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07-诊家正眼-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撒戴眼。(太阳绝。)病后喘泻。(脾肺将绝。)目正圆,痉。(不治。) 
吐沫面赤。面青黑。唇青,人中满。发与眉冲起。爪甲下肉黑。手掌无纹。脐突。足趺肿。声如鼾睡。脉 
浮无根。面青伏眠,目盲。汗出如油。(以上肝绝,八日死。)眉倾。(胆绝。)手足爪甲青,或 
脱落,呼骂不休。(筋绝,八日死。)肩息回视(心绝,立死。)发直如麻,不得屈伸,自 
汗不止。(小肠绝,六日死。)口冷足肿,腹热胪胀,泄利无时。(脾绝,五日死。)脊骨疼 
肿,身重不可转侧。(胃绝,五日死。)耳干舌肿,溺血,大便赤泄。(肉绝,九日死。) 
口张,气出不反(肺绝,三日死。)泄利无度。(大肠绝。)齿干枯,面黑目黄,腰欲折,自汗。(肾绝。) 

卷一
脏腑分发于面部
属性:(增补) 
《灵枢》曰∶五脏六腑,各有部分;能别部分,万举万当。庭者,首面也。(庭,天庭也,谓之首面。) 
阙上者,(眉间上分。)咽喉也。阙中者,(眉之中。)肺也。下极者,(印堂。)心也。直下者,(山根。) 
肝也。肝左者,(山根之左。)胆也。下者,(胃之下。)脾也。方上者,(方始上于脾。)胃也。中央 
者,(脾之下,寿之上。)大肠也。挟大肠者,肾也。(肾有两,故挟大肠也。)当肾者,脐也。(肾与大 
肠、脐,俱在寿上。)面王以上者,(面王,准头也。鼻为面之王。)小肠也。(准头上色黄,小便难。) 
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准头之部,又分上下,男小腹痛,卵痛;女子主膀胱子处病。) 
颧者,肩也。颧后者,臂也。臂下者,手也。目内 上者,膺乳也。挟绳而上者,背也。(耳旁为绳,臂背为 
外,膺乳为内,故在目内 。)循牙车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居股胫之中。)膝以下者,胫 
也。胫以下者,足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大也。上下牙床大分处以候股。牙床司开合,亦如 
股里之任屈伸也。)巨屈者,膝膑也。(上下唇交接处是地仓穴,以唇口大为屈转,以候膝膑。又唇为言语饮 
食之门户,亦如膝膑为屈伸奔走之关节,俱动而不休,故应候焉。)此五脏六腑肢节之部分也。 
【按】《灵枢》此文,雷公问,黄帝答者。细绎经旨,自首面而至膀胱子处十四部,配于明堂者也。 
自颧至膝膑十一部,配颧之左右及颧之下也。由此观之,明堂为内,两颧为外,一部之分,而有内外。 
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此三者立内部。“蕃者,颊 
侧也。蔽者,耳门也。”此二者别外部。又按五官之辨曰∶“明堂骨高以 
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于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前后互观,脏腑配于明堂, 
肢体列于两颧,上下左右,不更彰彰乎! 

卷一
诊脉要诀
属性:《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切脉之道,贵于精诚, 
嫌其扰乱,故必心虚而无他想,身静而不言动,然后可以察脉之微而不失病情也。保者,不失也。若躁 
动不安,瞻视不定,轻言谈笑,乱说是非,不惟不能得脉中之巧,适足为旁观者鄙且笑也。) 

卷一
决死生
属性:黄帝曰∶“决死生奈何?”岐伯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 
息者危。(身形肥盛,而脉形细弱,且少气而不足以呼吸,则外有余而 
内不足,枝叶盛而根本拔也。故曰,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 
(身形瘦削,而脉形洪大,且胸中多气者,阴不足而阳有余也。孤阳不生,故知必死。)形气相得者生。 
(形盛者脉亦盛,形小者脉亦小,则形与脉相得矣。相得者,相合也。)参伍不调者病。(参伍者,数目也。言其 
至数不匀,往来无常度,故知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皆相失者,如应浮而沉,应小而大, 
违四时之度,失五脏之常者矣。)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 
(上下左右,即两手之三部九候也。参舂者,实大有力,如杵之舂,故曰病甚。若失其常度,至于急数而 
不可数,即八九至之绝脉也,安得不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 
众部虽调,而中部独不及者,为根本败坏,安得生乎!) 

卷一
辨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属性:谢缙翁曰∶“《脉经》论脉二十四种,初无表里九道之目。其言芤脉为阴,《脉诀》乃以芤为七表 
之阳。仲景辨脉云∶‘浮大动数滑,阳也。沉涩弱弦微,阴也。’《脉诀》九道以动为阴, 
七表以弦为阳。似此之类颇多。” 
吴草庐曰∶“脉之浮沉、虚实、紧缓、数迟、滑涩、长短之相反配匹,自不容易,况有难辨。如洪 
散俱大而洪有力,微细俱小而微无力。芤类浮而边有中无,伏类沉而边无中有。似豆粒而摇摇不定者动也, 
似鼓皮之如如不动者革也。俱对待也。又有促、结、代皆有止之脉,促疾结缓,故为可对,代则无对。 
总二十七脉,不止于七表八里九道二十四脉也。” 
戴同父曰∶“脉不可以表里定名也。轩岐越人叔和皆不言表里,《脉诀》窃叔和之名而立七表八里九道, 
为世大惑。脉之变化,从阴阳生,但可以阴阳对待而言,各从其类,岂可以一浮二芤为定序,而分七八九 
名之乎!庐山刘立云以浮沉迟数为纲而教学人,虽似为快捷方式,然必博而反约,乃能入妙,若以此为足,亦自画矣。” 
李时珍曰∶“《脉经》论脉只有二十四种,无长短二脉。《脉诀》之歌亦止二十四种,增长短而去数散, 
皆非也。《素》《难》仲景论脉,止别阴阳,初无定数。如《素问》之鼓搏喘横,仲景 
之卑高章刚损纵横逆顺之类是也。后世失传,无所根据准,因立名为之指归耳。今之学人,按图索骥,犹 
若望洋,而况举其全旨乎!此草庐公之独得要领也。” 
滑伯仁曰∶“脉之阴阳表里,俱以对待而言。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穿凿矣。求脉之明,反为脉之晦。” 

卷一
脉决死期
属性:(《素问·大奇论》) 
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 
见,九十日死,(浮合者,如浮萍之合,有表而无里也。如数者,似数而非数热 
之阳脉也。是经气衰极耳。微见者,初见也。初见此脉,便可决于九十日而死。时季改易,天道更而 
人气从之也。十至当作七至。若果十至,则为绝脉,死在旦夕,岂待九十日哉!故知错误无疑矣。)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如火热,是洪大之极也。但见 
本脏之脉,无胃气以和之,则知心精之已夺矣。夏乃火令,犹未遽绝;至秋深而草干阳消之候,其死期必矣。)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如散叶者,浮漂无根也。肝木大虚, 
违其沉弦之常矣。秋风动而木叶黄落,金旺则木绝,故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之不足也;悬去枣 
华而死。(省者,禁也,故天子以禁中为省中。塞者,沉而不利也。鼓者,搏而有 
力也。伏藏于内而鼓搏,正如禁宾客而不见,独知于内而恣肆也。故曰如省客也。是肾气阴寒不安之状也。 
枣花去,则当长夏也。土旺水涸,肾虚者不能支也。) 
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丸泥者,弹丸也。滑动有力,冲和 
之气荡然矣。春深而榆荚始落,木令方张,弱土必绝。) 
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横格者,如横木之格也。且长且坚,东方 
之真脏脉见矣。禾熟于秋,金令乘权,木安得不败。)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弦缕者,如弦之急,如缕之细也。胞者,心也,心包络也。言者,心声也。 
火过极而神明无以自持,则多言不寐也。夫脉细则反其洪大之常,善言则丧其神明之守,方霜下 
而水帝司权,火当绝矣。) 
脉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旁至也;微见,三十日死。(交漆者, 
泻漆也。左右旁至者,或左或右,不由正道也。微见此脉,以一月为期,必不禄矣。) 
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 
死。(涌泉者,如泉之涌,浮鼓于肌肉之上,而乖违乎就下之常,膀胱衰弱,阴精不能上奉,故少气耳。 
韭英新发,木帝司命,则水官谢事矣。) 
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之不足也;五色先见黑,白垒发而死。 
(虚大无根,按之即不可得见,颓土之状也。肌气,即脾气,脾主肌肉也。黑为水色,土虚而无所畏,反 
来乘之矣。垒即 也。蓬 有多类,而白者发于春,当木旺之时,土安得而不败。)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悬雍者,喉间下垂之肉也。浮揣之益大,即知重按之而必空矣。浮短者,孤阳亢极之象也。十二俞,即 
十二经之系也。水凝冰结,阴盛之时,而孤阳有不绝者乎!)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热,寒热独并于肾也;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浮之小急,如刀口也。按之坚大急,即刀背也。菀 
者,积结也。五脏结热,故发寒热也。阳旺则阴消,故独并于肾也。腰者, 
肾之府。肾虚则不能起坐。迨立春而阳气用事,阴日以衰,安得不死也。)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 
如丸者,短而滑也。短而无根,按之不得也,大肠之金气伤也。枣叶初生,新夏火旺,衰金从此逝矣。)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华者,草木之花也,在枝叶而不在根株,乃轻浮而虚也。小肠气通于心,善恐,不欲坐卧者,心神怯而 
不宁也。行立常听者,恐惧多而生疑也。丙火墓于戌,故当九月季秋死。) 

卷一
奇经八脉
属性:x督脉x 尺寸中央俱浮,直上直下。 
【按】洁古云∶“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其脉起于下极之俞, 
并于脊里,上至巅,极于上齿缝中龈交穴。其为病也,主外感风寒之邪。《内经》以为实则脊强,虚则头重。 
王叔和以为腰背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尺寸中央三部皆浮,且直上直下,为弦长之 
象,故主外邪。 
x任脉x 寸口脉紧细实长至关。又曰,寸口脉如丸。 
【按】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循腹上喉,至于龈交,极于目下承泣穴,为阴脉之统会。其为病也,男子 
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王叔和亦以为少腹绕脐引阴中痛。又曰∶寸口脉丸,主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俯 
仰拘急。紧细实长者,中寒而气结也。寸口脉丸,即动脉也。状如豆粒,厥厥摇动,故主气上冲心。 
x冲脉x 尺寸中央俱牢,直上直下。 
【按】冲脉起于气街(在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挟脐左右上行,至胸中而散,为十二经之根本,故 
称经脉之海,亦称血海。《灵枢》曰∶“冲脉血盛,则渗灌皮肤,生毫毛。女子数脱血,不营其口唇,故髯 
须不生。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故须亦不生。”越人曰∶“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或作躁热,皆冲脉 
逆也,宜补中益气汤加知、柏。王叔和曰∶“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苦恍惚狂痴。”又 
曰∶“冲脉与督脉无异,但督脉浮而冲脉沉耳。” 
x阳跷脉x 寸部左右弹。 
【按】阳跷脉起于跟中,上外踝,循胁上肩,夹口吻,至目,极于耳后风池穴。越人曰∶“阳跷为病, 
阴缓而阳急。”王叔和注云∶“当从外踝以上急,内踝以上缓。”又曰∶“寸口前部左右弹者,阳跷也,苦腰 
背痛,癫痫僵仆,恶风偏枯, 痹体强。”左右弹,即紧脉之象。( 音顽,麻木也。) 
x阴跷脉x 尺部左右弹。 
【按】阴跷脉起于跟,上内踝,循阴,自胸至咽,极于目内 睛明穴。越人曰∶“阴跷为病,阳缓 
而阴急。”王叔和注曰∶“当从内踝以上急,外踝以上缓。”又曰∶“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苦 
癫痫寒热,皮肤淫痹,少腹痛,里急,腰及髋 下连阴痛,男子阴疝,女人漏下。”张洁 
古曰∶“跷者,跷疾也。二跷之脉起于足,使人跷捷也。阳跷在肌肉之上, 
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阴跷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通贯五脏,主持诸里。”(髋音宽, 音料。) 
x带脉x 关部左右弹。 
【按】带脉起于季胁,围身一周,如束带然。越人曰∶“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溶溶, 
缓纵之貌。)《明堂》曰∶“女人少腹痛,里急螈 ,月事不调,赤白带下。”杨氏曰∶“带脉总束诸脉, 
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此脉若固,则无带下漏经之症矣。”(螈音炽, 音纵。) 
x阴维脉x 尺外斜上至寸。 
【按】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发于内踝上五寸,循股,入小腹,循胁上胸,至顶前而终。叔和云∶“苦癫 
痫僵仆失音,肌肉痹痒,汗出恶风,身洗洗然也。”又曰∶“阴维脉沉大而实,主胸中痛,胁下满,心痛。脉如 
贯珠者,男子胁下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有疮。”(内踝上五寸筑宾穴也。) 
x阳维脉x 尺内斜上至寸。 
【按】阳维脉起于诸阳之会,发于足外踝下一寸五分,循膝,上髀厌,抵少腹,循头入耳,至本神而止。 
叔和曰∶“苦肌肉痹痒,皮肤痛,下部不仁,汗出而寒,颠仆羊鸣,手足相引,甚者不能言。”洁古曰∶“卫为 
阳,主表。阳维受邪,为病在表,故作寒热。营为阴,主里。阴维受邪,为病在里,故苦心痛。阴阳相维, 
则营卫和谐;营卫不谐,则怅然失志,不能自收持矣。”(髀音皮。外踝下一寸五分申脉穴。) 
李时珍曰∶“人身有经脉络脉,直行曰经,旁行曰络。经凡十二,手之三阴三阳,足之三阴三阳是也。 
络凡十五,乃十二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为十五也。共 
二十七气,相随上下,如泉之流,不得休息。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其流溢 
之气,入于奇经,转相灌溉。奇经之八脉,不拘制于十二正经,无表里配合,故谓之奇。盖正经犹沟渠, 
奇经犹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故秦越人比之天雨沟渠溢满,滂沛河泽,此《灵》《素》未发 
之旨也。”(凡经十二,每经各有一别络,而脾又有一大络,并任督二络,共二十七气。)又曰∶“阳维起于诸阳之 
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跷起于跟中, 
循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跷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跷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 
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 
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脉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 
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 
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西言也。督脉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 
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故医而知此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旨得矣。” 


卷二
属性:叔和《脉经》止论二十四种,若夫长短二脉,缺而不载;牢革二脉,混而不分;更有七至名极,即为疾 
脉,是指下恒见者,又何可废乎?共得二十八脉,缕析而详为之辨,稍挟疑溷者,悉简其讹,从来晦蚀之 
义,今始得而昭明;然皆考据典章,衷极理要,终不敢以凭臆之说,罔乱千秋也。 

卷二
浮脉(阳)
属性:x体象x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x主病x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 
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部得之,下焦风热;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x兼脉x 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 
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按】浮之为义,如木之浮水面也。浮脉法天,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干,在时为秋,在人为肺。 
《素问》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为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为不及,病在中。” 
又曰∶“太过则气逆 
而痛,不及则喘,少气而咳,上气见血。”又曰∶“肺脉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肺脉不上不下, 
如循鸡羽,曰肺病。肺脉来如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