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行而上学 作者:亚里斯多德-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事物出于对成,对成可简化为“是与非”或“单与众”两类基本对成。—10
05a18
  章三 通则(公理)为各门学术所通用,哲学须研究通则。1005a19—10
05b6
  一切原理中最确实的原理:相反(矛盾)
    律。—1005b34
  章四 一切事物不可能悉予实证;否定矛盾律,或要求证明,引致无益的困难。1
005b35—1006b12
  矛盾律可由反面为之作证。—1006b28
  “是”与“非是”各有确定的命意——以人为喻,这不能“既是人又不是人”。—
1007a21
  第一论证(“两可”之说使一切属性皆成偶然,一切偶然属性成为无尽系列)。—
1007b19
  第二论证(若相反叙述均属真实,万物将归混淆)。—1008a3
  第三论证(否认矛盾律也须反对排中律)。—1008a8
  第四论证(假如部分的否定矛盾律,这就得承认“除外”条例)。—1008a3

  第五论证——第六论证(经验显示常人都有些判别能力)。—1008b31
  第七论证(否认矛盾律,万物将无差别)。—1009a5
  章五 否认矛盾律就得承认一切意见悉属真实。1009a5—1009a23
  对于矛盾律,从何引起怀疑?人们何由相信感觉现象为真实。—1010a15
  批驳现象论者(如普罗塔哥拉)以部分现象来总概宇宙真相,不合论理——我们必
须言明世上确有不变实是存在。—1010b1
  错误在我们的印象,不在感觉。—1011a2
  章六 不可能一切事物悉予证明。1011a3—1011a17
  现象为“关系”语,若求证明一切关系,将追溯无尽已的关系。—1011b23
  章七 排中律的论证——“定义”为祛除诡辩与折衷论的基础。1011b23—
1012a24
  章八 “一切皆真”“一切尽伪”为一悖理。1012a24—1012b23
  “万物皆动”“万物全静”亦为一悖理。—1012b33
  卷五 词类集释章一 “原”之六义。1012b33—1013a23
  章二 “因”——四类:式因、物因、动因、板因。
    1013a23—1014a25
  章三 “元素”(要素)五解。1014a26—1014b15
  章四 “本性”六解。1014b16—1014a19
  章五 “必需”四解。1015b20—1015b16
  章六 “一”之各义:属性之一名义。1015b16—1015b36
  本性之一各义。—1017a3
  “多”之名义。—1017a7
  章七 “是”(实是):属性之是与本性之是各要义。1017a8—1017b

  章八 ”本体”。1017b9—1017b26
  章九 “同”、“别”、“异”;“似”、“不似”。1017b27—1018
a19
  章十 “相反”、“相对”;“品种有别”、“品种相同”。1018a20—1
018b9
  章十一 “先于”、“后于”。1018b9—1019a14
  章十二 “潜能”(潜在)。1019a15—1019a32
  “能者”。—1019b16
  “无能”。“可能”——“不可能”。—1020a6
  章十三 “量”。1020a7—1020a33
  章十四 “质”。1020a33—1020b25
  章十五 “关系”(相关):(甲)数关系,(乙)主动与被动关系,(丙)认识
与被认识或计量与被计量关系。1020b26—1021b12
  章十六 “完全”三义。1021b12—1022a3
  章十七 “限”1022a4—1022a13
  章十八 “由彼”(由何)、“由己”。1022a13—1022a36
  章十九 “安排”。1022b1—3
  章二十 “有”(持有过程)之三义。1022b4—1022b14
  章廿一 “秉赋”四义。1022b15—1022b22
  章廿二 “阙失”四义。1022b22—1023a7
  章廿三 “持有”;“存在于”。1023a8—1023a25
  章廿四 “从”之六别。1023a26—1023b11
  章廿五 “部分”四义。1023b12—1024b25
  章廿六 “全”;“共”、“总”。1023b26—1024a11
  章廿七 “剪裁”。1024a11—1024a29
  章廿八 “科属”;“于属有别”。1024a29—1024b14
  章廿九 “假”。1024b17—1025a13
  章三十 “属性”(偶然)。1025a14—1025a34
  卷(E)六 学术分类、实是章一 学术分类——各门学术各研究其专门实是——
理论学术三类:物理、数学、哲学——哲学为理论学术之先进,研究不动变而独立存在
的对象。1025b1—1026a32
  章二 实是四类中,(一)偶然属性之是不能建立专门学术(以建筑为例)——诡
辩忮词。1026a33—1026b27
  论“偶然”——“偶然”、“常然”与“必然”之辩。—1027a28
  章三 续编“偶然”——追溯偶然原因之示例,迄于某一未定事件而终止。102
7a29—1027b16
  章四 (二)“真”为实是的支族,并非“基本实是”。1027b17—102
8a6
  卷七本体章一 本体为诸范畴中之原始实是,于定义、于认识、于时间上均先于其
它范畴——
    本体为古今来学术研究之主题。1028a7—1028b7
  章二 各家关于本体之不同观点——列举各类本体——提出有关本体之论题。10
28b8—1028b33
  章三 本体研究的四项对象:怎是,普遍,科属,底层。——物质,通式与综合个
体三者均可为事物之底层——若以物质为本体,毋宁以通式为本体。1028b33—
1029a34
  章四 为学程序[旁涉]。1029a34—1029b12
  “怎是”之实义。—1029b24
  考察复合词之怎是。—1030b3
  定义与怎是基本上属于本体。—1030b14
  章五 主题与属性之两合词,不能确定其怎是,也不能有严格的定义——本体以外
各范畴不能为之独立定义。1030b14—1031a14
  章六 事物与其怎是相同否?在偶然属性云谓上,这不相同。1031a15—1
031a28
  由己名词(本体)与其怎是相同,以善与元一为例——否定诡辩派所持反对观点。
1031a28—1032a11
  章七 [创生各式:(一)自然创造,(二)人工制作(两步骤:思想与施工),
(三)自发生成(无思想部序)。1032a12—1032b26
  创造之前先有物质在,创造以物质为用。
    但也可以说创造由阙失进行。—1033a24
  章八 制作不是制作物质,亦非制作形式,而是结合两者制成为一个体。1033
a24—1033b20
  形式先不独立存在,形式之创造作用寄托于同种个体。—1034a8
  章九 创生三式之比较研究——自发生成。1034a9—1034b7
  在本体上只有个体生个体——本体以外诸范畴之生成情况。]—1034b19
  章十 在“定义”上论各个部分与全体——角,圆,魂为示例。1034b20—
1036a12
  部分与全体在不同情况中,或为先于或为后于。—1036a26
  章十一 综合实体中的物质要素与形式部分——以圆与魂为例,续论综合实体公式
与形式各部分。1036a26—1036b21
  把物质完全摒除,而再以通式论事物是无益的。—1037a20
  简综以上数章之论旨。—1037b7
  章十二 再论定义——定义怎样与主题合一?1037b8—1037b28
  由“分类法”制成“定义”——“科属”作为物质,品种作为形式差异而合成个体
——定义以终极差异包括逐级诸差异。—1038a35
  章十三 “普遍性”虽似“怎是”,而作为许多事物的共通云谓,便不能成为任何
事物之本体——然而舍却“普遍”,事物又何从为之界说。1038b1—1039a
24
  章十四 论诸意式非本体,不能独立存在;以意式为独立本体而又以意式为可由其
它意式组合而成是荒谬的——以动物为例。1039a24—1039b19
  章十五 个别事物,无论感性事物或理性事物(如意式),均不能为之界说——以
太阳等为例。1039b20—1040b4
  章十六 感性事物的各部分只是潜在。普遍性事物,如元一与实是,非事物之本体。
1040b5—1040b28
  于不灭坏事物而论,若以非感觉事物如意式者为本体,毋宁以群星为本体。—10
41a5
  章十七 由另一起点研究“何谓本体?”“何谓?”
    实际就在找“怎是”。1041a6—1041b11
  形式是本体——形式为本因,使物质要素组成综合个体。—1041b33
  卷八 物质与通式章一 综结上卷何谓本体各论点,简述其类别。
    1042a1—1042a25
  可感觉事物之物质底层自身亦为本体。—1042b8
  章二 物质为潜在本体,形式为实现本体——
    形式或实现之主要类别。分析物质、形式与综合个体之定义。1042b9—10
43a29
  章三 形式之异于综合实体——形式与物质要素之别[重回章二之论题]——安蒂
瑞尼怀疑事物之本性无可为之说明而菲薄定义。10343a29—1043b33
  “定义”与“数”相比拟。—1044a14
  章四 远因物质与切身物质——每一自然本体各有其切身物质与动因——以人为例。
1044a15—1044b3
  ——永存本体以月蚀具论四因——
    于睡眠之例,四因尚未完全明了。—1044b20
  章五 物质在演变及对反演变中的作用。1044b21—1045a7
  章六 定义之合一:以物质潜在与形式实现通释诸疑难;科属为潜在,品种(差异)
为实现。1045a7—1045b25
  卷九 潜在与实现章一 潜在之是与实现之是。——潜在之严格意义限于主动与被
动的动变潜能。
    1045b26—1046a35
  章二 理知潜能与无理知潜能。1046a36—1046b28
  章三 订正麦加拉学派对于潜能之错误观念——分别潜能与实现之要领——
    “隐得来希”之实义。1046b29—1047b2
  章四 凡可能的就会得实现成是(为麦加拉学派设题而作名学解析)。1047b
2—1047b31
  章五 潜能怎样获得,怎样实现;实现之条件——意志。1047b31—104
8a24
  章六 实现的性质;实现之别于潜能。1048a25—1048b9
  “无限”与“空”等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活动过程。—1048b18
  活动与实现之分别。—1048b36
  章七 物质材料如何为个体之潜在,个体如何为属性之底层;事物如何因其物质或
属性而被称述。1048b37—1049b3
  章八 实现对于潜能——在定义上或公式上为先。1049b4—1049b18
  ——在时间上或为先或为后——解释学艺上之诡辩忮词。—1050a3
  ——在本体上为先(先有实例,后成知识)。—1050a23
  官能活动以动作为实现,知能活动以产品为实现。—1050b1
  基本事物与永恒事物(天体)均为实现而非潜在,故常在而不坏;可灭坏事物包含
对反因素,故不能常存。—1051a3
  章九 好的实现比相应的潜在为佳,坏的更坏。1051a4—1051a22
  以几何图例说明潜在与实现之关系。
    1051a23—1051a33
  章十 是非三类:(一)各范畴之是非,(二)潜在与实现,(三)真与假——组
合事物之是非在于理知判断的真假;非组合事物之是非问题则在感觉认识。1051a
34—1052a12
  卷十 元一、对反、间体章一 一之四义:延续,完全,个体,普遍——
    之通义与其实旨。1052a13—1052b15
  一之要义为不可区分——主要是一个计量单位——计量单位务求精确——物理,天
文,音乐单位诸例。—1053b9
  章二 一非本体而为普遍云谓,附于各范畴之实是而与之共同外延——个别之一与
普遍之一。1053b9—1054a19
  章三 “单与众”。1054a20—1054a33
  “同”之三义;“似”“别”“异”之各义。—1055a3
  章四 以最大差异论对反性。1055a3—1055a19
  一事物只有一个对成。1055a20—1055a33
  对反四式——于四式中详论“相反”与“阙失”两类基本对成。—1055b29
  章五 有关对反诸问题——分析“等”和“大与小”之为对成。1055b30—
1056b2
  章六 分析“一与多”之为对成——申论相关二义,因以说明“单与众”用作可否
区分之别者为“相对”,“一与多”用作计量与被计量之别者为“相关”。1056b
3—1057a17
  章七 诸间体——间体与对成包括于同一科属;站在对成之间;是对成的复合物。
    1057a18—1057b34
  章八 “于种有别””释义。1057b35—1058a29
  章九 品种之别不在物质差异而在形式差异。
    1058a29—1058b26
  章十 可灭坏事物与不灭坏事物异于级类——
    意式不能离可灭坏事物而独立为不灭坏事物。1058b27—1059a15
  卷十一 本书ΒΓΕ各卷简述.物学各卷简述章一 B卷第2,3章哲学上主要问
题。1059a16—1060a3
  章二 B卷第4—6章哲学上主要问题(续)。
    1060a3—1060b30
  章三 A卷第1—2章哲学之主要材料。说明哲学与物学和辩证法等所涉之不同范围,
确定哲学主题为单纯而共通的诸实是与基本对成。1060b31—1061b18
  章四 A卷第3,4章物学与数学为哲学之分支。1061a18—1061b34
  章五 A卷第3,4章通则为进行一切实证之基本;简述维护矛盾律诸论据。106
1b34—1062b11
  章六 A卷第5—8章批评各家之说违反矛盾律——自然学家及常人之错觉——
    赫拉克利特“动变不息”之论非真理——普罗塔哥拉“人为万物度量”之语不实—
—阿那克萨哥拉“物各相混”之说亦误。1062b12—1063b35
  章七 A卷第1章哲学与物学及数学之分别;哲学为众学之先。1063b36—1
064b14
  章八 A卷第2—4章本性之是与属性之是。
    1064b15—1065a27
  “物学”卷二第5,6章论机遇。1065a27—1065b4
  章九 “物学”卷三第1—3章论潜能之实现与运动;动变为潜能趋于实现之过程
——以雕象为喻,以建筑为喻。1065b5—1066a34
  章十 “物学”卷三第4,5,7章论先限——无限不能实践,并非独立实是。1
066a35—1066b21
  证明可感觉物体不能是无限——只在距离、运动与时间上因某些“相关”而可称无
限。1066b21—1067a37
  章十一 “物学”卷五,第1章论变化与运动——分析动变各式。1067b1—
1068a7
  章十二 “物学”卷五,第2章所举七范畴中,“本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