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姆身边的西柯特问道,他是一个英国人,和他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英国工人,他和他一样,也曾沉浸于那革命的狂潮中,沉浸于那漫天的赤旗之中,但是现在,战争却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从世界革命的美梦中清楚了过来。
“美国,和英国没有太多的区别,工人在那里,和在英国一样,同样会受到资本家的压榨……”
这甚至是汤姆参加革命的原因所在,但是现在,他宁愿受到资本家的压榨——几个月前在图拉,兵工厂的工人们抗议革命后每天需要工作16个小时,而等待他们的并不是资本家的棍棒,而是革命的铁拳,是革命镇压反革命的铁拳,按照官方的说法是,那些工人都是受到了反革命分子的蛊惑。
但是实际上,作为镇压者之的汤姆却非常清楚,他们所要求的仅只是能够降低工作时间,即便是在美国,他们每天也不会工作超过12个小时,而在革命后的俄国,工作超过12个小时是普遍现象,而且还要额外的加班,甚至没有任何加班费,对于拒绝的人,往往都是一句“怠工的反动分子”,等待他们的将是革命的铁拳。
在革命前强迫加班靠的是以解雇作为威胁,而在这里,却是用子弹作为威胁。
“压榨……嗯,至少也不比当主人更差吧。”
西柯特有些嘲讽的说道,他曾经也以为,在这里,他们会是国家的主人,可是现在,他却看透了一切——他们不过只是名义上的主人罢了,在所谓的主人的上面,还有一群“仆人”,他们也许才是真正的主人。
即便是在莫斯科被包围的情况,在前线的战士们吃着黑面包的时候,在莫斯科的城内,那些人仍然可以享受着来自法国的美酒以及丰富的美食,也许他们打倒了贵族——数以千计的贵族、富人被处决了,但是新的贵族却随之诞生了。
革命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只是制造了一群新贵,仅此而已,而作为普通一员的西柯特,曾经满怀对革命的憧憬,从英国来到这里,而现在,他却已经受够了一切。
“我现在已经记不得牛排的味道了……”
突然,汤姆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来。
“在纽约的时候,只要努力干活,总能吃到肉,但是在这里,即便是那些工人非常努力,可也只是勉强糊口,甚至就连同我们……嘿,你还记得香肠的味道吗?”
在他反问的时候,他看到西柯特在往烟斗里装着烟叶,然后他默默的抽了起来,在他抽了几口之后,突然看着汤姆说道。
“香肠?我甚至都记不清水果的味道……”
“这么说看来我们都不是意志坚定的革命者。”
“意志坚定?”
西柯特吸了口烟,然后朝着外面看了一眼,然后继续说道。
“该死的,我们也许都上当了,让乌米杨诺夫,还有那些该死的仆人们给骗了,他们期待了所有人--”
此时的西柯特显得有些激动,以至于人在说话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要站起身来,而他并没有注意到,在几百米之外的树林中,一个穿着军装的俄罗斯士兵,正在用带有瞄准镜的步枪瞄准着这个方向。
“就是你了……”
士兵透过瞄准镜看着战壕中隐约可见的半个脑袋,他重新调整了一个瞄准镜,突然扣动扳机!
只是一瞬间!
就像是碎裂的西瓜一样,西柯特的脑袋碎开了,甚至在那一瞬间,他仍然在发泄着心中的不满……
汤姆麻木的看着死去的西柯特,他没有像第一次上战场时那样惊恐,而只是平静的从地上取过那个烟斗,继续吸了起来。
“我记得,在纽约的时候,他们告诉过,这场革命最后将会席卷全世界,我们将要解放全人类,全世界……”
汤姆一边吸着雪茄烟,一边默默的重复着。
“来到这里的时候,第一次参加群众集会时,我真的也这么以为,我相信革命一定会成功……”
“……在那个村社,我看到他们抢走了最后一粒粮食,那是为了供应军队,我看到女人和孩子在那里哭泣……”
“他们怎么能够这样呢?革命到底带来了什么?我不知道,可是我却看到了太多的死亡……”这个曾经满怀希望的年青人,一边说话,一边吸着烟,有时候他会被烟呛到,他从褐色的黄褐色法兰绒衬衫口袋里掏出一个日记本,这是他的日记,他曾用这本日记的记录下了自己的很多感想,但是当他为了粮食第一次杀死一个农民之后,他就不再书写日记了。
翻开日记,他随意的看了一眼,然后随手将日记丢在一旁的弹药箱里,随后,躺在战壕里的他,就那么握着烟斗站了起来,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暴露了出来,
不过只是短短一两秒钟,在人们的惊讶中,一团血花在风中飞溅,他慢慢的倒了下去,在他倒下的时候,他的那双蓝色的眼睛依然看着天空,看着身后那面飘扬的红旗,而与此同时,大地再一次震撼了,伴随着总攻的开始,密集的炮击开始了,战争再一次降临在这片土地上……
弹坑密布的马路像是一张麻子脸似的,而街道两侧的房子更是成片的倒塌,到处都是一片断垣残壁,硝烟散去时缭缭烟雾漂浮在城市的上空。尽管此时,城市被炸成了一片废墟,但是在废墟之中,依然有穿着军装的人在那些断垣残壁的墙上写下了英勇的口号“白匪可以摧毁城市,但他们无法摧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精神似乎是可以战胜武器的,似乎,很多人都毫以认为,他们也曾经这么宣称过,他们宣称过“一个被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可以击败十个德国兵”,也曾宣扬过“充满革命思想的革命军队是战无不胜的!”。
但最终,这都变成了一个笑话,就像此时的莫斯科一般,曾几何时,那些从圣彼得堡撤出的革命家们曾在这里向世人宣布,这里是革命的心脏,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为了更好的从事革命。
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被打过来的,被他们口中的腐朽而残暴的白匪军,被他们口中的外国侵略军,嗯,以及外国侵略军的走狗。
不过尽管如此,在断垣残壁间,随处可以看到充满着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的标语以及宣传海报,这或许就是最大的不同,那一张张充满革命朝气的海报,曾经鼓动着不知多少青年拿起武器走向战场,他们自以为可以解放全人类,可实际上,他们只是令自己陷入从未曾有过的奴役之中。
“革命者会一直战斗下去,绝不投降!”
与断垣残壁间的这句标语相比,城市中那睦逃难的人群却揭示了故事的另一面——他们的穿着大都是污秽不堪,其中不少人的头上、四肢上裹着满是血污的绷带,那些绷带大都是破布组成。这些逃难的人们组成了一幅堪称地狱般的画面,一大群人像参加了革命游行一样在泥地中缓缓前行,一些人用手推车或婴儿车装着幸存下来少得可怜的家当,锅盘碗盏以及破烂的旧箱子,还有他们能够从家园废墟中抢救下来的任何东西。
市区里散布着被炮弹炸坏的有轨电车、马车,每条路上都铺满了碎石,碎石下掩藏着无数的弹坑。破裂的自来水管和污水管喷涌出清水和污物,汇聚在弹坑中,把一条条街道变成了如粪坑一般肮脏的地方。
在这片废墟之中女人和孩子们拎着木桶、提桶和大水罐。排着长队,等候在为数不多的清洁水源处。越向市区走,混乱的场面就越不堪,在德国炮兵对这座城市进行持续了十二天的连续炮击之后,整个莫斯科似乎再没有一座建筑完好地保存下来。
街道两旁的建筑全都化成了瓦砾堆,少数没有完全坍掉的建筑看上去阴森森的极为恐怖,而窗户成了敞着口的大洞,透过屋顶的缺口能够清楚地看到天空。侥幸完好的窗户则钉上了厚厚的木板。
整个城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一场劫难,也许,只有与拿破仑入侵时的焚城才能与之相比,莫斯科,作为一座城市,在不到百年之后,又一次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毁去了,至少城内的克里姆林宫却一直被俄德联军的炮兵小心翼翼的回避着,此时,在这座很少迎来的沙皇的宫殿之中,那些职业革命家们无不是神情惶然的听着空气中越来越近的炮声。
几乎每一分钟,白匪军以及德国侵略军都在接近城市、接近克里姆林宫,就在十几分钟之前,在城市的边缘已经发现了白匪军,这是一个非常不妙的消息,而对于这些极为擅长从事革命工作的职业革命家们来说,他们非常清楚,现在尽管城市还未陷落,但是对他们而言,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
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垂着头,现在,应该怎么办?是离开,还是与革命的事业一同共存亡?对于他们每一个人而言,这都是一个选择。但是现在,即便是他们选择离开,又能怎么样呢?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中都沾着太多的鲜血,即便是离开了,沙皇又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我们可以去法国!”
突然,在众人神情低落中,乌米扬诺夫开口说道。
“去法国,现在因为沙俄与德国结成同盟,其与法国的关系已经趋于决裂,我相信我们在法国可以得到法国政府的庇护,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在那里雌伏下去,等待着新的战争,相信我,帝国主义者之间的战争会在未来十至十五年内爆发,到时候,我们仍然有机会再一次发起革命,这一次革命……”
看着众人,乌米扬诺夫用自信而又充满斗志的言语说道。
“不过只是一场总演习罢了!我的同志们……”(未完待续。)
第350章 东瀛的春天(为新书求支持)
(新书不易!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嘿嘿!再次重申,新书不会影响老书!老书会正常更新。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降临,从现在开始,在中华正统得到匡正之时,依如历史上一般,在中华母国的保护下,东亚民族将携手并进,一体奋进,奋发图强,以免遭到西洋列强之奴役……如果得到正确的引导,那么作为汉人之兄弟的东瀛人之活力,将能够得到再次的发展,而你们将再一次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华帝国中,汉人、朝人以及东瀛人,皆是帝国之公民组成!我们将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并肩前行,我们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界证明,东亚民族曾经创造出了世界上最为灿烂的文明,现在,是时候再次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再次次勃发的壮丽……”
首任东瀛总督区总督袁世凯提及的东亚一体奋进。在国家的言语之中,这是一个名词!而在东亚的历史之中,这却是一个时代,而这个时代的序幕从弘武元年拉开,直至弘武二十年,中国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去追赶世界列强,在那样的一个时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总是众说纷云,人们总有着这样那样的观点,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那个时代是一年充满朝气的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的概念还不存在。“弘武开元”之后的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国家。从西元1902年到1967年弘武皇帝统治的这一时期被称为“明治时代”。新政府用长达65年的时间励精图治,这就意味着像西洋国家那样“兵强国富”又要像西洋国家那样“民富国强”。但是,新政府尚未制定出具体的蓝图,甚至可以说,并没有太多的目标,只能以西洋国家为榜样,在不断尝试的前进道路上,面临着棘手的决策问题。新政府号召民众为了未来,做出牺牲。
牺牲,是那个时代最为显著的词汇。以至于直到今天,人们对于那个时代总是争论纷纷,或许引用《双城记》的开篇最为合适: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是,那个时代总是会令今人向往,毕竟,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都奠定于那个时代!”
《帝国百年》
有时候时间比流水的流动得更快,几乎是转眼之间,时光便度过了三年的光景,转眼间弘武四年已经到到了,西元一九0五年的冬天很快结束,光兴弘武四年的春天又开始在潮湿的土地上铺撒绿色的生命。
很快,时进五月之后,正是东瀛列岛樱花怒放,春意盎然的季节。从北海道到九州、从富士山下到江户城内的西洋式公园,到处蝶舞蜂喧、生机勃勃。那落英缤纷,花瓣飞舞的樱花道自从弘武二年皇帝陛下巡视东瀛四省之后,便为国人所熟知,东瀛的樱花与温泉,当然还有那温顺多情的东瀛女子,一直为国人所喜爱,甚至许多青年之所以会江户国立大学以及刚刚创办的平安国立大学以及其它东瀛大学,其中怕也是因为这樱花、温泉,还有那多情的东瀛女子。
箱根因为境内多温泉,地气暖和,所以樱花开放的时间要比附近的城镇早几天。江户、横滨、静冈等地那些爱花惜花的人们,为了能和樱花多相处一些日子,往往先到箱根赏几天花,回去后恰好赶上当地花事盛时。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东京樱花初绽的时候,趁着放假,几名江户国立大学——在若大的中国,现在仅只有十七所国立大学,而前身为东京大学的江户国立大学无疑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但这并不意味幸存其是最好的大学,在中国最好大学是“皇家东北大学”,仅从其名称上,人们便能感受到那所学校与其它国立大学的不同,当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醒着人们,东北大学的帝国创建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当然,对于任何中国人来说,能够考上大学,即便是普通的中专,也是一件非常令人骄傲的事情了,就像这几名穿戴着校服,胸前带着江户国立大学校徽的学生一样,他们全程享受到人们的尊敬——人们会向他们鞠躬,列车会将他们的三等票免费升至一等,对学问的尊重是东亚的传统。
当然并非仅仅只有这几名学生特意来箱根赏花,实际上。当刘宗华、林元侨一行来到箱根的时候,此地已是繁花似锦、游人如织了。这里山脚、湖畔、水边、路旁生长着成千上万株樱花。有的高达十来米,主干粗大,侧枝茂密,满树花开得亮堂堂光闪闪,颇似一个身躯肥壮的相扑健将得胜回里,披红挂彩,神气十足。有的只有个把人高,枝干都还显得稚嫩,但也是千朵万朵压满枝头,就像一个头上插满了金花银花的闺中新娘,正在娇羞地等待着迎亲的花轿进门。放眼望去,阳光照耀下的无边无际的花海,泛出一片灿灿烂烂的银白色的浅红色的光晕,整个箱根的湖光山色都被它照亮了染红了,装扮一新的赏花者笑谈着歌舞着,三三两两地在花海中穿行,又给箱根增添了蓬蓬勃勃的生机。
这种辉煌瑰丽、光彩夺目的壮观,莫说是在国内见不到,就是在江户,刘宗华等人也没有见到过。此时此地,世界仿佛没有黑暗,没有贫寒,没有丑陋,更没有罪恶;人世间充满的是阳光,是美丽,是祥和,是人们渴望和追求的幸福。
这让刘宗华不由得从心底里发出赞叹:
“人生永远都是如此,那该有多好啊!”
他的这一番言语只引起得周围的同学们一阵赞同,而他说的流利的国语,在周围的东瀛的一阵羡慕,实际上,尽管政府通过各种渠道鼓励东瀛学习“国语”,而且派出了许多教员——数以万计的在中国生活多年的东瀛人被派至东瀛四省充当公务员及兼职国语老师,但是因为时间关系,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不会说国语,只有不到三成人能够说上并不算流利的国语,心管双方可以通过笔谈解决问题。
但是,众所周知,学会国语,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可以更容易获得成功——政府部门以及会社往往会将国语作为就职或者晋升的前提,也正因如此,现在东瀛四省才会掀起一阵阵学习国语的热潮。
原本,北一辉也被那兴旺的花事所吸引,听了身边的那声感慨后,想要练习国语的他连忙用生硬的国语接着说道:
“是呀,只可惜人生快乐的时候少,忧患的时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