建设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建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信息平台。整合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信息,建立运输信息、货运跟踪、服务管理等信息系统,为社会现代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建立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的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功能是提供信息查询、发布及网上交易、电子报税、报检等物流信息服务,汇集有效的车源、货源、仓储、交易等信息,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三是建立省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扶持电子口岸、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网上购物电子平台系统建设,推进物流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连接政府服务、综合运输及公共物流信息相结合的信息化系统。

  (八)应急物流工程。建立应急生产、流通、运输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紧急调用。建立多层次的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保证应急调控的需要。加强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大力整合应急物流资源,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建立应急物流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山东省服务业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协调推进制度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49号)的要求,完善全省现代物流业协调推进制度,充分发挥由省经贸委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全省现代物流业联席会议作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交通与物流处),统一协调全省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各地要进一步明确现代物流工作牵头部门,理顺管理体制,对有关部门进行分工,落实责任,相互配合,齐抓共管。

  (二)制定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

  1。税收方面:对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确认纳入试点名单的物流企业及所属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业务、仓储业务分包给其他企业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企业的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实行差额纳税;对跨地区经营的直营连锁物流企业,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税法及有关政策规定落实跨区域经营企业汇总缴纳所得税、增值税的政策;进口物流设备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要充分用好增值税转型等税收政策。

  2。土地方面:坚持节约用地原则。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列入工业、仓储用地范畴;对列入省重点规划的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新增用地,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鼓励在原市区内的物流企业到城郊结合部建设物流中心,对市区内土地实行置换,原划拨土地由政府按土地利用规定处置,并给予企业适当补偿,扶持新建物流中心。

  3。通关方面:减化通关手续,推行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对进口货物及符合条件的出口货物实行“提前报关、货到验放”;提倡海关、国检、代理、报关公司、场站等部门实现“一站式”联合办公和“一条龙”链式服务,并协调解决好跨省、跨地区的转通关,减少通关时间,加快通关速度。

  4。其他方面:有关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城市货车通行管理办法,为重点物流企业的小型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停靠提供便利条件,进一步完善农副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物流绿色通道政策。鼓励工商企业优化物流管理,扩大物流市场社会化需求,制定工业企业主辅分离、物流业务剥离外包的扶持政策。

  (三)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业财政和金融支持。各级财政要继续加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投入,对物流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给予优先扶持。对列入省规划的重点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城乡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新技术工程等项目,应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规划给予扶持,争取中央国债资金支持。各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鼓励通过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兼并重组、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现代物流业。

  (四)制定专项物流发展规划和意见。由省经贸委牵头,出台建筑材料物流、石油管道物流发展意见。省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汽车、医药、煤炭、粮食、农产品等专项物流发展意见。省财政厅制定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管理办法。省交通厅、济南铁路局、山东民航局、省邮政局、省农业厅等部门,结合部门实际,抓紧制定本行业物流发展规划。省质监局、省信息产业厅分别制定物流标准化和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各市政府根据本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