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话三国-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懈约海约鹤魑窆腃EO,应该主动出击。
  所以,诸葛亮又准备出征魏国了。当然,每次出征之前,都应该写出师表。诸葛亮开始
闭门谢客,独自在家专心写出师表。三天之后,初稿已经出笼,诸葛亮先拿出来念给大臣兼邸报的责任编辑杨仪听,看看他的反应如何。初稿全文如下:
  先帝刘备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代,也是汉景帝的玄孙,尽管属于五代以外的旁亲,经过严格的DNA鉴定,可以保证刘备是汉室留下来的正宗骨肉,鉴于国内沿袭家族式的继承制度,所以先帝刘备乃当之无愧的皇帝。而曹操司马懿之流纯属旁门左道的野路子出生,连汉室的拐弯亲戚都算不上,却流窜至北方,勾结当地土匪恶霸,仗着狡猾奸诈,仗着财大气粗,还自立为魏国,这分明就是对先帝皇家正宗的挑衅。
  然而,当今的国内形势十分复杂。
  并非我们蜀国说自己是正宗的,人家就认可我们这个说法。人家也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东吴的孙权,就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伪君子,直逼岳不群。他一会儿帮我们打魏国,一会儿帮魏国打我们,一会儿还两边都要打。其实他们想的也是自己来统一别人。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想法总有人来模仿!害死关云长的是他们,间接害死先帝的也是他们,孰可忍,孰不可忍,我们都忍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更大的敌人还是魏国。在打击假冒产品上,我们不遗余力。当然对于假冒皇家后代,我们更应该群起而攻之。
  所以打击假冒时靠别人是靠不住的,我靠!一切都只有靠自己。
  目前的问题是:三个国家都说别人是冒牌的,都要打着正宗的名义去一统江湖,但谁是正宗的其实并不要紧,只有比谁的拳头硬,谁才是正宗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我这次出征的目的,就是直接讨伐魏国。原因是东吴孙权暂时还没有什么想法,而只要魏国一拿下,东吴也就不攻自破了,东吴一旦也被拿下,那一统江湖的大业就成功了,而一统江湖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安居乐业。马就可以放到南山上去,刀枪可以重新铸成锄头镰刀,士兵可以回家去种地,而我也可以退休养老,至于养老后干些什么,我现在还没有计划。
  总之,为了养老,我就要马放南山。为了马放南山,我就要一统江湖。为了一统江湖,我就要拿下东吴。为了拿下东吴,我就要先拿下魏国。为了拿下魏国,我就要出征魏国。为了出征魏国,我就要写这篇出师表。为了写这篇出师表,我熬了三天的夜。
  这,就是我的终极目的和所有其中的次级目的。为此,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也在所不吃!
  臣: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六年
  等诸葛亮一念完,杨仪激动地道:这篇出师表是你所有文章中写得最好的一篇,可以万世留芳了!但是,有十几个地方的错别字要改一改,还有几个成语和典故用得不恰当,另外是字数长了点,害怕后主看不完就要打瞌睡,能不能再压缩百分之四十?除此之外,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诸葛亮道:你说没问题,那我就放心多了!
  杨仪突然想起了一个好点子,他高兴地对诸葛亮道:不如我在皇家的邸报上给你开设一个专栏,专栏名称就叫做《孔明苦旅》,从你的出师表开始登载,然后你每七天给我写一篇文章过来,写下你的军旅生活,以及战争的场景,还有你对沿途文化发源的感悟,怎么样?
  诸葛亮想了一下道:虽然难度有点大,但我在百忙之中也可以挤出时间来写。但我认为叫做苦旅并不合适。苦,只是问题的表相,但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种生活——四海为家,征服别人,在耍心眼儿打仗的同时兼顾了旅游,也兼顾了文化的发掘,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也就仅次于蜜月旅行了,所以我建议改成《孔明甜旅》。
  杨仪道:就这么定了!
  这期的邸报头版就全文刊登了诸葛亮的《出师表》,登出来之后,蜀国上下顿时为之欢呼、雀跃。平时销量很差的邸报一下子变得抢手起来了。后主刘禅更是高兴得什么都不思了,只想跟诸葛亮多谈谈,于是每天早朝都把诸葛亮叫上,君臣二人促膝谈心。诸葛亮谈写《出师表》的创作体会,刘禅谈《出师表》的读后感。
  刘禅道:你这样子一写,大家都明白你为什么老是要出征了——谁不想退休呢,我都想退休,退了休,什么都可以不干,什么都可以干,那多自由啊!象我自己吧,最喜欢的事就是什么都不干,就在那儿呆着。什么都不思,就在那儿躺着。
  诸葛亮点头道:对啊,现在不是提倡三十五岁之前退休嘛!我出征也是为了提前实现许多人的这个愿望啊!今天的辛劳是为了明天的休闲。
  刘禅感动道:我完全同意你的出征,去吧,把司马懿快快拿下!我在成都等你的好消息!
  临走时的欢送大会开得热闹非凡。为他送行的人挤满了整个广场,广场两边挂着巨幅对联:出师大捷身不死,常使英雄乐翻天。横批是:弄死曹丕。
  刘禅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坐着,旁边依次坐着文武大臣。主持人一声开始后,舞台上便开始了演出。
  第一场是汉代宫廷舞,叫做《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舞蹈激烈,歌声悠扬,一下子就把蜀军必胜的气氛营造出来了。
  第二场是汉代民间小品,叫做《周瑜打黄盖》,表演者生动活泼,把周瑜和黄盖之间的假打行为演得活灵活现,观众为之叫绝。
  第三场是对话,叫做《三边对话》,表演者代表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在一场脱口秀节目中的争论和辩解,活脱脱地表现了诸葛亮出师表中的精神。
  第四场是模仿秀。有人模仿曹操的奸诈,有人模仿周瑜的小气,有人模仿张飞的鲁莽,最后竟然有个人模仿后主刘禅不思进取的形象,而且得了最高分。等到主持人宣布模仿者的时候,大家都着着实实的吃了一惊:原来这个模仿者竟然就是后主刘禅本人。最后刘禅总结道:
  我们今天为诸葛丞相送行,要的就是一个欢乐的气氛。因为他将率领我们的三十万大军直杀魏国,干掉司马懿,拿下曹丕,搞垮孙权,最后一统江湖!我们今后就再也不用蜷缩在成都了,我们会走出盆地,走向全国。到时候诸葛丞相就可以退休,想干啥就干啥,想不干啥就不干啥!那时候我们再为他开退休欢送会,好不好?
  下面的群众齐声欢呼:好。
  在欢呼声中,诸葛亮终于带领三十万大军又开始了征讨魏国的旅程。
 骂死王朗
牛黄
  且说诸葛亮发表了《出师表》后,顿时成了天下名人。加上他在蜀国邸报上开设了《孔明甜旅》专栏之后,更引得天下文化人侧目而视。
  自此,拍桌子者有之,漫骂者有之,人身攻击者有之,追星者也有之。而每天跑到诸葛亮面前展示自己的文采者更是络绎不绝,很多人拿着自己熬更守夜编出来的文章给诸葛亮看,有诗词,有歌赋,有杂文,有论文,有策划书,有情书,甚至还有剧本。当然大多数是想
通过诸葛亮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到邸报上去,如果诸葛亮不答应,就一直赖在军营里,诸葛亮还得安排他们的食宿。结果,大家知道这里可以混饭吃后,赖在军营里的文学青年中年老年越来越多。每天,这些成百上千的文学爱好者就混迹在部队里,一方面吟诗作赋,唱歌跳舞,一方面又骗吃骗喝,扰乱军心。
  诸葛亮每每想把这些人赶走之时,又担心天下文人说自己不够义气。这样,诸葛亮一边要安排蜀军征战曹魏,一边要为邸报写专栏,一边还要应付这些文学青年,搞得疲惫不堪。
  这天,魏国大将曹真率部队与诸葛亮的大军在祁山前对阵。曹真骑着马冲出来,大叫道:请诸葛亮先生出来对话!
  诸葛亮早有准备,他坐上人力小四轮车缓缓出来,身后跟着一帮文青。
  曹真道:诸葛亮,你不务正业,打仗就打仗,还写什么破专栏。叫你出来对话,你带那么多吃闲饭的人出来干嘛?
  诸葛亮道:第一,我本来就是来打仗的,顺便写一写战地日记、军旅生活,写一写沿途的风俗文化,并非不务正业。第二,这些吃闲饭的我也不想要,你要的话,我马上送给你!
  曹真道:我可没有那么多的精神和食粮养他们。你还是自己养着吧!
  这些文青不干了:诸葛先生,我们是看在你是文化名人的份上,才过来跟着你体验甜旅的,你想转手把我们送人,我们可不答应!
  诸葛亮道:但——你们这帮人也太能吃了,这么几百人,相当于我又养了一支小分队。
  这些文青道:诸葛先生差矣——我们虽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古人说得好——语言就是我们的子弹,笔杆子就是我们的刀枪,而文章就是我们驰骋的疆场!你说小分队也好——那我们就是你的文学小分队。
  诸葛亮顿时被说得没有语言了。
  正说话之间,一个胡子发白的老文学青年拿着一大叠草纸从曹真的部队里跑出来,口中大声喊道:你们谁都别拦着我——我今天一定要见见诸葛亮!
  诸葛亮奇道:你一个老头子,胡子都白了,还来凑什么热闹!
  那人道:我就是著名的自由撰稿人兼流浪派诗人兼行为艺术策划人兼魏国钓鱼协会副秘书长兼魏国大军师王朗,今天我要来跟你对对话,我专门带齐了我所有的文稿手稿和草稿。看你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
  诸葛亮对身后的文青骂道:他妈的谁说我有真才实学?到底是谁说的,是谁把这条虚假新闻散布出去的?
  身后的文青都摇摇头。
  诸葛亮对王朗道:我也就只是写了一篇讨伐曹魏的申请书——《出师表》而已,就算是我在邸报上开专栏写《孔明甜旅》,也不过是把自己的日记公开出来嘛!现在大家都谣传我有真才实学,那——那不是诋毁我的名声吗?我说怎么回事儿——这么多的文青跑来蹭我的饭,原来根子在这里!
  王朗撇嘴道:哼,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根本没有真才实学!我算是见识了。
  诸葛亮哈哈笑道:这年头还讲什么学问? 你老土了——你知道什么是老土吗,就是老得都要入土了。当然不知道现在的行情。
  王朗语塞道:难——难道现在的风气都变了吗?
  诸葛亮道:早就变了!你看看我身后——这么多文学青年,为了几顿饭,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我的身边,这已经不是你那个时代了!
  王朗叹道:为五斗米折腰,可悲,可叹!
  后面的文青叫道:哇,不会吧——为五斗米折腰?要求还这么高!我们现在一直都在为两斗米折腰,而且逐渐地向一斗米过渡。
  王朗脸色惨白说不出话来。
  诸葛亮笑道:王朗先生也不用难过,让我看看你手上的稿子,也许什么时候用得上也不一定?
  王朗一下就笑逐颜开:拿去看看吧——这可是我一辈子的心血啊!反正我都豁出去了,这么多的文章我一篇都没有发表过,你看看能用的就发到你们的邸报上吧!
  诸葛亮拿过来,一张一张地用手捻着,然后就此把王朗的手稿分成了三叠。王朗奇道:你为什么要把手稿分成三叠呢?
  诸葛亮指着手稿道:左边的这一叠呢,太硬,用起来不舒服,用的时候得使劲揉一揉,搓一搓。右边的这一叠呢,太薄,每次得用几张叠在一起。只有中间这一叠,质地不错,而且软硬合适,正合我意!
  王朗疑惑道:你说的我怎么听不懂——我真的这么老了吗?
  诸葛亮道:这么简单的你都听不懂——我就是上卫生间用嘛!当然要用软硬合适的。
  王朗咚的一声就晕倒在地了。
  曹真叹道:这个王朗看来也是没啥用处,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说完转头就回营地了。
  王朗终于悠悠醒来,看见诸葛亮和一大帮文青看着自己。王朗道:从前,我二十岁时娶的第一个媳妇跟隔壁的杀猪匠跑了,我没觉得失望。后来,我三十岁时娶的第二个媳妇跟一个宫廷歌手跑了,我也没觉得失望。但——是,今天我是真正的失望了,特别是一想到自己一生积累下来的作品有三分之一会被你拿去——那个,哎——失败!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居然你还说另外三分之二的作品硬度不合适——哎!
  后面的文青齐生声道:你这算什么呀——我们到诸葛先生的部队里,交来的作品必须全部抄写在诸葛先生指定的专用纸上,供他在卫生间使用。你如果是悲哀,那我们早已经绝望了!现在我们不是挺好的——每天一斗米!
  诸葛亮道:王朗,我看你胡子一大把,曹真也不要你了,你要愿意呢,可以留在我们这里,就暂时当我的枪手吧!
  王朗道:我——我没学过打枪啊!
  诸葛亮叹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连枪手都不知道——我每天要写一篇《孔明甜旅》的专栏,我有什么真才实学啊。所以你可以选几十个人,咱们成立一个专栏小组,你来当组长,每日供应一斗米,专门负责撰写我的专栏。如何?
  王朗想想道:这样也好,毕竟大家都说你诸葛先生风雅,我也来附庸附庸。
  于是王朗负责带领三十个文青一起撰写《孔明甜旅》。而后人看到的《孔明甜旅》几乎都是D版的。凡是看到卖《孔明甜旅》真迹的,千万要小心。
  当然,最后随着诸葛亮讨伐魏国的不顺利,军中的粮食供应也日渐紧张,大家对于一斗米都很斤斤计较了,结果出了一件篡夺专栏小组组长职位的大事——王朗吃米时被人下毒,终于腰折于一斗米之下,成为天下文人的笑柄。
空城计
牛黄
  且说诸葛亮屡次出征曹操,都没有完成心愿。这次在蜀国又练了一大批精兵,准备一鼓作气打出蜀国,打败曹操。诸葛亮率军一路进发,不日就攻下了许多城池,军中的人心大振。
  这天,大军来到街亭,诸葛亮看了地形后深吸一口冷气,对手下道:这个地方生得十分险峻,是我们的咽喉要道,我要派一员大将来守住!手下有一员大将立即跳了出来,对诸葛
亮道:我是前锋马谡,愿意带手下人马守卫街亭!
  诸葛亮道:街亭事关重大,被司马懿冲过了我们就前功尽弃了,你行不行啊?
  马谡道:我曾经是蜀国甲级高球队的门将,在球场上可以守大门,在家可以守家门,在单位可以守卷帘门!丞相你就放心好了——这里视线良好,比这个复杂得多的门我都可以搞定,没问题!
  诸葛亮点头道:那你要立下军令状!马谡道:不就是签个合同嘛——OK,OK,OK!
  于是双方签字画押。马谡自己带一队人在街亭驻守下来,诸葛亮大军驻扎在祁山。
  马谡等诸葛亮走后,心中不满道:不就是守一个小山坡,还要我签合同,真是大题小做!然后马谡就上山看地形,眼见四面丛山峻岭,郁郁葱葱,两边的大树犹如球门的两根门柱,中间就是通道,马谡边看边道:这个街亭也生得奇怪——你既然长了两根门柱,为何又不把门梁长出来!万一敌人从上面飞过去,怎么办?
  手下的谋士在旁边笑道:我看司马懿长翅膀也飞不过去!这个街亭是个变形的球门,我海龟之前的时候在英吉利的牛筋小学看到他们的球门就是如此,他们那里的臭皮匠手艺差劲之极——连做出来的球都是扁的!只有叫橄榄球!
  马谡道:管他的!我今天要变招——我们驻扎在这山坡上,等司马懿的前锋过来,我们全部防守的人马就冲下去,铲他个人仰马翻!
  于是,马谡就在山坡上安营扎寨下来。
  第二天,司马懿的大军也到了。司马懿一见马谡守在山坡上,点头道:果然是诸葛亮的诡计——我们的前锋一过去,岂不是被他们铲翻?不行,我今天也要变招!442改成351,还是改成5124?
  司马懿正在犹豫之际,手下建议道:最好改成1248,先给马谡一点甜头,把豪华阵容留在最后!司马懿点头同意,令旗一挥,手下马上变阵开始冲击街亭球门。
  马谡在山坡上见司马懿的前锋前卫越来越多,象潮水一样冲了过来,心里大叫不好,但没办法只好死拼,于是在球门禁区一场混战,怎奈何对方的前锋实在太多,自己的后卫太少,防不胜防,终于,街亭大门失守。
  马谡混战之中也被前锋当成球踢出界外。
  且说马谡失守街亭后,司马懿十几万大军往诸葛亮驻守的西县城冲来。诸葛亮手下的军士不过一两千人,得知街亭大门已失,都想赶快各自逃命。诸葛亮拿着尚方宝剑道:谁都别想跑,我自有对策!大家听我的调度,保证让司马懿退回去!
  手下半信半疑地听着诸葛亮的安排,诸葛亮安排了十几个老头在城门口扫地。自己坐在城楼上悠然自得地弹琴,还边弹边唱: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谁负谁胜出,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