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拨给‘顿河’集团军群的部队还有编入坦克第4集团军(由西南方向进攻斯大林格勒,解救那儿的德军)的来自‘A’集团军群的坦克第57军司令部及坦克第23师,最高统帅部炮兵预备队大部,以及从西欧赶来的经过重新补充的坦克第6师。
  派到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左翼的是一个军司令部和4—5个师(即‘霍利伊集群),其任务是由上奇尔河向东实施进攻解除对斯大林格勒的封锁。
  在‘B’集团军群司令部,人们给我们看了第6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将军发给希特勒的电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时间是在11月22日或23日)。保卢斯称,无论是他,还是各军军长都认为,集团军必须往西南方向突围。诚然,要得到这样做的兵力,就要调整集团军的部署,抽调和收缩北翼部队,从中腾出必要的兵力。‘B’集团军群司令部有人断言,即使希特勒能马上同意,开始突围的时间也不能早于11月28日。问题是希特勒并没有同意……”
  被希特勒提升为“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官,并受命解救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集团军的冯·曼施泰因,是法西斯一位久经战场的军事头目,在德军多次掠夺性的远征中颇有名气。保卢斯后来对他的评价是:“这是一位知名人物,具有很高的造脂,才思敏捷,善于在希特勒面前坚持自己的见解”。冯·梅伦廷少将于11月37日被任命为坦克第48军参谋长,在谈到自己由统帅部大本营前往“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之行时,他对曼施泰因本人更是大加赞誉。
  “11月28日晨,我飞抵罗斯托夫,前往新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部。从东普鲁士乘老式容克——52试验飞机的这次飞行,时间长得令人难以忍受。我们穿过被毁坏的华沙上空,越过无法通行的平斯克沼泽地和白雪皑皑的乌克兰大草原,在波尔塔瓦(这儿到处是不详的古迹,令人回忆起卡尔十二世的入侵)作短暂停留后,于当天下午到达罗斯托夫。经过这次二千四百公里的飞行,我对俄罗斯的广阔无垠,对在如此遥远的地方进行的战争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
  当日晚上,我就向曼施泰因元帅及其参谋长韦勒报到。从'940年在波兰视察我那个师以来,曼施泰因显得老多了,但威信也高了。与俄国人作战初期和尔后攻占克里木时建立的功绩,因此而得到的荣誉,是东线任何一位指挥员都非常羡慕的。作为实施包围战的专家,他曾被派到战线的列宁格勒地段,制定夺取俄国人这个旧都的计划。尔后,他又来到斯大林格勒附近,肩负起恢复顿河上的态势和解救被围在斯大林格勒德军集团的重任。人们都恰如其分地称曼施泰因‘是个在非常冷静的假面具下,隐藏看丰富感情的人’他派我到‘顿河’集团军群首席参谋布赛那儿去”。
  他谈到结束坦克第48军之行时,梅伦廷没有掩饰其悲观情绪:“11月29日拂晓,我飞往坦克第48军指挥部。我乘飞机在沿途和飞行员一起认真观察下面的情况,耽心飞错了,降落到对方。飞机飞得很低,因此能对俄罗斯的妈妈(指顿河——译者注)有一个十分完整的概念。顿河两岸是无边无际的草原,偶尔能看到一些散落在山谷里的村庄。这儿的景象使人想起北非的沙漠,只是在这里,皑皑白雪代替了沙子。当飞机降落在一个不大的前线机场时,我明白在自己的戎马生涯中,一个新的和非常黑暗的时期开始了”。
  对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被围以后的形势,冯·曼施泰因作了详细的描述。在他的描述中,除了—些细节值得重视外,有许多东西是被歪曲了的,是不可信的。譬如,在斯大林格勒大包围圈里的德军有33万人,他却说成20万至22万人,在分析保卢斯的处境时,他又特别强调空运补给所起的关键作用,但同时又把德军在这儿所犯的错误一股脑儿推到希特勒和戈林头上。这也是希特勒的将军们在战后回忆录里论述有关问题所惯用的手法。他还谈到,作为“顿河”集团军群的司令官,他掌握的兵力不足于实施解围进攻。他写道:“……很快人们就发现,由于兵力不足,最初计划由坦克第4集团军从顿河以东的科捷利尼科沃地域、‘霍利特’集群从中奇尔河向卡拉奇发动突击来解除对第6集团军的包围,是难以实现的。诚然,可望在一个地方集结足够的兵力。在这种情况下,可用于实施解围突击的也只有坦克第4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离斯大林格勒较近,在前往斯大林格勒的途中不必跨越顿河。甚至可以预料,敌人会认为我在顿河东岸发动进攻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德军要在这个地带集结大量部队,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因此,敌人起初只往科捷利尼科沃方向派出了较小的部队掩护合围的对内正面。当初,敌人在这儿与坦克第4集团军对峙只有5个师,在奇尔河却有15个师”。
  12月1日,集团军群指挥部命令实施“冬季大雷雨”战役,命令规定:
  坦克第4集团军从顿河以东的科捷利尼科沃地域以主力发动进攻。进攻开始时间定在12月8日。该集团军的任务是,突破掩护正面,向占据斯大林格勒以南或以西合围对内正面的苏军后方和翼侧实施突击,并击溃那里的苏军。
  “霍利特”战役集群内的坦克第48军由下奇尔斯卡亚车站一带顿河和奇尔河上的登陆场向苏军后方实施突击。
  第6集团军遵照希特勒的绝对命令,继续坚守在大包围圈里的原阵地。同时,该集团军还要向包围圈西南往顿斯卡亚察里察河突围,务必在集团军群司令部规定的那天与进攻中的坦克第4集团军会合。
  在下奇尔斯卡亚附近奇尔河一线固守的敌军,距被围困的保卢斯部队只有40公里。而科捷利尼科沃集团(‘霍特’集团军群)在发起进攻之前,却在离保卢斯部队120公里的地方。曼施泰因不管这些,仍决定由科捷利尼科沃发动进攻。“他象摆脱了一场冒险的艰苦战役一样,放弃了强渡顿河的计划,选择了顿河东南的科捷利尼科沃作为作战地区。在他看来,从这个地方发动进攻是再好不过了”。
  定下从科捷利尼科沃发动突击的决心是由于一系列因素促成的,首先是由于当时的形势促成的。沙伊贝特在谈到这个情况时曾写道:苏军巩固了合围圈之后,立即对奇尔河沿岸的德军发动了攻击。攻击的重点故在奇尔河下游及其在顿河入口处的登陆场。德军在这几处地方竭尽全力,最后才在坦克第48军统一指挥的各个部队的援助下,打退了苏军的几次攻击。不过,在“霍利特”突击集群作为实施解围战役的主力于11月底抵近德军奇尔河防御正面以前,重建的坦克第48军已经失掉了进行解围战役的能力。
  “坦克第48军不但不能从奇尔河登陆场协助实施这场突击;相反,不得不于12月15日放弃了这个离被围部队最近的阵地”。
  关于由斯捷利尼科沃地区实施解围突击的准备情况,沙伊贝特在另一部书里写道:“离斯大林格勒还有48公里。坦克第6师实施解围突击。时间是1942年12月”。沙伊贝特曾是劳斯少将的坦克第6师第11团(团长是古内尔斯多尔夫上协)第8连连长。该师曾先后后同坦克第23师、坦克第17师一起编入坦克兵将军基尔希纳的坦克第57军。该坦克军是一支集中突击力量,希特勒统帅部企图用这支部队在包围圈上打开一个缺口。在谈到突击的际准备时,沙伊贝特举出了许多具体细节,用以说明参加反击的德军(包括坦克第6师)的强弱点。坦克第6师在坦克第57军中几乎起到了主要作用。
  沙伊贝特也写了坦克第6师调到斯大林格勒地区前夕发生的事件。他曾这样写道,坦克第6师经过1941年——1942午冬季在莫斯科地区的艰苦战斗后,1942年5月调到法国进行补充和重新武装。装备捷克“什科达——350坦克的第11团须换装新型德国坦克。同整个坦克第6师一样,坦克第11团也按战时编制进行了扩编。坦克第6师是装备精良的兵团之一,这个师的上等兵都有实战经验,有一支由军土和军官组成的骨干队伍;分队都经过摔打,具有实战经验。沙伊贝特吹嘘说:“这个师的战斗力可称得上是出色的,人人都觉很胜过敌人一筹,相信武器的威力,佩服指挥员的素养。”
  11月份,第一批军用列车开始装载。沙伊贝特说:“我们没有到巴黎,我们的军列走的是绕行线。我们后来穿越德国西部,继续向东,通过柏林……抵达白俄罗斯的巴拉诺维奇,进入游击区。铁路两侧是被打坏的机车和车厢,说明这儿的小规模战斗打得多么激烈。在这片丛林覆盖的广阔大地上,一直到戈麦尔,铁路沿线到处都加强了警戒。机车前面都有一节装着沙子的车厢,用来防护敌人埋的地窗。布良斯克遍地积雪。我们继续前进,经库尔斯克进入地势开阔的别尔戈罗德市。广阔无垠的乌克兰大草原伸向南方和东方。人们议论纷纷的是斯大林格勒的消息。尽管首批战报都写得含糊其辞,大家还是了解到几支强大的军团已于11月21日被围,包围圈外面的战斗仍在进行。军官们开始清楚了,坦克第6师迟早要在这个地段参加战斗”。
  曼施泰因元帅由维帖布斯克出发,在走马上任“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官的途中,在哈尔科夫接见了坦克第6师师长劳斯少将。他们一起抵达罗斯托夫,曼施泰因亲自向劳斯通报了情况。他命令坦克第6师改变当初要在米列罗沃集结的做法,在科捷利尼科沃西南集结,编入坦克第57集团军,并在该地段上实施阻击战。曼施泰因掌握的苏军请况是,加强有坦克的骑兵第4军在两个步兵师的支援下,正沿着斯大林格勒——科捷利尼科沃铁路线两侧发动进攻。
  11月27日晨,当坦克第6师开到科捷利尼科沃时,刚好有苏军几个分队在炮火准备之后冲进了该市。“仅仅几分钟的时间,坦克第6师就报来了首批伤亡情况”。从高加索赶来的坦克第23师也到了,该师在坦克第6师右侧作战。
  担任进攻的部队正在集结。敌人只好把发起解围突击的时间一改再改,先后改为12月8日和12日。
  12月5日前,坦克第6师已在科捷利尼科沃集结完毕,该师的摩托化步兵和炮兵占领了城东15公里处的防御阵地。12月11日,曼施泰因下达了发动战役的命令。前线南段的形势是,“一般说来,以后要想解除对斯大林格勒的封锁,看来是行不通的”。
  敌人决定以坦克第6、第23师及以后来的坦克第17师展开突击。曼施泰因提议保卢斯将军在包围圈里迎击。
  苏方在这段时间又做了些什么呢?苏方靠掌握着战争主动权,在斯大林格勒地区展开了积极作战行动。红军在完成对德军两个集团军——整个第6集团军和部分坦克第4集团军的合同之后,须要消灭被包围的敌军集团。同时,还要在合围对外正面向罗斯托夫总方向快速发动进攻。
  综上所述,最高统帅部决定立即实施围歼敌军集团的战役。这项任务交给了顿河方面军各部队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主力——第62、64、57集团军。从11月24日起,苏军同被包围的敌军展开了激战。敌人进行了疯狂反扑,还不时发起反击。11月299前,保卢斯部队占据的地盘几乎缩小了二分一,只有1千5百平方公里。合围地区,东西直线长不过70至80公里,南北宽不过30至40公里。在这同时,苏军11月24日至30日的进攻发展迟缓,也没有完成下达给两个方面军的任务。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现有兵力不足于分割围歼敌人。
  A·M·华西到夫斯基后来曾指出,最高统帅部作出从行进间围歼斯大林格勒敌军集团的决定,是错误地估计了敌军人数。“从参加反攻的方面军和总参谋部侦察机关的侦察结果看,被包围的敌保卢斯集团当时的总人数在8万5千至9万之间。后来我们才知道,该集团军实际人数在30万以上。我们对被围德军技术兵器,特别是大炮、坦克也估计过低”。由于我们没有考虑到,敌军斯大林格勒集团在进攻和防御作战中又得到了补充,也没有考虑到敌人五花八门的专业部(分)队和辅助部(分)队,才产生了这样严重的错误。陷入包围圈的敌专业和辅助部(分)队,也被希特啊勒用来补充作战部队。这类部队中有1个防空师、10多个独立工兵营、一些医疗分队,许多多多的建筑营、工程队、野战宪兵和秘密军事警察部队等。
  除了我们对敌集团兵力估计上有失误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敌军在被包围之后大大缩小了防线,因而其战斗队形更加密集。德军统帅部千方百计地要在被围地区组织强有力的防御。统一隶属第6集团军的敌军部队(第6集团军17个师,坦克第4集团军5个师)固守在斯大林格勒西、西南的奥尔洛夫卡,齐迈科、库波罗斯诺耶一线,全长约170公里。集团军司令部设在被围困的敌军集团中心——左姆拉克村。
  在整个10月和12月的头几天,对内正面的力量对比继续朝着不利于红军的方向变化。合围对外正面,尤其是西南面和南面的合围对外正面是靠从里圈撤下来的部队紧急建立起来的。A·M·华西列夫斯基写道:“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有关敌人从苏德战场其他地段和西欧往斯大林格勒调动补充部队的消息,开始不断地传到我处。在11月的最后几天,我们不得不调整部署,从对内正面往对外正面调动顿河方面军第63和第21集团军的几个师加强托尔莫辛方向;将仍留在对内正面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l集团军的几个师调往科捷利尼科沃方向”。经过调整后,12月1日前夕的兵力兵器对比如下:苏军在合围对内正面有48万人、465辆坦克、8490门大炮和迫击炮(不含高炮和55毫米以下迫击炮),被围德军有33万人、340辆坦克、5230门大炮和迫击炮。
  苏军统帅部在斯大林格勒方向用于空战的有前线航空兵的790架战斗机,还有几个远程航空兵团。当时用以对付被围敌军集团飞机的有540架,在合围对外正面的飞机有250架。那时敌人拥有第4航空队和航空兵第8军的l070架战斗机。不过,德军统帅部不得不动用大部分歼击机护送为被围部队运送给养的运输机。
  11月底,开始了代号为“土星”的新进攻战役的准备工作。在这场战役中,西南方面军部队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部队的任务是:先粉碎在新卡利特卡和韦中斯卡亚一线的顿河中游防守的意大利第8集团军主力,及奇尔河和托尔莫辛地区的敌军部队,尔后向米列罗沃、罗斯托夫总方向进攻。西南方面军此时还加强了新的兵团。
  11月25B,大本营代表A·M·华西列夫斯基、红军炮兵司令员H·H·沃罗诺夫、空军司令员A·A·诺维科夫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Ф·N·戈利科夫一起着手对敌第6集团军地带进行勘察。
  第二天,又同西南方面军司令员H·Ф·瓦图丁一起,对方面军右翼进行了勘察。A·M·华西列夫斯基回忆道:“回到谢拉菲莫维奇的前线指挥所后,我向最高统帅报告了我们的工作和我们对战役意图的初步看法。我报告的内容大体有:为便于指挥西南方面军各部队,在即将实施的战役个,最好将在这之前编入B·M·库兹涅佐夫中将战役集群的近卫第1集团军的部队重新编为近卫第1集团军,由库兹涅佐夫任该集团军司令员,并为其设立指挥部。在东南方作战的分散在顿河、克里瓦亚河、奇尔河至车尔尼雪夫斯卡亚一带的近卫第1集团军的其余兵团,拨给Д·Д·列柳申科为首的独立近卫第3集团军(当时他实际上已在指挥这些部队)。从车尔尼雪夫斯卡亚至奇尔河河口(也就是说,至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接合部)一带,仍由П·Л·罗曼年科中将的坦克第5集团军负责”。
  建议在西南方面军建立两个突击集团,用以粉碎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德军“霍利特”战役集群:近卫第1集团军右翼一个,由上马芒南边的登陆场向米列罗沃实施突击;博科夫斯卡亚东面近卫第3集团军防地一个,也向米列罗沃实施突击。待封闭包围圈后,进攻部队再向罗斯托夫推进。
  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突击集团——第6集团军应由上马芒西南向坎捷米罗夫卡、沃洛申诺实施突击。
  坦克第5集团军的任务是:粉碎莫罗佐夫斯克、托尔莫辛、车尔尼雪夫斯卡亚地区内位于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接合部的敌人,阻止其突入被包围的集团。由航空兵第17集团军支援这些部队作战。
  “最高统帅基本上同意我们的建议,答应为各个方面军补充部队和器材。他命令我责成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负制定详细的战役计划,并在12月初以前,把战役的最后方案提交大本营。我提出把西南方面军的第21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合围对外正面作战的坦克第36军和坦克第4军转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