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披露。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在财务年度的以前中期已报告过的最后一个中期内发生的存货减
值、重组或减值损失等方面估计的变更。第
26段要求的披露与《国际会计准则第
8号》的要
求一致,但在范围上较窄,仅与估计变更有关。不要求企业在其年度财务报表中包括额外的
中期财务信息。
确认和计量
与年报一致的会计政策
28.企业应在中期财务报表中采用与其年度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相一致的会计政
策,但在最近一个年度财务报表日后己作出,并在下个年度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会计政策变更
可以例外。不过,企业报告的频率(年报、半年报或季报)不应影响年报结果的计量。实现
这个目标,中期财务报告的计髓应以年初至今为基础。
29.要求企业在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中采用同样的会计政策,似乎让人觉得进
行中期计量是将每个中期作为一个独立的报告期来进行的。但是,第
28段通过对企业报告的
频率不影响年度成果计量的说明,表明了一个中期是一个较大的财务年度的一部分。年初至
今计量可能涉及在本财务年度的以前中期已报告过的金额的估计变更。但是,确认中期的资
产、负债、收益和费用的原则,应与年度财务报表采用的原则一致。
30.说明:
(1)在中期确认和计量存货减记、重组或减值引起的损失的原则,应与企业只编制年度财
务报表时采用的原则一致。但是,如果这些项目在一个中期确认和计量,且在该财务年度内
后续中期发生估计变更,则最初的估计应在后续的中期通过应计一项额外的损失或转记以前
已确认的金额来改变。
(2)在中期期末不符合资产定义的一项费用不应在资产负债表中递延,既不能等待未来信
息,看其是否已符合资产的定义,也不应用于平衡财务年度内各中期的利润。
息,看其是否已符合资产的定义,也不应用于平衡财务年度内各中期的利润。
。
31.根据《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简称“框架”),确认指“将符合要素定义并符
合确认标准的项目计入资产负债表或收益表的过程。”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的定义对于年
度和中期财务报告日的确认是重要的。
32.对于资产,在中期报告日和企业的财务年结束日应采用相同的未来经济利益测试。
根据其性质,某些费用如果在财务年度结束时不具资产资格,在中期报告日也同样不具资产
资格。类似地,中期报告日的一项负债必须代表该日的现有义务,正如其在年度报告日所代
表的那样。
33.收益(收入)和费用的基本特征是资产和负债的相关流入和流出已经发生。如果这
些流入和流出已经发生,相关的收入和费用应予确认;否则,就不应予以确认。框架指出,
“如果与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已发生,且可以可靠地予以计
量,则应在收益表中确认费用……。框架不允许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不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
的项目。”
34.在计量财务报表中报告的资产、负债、收益、费用和现金流量时,只编制年度报告的
企业能够考虑整个年度可利用的信息。事实上,其计量是以年初至今为基础的。
35.编制半年报告的企业在对前六个月的财务报表进行计量时,可利用到年度中间或稍
后可获得的信息,而在对十二个月的财务报表进行计量时,可利用到年末或稍后可获得的信
息。十二月期的计假将反映前六个月期报告过的金额的可能估计变更,在前六个月的中期财
务报告中已报告的金额不追溯调整。但是,第
16段(4)和第
26段要求披露重大会计变更的
性质和金额。
36.比半年更频繁报告的企业应利用每套财务报表编制时可利用的信息,以年初至今为
基础计量每个中期的收益和费用,在本中期报告的收益和费用金额将反映该财务年度中本中
期之前的中期报告的金额的估计变更,对前中期报告的金额不追溯调整。但是,第
16段(4)
和第
26段要求披露重大会计变更的性质和金额。
季节性、周期性或偶然性收入
37.37.
。
38.这方面的例子包括:股利收入、特许权使用费和政府补助。此外,有些企业一贯地
在财务年度的某些中期赚取比在其他中期更多的收入,零售商的季节性收入就是一例,这些
收入应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
财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
39.当且仅当在企业的财务年度末预计或递延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是恰当时,在编
制中期报告时才能对这类费用进行预计或递延。
确认和计量原则的采用
40.附录
2提供了采用第
28至
39段设立的一般性确认和计量原则的例子。
估计的运用
41.在中期财务报告中采用的计量程序应设计为能够确保形成的信息是可靠的,且与理
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关的所有重要的财务信息都恰当地得到披露。虽然年度和中
期报告中的计量均常常基于合理的估计,编制中期财务报告通常要求运用比年度财务报告更
多的估计。
42.附录
3提供了中期运用估计的例子。
以前已报告中期的重述
43.会计政策的变更(不包括项新国际会计准则为之设立过渡性规定的变更)应通过如
下方式反映:
(1)如果企业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第
8号》基准处理方法,则重述本财务年度内以前各中
期的财务报表,以及以前财务年度内可比中期的财务报表(见第
20段);
内以度年财务本述重则法,方理处用的选许允》号8第则准计国际会《用采企业果)如2(
前各中期的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以前财务年度的可比中期不需要重述。
44.第
43段的目的之一是确保某一单项会计政策在整个财务年度中一贯地运用于一种特
定类型的交易,,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
8号》的规定,会计政策的变更应通过追溯运用来反
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重述以前期间的财务数据。但是,如果与以前财务年度相关的调整
金额不能合理地确定,则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
8号》的规定,新的会计政策应适用于未来。
允许选用的方法是将全部累积追溯调整额包括在会计政策变更期间的净损益中。第
43段规定
的原则的结果,是要求本财务年度内的会计政策变更追溯地运用于财务年度的期初。
45.为使本财务年度内的会计政策变更在中期报告日得到反映,必将允许两种不同的会
计政策运用于单个财务年度内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交易,结果将是中期分摊的困难、经营成果
的歪曲、中期信息分析的复杂和难以理解。
生效日期
46.本国际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自
1999年
1月
1日或以后开始的财务报表有效。鼓励
较早地运用本准则。
IAS 35: Discontinuing Operations
IAS 35 was approved by the IASC Board in April 1998 and became effective for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covering periods beginning on or after 1 January 1999。
This Standard supersedes certain requirements previously contained in IAS 8: Net Profit or Loss
for the Period; Fundamental Errors and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In 1999; various paragraphs were amended to conform to the terminology used in IAS 10: Events
After the Balance Sheet Date and IAS 37: Provisions; Contingent Liabilities and Contingent Assets。
Summary of IAS 35
The objectives of IAS 35 are to establish a basis for segregating information about a major
operation that an enterprise is discontinuing from information about its continuing operations and to
specify minimum disclosures about a discontinuing operation。
IAS 35 is a presentation and disclosure Standard。 It focuses on how to present a discontinuing
operation in an enterprise's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what information to disclose。 It does not
establish any new principles for deciding when and how to recognise and measure the ine;
expenses; cash flows; and changes in assets and liabilities relating to a discontinuing operation。
Instead; it requires that enterprises follow the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principles in othe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operation in an enterprise's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what information to disclose。 It does not
establish any new principles for deciding when and how to recognise and measure the ine;
expenses; cash flows; and changes in assets and liabilities relating to a discontinuing operation。
Instead; it requires that enterprises follow the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principles in othe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AS 35 requires that disclosures about a discontinuing operation begin at the earlier of the
following:
an enterprise has entered into an agreement to sell substantially all of the assets of the
discontinuing operation; or
its board of directors or other similar governing body has both approved and announced the
planned discontinuance。
Required disclosures include:
a description of the discontinuing operation;
the business or geographical segment(s) in which it is reported in accordance with IAS 14:
Segment Reporting;
the date that the plan for discontinuance was announced;
the timing of expected pletion (date or period); if known or determinable;
the carrying amounts of the total assets and the total liabilities to be disposed of;
the amounts of revenue; expenses; and pre…tax profit or loss attributable to the discontinuing
operation; and related ine tax expense;
the amount of any gain or loss that is recognised on the disposal of assets or settlement of
liabilities attributable to the discontinuing operation; and related ine tax expense;
the net cash flows attributable to the operating;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activities of the
discontinuing operation; and
the net selling prices received or expected from the sale of those net assets for which the
enterprise has entered into one or more binding sale agreements; and the expected timing thereof;
and the carrying amounts of those net assets。
and the carrying amounts of those net assets。
The disclosures would be made if a plan for disposal is approved and publicly announced after
the end of an enterprise's financial reporting period but before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for that
period are approved。 The disclosures continue until pletion of the disposal。
parative information for prior periods that is presented in financial statements prepared after
initial disclosure must be restated to segregate the continuing and discontinuing assets; liabilities;
ine; expenses; and cash flows。 This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a user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make projections。
Appendices to IAS 35 provide (a) illustrative disclosures and (b) guidance on how prior period
information should be restated to conform to the presentation requirements of IAS 35。
国际会计准则第
35号—中止经营
目的
本准则的目的是特定报告中止经营信息的原则,从而通过区分中止经营和持续经营信息,
提高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进行预测的能力。
范围
1。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所有中止经营。
定义
中止经营
2。2。
(1)按一项单独计划,企业实质上对该部分进行整体处置(如在一项单独交易中出售该部
分或以该部分的所有权换入其他企业的股份后分给企业的股东),或对该部分进行逐项处置
(如逐项出售该部分的资产及清偿其负债),或通过废弃来终止该部分;
(2)该部分代表一项独立的主要业务或一个主要经营地区;
(3)进行财务报告时,该部分可与其他经营区分开来。
常通,但置处项逐或体行整进营经止对中定,可规的)1(段
2第)(1(件条中定义.按3
都是按一项总体计划来中止整个部分。
4.企业对某部分进行整体出售时,结果可能是净利得,也可能是净损失。就这种中止经营
而言,虽然其所有权和控制可能在以后才实际转移,但约束性销售协议只在一个日期签定。
同时,对销售方的付款可能发生在协议签定时、资产转让时或在一段未来期间。
5.除了对某重要部分进行整体处置,企业也可以通过零星处置(逐项或较小组合)方式出
售该部分的资产和清偿其负债以对其中止和处置。进行零星处置时,虽然总体结果可能是净
利得或净损失,但出售单项资产或清偿单项负债的结果却可能是净损失或净利得。同时,约
束性销售协议的签定并不限于某一天。相反,资产的出售和负债的清偿可能会持续数月或更
长的时间,财务报告期期末可能处置期中间。为符合中止经营的定义,处置活动必须按一项
单独并协调的计划进行。
6.企业可能通过放弃而不是实质上出售资产的方式终止一项经营。如果放弃的经营满足定
义中的条件,则为中止经营。但是,改变营业范围或经营满足定义中的条件,因为该经营的
范围虽已改变但仍处于持续状态。
7.企业经营因市场因素的影响关闭设备,放弃产品甚至生产线,或调整劳动力规模。虽然
这些终止行为本身通常不是本准则中所指中止经营,但它可能会与中止经营有关。
8.有些活动本身并不一定满足第
2段(1)的条件,但与其他情况结合在一起时却可能满
足条件。这些活动包括:
(1)一条生产线或一项服务的逐步取消;
(2)中止某项持续业务中的数项产品(有时,这个过程相对较短);
(3)将某项特定业务的一些生产或销售活动,从一个地区移至另一个地区;
(4)为改进生产或节约其他成本而关闭某项设备;
(5)出售经营活动与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相似的子公司。
9.《国际会计准则
14号…分部报告》所定义的应报告产业部或地区部,通常满足中止经营
业营要主个或一要业务主的立独一项表了代它,说是就,也))2(段
2第)(2(件条的中定义
地区。中所定义的分部的一部分也可能满足定义中的条件。
《国际会计准则
14号…分部报告》(2)
1014国际会计准则号分部报告允许但不要求将垂直结合经营的不同阶段认定为单独《》.3()至少其大多数的经营性费用可直接归属于它。
12如果资产、负债、收益和费用将在某部分被出售、放弃或以其他方式处置时被剔除.,
那么说明它们可直接归鉴别于该分部。利息和其他财务费用仅在其有关债务以类似的方式归
属于某中止经营时,才说明其可归属于该中止经营。
13如本准则所定义,中止经营预期不会很频繁地发生。一些不属于中止经营的变化可能.37)。符合重组的定义(见国际会计准则第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14同时,一些不经常发生,且不符合中止经营或重组的事项,可能会产生一些收益或费.
用项目。这些项目因其规模、性质或影响有助于解释企业的当期业绩从而应按国际会计《,8准则第号当期净损益、重大错误和会计政策普通更的规定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