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高加索山脉西部的激战一直持续到1942年12月中旬。外高加索方面军不仅击退了敌人的所有攻击,而且粉碎了妄图突入图阿普谢的敌军集团。阻止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外高加索方面军右翼的势态是严重的。敌人仍企图沿格罗兹内依方向发展进攻。这时该地区的力量对比,有利于外高加索方面军的北方集群。该集群已准备好在马尔戈别克——莫兹多克方向展开积极的进攻行动。但是,在纳尔奇克——奥尔忠尼启则方向上进行防御的,是前次战斗中已被削弱的第37集团军。敌人正是准备在该方向上实施突击,并集结了大量兵力,在兵力兵器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10月25日,德国坦克第1集团军在纳尔奇克——奥尔忠尼启则方向转入进攻,尔后准备突入格罗兹内依和巴库,沿格鲁吉亚军用公路直插第比利斯。
  10月26日,敌人夺取了纳尔奇克市,开始向奥尔忠尼启则发展进攻。在十分困难的战斗条件下,第37集团军各部队被迫退到大高加索山脉的山前地带,但是,他们经过顽强的作战和抵抗疲惫了敌人。11月5日,从北方集群迅速赶来的第9集团军,完全阻止了敌人在吉泽尔地区向奥尔忠尼启则接近地发起的进攻。翌日,部队实施了强有力的反冲击,敌人遭受重大伤亡,开始向阿拉吉尔退却。苏军各部队和兵团继续追击退却之敌,在11月12日之前的战斗中,歼灭了德军坦克第13师和《勃兰登堡》团,重创了德军坦克第23师、罗马尼亚山地步兵第2师和其他一些敌军部队。敌坦克第1集团军在吉泽尔地区的失败迫使他们再次放弃突入格罗兹内依和巴库石油地区的计划。
  高加索会战的防御阶段持续了5个月,比斯大林格勒防御战的时间长一些。在这段时间里,德国法西斯军队只突入到奥尔忠尼启则和图阿普谢地区的大高加索山脉的山前地带。这就是敌人使用优势兵力所获得的最大战果。但是,高加索防御战最后的结局对敌很不利。
  北高加索方面军和外高加索方面军与黑海舰队、亚速夫海和黑海区舰队配合,在居民的积极参加下,粉碎了德军的“鼠曲草”计划。希待勒匪徒进入外高加索和黑海岸边的道路已被封锁。敌人打算在快速挺进高加索的途中消灭苏军,但未能得运逞,自己反而损兵折将10万余人,只好转入防御。高加索的石油和其他资源,与土耳其接壤的陆地和海上边界线都没有被征服。尽管德国法西斯“A”集团军群遵照柏林的命令,继续占据着高加索一部分被他们控制的地区,但他们未能改变总的局势。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希特勒军队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德国统帅部1942年的主要战役目标都未能实现,这是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德国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在战略上和政治上的重大失败。

第六章 苏联不断增强实力
 
  第一节 世界战争的主要战场
  苏德战场上战事的发展成了举世瞩目的大事。与法西斯侵略进行着顽强斗争的各国人民,满怀希望地注视着苏联红军的战斗。
  进攻苏联“闪电战”计划的彻底破产,大大提高了苏联在那些热爱自由的人民和国家心目中的威望,从她的身上人们看到了能够使全人类摆脱纳粹奴役威胁的力量。在那些已经沦为德帝国主义奴隶的欧洲国家里,抵抗运动正在越来越广泛的开展起来。
  莫斯科会战之后,苏联武装抵抗法西斯德国的战争变成了持久战。敌人侵略的主要意图完全落空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将成为苏联人民及其武装力量精神和物质威力的新的,有力的见证。
  与此同时,对于苏联来说,当时的军事和政治局势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前线的形势在急剧恶化。1942年夏,苏联红军不得不再次后退,这样就使得希特勒军队得以更深入地楔入苏联领土。德军突入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伏尔加河下游和北高加索,继续围困列宁格勒,并攻入离苏联首都不远的地方。
  日本和土耳其的统治集团还在等待有利时机,以便入侵苏联。这些国家的军队部署在与苏联接壤的边境地区,并作好了充分的进攻准备。
  1942年下半电在苏德战场上进行着的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附近的会战表明,法西斯德国仍然是一个最危险的敌人。
  这一场激烈角逐的结果,决定着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结局。
  德国统治当局,纳粹党和包括军界头目在内的所有国家领导阶层都拼命争取打赢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附近的这一战。为了保障自已军队得到必需的技术兵器,他们不仅利用了德国的经济资源,而且还利用仆从从国甚至被占领国家的一切经济资源。
  德国军事工业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增长,1942年技术兵器的生产比前一年增长了1·5—2倍。数百万外国人和战俘被迫充当劳动力,帝国统治者从而才得以德国经济部门中抽出大量适龄男子编成新的师。
  敌人不顾在同苏联作战中遭受的沉重损失,仍然不断增加师的数量。到1942年秋,在苏德战场上他们一共有266个师,其中有希特勒同盟国和仆从国的72·5个师。这样,同战争初期相比,希特勒统帅部向苏德战场上增调了大批的师。
  德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它不仅可以从法西斯国家现有的力量中不断得到加强,而且还可以利用侵占的领土。但是世界舞台各种力量的对比并不都有利于希特勒联盟。东线沉重的战争牵制了希特勒德国法西斯联盟的骨干力量——主要的,最有战斗力的师。同时,德国军队中那些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军官大量被歼,使军队组成人员的质量严重下降。
  在这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其仆从的斗争中,苏联肩负了主要的重担。利用这一形势,作为反希特勒同盟参加者的英国和美国是在有利条件下,动员自己的经济和武装力量进行战争的。这两个国家的军工生产水平大大超过了法西斯集团国家的生产水平。
  1942年,美国和英国已经完成在欧洲大陆展开进攻的一切必要准备。
  在西方,一旦英美军队进攻法国,希特勒德国和其盟友并没有足够的兵力进行长期抵抗。这足以说明,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近郊和北高加索英勇奋战的时期,是开辟欧洲第二次战场的极有利时机。
  美国和英国人民群众也都坚决要求自己的政府和其它反希特勒同盟国家真正协同一致、反对共同的敌人。例如,1942年8月,美国的一些刊物就报道了美国的不少城市举行群众集会,纷纷要求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很多地方报纸也都主张这样做。8月5日,由171人组成的一个代表团会见了英国首相丘吉尔。他们代表伦敦10万5千名汽车工人,转交给丘吉尔一封信,要求尽快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但是,美英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却采取了另外一种立场。1942年夏,当苏联的军事处境异常严峻之际,美英领导人基于他们的政治打算,制定了远远不能解决战争主要任务的军事战略计划,而这项任务就连反希特勒同盟各国人民也是清楚的。
  N·B·斯大林在致y·丘吉尔的备忘录中写道:
  “由于今年8月12扫双方在莫斯科交换了意见,我已得知,英国首相丘吉尔先生认为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是不可能的。
  大家都清楚,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访问伦敦时就已确定的,而且在今年6月12日双方签署的英苏公报中也涉及到了这一点。
  你们也明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目的是将德国的一些力量能够从东线引向西方,并在西方真正建立起抵抗德国法西斯军事力员的基地,以改善1942年苏德战场上苏联军队的处境。
  很清楚,苏联统帅部制定的1942年夏秋作战计划,是以建立欧洲第二战场为前提的。
  不难看出,英国政府拒绝在l942年建立欧洲第二战场,必然会给期待建立欧洲第二战场的苏联各界人士带来精神上的打击,使苏联红军在战场上的处境进一步恶化,并将给苏联统帅部的计划造成损失。
  我还必须说明,拒绝在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不仅给苏军带来困难,而是也将恶化英国和其它盟国的军事形势。
  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已经具备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为几乎所有的德军精锐部队都调到了东线,而且欧洲只留下了少量的部队,并且质量也较差。那么,1943年开辟第二战场是否还有象1942年这样的有利条件呢?将不得而知。所以,我们认为1942年不仅可能而且应该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但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做到使英国首相先生也对此深信不疑,何况美国总统在莫斯科的谈判代表加里曼先生对英国首相的这种立场也持有完全赞同的态度。
  N·斯大林”
  1942年8月14日,丘吉尔先生在答复N·B·斯大林的这份备忘录时,建议将英美军队拟定的北非战役宣布为第二战场。然而,该建议提到的一系列战斗行动,不仅远离欧洲和德国的要害中心,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能代替在欧洲开辟真正的第二战场。事实也证明,1942年11月,英美联军在法属北——西北非登陆和随后对德意军队展开的进攻并没有使德国法西斯从苏德战场上调走一个师。
  然而,美英政府不能不考虑本国和其它反法西斯同盟国的社会各界的舆论。为此,它们搬出了希特勒宣传机关捏造的所谓“大西洋防线”不可攻破的神话来愚弄世人。事实上,这条防线究竟存在不存呢?战争期间,一直担任德国西线司令部作战部长并深知内情的齐默尔曼将军后来写道:“可以毫无夸张地说,东线毫不留情地夺走了西线德军中有战斗力的全部有生力量以及大量的技术兵器装备……,为了掩盖西部实际上已虚弱不堪的德国防御体系,希特勒命令,1942年内在英吉利海峡沿岸修筑一条防御工事……但是,各处的修建工程并末完成,当然就更谈不上将这条“大西洋防线”装备成铜墙铁壁。
  “西方”集团军群司令官龙德施泰特在给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一份总结报告中提到:“在西线战场上很多德国士兵的年龄太大,在某些岗位上常常还可以看到装有假肢的军官在服役。有一个营全部是患有耳疾的人组成的,而在最近补充给整个70师的人员,都患有胃病,以至不得不供应他们专门的饮食……。各种重型武器奇缺,尤其是坦克”。整个1942年德国在西方的空军力量只有400架有战斗力的轰炸机和200架歼击机。

第二节 全国正在准备夺取胜利
 
  1942年下半年,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军事形势是这样的:在对反希特勒同盟有利的各种因素仍处于变化不定的这种总形势下,法西斯德国也就能够将自己的主要资源用于东线。苏联人民继续肩负着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主要重担。
  前线的紧张局势不仅在军队中,而且在全体苏联人民当中唤起了拯救祖国命运的巨大的责任感。为了承受敌人新的打击,粉碎其1942年的夏季进攻,保证苏联红军尔后转入决定性的反攻,急待解决的任务之一就是增加军工生产。苏联的后方能否按必要的数量和在有限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这关系着很多事情的发展和结局。
  前方的局势非常不利,后方的困难不断加深。在这种条件下,苏联人民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很多复杂的任务。疏散到大后方的工业需要配备各种熟练的专业干部,需要电力、钢材、燃料、机床、运输车辆和其它各种物资,许多转为军工生产的地方企业,以及新的工业基地都需要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然而,更为复杂的问题还是粮食问题。战争使城镇和军队对面包的需求急剧增加。同时,敌人占领了富饶的乌克兰和北高加索,也使这一情况变得更为尖锐。因为仅1940年乌克兰,生产的粮食就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三,而高加索的粮食产量在战前则占总产量的百分之十点六。德国法西斯军队夺取了我国许多农业产区,也给其它农作物的生产(甜菜、向日葵及其它作物)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并且使牲畜总头数锐减。由于这些原因,食品工业的生产大幅度下降。大批的粮食储备都留在敌占区或者因为运不走而被我们的人就地销毁。
  在运输方面,尤其是铁路运输,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1942年供苏联使用的铁路运营长度比1940年减少了二分之一。铁路机车车辆和水上运输的船舶严重不足。1942年机车的产量减少了百分之十四,货车车皮的产量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一。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国家损失了3900辆机车和l5万多节车皮。正在运营的铁路也感到机车和车皮严重不足。在这段时间里,各种铁路车辆的生产,实际上已处于停顿状态。因为大量的机车制造厂转向生产军需品,而其中一部分工厂又在敌占区,一些疏散到我国东部地区的机车制造厂还未最后投入生产,再加上钢材短缺,因而不能够满足供应新机车和车皮的生产。
  敌人也给水上运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他们占领了很多河流水网,控制了罗的海和黑海大部分水面。海上船舶数量减少了二分之一,内河船舶也损失很多。所有这些使得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能力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铁路运输量却在急剧增加。
  我们就是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下,同最危险和强大的敌人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还要进行经济斗争。
  卫国战争的第一年,苏联红军在一系列重要技术装备指标上,尤其在坦克、飞机和自动武器的数量等指标上均落后于敌人。但是,形势逐渐有了好转。虽然军事工业的生产潜力在急剧下降,然而从1941年12月起,苏联后方在军工产品的生产方面开始有了增长。国家工业尽管遭受了损失和进行了搬迁,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规模,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组织大规模的军工生产。
  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机构——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国防委员会和苏联人民委员会想尽了一切办法,采取了各种必要措施来加快发展军事经济。为此,对各种生产力进行了重新分配。很多工矿企业和整个工业的各个部门都转向军工生产。国家预算的资金也优先安排给这些军工项目,并不断扩大投资的规模。国家储存的各种工业设备和专用备件也都用来保障前线的需要。国家不得不大量缩减民用产品的生产,以便腾出更多的生产能力、原料储备、燃料和各种物资来生产武器和弹药。
  苏联东部地区在军工生产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战前,这里己建起了强大的工业基地。这些工厂企业远离前线,敌人无法实施打击。和毗邻前线的中央地区相比,这是它们一个很大的优越条件。1941年下半年和1942年初,很多工业企业撤到了这里。这些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安顿完毕投入生产·撤退到其它地区的工厂企业也很快开始了生产。1942年初,在苏联红军从德国法西斯占领下解放的地区里(莫斯科附近的煤矿区、加里宁、莫斯科和其它地区),初期的恢复工作已经展开。
  在发展军事经济的重心转移到了国家东部地区之后,这里里就展开了繁重和紧张的工作。国家建起了新的军工厂铁厂、矿场、矿井和发电站。
  尤其得到重视发展的是坦克和航空工业,还有迫击炮、各种火炮、弹药以及其它技术兵器的生产。很多重型汽车厂都改装生产坦克。例如:拥有巨大生产能力的以谢尔戈、奥尔忠尼启则命名的乌拉尔重型机器制造厂。疏散来的拖拉机厂和当地的汽车制造厂合并,这个办法也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例如,列宁格勒基洛夫汽车制造厂和切里亚宾斯克拖拉机厂在合并的基础上,建起了乌拉尔基洛夫制造厂。1942年夏天,在苏德战场上进行激烈交战的时候,国防委员会责成许多坦克制造厂在不降低原产品生产的情况下,尽快掌握生产T—34坦克。这一极为重要的任务提前完成了。1942年8月22日,从乌拉尔基洛夫坦克厂传送带上开出了该厂生产的第一辆T—34坦克。三个星期后,
  乌拉尔制造厂也生产出这种坦克。
  前线迫切需要加强空军力量。航空工业部门的各个工厂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并尽一切力量组建新的飞机工厂和发动机制造厂。为满足航空工业的需要还改建了一批机械制造厂、机床厂,电器设备厂和其它一些工厂企业。
  很多机器制造厂也生产其它各种技术兵器。例如,它们的铸钢车间和铸铁车间制造炮弹和地雷外壳;一些工厂为生产步兵武器取消丁以前生产灼摩托车;有的过去少产各种表,而现在则生产炮弹雷笛等等。化学工业缩减了化肥和其它民用产抓的生产,以此来加快生产火药和各种炸药必不可少的浓硝酸。
  在铺设新的铁路可:线力而仅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其中正在进行建设的有伏尔加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