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罚保衬瓴糯佣趸舸慰丝降娇安旒拥厍V匾劭谟卸砺匏沟穆砑拥ぁ⒍趸舸慰恕⒛峁爬蛩箍耍斫郑⒖贫品蛞约叭毡镜耐摺⑽票鸬龋蠖嗍娓邸!
日 本 海(SeaofJapan)
西太平洋边缘海。位于亚洲大陆东面,被萨哈林岛(库页岛)、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环抱。西南隔朝鲜海峡通东海,东北经拉彼鲁兹(宗谷)、鞑靼两海峡通鄂霍次克海,东、南经津轻海峡和濑户内海通太平洋。海域呈不规则菱形,东北窄,中、南部宽,从西南向东北延伸2200多公里,东西宽约900公里,最大宽度1265公里,平均深度1350米,最深处4036米。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大陆架面积28.4万平方公里,约占海域面积14。大陆坡分500~1000米和2000~A3000米两个海底斜面。海盆大部深达3000米(3000米以上的约达30万平方公里)。
北纬44°以北地区海水较浅,有一条南北向狭长的鞑靼海槽。北纬40°~44°之间,海底平坦,水深3000米以上,为日本海盆。北纬40°以南,海底地形复杂,有海岭、海盆、海槽、海台和海底谷等。
海峡一般都狭而浅,其最窄处和最浅处的宽度和深度分别为:鞑靼海峡7.3公里和7米;拉彼鲁兹海峡43公里和50米;津轻海峡18.5公里和130米;对马海峡41.6公里和50米。温带季风气候,表层水温最暖月(8月)18~27℃,最冷月(1月)-2~13℃,自北向南递增。海域东部有对马暖流沿东岸北上,并从津轻海峡流入太平洋,从拉彼鲁兹海峡流入鄂霍次克海。西部有利曼寒流沿西岸南下。东部水温高于西部,如2月,本州附近海岸水温5~10℃,而大陆一侧为0℃。
海水盐度东部高于西部,如本州沿海为34.7,大陆沿海32.8~34.1。海域年降水量北部600毫米,南部1200~1500毫米。
潮汐作用较小,潮差一般为0.2~0.4米。日本海大陆架如东部沿岸的秋田、新潟一带,北部的萨哈林岛沿岸和南部对马海盆均有石油、天然气储藏。在对马暖流前缘和西部利曼寒流前缘以及沿岸河口附近,富浮游生物等,水产资源丰富,盛产沙丁鱼、鲭、墨鱼和鲱鱼等。津轻、对马和拉彼鲁兹三海峡为日本海沿岸对外交通孔道。沿岸的重要港市有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苏维埃港;朝鲜的元山;韩国的釜山;日本的北九州、下关和新潟等。
珊 瑚 海(CoralSea)
世界最大的海。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其西、北、东3面,分别被澳大利亚大陆、伊里安岛、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等环绕,向南开敞,一般以南纬30°线与塔斯曼海邻接。
北部介于伊里安岛与所罗门群岛之间的海域又称所罗门海;西北经托雷斯海峡与阿拉弗拉海相通。
总面积479.1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北冰洋面积的25。
海底自西向东倾斜,交错着若干海盆、海底高原和海底山脉。平均水深2394米。所罗门群岛和新赫布里底群岛内侧有一长狭长深邃的海沟,是全海域最深的地方,最大深度9165米(在新赫布里底海沟)。
海水总体积1147万立方千米,居世界各海之首。地处热带,气候湿热,最热月(2月)平均气温可达28℃,每年1~4月多台风。表层海水全年平均温度在20℃以上,含盐度27~37。
周围几乎没有河流注入,海水洁净,呈深蓝色,透明度较高(约20米),有利于珊瑚虫生长。在大陆架和浅滩上,或以岛屿和接近海面的海底山脉为基底,发育了庞大的珊瑚群体,构成众多的珊瑚岛礁,珊瑚海因此而得名。其中澳大利亚大陆东北海岸的大堡礁最为著名,它全长2000余公里,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珊瑚礁群。珊瑚海中多鲨鱼,故有“鲨鱼海”之称。其他水产资源有鳗、鲱、金枪鱼、海参、龙虾和珍珠贝等。
白令海峡(BeringStrait)
亚洲大陆东北端与北美洲大陆西北端之间的狭窄海峡,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从美国阿拉斯加的威尔士角到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杰日尼奥夫角宽仅85公里,为北美大陆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最短距离。
海峡水深平均18~40米,最深处59米。海流北流向北冰洋,流速每小时1公里。海峡地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达-10℃。10月封冻,到次年7月盛吹温暖的南风,海水解冻,但多雾,不利航行。海峡两岸居住着因纽特人,以捕鲸、海豹、海象和捕鱼为生。代奥米德群岛位于海峡中间,苏、美两国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其间。
拉彼鲁兹海峡(LaPérouseStrait)
日本称宗谷海峡。位于日本北海道与俄罗斯萨哈林岛(库页岛)之间。
北海道最北端的宗谷岬与萨哈林岛最南端的克里利昂角间海峡最窄处宽约43公里。水深约50米,最深处为118米,除海峡中间的二丈岩外,无危及航行的岩礁和暗礁。海峡是在第四纪初由岛架沉降而成。海水温度与盐度北部低于南部,如6月的水温与盐度,北部为5.5℃和32.5,南部10~11℃和34.1;8月水温北部5~8℃,南部B B15~20℃;最冷月平均水温克里利昂角-1.7℃,宗谷岬2.1℃。对马暖流的一股支流经日本海通过海峡与南下的鄂霍次克海流在北海道东北海域交汇,海流时速1海里。
夏有浓雾,冬多流冰,冬春多大风。主要水产有鲱鱼、海带等。扼北出日本海通鄂霍次克海入太平洋的航线要冲。南部的宗谷岬是日本北端的国境岬,岬上设有灯塔;其西宗谷湾内的稚内为不冻港。两地相距约32公里。北部的科尔萨科夫位于萨哈林岛南端阿尼瓦湾内,是俄罗斯远东良港之一,有造纸工业和水产加工业。
朝鲜海峡(KoreaStrait)
北太平洋西缘,朝鲜半岛东南部与日本本州和九州岛之间的水域。从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0公里,宽约180公里。狭义的朝鲜海峡指朝鲜半岛东南部与日本对马岛之间的水域,亦称西水道或釜山海峡。对马岛与九州岛之间的水域称东水道,其中,对马岛与壹岐岛之间称对马海峡,壹岐岛与九州岛之间称壹岐水道。
海峡水深一般在50~150米之间,最大深度228米。峡底地形倾斜较缓,半岛侧更为平坦。两侧大陆架发达。在对马岛西北部有舟状盆地和洼地,长约50公里,宽5公里。海峡两岸都是沉降式海岸,蜿蜒曲折,多岛屿和海湾。韩国的天然良港有釜山、丽水、马山等,日本有下关、北九州、福冈等。黑潮暖流的分支对马暖流从西南流向东北,在对马岛南端分成两支,分别流经东、西水道,西支流量占70%。总流量每秒为500万立方米,流速每小时约0.9~1.8公里,流幅平均70~150公里。夏季表层水温23~28℃,冬季10~15℃,受暖流影响,沿岸气候温暖多雨。
另有一支来自日本海呈东北—西南向的利曼寒流寒暖流交汇,渔产丰富。釜山、长崎、福冈等为著名渔港。朝鲜海峡是日本海的“南大门”,向东北经日本海,通过拉彼鲁兹(宗谷)等海峡,可达鄂霍次克海和太平洋;向东穿过本州岛和九州岛之间的关门海峡及濑户内海迳入太平洋;向西通过济州海峡,与黄海相通;向西南直抵东海。海峡又是朝鲜半岛东西
两岸海上联系的必经之路,交通、战略地位重要。釜山与下关等港有定期航线。
马六甲海峡(StraitofMalacca)
亚洲东南部重要海峡,因临近马来半岛南岸的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天然水道,经济和战略地位重要。海峡从西部的韦岛至东部的皮艾角,长1080公里,包括新加坡海峡,全长1185公里。
西北部宽达370公里,东南端宽仅37公里,海峡呈喇叭形。底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深自东南向西北递增,主要深水航道偏近马来半岛一侧,水深25~151米,至安达曼海盆深达200米,靠近苏门答腊一侧,一般水深27米,很少超过37米。流速缓慢,每小时2.8~3.7公里。峡中大部分为半日潮。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25℃以上,年较差和月较差小。雨量丰沛,年降水量1940~2575毫米。处在赤道无风带,全年大部分时间风力微弱,平均风力为1~3级。
4~5月和9~10月的季风转换期多出现地方性雷阵雨;西南季风期偶尔有“苏门答腊风”,暴风骤雨,但持续时间不长。
公元初年,中国船只已航行马六甲海峡4世纪,阿拉伯人开辟了从波斯湾与红海横渡印度洋,穿过海峡而抵达中国及马鲁古群岛(盛产丁香、胡椒,有“香料群岛”之称)的航线,即“香料之路”。随着来往船只的增加,海峡地位日趋重要。
7~13世纪,成为东西方海上交通必经之地。15世纪初,明朝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数次经过海峡,出入印度洋,远达非洲大陆东岸。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最先侵入海峡地区,继之荷兰、英国先后占领沿岸各地,成为东侵跳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控制。战后成为国际重要通航海峡之一,每年通过海峡的船只有6万余艘(77%的船只在新加坡停靠),有50多个国家的船只通过海峡,其中日本最多。
麦哲伦海峡(EstrechodeMagallanes)
南美洲大陆和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峡。海峡狭长曲折,东起大西洋岸的邓杰内斯角和圣埃斯皮里图角,向西南延伸至不伦瑞克半岛折向南行,在道森岛西南岸又折向西北,经圣伊内斯岛和德索拉西翁岛北岸,至皮拉尔角通往太平洋。长约600公里,宽3.3~33公里,最大深度1170米,航道最小深度31~33米。
海峡西段狭窄深邃,两岸崖壁陡峭;东段宽阔水浅,岸壁低矮,形成3个相连的浅水湾。处南纬52°以南,位于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多强风和浓雾,海面波涛汹涌,在帆船时代过往船舶易失事。
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到达并通过,故名。此后成为大西洋通往太平洋的重要航道。16世纪末为西班牙所控制。1881年后,除最东端外均属智利,各国船舰可自由通航。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航运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智利南部麦哲伦省牧羊业的兴起及石油和天然气的发现和开采,沿岸近海贸易又有所发展。主要港口蓬塔阿雷纳斯,在不伦瑞克半岛东岸,处海峡的中心位置。
大 西 洋(AtlanticOcean)
世界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北美洲和南美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并通过其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同亚洲滨临。东、西部分别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面积9165.5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5.4%,相当于太平洋的一半弱。平均深度3597米,最深处在波多黎各海沟,达9218米。海水总容积32970万立方千米。
西南部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线同太平洋为界;东南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线同印度洋为界。北部以西起哈得孙湾东口,经戴维斯海峡、丹麦海峡、冰岛-法罗海槛、威维尔-汤姆森海岭、设得兰群岛的马克尔-弗拉格岛,到挪威西南沿海的斯塔德角一线,一般作为大西洋的北界。大西洋的轮廓略呈“S”状。南北长约16000公里,东西宽2400~6000公里。
南半部海岸线较平直,边缘海、内海及海湾较少,较重要的只有南极大陆与南极半岛间的威德尔海。北部海岸线较曲折,并有众多的岛屿和半岛的穿插分割,形成了一系列边缘海、内海和海湾。其中较重要的有地中海、黑海、波罗的海、北海、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和圣劳伦斯湾等。著名的海峡有沟通北海与大西洋的英吉利海峡(拉芒什海峡)、多佛尔海峡(加来海峡),沟通黑海、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直布罗陀海峡,沟通波罗的海与北海的卡特加特海峡、厄勒海峡和大、小贝尔特海峡,以及沟通墨西哥湾与大西洋的佛罗里达海峡等。
大西洋中的岛屿总面积约107万平方公里,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大陆岛,如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纽芬兰岛、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加那利群岛及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等;另一类是火山岛,在大西洋中部呈串珠状分布,如亚速尔群岛等。
海底地形 在大西洋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西洋海岭(或称大西洋中脊),它是世界大洋中脊的一部分。海岭北起冰岛附近(其中北纬52°至冰岛间称作雷克雅内斯海岭),南迄南纬55°附近的布韦岛,呈“S”形分布,总长约16000公里。
由一系列彼此相距12~32公里的平行的岭脊组成,宽度为375~555公里至2200~2400公里,总面积2228万平方公里,约占大西洋总面积的14。海岭一般高出周围洋底2000A~4000米,岭脊高度从中轴向两侧逐级降低。山脊距洋面2000~3300米,个别山脊露出洋面形成岛屿,如冰岛、亚速尔群岛、圣佩德罗-圣保罗礁、阿森松岛、圣赫勒拿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等。岛上多火山及地震。在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断裂带(南纬0°13′,西径18°26′,最大深度7856米)的巨大断错(东西错开达1000多公里),将大西洋海岭分为南、北两部分。
大西洋海岭的轴部,有一条纵向的中央断裂谷地。谷底一般深约3250~4000米,宽约10公里,其谷坡又急剧上升到1640~2200米的深度间,谷坡宽度20~40公里。在整个大西洋海岭沿线,还有许多与中央断裂谷带近于垂直的横向断裂带,其深度大多达5000米,在地貌上表现为深切的线状槽沟。
在大西洋海岭的东西两侧分布着两列海盆、东列有西欧罗巴海盆、伊比利亚海盆、加那利海盆、佛得角海盆、几内亚海盆、安哥拉海盆和开普海盆;西列有北亚美利加海盆、巴西海盆和阿根廷海盆。此外,在南部尚有一个宽广的大西洋-印度洋海盆。
这些海盆之间,常隔有一些海底山脉或高地。
如佛得角海盆与几内亚海盆间的塞拉利昂海丘,安哥拉海盆与开普海盆间的沃尔维斯海岭,以及巴西海盆与阿根廷海盆间的里奥格兰德海丘等。
上述各海盆的一般深度多超过5000米,其中最低平的深海平原深度大多在5500~6000米间。
大西洋的大陆架分布较广,深度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约921万平方公里,略小于太平洋大陆架,但超过印度洋大陆架面积将近两倍。大陆架的宽度变化很大,从几十公里到1000公里不等。其中东北部的波罗的海、北海以及不列颠群岛和爱尔兰的外缘海域,是世界上大陆架最宽的区域之一,200米深度内的大陆架最宽可达1000公里以上。
比斯开湾以南,包括伊比利亚半岛及非洲西岸的大陆架宽度较小,一般不超过100公里。北美大陆东岸的大陆架宽度一般为110~320公里(在纽芬兰东南海域最宽处达500公里)。南美大陆北岸、加勒比海沿岸,大陆架狭窄,但大陆东北岸又展宽到90~300公里;至巴西东北岸,宽度复减至20公里左右;南纬30°以南,大陆架又展宽到160~400公里,其中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美洲海岸,大陆架宽达1000公里左右。大西洋大陆架水深大部在100米以内,只有个别部分超过150米。连接大陆架和深海陡倾部分的大陆坡,面积约768万平方公里,其中沿欧、非大陆架的大陆坡较陡,坡度多为5°~10°,宽度一般只有20~30公里;在美洲大陆架外侧的大陆坡,一般坡度较缓,常在3°以下,但宽度较大,通常可达50~90公里。
海洋水文 大西洋的洋流系统同大气环流特别是洋面的盛行风直接相关。其南北两部各成一个环流系统。
北部环流系统由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及加那利寒流组成。北赤道暖流大致从佛得角群岛开始,受东北信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