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07-诊家正眼-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痛,不及则喘,少气而咳,上气见血。”又曰∶“肺脉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肺脉不上不下, 
如循鸡羽,曰肺病。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王叔和云∶“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最合 
浮脉之义。黎氏以为如捻葱叶,则溷于芤脉矣。崔氏云∶“有表无里,有上无下”,则脱然 
无根,又溷于散脉矣。伪诀云∶“寻之如太过”,是中候盛满,与浮之名义有何干涉乎?须知浮而盛大为洪, 
浮而软大为虚,浮而柔细为濡,浮而无根为散,浮而弦芤为革,浮而中空为芤,毫厘疑似之间,相去便已千里, 
可不细心体认哉!寸关尺俱浮,直上直下,或癫或痫,腰背强痛,不可俯仰,此督脉为病也。夫肺藏职秋金, 
天地之气,至秋而降,且金性重而下沉,何以与浮脉相应耶!不知肺金虽沉,然所主者实阳气也,况处于至 
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轻清之用,与干天合德,故与浮脉相应耳。 

卷二
沉脉(阴)
属性:x体象x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x主病x 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 
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x兼脉x 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 
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按】沉之为义,如石之沉于水底也。沉脉法地,重浊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黄 
帝曰∶“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肾也,北方之水也,万物所以含藏,其气来沉以软,故曰 
营。其气如弹石者,此为太过,病在外,令人解 ,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虚如 
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令人心悬如饥, 中清,脊中痛,少腹痛,小便黄赤。”又曰∶“脉来喘喘累累如钩, 
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脉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杨 
氏曰∶“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审度名义,颇不相戾。伪诀妄云∶“缓度三关,状如烂绵”,则是弱脉 
而非沉脉矣。若缓度三关,尤不可晓。沉而细软为弱脉,沉而弦劲为牢脉,沉而着骨为伏脉,刚柔浅深之间, 
宜熟玩而 
深思也。 
夫肾之为脏,配坎应冬,万物蛰藏,阳气下陷,烈为雪霜,故其脉主沉阴而居里。若误与之汗, 
则如蛰虫出而见霜;误与之下,则如飞蛾入而见汤。此叔和入理之微言,后世之指南也。 

卷二
迟脉(阴)
属性:x体象x 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x主病x 迟脉主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 
中寒, 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x兼脉x 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按】迟之为义,迟滞而不能中和也。脉以一息四至为和平,若一息三至,则迟而不及矣。阴性 
多滞,故阴寒之症,脉必见迟也。譬如太阳隶于南陆,则火度而行数;隶于北陆,则水度而行迟,即此可以 
征阴阳迟速之故矣。伪诀云∶“重手乃得”,是沉脉而非迟矣。又云∶“状且难”, 
是涩脉而非迟矣。一息三至,甚为分明,而误云“隐隐”,是微脉而非迟矣。迟而不流利,则为涩脉。迟 
而有歇止,则为结脉。迟而浮大且软,则为虚脉。至于缓脉,绝不相类。夫缓以脉形之宽缓得名,迟以至数之 
不及为义,故缓脉四至,宽缓和平,迟脉三至,迟滞不前,然则二脉各别,又安足溷哉!以李濒湖之通达, 
亦云“小快于迟作缓持”,以至数论缓脉,是千虑之一失也。 
王叔和曰∶“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 
一损损于皮毛,二损损于血脉,三损损于肌肉,四损损于筋,五损损于骨。”是知脉之至数愈迟,则症之 
阴寒益甚矣。 

卷二
数脉(阳)
属性:x体象x 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x主病x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痈。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x兼脉x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按】数之为义,躁急而不能中和也。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 
气行六寸。一昼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当五十周于身,脉行八百一十丈,此经脉周流恒常之揆度也。若一 
息六至,岂非越其常度耶!火性急速,故阳盛之症,脉来必数也。伪诀云“七表八里”,而独遗数脉,只歌 
于心脏,此其过非浅鲜也。数而弦急,则为紧脉。数而流利,则为滑脉。数而有止,则为促脉。数而过极, 
则为疾脉。数如豆粒,则为动脉。古人云∶“脉书不厌千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只如相类之脉,非深思 
不能辨别,非熟读不能谙识也。王叔和云∶“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 
曰命尽,此至之脉也。”乃知脉形愈数,则受症愈热矣。肺部见之,为金家贼脉;秋月逢之,为克令凶征也。 

卷二
滑脉(阳中之阴)
属性:x体象x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x主病x 滑脉为阳,多主痰液。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 
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x兼脉x 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缓。 
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按】滑之为义,往来流利而不涩滞也。阴气有余,故脉来流利如水。夫脉者,血之府也。血盛则脉滑, 
故肾脉宜之。张仲景以翕奄沉为滑,而人莫能解。盖翕者,浮也。奄者,忽也。谓忽焉而沉,摩写往来流 
利之状,极为曲至也。伪诀云∶“按之即伏,三关如珠,不进不退”,与滑 
之名义,殊属支离。曰伏,曰不进不退,尤为怪诞。王叔和以关滑为胃 
家有热,伪诀以关滑为胃家有寒,叔和以尺滑为下焦蓄血,伪诀以尺滑为脐下如冰,何相反悖谬一至此乎! 
又考叔和云∶“与数相似”,则滑必兼数;而李时珍以滑为阴气有余,是何其不相合耶!或当以浮沉尺寸为 
辨耳。滑脉为阳中之阴,以其形兼数也,故为阳;以其形如水也,故为阳中之阴。大抵兼浮者毗于阳,兼 
沉者毗于阴,是以或热或寒,古无定称也。衡之以浮沉,辨之以尺寸,庶无误耳。 

卷二
涩脉(阴)
属性:x体象x 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俱足。 
x主病x 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 
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痢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x兼脉x 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按】涩者,不流利、不爽快之义也。《内经》曰∶“参伍不调”,谓之 
凝滞而至数不和匀也。《脉诀》以轻刀刮竹为喻者,刀刮竹则阻滞而不滑也。通真子以如雨沾沙为喻者, 
谓雨沾金石,则滑而流利;雨沾沙土,则涩而不流也。李时珍以病蚕食叶为喻者,谓其迟慢而艰难也。伪诀 
云∶“指下寻之似有,举之全无”,则是微脉而非涩脉也。王叔和谓其一止复来,亦有疵病。盖涩脉往来迟 
难,有类乎止,而实非止也。又曰∶“细而迟,往来难。”且涩者,乃浮分多而沉分少,有类乎散而实非 
散也。须知极软似有若无为微脉,浮而且细且软为濡脉,沉而且细且软为弱脉,三者之脉,皆指下模糊而不清 
爽,有似乎涩而确有分别也。肺之为脏,气多血少,故右寸见之,为合度之诊。肾之为脏,专司精血,故左 
尺见之,为虚残之候。不问男妇,凡尺中沉涩者,必艰于嗣,正血少精伤之症也。如怀子而得涩脉,则血不 
足以养胎。如无孕而得涩脉,将有阴衰髓竭之忧。 
大抵一切世间之物,濡润则必滑,枯槁则必涩;故滑为痰饮,涩主阴衰,理有固然,无足疑者。 

卷二
虚脉(阴)
属性:x体象x 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x主病x 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 
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症蜂起。 
【按】虚之为义,中空不足之象也,专以软而无力得名也。叔和云∶“虚脉迟大而软,按之豁豁 
然空”,此言最为合义。虽不言浮字,而曰按之豁豁然空,则浮字之义已包含具足矣。崔紫虚以为形大力薄, 
其虚可知,但欠迟字之义耳。伪诀云∶“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是浮脉而非虚脉矣。浮以有力得名,虚以 
无力取象。有余二字,安可施之虚脉乎!杨仁斋曰∶“状为柳絮,散漫而迟。”滑氏曰∶“散大而软。”二 
家之言,俱是散脉而非虚脉矣。夫虚脉按之虽软,犹可见也。散脉按之绝无,不可见也。 
虚之异于濡者,虚则迟大而无力,濡则细小而无力也。虚之异于芤者,虚则愈按而愈软,芤则重按而仍见也。 
王叔和曰∶“血虚脉虚”,而独不言气虚者,何也?气为阳,主浮分,血为阴,主沉分;今浮分大而沉分空, 
故独主血虚耳。 
夫虚脉兼迟,迟为寒象,大凡症之虚极者必挟寒,理势然也。故虚脉行指下,则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可 
划然决矣。更有浮取之而且大且软,重按之而豁然似无,此名内真寒、外假热,古人以附子理中汤冰冷与 
服,治以内真热而外假寒之剂也。 

卷二
实脉(阳)
属性:x体象x 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 ,三候皆然。 
x主病x 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 
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实,便闭腹疼。右尺见实,相火亢逆。 
x兼脉x 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按】实之为义,邪气盛满,坚劲有余之象也。既大矣而且兼长, 
既长大矣而且有力,既长大有力矣,而且浮中沉三候皆然,则诸阳之象, 
莫不毕备焉。见此脉者,必有大邪大热,大积大聚,故王叔和《脉经》云∶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 然。”又曰∶“血实脉实。”又曰∶ 
“脉实者,水谷为病。”又曰∶“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由是测之,则但主实 
热,不主虚寒,较若列眉矣。故叔和有尺实则小便难之说。乃伪诀谬以 
尺实为小便不禁,奈何与叔和适相反耶!又妄谓如绳应指来,则是紧脉之形,而非实脉之象矣。夫紧脉之 
与实脉,虽相类而实相悬;盖紧脉弦急如切绳,而左右弹人手,实脉则且大且长,三候皆有力也。紧脉者热为 
寒束,故其象绷急而不宽舒,实脉者邪为火迫,故其象坚满而不和柔;以症合之,以理察之,便昭然于 
心目之间,而不可混淆矣。 
又按∶张洁古惑于伪诀实主虚寒之说,而遂以姜、附施治,此甚不可为训也。或实脉而兼紧者,庶乎 
相当;苟非紧象,而大温之剂施于大热之人,其不立毙者几希矣。以洁古之智,当必是兼紧之治无疑耳。 

卷二
长脉(阳)
属性:x体象x 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x主病x 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 
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长,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按】长之为义,首尾相称,往来端直也。在时为春,在卦为震,在 
人为肝。肝主春生之令,天地之气至此而发舒,脉象应之,故得长也。《内经》曰∶“长则气治。”李月 
池曰∶“心脉长者,神强气壮;肾脉长者,蒂固根深,皆言平脉也。如上文主病云云,皆言病脉也。”《内 
经》曰∶“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 
故知长而和缓,即合春生之气,而为健旺之征;长而硬满,即属火亢之 
形,而为疾病之应也。旧说过于本位,名为长脉,久久审度,而知其必不 
然也。寸而上过,则为溢脉,寸而下过,则为关脉;关而上过,即属寸脉, 
关而下过,即属尺脉;尺而上过,即属关脉,尺而下过,即属覆脉。由是察 
之,然则过于本位,理之所必无,而义之所不合也。惟其状如长竿,则直上直下,首尾相应,非若他脉之 
上下参差,首尾不匀者也。凡实牢弦紧,皆兼长脉,故古人称长主有余之疾,非无本之说也。 

卷二
短脉(阴)
属性:x体象x 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x主病x 短主不及,为气虚症。短居左寸,心神不定。短见 
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见短,少腹必疼。右尺见短,真火不隆。 
【按】短之为象,两头沉下,而中间独浮也。在时为秋,在人为肺。肺应秋金,天地之气,至是而收 
敛,人身一小天地,故畜缩之象相应,而短脉见也。《内经》曰∶“短则气病。”盖以气属阳,主乎充沛, 
若短脉独见,气衰之确兆也。然肺为主气之脏,偏与短脉相应,则又何以说也。《素问》曰∶“肺之平脉, 
厌厌聂聂,如落榆荚。”则短中自有和缓之象,气仍治也。若短而沉且涩,而谓气不病可乎!高阳生以短脉 
为中间有,两头无,为不及本位。尝衷之以至理,而知其说不能无弊也。盖脉以贯通为义, 
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判,岂有断绝不通之理哉!假使上不贯通,则为阳绝,下不贯通, 
则为阴绝,俱为必死之脉矣。戴同父亦悟及此,而云短脉只宜见于尺寸,若关中见短,是上不通寸,下不通尺, 
为阴阳绝脉而必死。据同父之说,极为有见。然尺与寸可短,依然落于阴绝阳绝矣,非两头断绝也。特两头俯 
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仍自贯通者也。叔和云∶“应指而回,不能满部”,亦非短脉之合论也。 
李时珍曰∶“长脉属肝,宜于春;短脉属肺,宜于秋。但诊肺肝,则长短自见。”故 
知非其时、非其部,即为病脉也。 

卷二
洪脉(阳)
属性:x体象x 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 
x主病x 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 
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大,水枯便难。右尺洪大,龙火燔灼。 
【按】洪脉,即大脉也。如尧时洪水之洪,喻其盛满之象。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时当朱夏, 
天地之气,酣满畅遂;脉者,气之先声,故应之以洪。洪者,大也,以水喻也。又曰钩者,以木喻也。夏木 
繁滋,枝叶敷布,重而下垂,故如钩也。钩即是洪,名异实同。《素问》以洪脉为来盛去衰,颇有微旨。 
大抵洪脉,只是根脚阔大,却非坚硬;若使大而坚硬,则为实脉而非洪脉矣。《内经》谓大则病进,亦以其气 
方张也。黄帝问曰∶“夏脉如钩,何如而钩?”岐伯曰∶“夏脉心也,南方火也,万物所以盛长也。其气来 
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黄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 
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 
气泄。”王叔和云∶“夏脉洪大而散,名曰平脉。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心,水之克火,为贼邪,死不治。 
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心,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归子,为 
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为微邪,虽病即瘥。凡失血、下利、久嗽,久病 
之人,俱忌洪脉。”《脉经》曰∶“形瘦脉大而多气者死”,可见形症不与脉相合者,均非吉兆。 

卷二
微脉(阴)
属性:x体象x 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x主病x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 
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绝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按】微之为言,若有若无也。其象极细极软,古人以尘与微并称,便可想见其细软之极矣。张仲景 
曰∶“瞥瞥如羹上肥”,状其软而无力也。“萦萦如蛛丝”,状其细而难见也。所以古人有言曰∶“似有 
若无,欲绝非绝。”惟斯八字,可为微脉传神。若诊者心神浮越,未能虚静,而 
卒然持之,竟不得而见也。世俗未察微脉之义,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